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袁隗親自上前,解去漢少帝的衣冠印璽,將其扶下皇位,又將衣冠璽綬奉於陳留王劉協,劉協穿上龍袍接過傳國玉璽,端坐在皇座上,麵朝南受百官山唿膜拜。
何太後哭泣為涕淚流滿麵,但仍不敢反駁一言,日前董卓夜宿宮中,連同三十妙齡的何太後也沒有放過。
何太後因為聽信閹黨宦官,以至兄長何進被張讓等人刺死,如今淪落至此,心中悔恨萬千,若是何進還在,又怎會遭董卓淩辱了,最少何進能穩住局麵,保其母子無礙。
如今董卓大權在握,又手握重兵,朝中眾臣除盧植外,無人敢與相抗,其勢已難改,何太後隻能答應董卓廢除漢少帝,而董卓也承諾讓何太後與劉辯就國弘農以養天年。
然而之董卓又朗聲說道“先太皇太後,乃是先帝生母,為人賢良淑德又養育當今陛下,月前卻遭何氏看禁永樂宮最終憂憤而死,何氏惡婦愧為人媳,當以拘禁至永安宮,永世不得與弘農王相見!”
董卓說完侍衛未待何氏言語,就將其押下送至永安宮,之後丙子日,董卓又派人毒殺了何太後,再將何苗與何母屍首挖出,毀壞支解其屍身,何苗屍身被棄於官道,再命令軍士馬匹踩踏,又將舞陽君何母的屍身,棄於苑枳落中。
向天下宣示廢漢少帝立皇子協為主,並且赦天下,改年號昭寧為永漢,封幽州牧劉虞為大司馬及襄賁侯,董卓自封為太尉及郿侯,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及虎賁衛士,任楊彪為司空,豫州牧黃琬為司徒,恢複陳蕃、竇武等黨固之人名譽,恢複其爵位與待遇,另其在世子孫襲爵,又派遣使者往宗祠為陳蕃與竇武立牌吊唁。
為了安撫何進舊部趙雲的情緒,董卓與帳下謀士商議過後,決定將樂浪郡析出幽州,升格為武州下轄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帶方郡及玄菟郡,趙雲擔任武州刺史一職,並且繼續擔任鎮東將軍與安東都護,同時再表趙雲功勳,溢出追封其祖父趙仕為關內侯與西域校尉。
董卓以此向趙雲示好,可謂是誠意滿滿,因為他很擔心趙雲會興師來犯,原何進舊部尚有樂浪的趙雲、泰山的鮑信及河內的王匡未歸服,吳匡、張璋、何禺等人已歸降,而鮑信與王匡也已明示反董,常山孫堇已投向袁紹,若是趙雲帶頭恐會引起多方響應,所以董卓將趙雲放至首位。
將樂浪郡升格為武州,使趙雲免去幽州牧劉虞的節製,必竟外戚係與宗室向來對立,趙雲靠山已倒,必然會遭劉虞吊難排擠,由此與趙雲緩和關係再合適不過。
趙雲已然是平壤侯,在東漢其實爵位已到頂,加封的話無非是增食邑戶數,然而趙雲最大的劣勢就是出身問題,趙家如何再追溯宗源,在兩漢也沒有位列三公九卿的血傳先祖,而董卓將趙雲的功勳往上溢至祖父輩,這也是有先例的行為,使趙雲一下子變成了貴勳之後,雖然隻是追封再由趙輔襲爵,但也還是能起到不少的作用。
同時董卓也留了一手,將公孫度所玄菟郡劃歸武州,原本的玄菟郡占地極大, 包括實控的高句麗、上殷台、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六縣在內,另有現高句麗國的東南精華地帶,還有沃沮及東歲全境。
如今公孫度占據了六縣,趙雲占據了鹹興、惠山及清津,沃沮人僅占界山一城,其餘皆被高句麗國占有。
若是趙雲想要覆行對玄菟的管轄,就必須與公孫度、高句麗及沃沮開戰,董卓此舉乃拱火,從而分散趙雲的注意力,使趙雲無暇關注中原的事態。
董卓又派人向樂浪月報投稿,將趙雲祖父的事跡挖出,重新裝表修改,將公元134年敦煌叛亂的平叛功臣,重新修改排名,使趙仕排至太守徐繇與盤臣之下位列第三,加入一些英勇事跡,董卓算是在討好趙雲。
而此時趙雲已從陽德迴到平壤,收到趙顏的快報後,趙雲馬上陷入顛狂,盧植、陳琳、鄭泰三人,還有趙顏提及的徐庶與管亥,諸多人才全部都要樂浪,這也是最大規模的人才來投。
雖說管亥包藏禍心,但是趙雲並不擔心,樂浪百姓安居樂業,又如何受人挑唆造反,他也同意了徐庶計策,將管亥等人安置一地,並暗中派人監視觀察,一旦管亥起舉旗,便立刻將他擒下,若是管亥沒有機會起事,趙雲倒是想與他一敘,從收入麾下任用。
隨後趙雲決定親自前往占壤迎接眾人,雖說橫海師的運輸船能抵達平壤,但是趙雲也想表示自己的誠心。
同時何進的死訊已傳到了多日,趙雲有必要為大將軍何進舉行祭奠禮,在樂浪月報上表示祭文,必竟趙雲名譽上仍屬外戚一黨,而且趙雲是真的想要祭奠何進。
後世對何進的評價不高,甚至將東漢衰敗滅亡的責任歸於何進。其實不然,東漢亡於桓靈二帝,其一乃是二帝昏庸無道賣官鬻爵大肆斂財,其二有黨錮之禍閹黨當道,其三乃是曆史進程所需,從半封建半奴隸的社會製度轉入封建的必然結果。
何進隻是一個屠戶出身的粗人罷了,他本來就是一個武人,衝鋒陷陣行軍打仗,他也立下了不少功勳,在亂世在將至之時,何進身居大將軍之位,還是有些作為的,隻是他智小謀大,政治能不高,做為當朝國舅卻無輔政之能。
後世有人說何進有篡位野心,實際上何進並沒有此心,至始至終何進都沒有跨過君臣的底線,若是他真有野心,完全可以領兵殺入皇宮,誅死閹黨宦官,控製小皇帝與何太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待機奪得大寶。
然而事實就是因為何進,一直想從合法渠道誅閹宦,何進不想跨過君臣之別,才會用袁紹的爛計,又中張讓的詭計,最終才會身死宮中。
何太後哭泣為涕淚流滿麵,但仍不敢反駁一言,日前董卓夜宿宮中,連同三十妙齡的何太後也沒有放過。
何太後因為聽信閹黨宦官,以至兄長何進被張讓等人刺死,如今淪落至此,心中悔恨萬千,若是何進還在,又怎會遭董卓淩辱了,最少何進能穩住局麵,保其母子無礙。
如今董卓大權在握,又手握重兵,朝中眾臣除盧植外,無人敢與相抗,其勢已難改,何太後隻能答應董卓廢除漢少帝,而董卓也承諾讓何太後與劉辯就國弘農以養天年。
然而之董卓又朗聲說道“先太皇太後,乃是先帝生母,為人賢良淑德又養育當今陛下,月前卻遭何氏看禁永樂宮最終憂憤而死,何氏惡婦愧為人媳,當以拘禁至永安宮,永世不得與弘農王相見!”
董卓說完侍衛未待何氏言語,就將其押下送至永安宮,之後丙子日,董卓又派人毒殺了何太後,再將何苗與何母屍首挖出,毀壞支解其屍身,何苗屍身被棄於官道,再命令軍士馬匹踩踏,又將舞陽君何母的屍身,棄於苑枳落中。
向天下宣示廢漢少帝立皇子協為主,並且赦天下,改年號昭寧為永漢,封幽州牧劉虞為大司馬及襄賁侯,董卓自封為太尉及郿侯,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及虎賁衛士,任楊彪為司空,豫州牧黃琬為司徒,恢複陳蕃、竇武等黨固之人名譽,恢複其爵位與待遇,另其在世子孫襲爵,又派遣使者往宗祠為陳蕃與竇武立牌吊唁。
為了安撫何進舊部趙雲的情緒,董卓與帳下謀士商議過後,決定將樂浪郡析出幽州,升格為武州下轄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帶方郡及玄菟郡,趙雲擔任武州刺史一職,並且繼續擔任鎮東將軍與安東都護,同時再表趙雲功勳,溢出追封其祖父趙仕為關內侯與西域校尉。
董卓以此向趙雲示好,可謂是誠意滿滿,因為他很擔心趙雲會興師來犯,原何進舊部尚有樂浪的趙雲、泰山的鮑信及河內的王匡未歸服,吳匡、張璋、何禺等人已歸降,而鮑信與王匡也已明示反董,常山孫堇已投向袁紹,若是趙雲帶頭恐會引起多方響應,所以董卓將趙雲放至首位。
將樂浪郡升格為武州,使趙雲免去幽州牧劉虞的節製,必竟外戚係與宗室向來對立,趙雲靠山已倒,必然會遭劉虞吊難排擠,由此與趙雲緩和關係再合適不過。
趙雲已然是平壤侯,在東漢其實爵位已到頂,加封的話無非是增食邑戶數,然而趙雲最大的劣勢就是出身問題,趙家如何再追溯宗源,在兩漢也沒有位列三公九卿的血傳先祖,而董卓將趙雲的功勳往上溢至祖父輩,這也是有先例的行為,使趙雲一下子變成了貴勳之後,雖然隻是追封再由趙輔襲爵,但也還是能起到不少的作用。
同時董卓也留了一手,將公孫度所玄菟郡劃歸武州,原本的玄菟郡占地極大, 包括實控的高句麗、上殷台、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六縣在內,另有現高句麗國的東南精華地帶,還有沃沮及東歲全境。
如今公孫度占據了六縣,趙雲占據了鹹興、惠山及清津,沃沮人僅占界山一城,其餘皆被高句麗國占有。
若是趙雲想要覆行對玄菟的管轄,就必須與公孫度、高句麗及沃沮開戰,董卓此舉乃拱火,從而分散趙雲的注意力,使趙雲無暇關注中原的事態。
董卓又派人向樂浪月報投稿,將趙雲祖父的事跡挖出,重新裝表修改,將公元134年敦煌叛亂的平叛功臣,重新修改排名,使趙仕排至太守徐繇與盤臣之下位列第三,加入一些英勇事跡,董卓算是在討好趙雲。
而此時趙雲已從陽德迴到平壤,收到趙顏的快報後,趙雲馬上陷入顛狂,盧植、陳琳、鄭泰三人,還有趙顏提及的徐庶與管亥,諸多人才全部都要樂浪,這也是最大規模的人才來投。
雖說管亥包藏禍心,但是趙雲並不擔心,樂浪百姓安居樂業,又如何受人挑唆造反,他也同意了徐庶計策,將管亥等人安置一地,並暗中派人監視觀察,一旦管亥起舉旗,便立刻將他擒下,若是管亥沒有機會起事,趙雲倒是想與他一敘,從收入麾下任用。
隨後趙雲決定親自前往占壤迎接眾人,雖說橫海師的運輸船能抵達平壤,但是趙雲也想表示自己的誠心。
同時何進的死訊已傳到了多日,趙雲有必要為大將軍何進舉行祭奠禮,在樂浪月報上表示祭文,必竟趙雲名譽上仍屬外戚一黨,而且趙雲是真的想要祭奠何進。
後世對何進的評價不高,甚至將東漢衰敗滅亡的責任歸於何進。其實不然,東漢亡於桓靈二帝,其一乃是二帝昏庸無道賣官鬻爵大肆斂財,其二有黨錮之禍閹黨當道,其三乃是曆史進程所需,從半封建半奴隸的社會製度轉入封建的必然結果。
何進隻是一個屠戶出身的粗人罷了,他本來就是一個武人,衝鋒陷陣行軍打仗,他也立下了不少功勳,在亂世在將至之時,何進身居大將軍之位,還是有些作為的,隻是他智小謀大,政治能不高,做為當朝國舅卻無輔政之能。
後世有人說何進有篡位野心,實際上何進並沒有此心,至始至終何進都沒有跨過君臣的底線,若是他真有野心,完全可以領兵殺入皇宮,誅死閹黨宦官,控製小皇帝與何太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待機奪得大寶。
然而事實就是因為何進,一直想從合法渠道誅閹宦,何進不想跨過君臣之別,才會用袁紹的爛計,又中張讓的詭計,最終才會身死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