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是說,堯舜禹湯時期,聖王倍出,國之大治。
我朝現如今,版圖絲毫也不遜色於那時,有什麽好招能夠重振聖王時代?
當前的困境是什麽?
之前,之所以迴歸不了聖王時代,到底犯了那些錯誤?
如何修正?將來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說來也奇怪,丁昊的古文功底其實原本也是個弱雞。
可是,經曆了秦末,三國,隋之後,好似潛移默化間,他讀起這段文字來,竟然變得並無障礙了。
這道題對他來說,其實並不難。
有了幾千年的曆史知識積累,看問題自然高屋建瓴,隨便胡謅幾句,估計也能蒙混過關。
難就難在,他雖然能夠看懂古文,但是能看懂,與能夠撰出一篇好文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難點便是,沒有什麽文采!
沒有文采的話,問題即便就是迴答上來了,又能夠入得了考官的法眼嗎?
事急從權,這都上考場了,還能顧慮那麽多嗎?文采不佳就文采不佳吧!
不就是清談嗎?那就扯唄!
先從依法治國,民富則國強入手。
談到農為國之本,欲興農事須得輕徭薄賦,欲使民富就得重商,農商並舉雙管齊下,方能民富國強。
再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洋洋灑灑數千言,大有心之所至、縱橫捭闔之感。
草稿打好之後,也不急著謄錄,接著再看下一題。
“問:《禮》、《樂》、《詩》、《書》,將之本也;德刑政事,戰之資也……未知獻何道使人興義?施何方使人向信?行何術使人有勇?”
丁昊在心中默默將題讀了兩遍,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禮》、《樂》、《詩》、《書》,是治軍之本;道德刑罰並用,是戰場取勝的必備手段……如何治軍激勵士氣?如何使我朝將士威加四海?
顯然,這道題,考的是軍事戰略和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非文武兼備,是無法下筆的。
還好,丁昊先前有過項羽與孫策的經曆,對於行軍打仗、鼓舞士氣,他並不陌生。
稍微的一思索,便開始在稿紙之上奮筆疾書。
“賞罰並重,恩威並施,賞如高山,罰如深溪,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將帥律己,身先士卒,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
士為知己者死,故將帥要施仁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丁昊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間,連他自己都驚奇不已。
連他也沒想到,項羽與孫策的記憶,在這種場合之下竟然起到了這麽好的作用。
二題答完,再看三題。
“問:有征無戰,道存製禦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
今欲先驅誘諭,暫頓兵刑,書箭而下蕃臣,吹笳而還虜騎。眷言籌畫,茲理何從?”
這道題的意是:打仗必然會死人,殺人絕不是好事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邊境之事,如果能通過外交努力,實現罷戰息兵,那是最好的,對此,有什麽好建議?
這道題,無疑,考的是軍事加外交的問題。
丁昊紙上談兵,似乎已經找到了點感覺,於是一刻也不停歇,揮筆疾書間又是一篇洋洋灑灑數千言。
從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寫起。
文中涉及具體的政治、經濟、軍事、律法、教化等方方麵麵,明顯有點兒收不住了的感覺。
最終,還是因為稿紙數量有限,這才迫不得已的收住了筆。
就這樣,寫寫停停,等到三篇文章的草稿全部打完,不知不覺,夜幕就快要降臨了。
點上燈,吃了點幹糧,他便決定一鼓作氣,先將這前麵三道題正式答卷。
反正沒答完題,也睡不踏實。
整理好卷紙順序之後,丁昊便提筆流利的抄寫起來。
這裏加個小插曲,科考卷紙的順序,也是千萬不能弄混弄亂的!
曆史上非常有名的《聊齋誌異》的作者蒲鬆齡,蒲大才子。
在參加鄉試時,便將卷紙的第三頁和第四頁顛倒了,於是蒲大才子就不幸落榜了。
丁昊熟知曆史,這樣的典故,他當然並不陌生,故而在卷紙的順序上麵,他非常的小心。
謄錄完這三道題之後,已近深夜,丁昊深知養精蓄銳的重要性,故而也不熬夜。
待卷紙上的墨跡晾幹之後,便小心翼翼的收入早就準備好的卷軸之內,妥善的存放起來。
這考棚裏的簡易多用床,可真不是人睡的,伸不開腿不說,差點沒將他給個咯死。
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接著繼續戰鬥。
後麵還有兩道題呢!必須得一鼓作氣呀!
所幸,這第四道題與第五道題,風格一變,已經不再是議論文了。
而是擬一道詔,或者是誥,再下一道判決文表。
詔即是詔書,誥即是誥命。
至於判決文表,考的便是唐律了,就是給一個案例,命最終做出判詞。
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判決書,根據哪一條哪一款,該治何罪?
從這兩道答題之上,便能夠考察出士子的具體理政能力。
始作俑者正是丁昊。
有了這兩道題,確實更能夠彰顯出朝廷用人的傾向。
那就是重務實能力,而輕誇誇其談。
丁昊看見這兩道題目之後,對狄仁傑的景仰之情,那還真如長江黃河之水,連綿不絕!
因為他覺得狄仁傑狄老,簡直從善如流了!自己僅僅隻說了一嘴,他竟然就立即實施了!
還好,題目都不難。
不就是擬一道詔書或是誥命嗎?
誥命丁昊不熟,可是詔書,即便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
單單就後世那些影視作品當中,那些閹宦們扯著公鴨嗓子,大聲喊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不都是現成的詔書嗎?
不過,丁昊還是多少有點曆史功底的!知道影視作品中的,那都不靠譜!
若是真的圖省事,原封不動的照搬到這兒來,那估計會笑掉閱卷官大牙的!
仔仔細細地迴顧了一遍,丁昊還真從自己的記憶裏,搜尋到了一道詔書的影子。
我朝現如今,版圖絲毫也不遜色於那時,有什麽好招能夠重振聖王時代?
當前的困境是什麽?
之前,之所以迴歸不了聖王時代,到底犯了那些錯誤?
如何修正?將來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說來也奇怪,丁昊的古文功底其實原本也是個弱雞。
可是,經曆了秦末,三國,隋之後,好似潛移默化間,他讀起這段文字來,竟然變得並無障礙了。
這道題對他來說,其實並不難。
有了幾千年的曆史知識積累,看問題自然高屋建瓴,隨便胡謅幾句,估計也能蒙混過關。
難就難在,他雖然能夠看懂古文,但是能看懂,與能夠撰出一篇好文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難點便是,沒有什麽文采!
沒有文采的話,問題即便就是迴答上來了,又能夠入得了考官的法眼嗎?
事急從權,這都上考場了,還能顧慮那麽多嗎?文采不佳就文采不佳吧!
不就是清談嗎?那就扯唄!
先從依法治國,民富則國強入手。
談到農為國之本,欲興農事須得輕徭薄賦,欲使民富就得重商,農商並舉雙管齊下,方能民富國強。
再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洋洋灑灑數千言,大有心之所至、縱橫捭闔之感。
草稿打好之後,也不急著謄錄,接著再看下一題。
“問:《禮》、《樂》、《詩》、《書》,將之本也;德刑政事,戰之資也……未知獻何道使人興義?施何方使人向信?行何術使人有勇?”
丁昊在心中默默將題讀了兩遍,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禮》、《樂》、《詩》、《書》,是治軍之本;道德刑罰並用,是戰場取勝的必備手段……如何治軍激勵士氣?如何使我朝將士威加四海?
顯然,這道題,考的是軍事戰略和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非文武兼備,是無法下筆的。
還好,丁昊先前有過項羽與孫策的經曆,對於行軍打仗、鼓舞士氣,他並不陌生。
稍微的一思索,便開始在稿紙之上奮筆疾書。
“賞罰並重,恩威並施,賞如高山,罰如深溪,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將帥律己,身先士卒,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
士為知己者死,故將帥要施仁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丁昊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間,連他自己都驚奇不已。
連他也沒想到,項羽與孫策的記憶,在這種場合之下竟然起到了這麽好的作用。
二題答完,再看三題。
“問:有征無戰,道存製禦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
今欲先驅誘諭,暫頓兵刑,書箭而下蕃臣,吹笳而還虜騎。眷言籌畫,茲理何從?”
這道題的意是:打仗必然會死人,殺人絕不是好事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邊境之事,如果能通過外交努力,實現罷戰息兵,那是最好的,對此,有什麽好建議?
這道題,無疑,考的是軍事加外交的問題。
丁昊紙上談兵,似乎已經找到了點感覺,於是一刻也不停歇,揮筆疾書間又是一篇洋洋灑灑數千言。
從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寫起。
文中涉及具體的政治、經濟、軍事、律法、教化等方方麵麵,明顯有點兒收不住了的感覺。
最終,還是因為稿紙數量有限,這才迫不得已的收住了筆。
就這樣,寫寫停停,等到三篇文章的草稿全部打完,不知不覺,夜幕就快要降臨了。
點上燈,吃了點幹糧,他便決定一鼓作氣,先將這前麵三道題正式答卷。
反正沒答完題,也睡不踏實。
整理好卷紙順序之後,丁昊便提筆流利的抄寫起來。
這裏加個小插曲,科考卷紙的順序,也是千萬不能弄混弄亂的!
曆史上非常有名的《聊齋誌異》的作者蒲鬆齡,蒲大才子。
在參加鄉試時,便將卷紙的第三頁和第四頁顛倒了,於是蒲大才子就不幸落榜了。
丁昊熟知曆史,這樣的典故,他當然並不陌生,故而在卷紙的順序上麵,他非常的小心。
謄錄完這三道題之後,已近深夜,丁昊深知養精蓄銳的重要性,故而也不熬夜。
待卷紙上的墨跡晾幹之後,便小心翼翼的收入早就準備好的卷軸之內,妥善的存放起來。
這考棚裏的簡易多用床,可真不是人睡的,伸不開腿不說,差點沒將他給個咯死。
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接著繼續戰鬥。
後麵還有兩道題呢!必須得一鼓作氣呀!
所幸,這第四道題與第五道題,風格一變,已經不再是議論文了。
而是擬一道詔,或者是誥,再下一道判決文表。
詔即是詔書,誥即是誥命。
至於判決文表,考的便是唐律了,就是給一個案例,命最終做出判詞。
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判決書,根據哪一條哪一款,該治何罪?
從這兩道答題之上,便能夠考察出士子的具體理政能力。
始作俑者正是丁昊。
有了這兩道題,確實更能夠彰顯出朝廷用人的傾向。
那就是重務實能力,而輕誇誇其談。
丁昊看見這兩道題目之後,對狄仁傑的景仰之情,那還真如長江黃河之水,連綿不絕!
因為他覺得狄仁傑狄老,簡直從善如流了!自己僅僅隻說了一嘴,他竟然就立即實施了!
還好,題目都不難。
不就是擬一道詔書或是誥命嗎?
誥命丁昊不熟,可是詔書,即便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
單單就後世那些影視作品當中,那些閹宦們扯著公鴨嗓子,大聲喊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不都是現成的詔書嗎?
不過,丁昊還是多少有點曆史功底的!知道影視作品中的,那都不靠譜!
若是真的圖省事,原封不動的照搬到這兒來,那估計會笑掉閱卷官大牙的!
仔仔細細地迴顧了一遍,丁昊還真從自己的記憶裏,搜尋到了一道詔書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