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此時也反應過來了,方才自己鬼迷心竅,一不留神,竟然將心中的所思所想全都吐露了出來。此時此刻,他真想抽自己兩個嘴巴子。
王公公恨自己,薛藝恨他更是恨得牙根癢癢,薛藝覺得自己真是冤死了!
此事,明明張易之與張昌宗才是主謀,王公公那個老殺才卻硬要說是他薛藝,這不是冤死人不償命嗎?
二人心中各懷鬼胎,跪地求饒、磕頭請罪的同時,不約而同的偏頭全都看向了張易之。
他們這一小小的動作,自然難逃武則天的法眼。
武則天心中頓時明了,明白了,今日的一切全都是張易之所為。
但是,張易之畢竟是武則天這麽多年來最寵愛的麵首之一。
“絕對不能讓這兩個人將髒水潑到易之身上!”
一瞬間,武則天心中便有了決斷。
在她看來,此事,張易之是辦得欠妥,所使的手段也著實太過於卑劣了一些。
可是,有這麽多年的情分在,實在是不宜張揚,大可以事後再行敲打。
於是,武則天不動聲色,上轎輦之前,袍袖一揮,漫不經心道:“拉下去,打殺了吧?”
隨著一聲,拖長聲調的“陛下起駕迴宮”,王公公與薛藝二人,便如同兩條死狗一般,被廊衛拖下去開始杖責。
隨著那“啪啪啪”的皮開肉綻聲,二人口中迭聲喊出的:“冤枉啊!”,“公爺救我!”之聲,一浪低過一浪,繼而,終不可聞。
直到此時,丁昊才沒事人一般從地上爬起來。
輕飄飄拍掉膝蓋之上的灰塵之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雲淡風輕的喊了一聲:“小翔子,迴白馬軒!”
看的張易之與張宗昌牙根癢癢,卻又無之奈何。
二張身旁眾人,此時,也已經是各懷鬼胎。
王公公的死,他們或許可以不屑一顧。
可是薛藝的死,不得不令他們正視。
王公公,說白了,也就隻是一名奴仆。可是薛藝呢?那可是控鶴監主簿!官職從五品!
更別說,之前,還曾經是武則天寵幸過的供奉!
可以說,與他們是同類,同類才會有切膚之痛。
同類就在他們麵前身首異處,最終落得個慘死當場、身死道消的淒慘結局。
此時他們的心情,用兔死狐悲來形容,極為貼切。
兔死狐悲之下的他們,此時再看始作俑者丁昊與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眾人心中皆是百味雜陳。
“正主沒事,不相關之人倒是落得了這樣一個下場,日後摻和這種事,還真得長點心眼!”
“什麽摻合?還摻合?能不摻合絕對不摻合!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傻子才摻合呢!”
這兩個無名供奉之間的低聲交談,丁昊當然是聽不見了,迴到白馬軒之後的丁昊,不得不開始直麵春闈。
今日,武則天既然已經當著眾人的麵這樣說了,那斷然就已經沒有了退路。
即便是想退,張易之與張昌宗兩兄弟,也不可能讓他退!
此時此刻,那兩兄弟,肯定是在籌謀著如何坑害於他。
這宮裏的坑人手段層出不窮,方才堪堪隻躲過了一劫,俗話說的九九八十一難,還早的很呢!
丁昊有自知之明,故而,不得不早作謀算。
既然是要參加科考,就必須得詳細的了解程序。
以前,畢竟也隻是從書本上知道了一鱗半爪,有的環節更是以訛傳訛,不盡不實之處頗多。
突然,他想起來了,小翔子既然知道那麽多的典故,想來定然也是個愛讀書的,索性叫來問問,也算是考較了,順便看看其肚子裏到底有多少墨水。
念及於此,丁昊便不再耽擱,喚過小翔子,開始閑聊般的拉家常。
主子相詢,小翔子不敢隱瞞,竹筒倒豆子一般就將這幾年以來,他在宮裏的諸多遭遇和盤托出。
原來,小翔子名叫高力翔,三原人士,父母早亡,狠心的叔父嫌棄他是個累贅,便將他們淨身之後賣到宮裏。
從一個雜役幹起,小翔子數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終於有人賞識他了,眼看著即將脫離苦海。
誰曾想?賞識他的那位主子,李供奉,正是被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杖責而死。
因此,再遇到丁昊之後,見其為人不錯,他才會如此的多話。
待問到春闈之事,小翔子還真知道。
一通解說下來,丁昊總算是門清了。
唐朝科舉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林林總總合在一起攏共竟然有五十多種。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
俊士等科更是不經常舉行。
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一貫都是由地方官舉薦賢才,若是朝廷發現名不符實,地方官便會跟著吃瓜落,後來地方官也覺得風險太大,漸漸的已經沒有人願意推薦這種名額,這一科無人應考,漸漸的也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當下常備科考的主要科目。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隻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武則天當政以來,做了一些改變,基本上是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製科。
每年分期舉行的叫常科,由皇帝臨時下詔,為了征辟急需人才而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至於考試的方式嘛!
有:口試,貼經(填空),墨義(相當於口試的筆試化),策問(論文),雜文(詩賦)。
明經科的內容有:《禮記》、《左傳》為大經。
《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
《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
不僅僅是這九部經書,另外還有,《孝經》、《論語》也是必考。
明經科的考試方式一般隻是口試,貼經(填空),墨義。
一般隻要對經文以及注釋,記憶背誦熟練,就可中試。
進士科,考策問,貼經(填空),雜文(詩賦)。
貼經隻貼《老子》與大經。十個問題中,能答上四個即可合格。
雜文要求詩賦各一。
策問要寫五篇,主要對時下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政務、漕運、鹽政等方麵所提出的問題作答。
當下的進士科要想取中,很難,錄取率很低,百名士子之中,隻取其一。
因此,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稱。
意思也就是,明經科好考,而進士科,則是非常的難考。
當下的進士科,每科麵對全天下的讀書人,隻取十幾人。
聽到這裏,丁昊那原本還有點熱熱的心,頓時變得拔涼拔涼!
這!
作死一般的考試,他能夠通過嗎?
王公公恨自己,薛藝恨他更是恨得牙根癢癢,薛藝覺得自己真是冤死了!
此事,明明張易之與張昌宗才是主謀,王公公那個老殺才卻硬要說是他薛藝,這不是冤死人不償命嗎?
二人心中各懷鬼胎,跪地求饒、磕頭請罪的同時,不約而同的偏頭全都看向了張易之。
他們這一小小的動作,自然難逃武則天的法眼。
武則天心中頓時明了,明白了,今日的一切全都是張易之所為。
但是,張易之畢竟是武則天這麽多年來最寵愛的麵首之一。
“絕對不能讓這兩個人將髒水潑到易之身上!”
一瞬間,武則天心中便有了決斷。
在她看來,此事,張易之是辦得欠妥,所使的手段也著實太過於卑劣了一些。
可是,有這麽多年的情分在,實在是不宜張揚,大可以事後再行敲打。
於是,武則天不動聲色,上轎輦之前,袍袖一揮,漫不經心道:“拉下去,打殺了吧?”
隨著一聲,拖長聲調的“陛下起駕迴宮”,王公公與薛藝二人,便如同兩條死狗一般,被廊衛拖下去開始杖責。
隨著那“啪啪啪”的皮開肉綻聲,二人口中迭聲喊出的:“冤枉啊!”,“公爺救我!”之聲,一浪低過一浪,繼而,終不可聞。
直到此時,丁昊才沒事人一般從地上爬起來。
輕飄飄拍掉膝蓋之上的灰塵之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雲淡風輕的喊了一聲:“小翔子,迴白馬軒!”
看的張易之與張宗昌牙根癢癢,卻又無之奈何。
二張身旁眾人,此時,也已經是各懷鬼胎。
王公公的死,他們或許可以不屑一顧。
可是薛藝的死,不得不令他們正視。
王公公,說白了,也就隻是一名奴仆。可是薛藝呢?那可是控鶴監主簿!官職從五品!
更別說,之前,還曾經是武則天寵幸過的供奉!
可以說,與他們是同類,同類才會有切膚之痛。
同類就在他們麵前身首異處,最終落得個慘死當場、身死道消的淒慘結局。
此時他們的心情,用兔死狐悲來形容,極為貼切。
兔死狐悲之下的他們,此時再看始作俑者丁昊與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眾人心中皆是百味雜陳。
“正主沒事,不相關之人倒是落得了這樣一個下場,日後摻和這種事,還真得長點心眼!”
“什麽摻合?還摻合?能不摻合絕對不摻合!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傻子才摻合呢!”
這兩個無名供奉之間的低聲交談,丁昊當然是聽不見了,迴到白馬軒之後的丁昊,不得不開始直麵春闈。
今日,武則天既然已經當著眾人的麵這樣說了,那斷然就已經沒有了退路。
即便是想退,張易之與張昌宗兩兄弟,也不可能讓他退!
此時此刻,那兩兄弟,肯定是在籌謀著如何坑害於他。
這宮裏的坑人手段層出不窮,方才堪堪隻躲過了一劫,俗話說的九九八十一難,還早的很呢!
丁昊有自知之明,故而,不得不早作謀算。
既然是要參加科考,就必須得詳細的了解程序。
以前,畢竟也隻是從書本上知道了一鱗半爪,有的環節更是以訛傳訛,不盡不實之處頗多。
突然,他想起來了,小翔子既然知道那麽多的典故,想來定然也是個愛讀書的,索性叫來問問,也算是考較了,順便看看其肚子裏到底有多少墨水。
念及於此,丁昊便不再耽擱,喚過小翔子,開始閑聊般的拉家常。
主子相詢,小翔子不敢隱瞞,竹筒倒豆子一般就將這幾年以來,他在宮裏的諸多遭遇和盤托出。
原來,小翔子名叫高力翔,三原人士,父母早亡,狠心的叔父嫌棄他是個累贅,便將他們淨身之後賣到宮裏。
從一個雜役幹起,小翔子數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終於有人賞識他了,眼看著即將脫離苦海。
誰曾想?賞識他的那位主子,李供奉,正是被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杖責而死。
因此,再遇到丁昊之後,見其為人不錯,他才會如此的多話。
待問到春闈之事,小翔子還真知道。
一通解說下來,丁昊總算是門清了。
唐朝科舉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林林總總合在一起攏共竟然有五十多種。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
俊士等科更是不經常舉行。
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一貫都是由地方官舉薦賢才,若是朝廷發現名不符實,地方官便會跟著吃瓜落,後來地方官也覺得風險太大,漸漸的已經沒有人願意推薦這種名額,這一科無人應考,漸漸的也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當下常備科考的主要科目。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隻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武則天當政以來,做了一些改變,基本上是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製科。
每年分期舉行的叫常科,由皇帝臨時下詔,為了征辟急需人才而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至於考試的方式嘛!
有:口試,貼經(填空),墨義(相當於口試的筆試化),策問(論文),雜文(詩賦)。
明經科的內容有:《禮記》、《左傳》為大經。
《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
《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
不僅僅是這九部經書,另外還有,《孝經》、《論語》也是必考。
明經科的考試方式一般隻是口試,貼經(填空),墨義。
一般隻要對經文以及注釋,記憶背誦熟練,就可中試。
進士科,考策問,貼經(填空),雜文(詩賦)。
貼經隻貼《老子》與大經。十個問題中,能答上四個即可合格。
雜文要求詩賦各一。
策問要寫五篇,主要對時下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政務、漕運、鹽政等方麵所提出的問題作答。
當下的進士科要想取中,很難,錄取率很低,百名士子之中,隻取其一。
因此,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稱。
意思也就是,明經科好考,而進士科,則是非常的難考。
當下的進士科,每科麵對全天下的讀書人,隻取十幾人。
聽到這裏,丁昊那原本還有點熱熱的心,頓時變得拔涼拔涼!
這!
作死一般的考試,他能夠通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