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天,老天開眼了,將魏延一直以來所深深仰慕的大耳賊劉備,一下子就送到了他的麵前。

    那一天,晴空萬裏、陽光明媚,似乎是連空氣之中都彌漫著蛋蛋疼的梔子花的芬芳。

    魏延正站在襄陽城頭之上觀山景,但見一匹白馬惶惶如喪家之犬,駝著大耳賊劉備就出現在了襄陽城外。

    偶像嘛,魏延當然識得!

    呃,即使不識,也可以看那風中淩亂的旌旗!一看便知!

    魏延很開森呐!終於是見到活的偶像了!

    可是,他的新東家劉琮害怕劉備來了襄陽之後趁火打劫,就是不給劉備開城門。

    眼見著曹操的追兵就要到了,再也不開門,一會兒曹操追上來,把偶像剁了可咋整?

    魏延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急人之所急呀!

    二話不說,當即下城,振臂一唿,帶著幾百部眾就砍死了守門將士。

    魏延滿懷希冀的浴血奮戰,不惜身陷重圍也要迎接劉備,迎接他心目中一直以來崇拜至極的偶像入城。

    不曾料想,他所做的這一切,大耳賊劉備並不領情啊!

    非但不領情,而且簡直嗤之以鼻!

    眼睜睜看著深陷重圍、孤軍奮戰的魏延,劉備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竟大聲嗬斥住了已經奔向城門的張老三,嚴令張飛不得擅自入城。

    爾後,大耳賊劉備棄襄陽城而去,直奔江陵方向奔逃,全然不顧,為了他劉備此刻仍然還在城門口與守軍浴血奮戰的魏延。

    搞得魏延,頓時蛋碎一地呀!而且還是稀碎!

    這真真的便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

    怪隻怪,當時魏延尚且聲名不顯,故而,對他的討好行為,劉備才選擇了無視!

    若是他的分量足夠,值得籠絡,假仁假義的劉備定然不會做出此等寒心之舉!

    說到底還是江湖實力論呐!

    沒實力真可怕!豁出命拋出去的媚眼,愣是沒人接呀!

    後來魏延並未死心,最終還是義無反顧的投入了劉備麾下,可惜,結局令人扼腕歎息呀!

    當時,襄陽城的守將,正是文聘。

    望著浴血奮戰中的魏延,文聘大喊一聲:“大膽魏延,你一無名小將,安敢造亂?”

    文聘這一出現,局麵可想而知,魏延隻能狼狽逃出襄陽。

    丁昊迴憶著虎將魏延的過往種種。

    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拿下江夏之後,若再想順利拿下南郡治所江陵城,文聘此人,將是一座繞不開的大山呀!

    江陵城有文聘這等名將鎮守,自然絕非江夏黃祖此流可比。

    若不想法子除掉文聘,取江陵,無疑將是鏡中花水中月。

    “那麽,如何才能除掉文聘文仲業呢?

    看來,還是得著落到這個魏延魏文長身上啊!”

    丁昊並非沒有想過招攬文聘。

    問題是,以丁昊對文聘此人的了解,太難了!

    這個文聘文仲業,劉表入荊州之初,就鞍前馬後的追隨,乃是荊州元老。

    劉表死後,其子劉琮投降曹操,文聘起初並不鳥曹操,直到曹操數次召見之後,有感於曹操的執著,最終才答應投靠。

    歸附曹魏之後,曹操為了顯示胸懷,仍舊讓他統兵鎮荊江。

    文聘不負曹操所望,守禦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

    直到曹叡即位,文聘仍舊為曹魏牢牢鎮守著江夏。

    史書盛讚他:“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

    如此忠心的將領,荊州劉氏家族尚未徹底覆滅之前,想要招攬,絕無可能。

    再說了,以丁昊如今的實力,若與當年的曹操相比,那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最為關鍵的是,大戰將啟,哪裏有那個閑工夫?

    故而,他便想到了,招攬魏延的同時,不如就令魏延出手幹掉文聘。

    派誰去招攬這個魏延呢?

    兩個人的身影,閃現在了丁昊腦海。

    周倉,裴元紹,此二人現如今聲名不顯,且又是黃巾餘孽,前去投靠魏延並與之接頭,正合適。

    不再猶豫,丁浩果斷的派出了周倉,裴元紹,如此這般的交代一番,二人便歡天喜地的去了。

    次日,升殿之後,丁昊宣布,出兵江夏。

    眾文臣武將一片嘩然,有讚成的,有反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吵吵嚷嚷,大殿之上,頓時亂成一鍋粥。

    無奈之下,丁昊抽出隨身寶劍,果斷揮劍,砍下案幾一角,疾言厲色道:“我意已決!若在膽敢有惑亂人心者,如同此案!”

    眾文臣武將這才消停了下來。

    而後,丁昊少不得一番調兵遣將,東吳與荊州的戰爭一觸即發。

    對江夏用兵,自然得先將大軍集結至柴桑。

    柴桑與江夏僅一江之隔,曆來此處都是對江夏作戰的跳板。

    若非如此,江東的水軍大營也不會設在柴桑。

    丁昊一麵令大軍前往柴桑集結,一麵開始部署對山越蠻族的剿撫並用大計。

    大戰即將開啟,內部和後方,不得不防啊!

    丁昊命五軍中郎將孫賁統兵五千,經吳郡,會稽,鄱陽等地向南清剿不安分的山越。

    任命海鹽令諸葛瑾,出任典農中郎將,對東吳境內已經臣服的山越、五溪等蠻族,推行一係列的傾斜政策,進一步漢化這些蠻族。

    又令張昭坐鎮秣陵,全權處理東吳日常事務。

    丁昊自己則率領著諸將移師柴桑,與水軍大都督周瑜匯合,準備全力攻略江夏。

    東吳這邊,整出的動靜這麽大,自然瞞不過江下黃祖的眼線。

    身在江夏的黃祖,亦開始了積極備戰。

    東吳怎麽說也是有底蘊的,現如今,丁昊麾下雖不敢說人才濟濟,但部將如雲勉強還算得上。

    他自己當然不會效仿那孫策一貫的做法,親冒矢石,去衝鋒陷陣。

    有那閑工夫,還不如坐在樓船之上欣賞欣賞江景。

    大的戰略方向部署妥當之後,丁昊就當了甩手掌櫃了。

    至於作戰的細節嘛!不是有水軍大都督周瑜嗎?

    其實,即便是他親自部署,估計絕對也不會比周瑜高明多少!

    曆史上真實的周瑜,可並非三國演義裏所說的那麽心胸狹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筆從項羽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賊章魚大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賊章魚大肘子並收藏神筆從項羽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