皇帝一旦隱忍起來,那首先肯定不吝封賞。
地盤肯定是收不迴來了,即便是不同意,拳頭沒人家大,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隻不過嘛!反正官帽子也不值錢,那就高官厚祿,爺一樣的供著唄!
隻求這二位爺千萬別生事!
聖旨很快就到了,丁昊也就是李小白,被拜為了太師,尚書令,安西大都護。
郭子儀拜太尉、中書令,北庭大都護。
仆固懷恩當然沒死,為了改頭換麵而已!不得不裝死!
畢竟曾經造過反,皇帝絕對容不下他!
如今隻需要改個名字,即便就是皇帝老兒知道了,也有台階下。
不僅僅隻是為了應付代宗李豫。
仆固懷恩雖然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但是發動叛亂,利誘番兵大肆的進攻中原,這對大唐百姓犯下了很大的罪孽。
盡管事出有因,被人誣陷中傷在先,可是他叛變就叛變,實在不該引蕃兵前來攻打。
改頭換麵好啊!這一改頭換麵,就等於是另外一個人了!之前所有的罪孽,便一筆勾銷了!
丁昊和郭子儀此番逼宮,也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若真是傻愣愣的班師迴朝的話,功高震主,日後絕無他們的容身之地!
這也是皇帝的通病!隻可同患難,絕不可以同富貴!
曆朝曆代皆是如此!連英明神武的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本朝太祖都概莫能外,何況他人乎?
不趁著手裏有兵,劃拉一塊地盤好好經營,日後恐怕,連哭的地兒都沒有!
丁昊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揮師東進,直接將代宗李豫趕下台。
可是那樣做的話,難免生靈塗炭!
再說了,大唐也不是那麽好滅的!
世事無絕對,即便他是穿越者,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呀!
就這樣,雙方全都做了妥協。
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大曆十四年(779年)。
宮中傳出代宗生病的消息。
代宗李豫這一病,很是不輕,數月之間,就無法上朝了。
五月二十,病榻上的代宗下達了令皇太子李適監國的製書。
誰曾想?當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宮紫宸之內殿駕崩了。
得到這一消息之後,郭子儀實在按耐不住了!
“此乃天賜良機,不如我們即刻出兵,直搗長安!”
丁昊卻知道,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他笑著勸慰道:“子儀兄!稍安勿躁!再等一等,少則一年,多則兩年,那李適必定按耐不住,會有大動作!屆時,才是我們的機會!”
郭子儀百思不得其解:“此話怎講?
現如今代宗駕鶴西去,朝局不穩,不正是我們奮起之時嗎?
再等上個一兩年,那時候,李適豈非就坐穩大位了?”
丁昊高深莫測的一笑:“以李適那毛毛躁躁的性子,我料定他繼位之後,肯定會削藩。
屆時,可不光是我們要找他的麻煩,想找他麻煩的人,肯定一抓一大把!
到時候,我們隻需要順勢而為,大事可成!
代宗臨死之際,肯定已經做好了防著我等的部署,現如今發難,必定得不償失!”
多年的老搭檔了,丁昊料事如神,郭子儀早就見怪不怪了。
聽他如此說,便按耐下了心中的念頭。
六月,尚書令、皇太子李適即位。
八月庚申,群臣給大行皇帝唐代宗李豫上尊號,諡曰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
十月己酉,葬於元陵。十二月丁酉,祔於太廟。
德宗李適登基之後,任用幸臣盧杞,李泌,李晟,楊炎等人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並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轉壞。
建中二年(781年),李適果然按耐不住了,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穩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發動削藩戰爭。
致使二帝四王之亂爆發。
丁昊之所以算得那麽準,當然,全賴係統之功。
通過係統,他早就查到了,唐朝中期所發生的這場藩鎮叛亂。
而且還知道這是一場比“安史之亂”更加後果嚴重的叛亂。
俗話說得好啊!初生牛犢不畏虎!
果然如此,李適這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毛頭小子的心性!捱不住!
繼位後,難免躊躇滿誌。
不過想想也是,誰不希望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讓自己的江山重現昔日的輝煌呢?
攘外必先安內!
德宗李適對這句話,應該也是深以為然。
他應該是覺得,當務之急最迫切的問題就是鏟除那些不受控製的藩鎮,恢複中央集權統治。
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自然也是有所倚仗的。
德宗李適登基之後,手中握有的實力還是有所增長的。
況且,到了這個時期,除了西北的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兩個大藩鎮之外,其餘的全部都是些小藩鎮。
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這麽多年來,一直與朝廷相安無事,自然也就被他忽視了。
俗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這兩大藩鎮雖然大,但是不吵不鬧,皇帝省心,便覺得丁昊與郭子儀兩人,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胸無大誌的守財奴!
當然了,即位之初與削藩之前,德宗李適可並沒有忘記給這兩人來點甜頭!
現如今,丁昊已經爵封安王,郭子儀也已經爵封涼王。
這可都是單字王!妥妥的,一等王爵!地位僅次於天子!
至於,其他的藩鎮,那可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
別說是王爵,能撈到個公爵都不錯了!
安史之亂以後,幾乎所有的藩鎮都成了小藩鎮,就如漢朝的推恩令一般,皇帝打的是分而治之的算盤。
當下的藩鎮,“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數餘,小者猶兼一二”。
數量雖然增多了,地盤卻比以前小的多!像之前安祿山那般,一人身兼三四鎮節度使者,幾乎沒有!
德宗李適的削藩之路,是從斬斷世襲罔替開始的。
也不知道是哪個白癡為他出的這個餿主意!
也不想想,平白無故的就砸了人家的鐵飯碗,呃,不,金飯碗!人家能夠善罷甘休嗎?
古代的人,可不像後世那般溫順!
幾乎所有的節度使都不幹了!這已經觸犯到了根本利益了!不能不奮起抗爭!
丁昊一直等待的,便是這個機會!
這一迴,他要當那個得利的漁翁!
地盤肯定是收不迴來了,即便是不同意,拳頭沒人家大,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隻不過嘛!反正官帽子也不值錢,那就高官厚祿,爺一樣的供著唄!
隻求這二位爺千萬別生事!
聖旨很快就到了,丁昊也就是李小白,被拜為了太師,尚書令,安西大都護。
郭子儀拜太尉、中書令,北庭大都護。
仆固懷恩當然沒死,為了改頭換麵而已!不得不裝死!
畢竟曾經造過反,皇帝絕對容不下他!
如今隻需要改個名字,即便就是皇帝老兒知道了,也有台階下。
不僅僅隻是為了應付代宗李豫。
仆固懷恩雖然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但是發動叛亂,利誘番兵大肆的進攻中原,這對大唐百姓犯下了很大的罪孽。
盡管事出有因,被人誣陷中傷在先,可是他叛變就叛變,實在不該引蕃兵前來攻打。
改頭換麵好啊!這一改頭換麵,就等於是另外一個人了!之前所有的罪孽,便一筆勾銷了!
丁昊和郭子儀此番逼宮,也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若真是傻愣愣的班師迴朝的話,功高震主,日後絕無他們的容身之地!
這也是皇帝的通病!隻可同患難,絕不可以同富貴!
曆朝曆代皆是如此!連英明神武的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本朝太祖都概莫能外,何況他人乎?
不趁著手裏有兵,劃拉一塊地盤好好經營,日後恐怕,連哭的地兒都沒有!
丁昊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揮師東進,直接將代宗李豫趕下台。
可是那樣做的話,難免生靈塗炭!
再說了,大唐也不是那麽好滅的!
世事無絕對,即便他是穿越者,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呀!
就這樣,雙方全都做了妥協。
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大曆十四年(779年)。
宮中傳出代宗生病的消息。
代宗李豫這一病,很是不輕,數月之間,就無法上朝了。
五月二十,病榻上的代宗下達了令皇太子李適監國的製書。
誰曾想?當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宮紫宸之內殿駕崩了。
得到這一消息之後,郭子儀實在按耐不住了!
“此乃天賜良機,不如我們即刻出兵,直搗長安!”
丁昊卻知道,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他笑著勸慰道:“子儀兄!稍安勿躁!再等一等,少則一年,多則兩年,那李適必定按耐不住,會有大動作!屆時,才是我們的機會!”
郭子儀百思不得其解:“此話怎講?
現如今代宗駕鶴西去,朝局不穩,不正是我們奮起之時嗎?
再等上個一兩年,那時候,李適豈非就坐穩大位了?”
丁昊高深莫測的一笑:“以李適那毛毛躁躁的性子,我料定他繼位之後,肯定會削藩。
屆時,可不光是我們要找他的麻煩,想找他麻煩的人,肯定一抓一大把!
到時候,我們隻需要順勢而為,大事可成!
代宗臨死之際,肯定已經做好了防著我等的部署,現如今發難,必定得不償失!”
多年的老搭檔了,丁昊料事如神,郭子儀早就見怪不怪了。
聽他如此說,便按耐下了心中的念頭。
六月,尚書令、皇太子李適即位。
八月庚申,群臣給大行皇帝唐代宗李豫上尊號,諡曰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
十月己酉,葬於元陵。十二月丁酉,祔於太廟。
德宗李適登基之後,任用幸臣盧杞,李泌,李晟,楊炎等人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並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轉壞。
建中二年(781年),李適果然按耐不住了,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穩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發動削藩戰爭。
致使二帝四王之亂爆發。
丁昊之所以算得那麽準,當然,全賴係統之功。
通過係統,他早就查到了,唐朝中期所發生的這場藩鎮叛亂。
而且還知道這是一場比“安史之亂”更加後果嚴重的叛亂。
俗話說得好啊!初生牛犢不畏虎!
果然如此,李適這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毛頭小子的心性!捱不住!
繼位後,難免躊躇滿誌。
不過想想也是,誰不希望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讓自己的江山重現昔日的輝煌呢?
攘外必先安內!
德宗李適對這句話,應該也是深以為然。
他應該是覺得,當務之急最迫切的問題就是鏟除那些不受控製的藩鎮,恢複中央集權統治。
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自然也是有所倚仗的。
德宗李適登基之後,手中握有的實力還是有所增長的。
況且,到了這個時期,除了西北的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兩個大藩鎮之外,其餘的全部都是些小藩鎮。
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這麽多年來,一直與朝廷相安無事,自然也就被他忽視了。
俗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這兩大藩鎮雖然大,但是不吵不鬧,皇帝省心,便覺得丁昊與郭子儀兩人,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胸無大誌的守財奴!
當然了,即位之初與削藩之前,德宗李適可並沒有忘記給這兩人來點甜頭!
現如今,丁昊已經爵封安王,郭子儀也已經爵封涼王。
這可都是單字王!妥妥的,一等王爵!地位僅次於天子!
至於,其他的藩鎮,那可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
別說是王爵,能撈到個公爵都不錯了!
安史之亂以後,幾乎所有的藩鎮都成了小藩鎮,就如漢朝的推恩令一般,皇帝打的是分而治之的算盤。
當下的藩鎮,“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數餘,小者猶兼一二”。
數量雖然增多了,地盤卻比以前小的多!像之前安祿山那般,一人身兼三四鎮節度使者,幾乎沒有!
德宗李適的削藩之路,是從斬斷世襲罔替開始的。
也不知道是哪個白癡為他出的這個餿主意!
也不想想,平白無故的就砸了人家的鐵飯碗,呃,不,金飯碗!人家能夠善罷甘休嗎?
古代的人,可不像後世那般溫順!
幾乎所有的節度使都不幹了!這已經觸犯到了根本利益了!不能不奮起抗爭!
丁昊一直等待的,便是這個機會!
這一迴,他要當那個得利的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