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的時間,足以說明漢靈帝油盡燈枯,正常人隻需少刻,便會欲火焚身精神十足,而且張讓還是加了三倍的量。
也許張讓是真的想討好漢靈帝,並無謀害之心,又或者張讓是何皇後之意,因漢靈帝在朝會上,欲立劉協為儲,她擔心事態有變,才指使張讓出此毒計。
當然這一切無法考證,連在洛陽的王服最終也沒能查明真相,他隻知漢靈帝昨夜駕崩於嘉德殿,而且還是死在女人身上。
王服帶著密衛來到洛陽才幾個月,並沒有實力探察皇宮秘事,密衛在洛陽的根基尚淺,如今也隻是發展階段,並不會去冒險偵察。
因為之後京都洛陽便陷入爭鬥中,蹇碩率先發難,想誅殺設計何進迎立劉協為帝,蹇碩與手下一名軍司馬潘隱合謀,欲引何進入宮見駕。
何進不知漢靈帝已駕崩,便馬上入宮,但是剛宮門,蹇碩與潘隱竟然笑臉相迎,何進見此大驚失色,已看出兩人的反常,便從儳道逃迴軍營,而後率領重兵屯於自己的府邸,並且關門閉戶稱兵不出。
大將軍何進也並非莽撞匹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冒然帶兵闖宮,而是先求穩妥,若是漢靈帝已亡,自己手握兵馬,可以靜觀其變,隨時帶兵與蹇碩搏殺,擁立嫡長子為帝,名正言順無可厚非。
若是帶兵闖宮,便會遭人詬病留下話柄,弄不好會被人栽贓陷害,將漢靈帝的死,潑在自己身上,即便是劉辯成功登位,也無法完全洗清自身。
再者何進有避嫌正身之意,向天下人證明他何家沒有參與奪嫡,當然他的信心,來源於劉辯的正統身份,皇後嫡子按照宗法繼位毫無爭議。
他何進則可以暗中觀察,隨時準備用兵匡正,若是可以不用兵自然最好,若是需要用兵也是隨時可擇,無形中何進占據道德高點,還掌握了奪嫡的主動權。
蹇碩則陷入被動中,一旦自己先動兵,便會陷入言論中,成為何進爭討的反賊,用兵奪嫡必竟不光彩,而且身份上劉協屬於劣勢。
若是蹇碩按兵不動,則任由劉辯登上帝位,雖已是一錘定音,無法改變時局,但蹇碩好歹保住自身,可以暫且隱忍不發。
曆史也是如此進行,戊午日沒有意外,嫡長子劉辯在洛陽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光熹,時年十四歲,史稱漢少帝。
何氏被尊為皇太後,並且垂簾聽政太後臨朝,同時冊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劉協時年九歲。
後將軍袁隗晉升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共掌朝政大權輔佐新皇。
因為趙雲屬於外戚一係,何進向少帝上表,晉封趙雲為平壤侯,食邑萬戶封一縣,保持其餘官職的同時,又恢複安東都護一職。
後世曆史上,朝鮮縣改稱平壤,是因公元313年,高句麗人見西晉王朝衰落,便發兵南下朝鮮半島,吞並了當時的樂浪郡,並且遷都朝鮮縣改名為平壤。
而漢少帝晉封趙雲,則隻是字麵上之意,布綱治紀曰平、克定禍亂曰平、布德均政曰平,壤一字自然是土壤領土之意,因而趙雲也是受之無愧,從此朝鮮縣也就提前一百二十四年改為平壤縣。
當然對趙雲的冊封,其實是何進的意思,本來何進想上表封趙雲為縣侯,晉升為衛將軍入駐洛陽城,協助何進對抗閹黨,可是何太後受閹黨蠱惑反對趙雲進京,何太後為了安撫何進心情,所以隻封趙雲為平壤縣侯加銜安東都護。
衛將軍秩中二千石,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高於前後左右將軍,與九卿相等,掌握京城南北兩軍衛士,是北軍中侯、南軍中侯、西園中侯的頂頭上司,是京都衛士的掌兵者。
而此時的北軍中侯,正是赫赫有名的漢室宗親劉表,劉表乃是漢未八俊之一,南軍中侯則是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袁術,西園中侯是中常侍蹇碩,洛陽三衛分別由宗親、士族、閹黨掌握,何進想讓趙雲擔任衛將軍,從而在洛陽三衛中安插外戚勢力。
好在何太後與張讓等閹黨反對,否則趙雲就會被放在火上烤,遠離樂浪在洛陽這是非之地任職,可謂是深陷絕境。
一則會因外戚一係的身份,與漢室宗親對立,二則會得罪天下士族階層,三則與閹黨蹇碩將正麵對抗,極有可能成為何進手上的尖刀。
當然若是趙雲進京,可能他會改心誌,與何進等人,共同輔佐漢少帝,說不定曆史將軍改變,若是趙雲在京,極有可能護何進進宮,破壞張讓趙忠的刺殺詭計,必竟至此至終大將軍何進,並沒有做出有違天道之舉,何進之後的死,主要責任人是其妹何太後,出於兄弟之情,何進聽從何太後之令,冒然進宮意在與閹黨調停。
以曆史來看,何進曆任為郎中、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大將軍等要職,在任其間並無劣跡,而且還立有功勳,破獲馬元義密謀,總指揮平定黃巾軍張角,總鎮京師蕩平司隸,謀誅宦官蹇碩,任用賢能士族,招募智士逢紀、何顒、荀攸等人。
當然若是何進勝了閹黨一眾,那他將權傾天下獨攬朝政,可能成為一代權臣,也有可能再生不臣之心也不一定,屆時趙雲將陷入兩難。
漢少帝登位之後,蹇碩便陷入不安之中,他發現董氏家族也無力對抗,自己身邊沒有有力的盟友。
驃騎將軍董重空有高職,卻無實際兵權,董重與何進何苗相比差距太大,何氏兄弟皆有領兵作戰,而董重則僅有千餘騎兵,任職時間太短,漢靈帝沒來得及給他配備一定數量的騎兵。
於是蹇碩將目光看尚張讓趙忠,雖說兩者支持不同的皇子,但兩者也皆與何進為敵,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蹇碩開始暗中接觸十二常侍。
也許張讓是真的想討好漢靈帝,並無謀害之心,又或者張讓是何皇後之意,因漢靈帝在朝會上,欲立劉協為儲,她擔心事態有變,才指使張讓出此毒計。
當然這一切無法考證,連在洛陽的王服最終也沒能查明真相,他隻知漢靈帝昨夜駕崩於嘉德殿,而且還是死在女人身上。
王服帶著密衛來到洛陽才幾個月,並沒有實力探察皇宮秘事,密衛在洛陽的根基尚淺,如今也隻是發展階段,並不會去冒險偵察。
因為之後京都洛陽便陷入爭鬥中,蹇碩率先發難,想誅殺設計何進迎立劉協為帝,蹇碩與手下一名軍司馬潘隱合謀,欲引何進入宮見駕。
何進不知漢靈帝已駕崩,便馬上入宮,但是剛宮門,蹇碩與潘隱竟然笑臉相迎,何進見此大驚失色,已看出兩人的反常,便從儳道逃迴軍營,而後率領重兵屯於自己的府邸,並且關門閉戶稱兵不出。
大將軍何進也並非莽撞匹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冒然帶兵闖宮,而是先求穩妥,若是漢靈帝已亡,自己手握兵馬,可以靜觀其變,隨時帶兵與蹇碩搏殺,擁立嫡長子為帝,名正言順無可厚非。
若是帶兵闖宮,便會遭人詬病留下話柄,弄不好會被人栽贓陷害,將漢靈帝的死,潑在自己身上,即便是劉辯成功登位,也無法完全洗清自身。
再者何進有避嫌正身之意,向天下人證明他何家沒有參與奪嫡,當然他的信心,來源於劉辯的正統身份,皇後嫡子按照宗法繼位毫無爭議。
他何進則可以暗中觀察,隨時準備用兵匡正,若是可以不用兵自然最好,若是需要用兵也是隨時可擇,無形中何進占據道德高點,還掌握了奪嫡的主動權。
蹇碩則陷入被動中,一旦自己先動兵,便會陷入言論中,成為何進爭討的反賊,用兵奪嫡必竟不光彩,而且身份上劉協屬於劣勢。
若是蹇碩按兵不動,則任由劉辯登上帝位,雖已是一錘定音,無法改變時局,但蹇碩好歹保住自身,可以暫且隱忍不發。
曆史也是如此進行,戊午日沒有意外,嫡長子劉辯在洛陽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光熹,時年十四歲,史稱漢少帝。
何氏被尊為皇太後,並且垂簾聽政太後臨朝,同時冊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劉協時年九歲。
後將軍袁隗晉升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共掌朝政大權輔佐新皇。
因為趙雲屬於外戚一係,何進向少帝上表,晉封趙雲為平壤侯,食邑萬戶封一縣,保持其餘官職的同時,又恢複安東都護一職。
後世曆史上,朝鮮縣改稱平壤,是因公元313年,高句麗人見西晉王朝衰落,便發兵南下朝鮮半島,吞並了當時的樂浪郡,並且遷都朝鮮縣改名為平壤。
而漢少帝晉封趙雲,則隻是字麵上之意,布綱治紀曰平、克定禍亂曰平、布德均政曰平,壤一字自然是土壤領土之意,因而趙雲也是受之無愧,從此朝鮮縣也就提前一百二十四年改為平壤縣。
當然對趙雲的冊封,其實是何進的意思,本來何進想上表封趙雲為縣侯,晉升為衛將軍入駐洛陽城,協助何進對抗閹黨,可是何太後受閹黨蠱惑反對趙雲進京,何太後為了安撫何進心情,所以隻封趙雲為平壤縣侯加銜安東都護。
衛將軍秩中二千石,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高於前後左右將軍,與九卿相等,掌握京城南北兩軍衛士,是北軍中侯、南軍中侯、西園中侯的頂頭上司,是京都衛士的掌兵者。
而此時的北軍中侯,正是赫赫有名的漢室宗親劉表,劉表乃是漢未八俊之一,南軍中侯則是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袁術,西園中侯是中常侍蹇碩,洛陽三衛分別由宗親、士族、閹黨掌握,何進想讓趙雲擔任衛將軍,從而在洛陽三衛中安插外戚勢力。
好在何太後與張讓等閹黨反對,否則趙雲就會被放在火上烤,遠離樂浪在洛陽這是非之地任職,可謂是深陷絕境。
一則會因外戚一係的身份,與漢室宗親對立,二則會得罪天下士族階層,三則與閹黨蹇碩將正麵對抗,極有可能成為何進手上的尖刀。
當然若是趙雲進京,可能他會改心誌,與何進等人,共同輔佐漢少帝,說不定曆史將軍改變,若是趙雲在京,極有可能護何進進宮,破壞張讓趙忠的刺殺詭計,必竟至此至終大將軍何進,並沒有做出有違天道之舉,何進之後的死,主要責任人是其妹何太後,出於兄弟之情,何進聽從何太後之令,冒然進宮意在與閹黨調停。
以曆史來看,何進曆任為郎中、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大將軍等要職,在任其間並無劣跡,而且還立有功勳,破獲馬元義密謀,總指揮平定黃巾軍張角,總鎮京師蕩平司隸,謀誅宦官蹇碩,任用賢能士族,招募智士逢紀、何顒、荀攸等人。
當然若是何進勝了閹黨一眾,那他將權傾天下獨攬朝政,可能成為一代權臣,也有可能再生不臣之心也不一定,屆時趙雲將陷入兩難。
漢少帝登位之後,蹇碩便陷入不安之中,他發現董氏家族也無力對抗,自己身邊沒有有力的盟友。
驃騎將軍董重空有高職,卻無實際兵權,董重與何進何苗相比差距太大,何氏兄弟皆有領兵作戰,而董重則僅有千餘騎兵,任職時間太短,漢靈帝沒來得及給他配備一定數量的騎兵。
於是蹇碩將目光看尚張讓趙忠,雖說兩者支持不同的皇子,但兩者也皆與何進為敵,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蹇碩開始暗中接觸十二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