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楊國忠這麽一瞎搞,安祿山更加覺得時不我待了!

    人就不能激!當然了也不能逼!

    被逼之下,安祿山竟然提前起事了!

    於是乎,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數十萬雄兵的安祿山,懷著“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幹翻楊國忠,睡他大妹子”的美好願景,把心一橫,拉著史思明一起,反他娘的了!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十一月,安祿山與平盧、範陽兵馬使史思明所部,煽動大唐東北部的羅、奚、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共計集結了約二十萬兵馬,於範陽城郊起事。

    東北部邊境這個時候已經是冰天雪地了,這幫人仿佛打著去南邊貓冬的好主意,嗷嗷叫著便撲向了關內。

    大唐承平日久,中原腹地更是幾十年沒有經曆過大規模戰爭了。

    此時,又是府兵製向募兵製的過渡階段,邊地諸多的折衝都尉府全都是不堪一擊。

    至於關內以及中原地區,那也是不遑多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許多年,兵微將寡不說,各地的折衝都尉府全都是些老弱病殘。

    有的甚至連老弱病殘都沒有,全都是折衝都尉在吃空餉。

    因此,安祿山與史思明大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來,所向披靡,推進的極為快速。

    戰事毫無征兆的就這樣突發了,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般,各郡縣毫無應變能力,隻能望風潰逃。

    不足一月,安胖子的叛軍已經渡過了黃河。

    五個月之後,叛軍先後攻破軍事重鎮榮陽和東都洛陽。

    公元755年十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

    登基稱帝之後的大燕皇帝安祿山躊躇滿誌,分兵三路向西進攻。

    一路攻擊潼關,直接威脅帝都長安。

    一路南下襄、鄧,意圖切斷唐朝的南方漕運。

    最後一路,沿汴河東去,欲要攻取唐朝最重要的江淮賦稅基地。

    大唐山河,登時支離破碎,似乎一夜之間便從開元盛世,滑落到了萬劫不複的千瘡百孔與烽煙四起。

    遠在朔方的丁昊,也被這提前爆發的內亂搞了個措手不及。

    其實他一直都在默默的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按照他的想法,其實,他很想在安祿山起事之前就將其製裁了。

    可是,他做不到啊!

    四品武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且還是個幕僚官,他又憑什麽防患於未然呢?

    況且,對於此時的大唐來說,不破不立。

    確實是不破不立!

    不讓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楊國忠之流徹底膽寒,徹底清醒,既而看到事態的嚴重性,他們能正視自己嗎?

    不見棺材不落淚,雖然是一個極具有諷刺意味的詞語,但是大多數人就是如此!

    不直麵慘痛教訓,根本就無法看清事實!

    其實,即便此時此刻,就算他丁昊手握重權,想要防患未然,那也是師出無名啊!

    他覺得,還不如趁機,趁著此次安史之亂,建立起一個新大唐,嶄新的大唐!

    這樣,遠比拆東牆補西牆,苦苦維係腐朽沒落的舊大唐,對華夏民族更為有利。

    華夏大地上現在所經曆的傷痛,若與百年之後五代十國之痛相比,那真的不算什麽。

    完美是不存在的,即使他是一名穿越者,他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他隻能選擇像捕食的猛獸一樣,靜等時機,爾後一擊必殺。

    就在丁昊的密切關注以及積極備戰中,時間已經不知不覺來到了公元756年。

    安祿山的洛陽稱帝,使得兵鋒有所遲滯遲,叛軍直到這時才攻陷長安門戶——潼關。

    由此,也完全可以看出來,安祿山的氣勢已經大不如先前那般鼎盛了。

    應該是建國之後勢力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用想,這是不可避免的,人大多都是同患難易,同富貴難。

    到了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利益肯定很難均分,不產生齟齬才怪!

    隻不過,即便如此,好歹安祿山已經破了潼關,玄宗李隆基風花雪月的日子徹底到頭了!

    見勢不妙,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姊妹,以及諸皇子、皇妃、公主、皇孫,還有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等親信,從延秋門出發,準備逃往蜀中。

    情勢危機,連在宮外的皇妃、公主以及皇孫們都棄而不顧了,隻管一路向西逃去。

    一行人到了馬嵬驛,也就是後世的陝西興平一帶,隨從的將士因為饑餓疲勞,心中怨恨憤怒加劇。

    時至今日,安祿山的叛軍早已喊出了口號,大致的意思就是,楊國忠禍國殃民,揮霍無度,貪得無厭,是他逼反了北地邊軍以及北地異族。

    護衛著唐玄宗李隆基一路南逃的眾將士們,拋家舍業,更有甚者拋妻棄子,心中哪能沒有一點兒怨憤?

    尤其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他可是身懷使命而來的!

    陳玄禮本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大將,奈何,唐玄宗李隆基終究年齡大了呀!

    陳玄禮不得不為他的將來做打算,也不得不為他的子孫後代計。

    因此,在這之前,他早已悄悄地投靠了太子李亨。

    陳玄禮此次所肩負的使命便是,趁機挑唆眾將士嘩變,繼而,一舉除掉太子李亨最大的政敵楊國忠,以及唐玄宗李隆基周遭的一幫子得用的大臣。

    京兆府興平縣馬嵬驛,即馬嵬坡,距離都城長安一百一十三裏,距金城二十八裏。

    玄宗李隆基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裏,眾將士均困憊不堪,次日啟程又早,抵達馬嵬之時,已經快到黃昏了,可是,午飯尚無著落,更別說晚飯了?

    饑腸轆轆,再加上心有怨憤,有心人便開始煽風點火。

    “咱們之所以落到這般田地,全奈楊國忠所賜!

    那楊國忠可倒好!非但沒事人一般,反倒依舊錦衣玉食、華車美服!這特麽,太不公平了!”

    這種狀況之下,此種言論一出,頓時猶如幹柴遇到了烈火。

    不消片刻,四周一片討伐楊國忠之聲。

    “殺了楊國忠!”

    “對,殺了他!”

    “禍國殃民的禍害,留著何用?”

    “還有他那個妹子,楊玉環,紅顏禍水!沒有這兩兄妹,我大唐又怎麽可能落到這步田地?”

    “對,殺!”

    “殺了這兩個禍國殃民的東西!”

    “不殺不足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筆從項羽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賊章魚大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賊章魚大肘子並收藏神筆從項羽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