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過了幾秒鍾,突然轟的一聲響起,聲如天上的驚雷,火藥包處碎石飛濺。
趙雲在二百步外,用肉眼都能看清爆炸時石頭狀態,聲音確實很響,可惜威力似乎不是很大。
眾人隨趙雲上前檢查,巨石也被炸崩了一小部分,石頭表麵也飄著黑色粉末與石粉,與後世的炸藥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比較。
趙雲又安放了十斤的火藥包,再次用火箭擊中點燃了火藥包,這次的聲響更大,遠處的飛鳥走獸都受到了驚嚇。
查看過後巨石又炸崩了一小半,硝煙味彌漫四周,趙雲仍然是不滿意,火藥包的威力太小,聲響卻巨大如雷,簡直就是一個大號炮仗。
左慈雖然改進了火藥,但卻從來沒有如此實驗,見此場麵他也是十分的震悍,便笑嗬嗬的朝趙雲說道“沒有想到火藥做成包,會有如此的威力,簡直就是天上的雷罰神力,如此以後整地,也就不怕什麽巨石了!”
趙雲則搖了搖頭說道“先生過於樂觀了,眼下火藥包隻能用火箭引炸,若是用人近距離點燃,點燃之人必然是死無全屍,先生還得加深研究,想辦法製出安全實用的引信,同時火藥的威力太小,基本被聲響所占據,火藥的配方您也得費省改良!”
左慈想了想說道“迴稟真君,火藥的配方貧道可以改良,至於那什麽引信,不是用火箭來射便可引爆,何必去多花時間與精力了?”
周倉則插話道“你這老道,真以為神射手滿街都是?整個征東軍能有二百步的射程,還能精準命中的,僅僅隻有三人能做而已。一則主公、二則漢升校尉、三則太史都尉,而雲長與暢之等人,能有兩百步的射程,也不能保證能精準命中目的,就我自己一百五十步,都不敢拍胸脯保證!”
趙雲接著說道“元儉講得一點沒有錯,引信之事先生還得費一些功夫,而火藥的威力,則可以慢慢改進,不必急於一時!”
十一月二十日,小諸葛亮也上山了,對於學道諸葛亮也是十分的堅持,一個月上山兩三迴,風雨無阻幾乎沒有缺席過。
據左慈所講,諸葛亮已經是在家的居士,年紀雖小卻很有道緣,雖然一個月隻來兩三迴,對經書的理解能力,卻遠超道觀中的小道士們,如今他已經是左慈的第五位入室弟。
趙雲此次上山,計劃在山上住個十天半個月,假裝學習經文混個修道的真實記錄。到了十二月,他便會下山迴到朝鮮城,因為趙雲與童彤的第一個孩子,將在十二月份降生。
諸葛亮上山之後,便被趙雲以教授劍法與兵法為由,將他強留在道觀巾,好歹趙雲可以利用傳授劍法與兵法打發一些時間。
而諸葛亮也沒有拒絕的理由,但是諸葛亮卻反過來給趙雲上了一課,這一日趙雲見諸葛亮正在閱讀《道德經》,趙雲便想看一看,這位曆史上的三國第一智囊,是如何能兼融眾家學說的,並且能不矛盾的消化,成為自己的智慧源泉。
趙雲先前就卡在了《道德經》第三章,為之十分的厭惡,一直也就沒有閱讀下去,僅僅隻是看一些,其他書經中的兵法與政略打發時間。
所以趙雲就問諸葛亮道“徒兒有沒有發現,這《道德經》第三章很有問題,叫人不要崇尚賢者,不要追求財寶,使人無欲無求,但又強健其體魄,天下便會士不爭民不搶,少去爭奪搶掠,使用的乃是愚民教化之術,謂之無為而治之,簡直就是滑稽可笑,豈不是將天下數眾,視為圈養的牲畜!”
諸葛亮聽後則說道“師父說的沒錯,第三章的思想,與法家、墨家、儒家等等學說,皆有很大的衝突。法家設規建法,規範天下百姓的行為,錯者懲罰,對者獎勵,大有激勵百姓生產勞作、士兵殺敵立功、士人獻策上進之意。儒家則以君王為核心,建立一套完善的禮儀尊卑,並強烈推薦唯才士舉,鼓勵天下人人上進,隻有上進才能從卑位轉為尊為,也與道家學說相衝。而墨家則有興天下之說,鼓勵天下數眾發揮自己的優勢,業無貴賤之分,行行業業皆能出賢者,哪怕是天子之位,也應該是賢者得居之,並主張非命反對世襲,其實是最激進的鼓勵進步。”
諸葛亮停頓了一下說道“然而眾家學說皆各有優缺,黃老學說雖有此章之缺,但仍不乏精華所在。人體的智慧如陶罐,罐有多大,智慧便有幾許,罐中應該擇適者而裝入,而不是僅看其一麵,便認定此學說為歪斜之說,我本是容器,歪斜不可容,但並不代表不可不知之,無論是麵對糟糠還是經典,我們都得同等對待,而不是棄之不理!”
趙雲聽後愣在當場,他萬萬沒想到,七歲的諸葛亮竟然有這等見識,這段言語說明諸葛亮對自己的學習之路很是清晰,並且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
他隻想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並且不會不理自己不想學的東西,哪怕是糟糠,他也不會直接跳過去,而是認真的研讀下去,然後再剔除自己不想要的,雖然他沒有想利用糟糠部分,但也不會隨意放棄,最少他知道這一部分的存在。
趙雲感覺到自己的被教育了,因為他確實隻看到第三章就選擇放棄,甚至是認為《道德經》就是垃圾,根本沒有想去看後麵是否有精華,等於是自己放棄精華部分的智慧所在,更別提認認真真的去閱讀自己認為的糟糠部分。
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智者與愚者之間差別,愚者絕對不會去想理解他人的言行,並且還會給予嘲笑與怒罵。
而智者則是想理解周邊萬物,洞悉所見的事物,他能正視愚者之愚,並不會給出任何態度,甚至還想著去一探究竟,從中獲取智慧。
趙雲在二百步外,用肉眼都能看清爆炸時石頭狀態,聲音確實很響,可惜威力似乎不是很大。
眾人隨趙雲上前檢查,巨石也被炸崩了一小部分,石頭表麵也飄著黑色粉末與石粉,與後世的炸藥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比較。
趙雲又安放了十斤的火藥包,再次用火箭擊中點燃了火藥包,這次的聲響更大,遠處的飛鳥走獸都受到了驚嚇。
查看過後巨石又炸崩了一小半,硝煙味彌漫四周,趙雲仍然是不滿意,火藥包的威力太小,聲響卻巨大如雷,簡直就是一個大號炮仗。
左慈雖然改進了火藥,但卻從來沒有如此實驗,見此場麵他也是十分的震悍,便笑嗬嗬的朝趙雲說道“沒有想到火藥做成包,會有如此的威力,簡直就是天上的雷罰神力,如此以後整地,也就不怕什麽巨石了!”
趙雲則搖了搖頭說道“先生過於樂觀了,眼下火藥包隻能用火箭引炸,若是用人近距離點燃,點燃之人必然是死無全屍,先生還得加深研究,想辦法製出安全實用的引信,同時火藥的威力太小,基本被聲響所占據,火藥的配方您也得費省改良!”
左慈想了想說道“迴稟真君,火藥的配方貧道可以改良,至於那什麽引信,不是用火箭來射便可引爆,何必去多花時間與精力了?”
周倉則插話道“你這老道,真以為神射手滿街都是?整個征東軍能有二百步的射程,還能精準命中的,僅僅隻有三人能做而已。一則主公、二則漢升校尉、三則太史都尉,而雲長與暢之等人,能有兩百步的射程,也不能保證能精準命中目的,就我自己一百五十步,都不敢拍胸脯保證!”
趙雲接著說道“元儉講得一點沒有錯,引信之事先生還得費一些功夫,而火藥的威力,則可以慢慢改進,不必急於一時!”
十一月二十日,小諸葛亮也上山了,對於學道諸葛亮也是十分的堅持,一個月上山兩三迴,風雨無阻幾乎沒有缺席過。
據左慈所講,諸葛亮已經是在家的居士,年紀雖小卻很有道緣,雖然一個月隻來兩三迴,對經書的理解能力,卻遠超道觀中的小道士們,如今他已經是左慈的第五位入室弟。
趙雲此次上山,計劃在山上住個十天半個月,假裝學習經文混個修道的真實記錄。到了十二月,他便會下山迴到朝鮮城,因為趙雲與童彤的第一個孩子,將在十二月份降生。
諸葛亮上山之後,便被趙雲以教授劍法與兵法為由,將他強留在道觀巾,好歹趙雲可以利用傳授劍法與兵法打發一些時間。
而諸葛亮也沒有拒絕的理由,但是諸葛亮卻反過來給趙雲上了一課,這一日趙雲見諸葛亮正在閱讀《道德經》,趙雲便想看一看,這位曆史上的三國第一智囊,是如何能兼融眾家學說的,並且能不矛盾的消化,成為自己的智慧源泉。
趙雲先前就卡在了《道德經》第三章,為之十分的厭惡,一直也就沒有閱讀下去,僅僅隻是看一些,其他書經中的兵法與政略打發時間。
所以趙雲就問諸葛亮道“徒兒有沒有發現,這《道德經》第三章很有問題,叫人不要崇尚賢者,不要追求財寶,使人無欲無求,但又強健其體魄,天下便會士不爭民不搶,少去爭奪搶掠,使用的乃是愚民教化之術,謂之無為而治之,簡直就是滑稽可笑,豈不是將天下數眾,視為圈養的牲畜!”
諸葛亮聽後則說道“師父說的沒錯,第三章的思想,與法家、墨家、儒家等等學說,皆有很大的衝突。法家設規建法,規範天下百姓的行為,錯者懲罰,對者獎勵,大有激勵百姓生產勞作、士兵殺敵立功、士人獻策上進之意。儒家則以君王為核心,建立一套完善的禮儀尊卑,並強烈推薦唯才士舉,鼓勵天下人人上進,隻有上進才能從卑位轉為尊為,也與道家學說相衝。而墨家則有興天下之說,鼓勵天下數眾發揮自己的優勢,業無貴賤之分,行行業業皆能出賢者,哪怕是天子之位,也應該是賢者得居之,並主張非命反對世襲,其實是最激進的鼓勵進步。”
諸葛亮停頓了一下說道“然而眾家學說皆各有優缺,黃老學說雖有此章之缺,但仍不乏精華所在。人體的智慧如陶罐,罐有多大,智慧便有幾許,罐中應該擇適者而裝入,而不是僅看其一麵,便認定此學說為歪斜之說,我本是容器,歪斜不可容,但並不代表不可不知之,無論是麵對糟糠還是經典,我們都得同等對待,而不是棄之不理!”
趙雲聽後愣在當場,他萬萬沒想到,七歲的諸葛亮竟然有這等見識,這段言語說明諸葛亮對自己的學習之路很是清晰,並且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
他隻想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並且不會不理自己不想學的東西,哪怕是糟糠,他也不會直接跳過去,而是認真的研讀下去,然後再剔除自己不想要的,雖然他沒有想利用糟糠部分,但也不會隨意放棄,最少他知道這一部分的存在。
趙雲感覺到自己的被教育了,因為他確實隻看到第三章就選擇放棄,甚至是認為《道德經》就是垃圾,根本沒有想去看後麵是否有精華,等於是自己放棄精華部分的智慧所在,更別提認認真真的去閱讀自己認為的糟糠部分。
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智者與愚者之間差別,愚者絕對不會去想理解他人的言行,並且還會給予嘲笑與怒罵。
而智者則是想理解周邊萬物,洞悉所見的事物,他能正視愚者之愚,並不會給出任何態度,甚至還想著去一探究竟,從中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