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趙雲等人,又在綿縵主水與支水的交匯處再次停泊了下來,這一停足足停三天,吊足了太平賊子的胃口,才選擇主水繼續西進。
一行人到了巨鹿與常山的交界處二十裏外,又停下來不走,因為趙雲已經收到了消息,張績等人已經將鹽運到了耿鄉,新晉的郡國左司馬牛封已然領兵到耿鄉接應,護鹽任務已然完成!
趙雲等人也就不走了,就地停泊卸下了一些黃豆,就地叫賣了起來。沒有半日在交界等候的太平匪首劉石,就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隨後又得到了真定傳來的消息,劉石帶著二千賊兵返迴了昔陽亭一帶,他也不敢來攻擊趙雲等人,顯然意義已經不大。
趙雲也就與護船隊,大搖大擺的返迴真定縣,最終在綿縵河的主支分流處停泊了下來,將二千多石黃豆,直接運到了石邑,泡水發豆芽或者是磨成豆腐豆漿,給士卒們加餐之用,當然一筆黃豆錢又是趙家掏錢,鹽荒暫時也就得到了緩解。
接下來趙雲開始尋找存糧之地,一個能存幾十萬石糧的倉庫,而且必須相對隱秘些。
趙雲召開了副軍侯級以上的會議,四位軍吏加上沮授,還有擔任主簿的審配,軍帳之內率先反對則是兩位謀士。
首先就是審配他嚴肅的向趙雲說道“司馬購買如此眾多的糧食,莫非是想造反不成,三十幾萬石糧食,是一支七萬之師一年的口糧,就算是司馬並無反意,也會引來朝中的非議!”
沮授也說道“以你們趙家及三大家族的實力,若是傾盡家資煉打造兵器,裝備一支七萬人的軍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今主公又購買如此眾多糧食,豈不是引火上身嗎?”
趙雲聽罷不加思索說道“兩位先生可知道這些糧食能救多少人的命,摻入野菜能使二十萬流民裹腹一年。我預計太平道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起事,界時我隻要放出糧食,那就會使太平道減少二十萬的匪眾,這是瓦解太平道的良策!”
沮授立刻迴道“確實是良策,但不應該由主公去做,這是皇帝陛下的事,主公若是在太平道起事時,將糧食放出肯定會招來禍事!”
這時關羽坐不住了起身說道“公與先生此言差矣!若是子龍放糧救民,瓦解太平道,陛下應該嘉獎子龍才是,何故會招來禍事,子龍並無反叛之心,忠心耿耿者陛下應該重用才是!”
審配聽罷說道“雲長!你可知陛下身邊都是什麽人嗎?黨錮之禍,因此喪命入獄的可都是忠臣賢能,而今可是閹黨肖小當道啊!司馬有今日自然也是靠自己,但若是背後沒有何大將軍,司馬早就遭到破害!”
高順也發言說道“我等皆是因為主公才匯集於此,我們的目的不就是為國救民嗎?主公自掏家資購糧,用於救濟流民,確實是會犯天子的威嚴,但也不能就因此而不救!高順以為如今我等商討的是,應該將糧食存於何地,何時拿出來對於主公更有利!”
趙雲聽罷心想,還是高順貼心,一句話就將話題引到了關鍵處,如今已然很明顯了,文武分成了兩種意見,就看沮授與審配願不願意為自己謀劃了。
於是趙雲說道“諸位所言都有道理,國應以民為基石,若是基石動了,大漢之天下將傾覆。我等為天子臣工,理應穩住基石,清除食動根基之蛀蟲。為了穩固基石,不被太平道妖人蛀蟲所迷惑,屯糧是必須得。而今暢子兄弟說的對,當以尋找儲糧之地首,再談如何使用這批存糧!”
趙雲頓了頓又說道“當然兩位先生的好意,趙雲已然心領,若能以趙雲一命,振救十萬百姓,趙雲死又何妨,若是諸位有不願意與趙雲為伍的,趙雲也決不會強求,必竟此事非同小可!”
趙雲說罷,眾人皆是抱拳向趙雲同聲說道“屬下等人願與司馬共同進退!"
其實趙雲真的忠於大漢忠於漢靈帝嗎?答案是不確定的,此時的趙雲已非後世曆史上的趙雲,因為他已經有了趙平的記憶,對於大漢的無可救藥知知甚深,趙雲對於大漢的忠心,如今已然僅剩一半,更多的是對百姓的憐憫。
黃巾軍之亂前,大漢人口達到了五千~六千萬,當然這是個大概數字,因為這個時代也沒有人口普查,隻有戶口普查,一般郡縣都會記錄戶數,主要是方便收稅。
到了三國結束之後,晉初也隻有兩千多萬左右,七十幾年的時間,人口下降兩三倍,最終引發五胡亂華,漢族人口跌至千萬以下,這是如今趙雲的隱痛,他不敢向任何人講起之後的曆史,他隻是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的保住一些人口。
沮授繼續說道“既如此屬下也就不在勸,隻是希望主公不要輕易放糧,觸犯了天子,主公的抱負也會嘎然而止,留下有用之身,方能行匡正大誌!”
審配也向趙雲說道“公與所說無誤,司馬乃是大才大能之人,也當有大智,將來若是太平賊子起事,司馬千萬要克製,司馬的這一方藥,隻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會反噬司馬大人,一切還是要依行勢而行事!”
趙雲聽罷心想,也確實是如此,當前還是要找到存糧之地才是,將來如何放糧還得依形勢而定。
兩位謀士沒棄自己而去,已然是幸運,趙雲自己的舉可能會引來滅頂之災。
於是趙雲向兩人抱拳說道“多謝兩位先生提點,同時能理解趙雲的誌向,將來必會謹慎放糧!”
之後在褚燕的建議下,最終選定了飛龍山的石窟,曾經土匪杜幾的老剿。由於飛龍山距石邑太近,土匪殘餘早就去了中岩山投了張角。
趙雲與褚燕帶領五百士卒,先進入山中來石窟,同時向郡國府、刺史府、漢廷上奏進山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山地作戰訓練,好在朝中有人,何進與複職尚書兼北中郎將的盧植支持趙雲的上奏。
一行人到了巨鹿與常山的交界處二十裏外,又停下來不走,因為趙雲已經收到了消息,張績等人已經將鹽運到了耿鄉,新晉的郡國左司馬牛封已然領兵到耿鄉接應,護鹽任務已然完成!
趙雲等人也就不走了,就地停泊卸下了一些黃豆,就地叫賣了起來。沒有半日在交界等候的太平匪首劉石,就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隨後又得到了真定傳來的消息,劉石帶著二千賊兵返迴了昔陽亭一帶,他也不敢來攻擊趙雲等人,顯然意義已經不大。
趙雲也就與護船隊,大搖大擺的返迴真定縣,最終在綿縵河的主支分流處停泊了下來,將二千多石黃豆,直接運到了石邑,泡水發豆芽或者是磨成豆腐豆漿,給士卒們加餐之用,當然一筆黃豆錢又是趙家掏錢,鹽荒暫時也就得到了緩解。
接下來趙雲開始尋找存糧之地,一個能存幾十萬石糧的倉庫,而且必須相對隱秘些。
趙雲召開了副軍侯級以上的會議,四位軍吏加上沮授,還有擔任主簿的審配,軍帳之內率先反對則是兩位謀士。
首先就是審配他嚴肅的向趙雲說道“司馬購買如此眾多的糧食,莫非是想造反不成,三十幾萬石糧食,是一支七萬之師一年的口糧,就算是司馬並無反意,也會引來朝中的非議!”
沮授也說道“以你們趙家及三大家族的實力,若是傾盡家資煉打造兵器,裝備一支七萬人的軍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今主公又購買如此眾多糧食,豈不是引火上身嗎?”
趙雲聽罷不加思索說道“兩位先生可知道這些糧食能救多少人的命,摻入野菜能使二十萬流民裹腹一年。我預計太平道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起事,界時我隻要放出糧食,那就會使太平道減少二十萬的匪眾,這是瓦解太平道的良策!”
沮授立刻迴道“確實是良策,但不應該由主公去做,這是皇帝陛下的事,主公若是在太平道起事時,將糧食放出肯定會招來禍事!”
這時關羽坐不住了起身說道“公與先生此言差矣!若是子龍放糧救民,瓦解太平道,陛下應該嘉獎子龍才是,何故會招來禍事,子龍並無反叛之心,忠心耿耿者陛下應該重用才是!”
審配聽罷說道“雲長!你可知陛下身邊都是什麽人嗎?黨錮之禍,因此喪命入獄的可都是忠臣賢能,而今可是閹黨肖小當道啊!司馬有今日自然也是靠自己,但若是背後沒有何大將軍,司馬早就遭到破害!”
高順也發言說道“我等皆是因為主公才匯集於此,我們的目的不就是為國救民嗎?主公自掏家資購糧,用於救濟流民,確實是會犯天子的威嚴,但也不能就因此而不救!高順以為如今我等商討的是,應該將糧食存於何地,何時拿出來對於主公更有利!”
趙雲聽罷心想,還是高順貼心,一句話就將話題引到了關鍵處,如今已然很明顯了,文武分成了兩種意見,就看沮授與審配願不願意為自己謀劃了。
於是趙雲說道“諸位所言都有道理,國應以民為基石,若是基石動了,大漢之天下將傾覆。我等為天子臣工,理應穩住基石,清除食動根基之蛀蟲。為了穩固基石,不被太平道妖人蛀蟲所迷惑,屯糧是必須得。而今暢子兄弟說的對,當以尋找儲糧之地首,再談如何使用這批存糧!”
趙雲頓了頓又說道“當然兩位先生的好意,趙雲已然心領,若能以趙雲一命,振救十萬百姓,趙雲死又何妨,若是諸位有不願意與趙雲為伍的,趙雲也決不會強求,必竟此事非同小可!”
趙雲說罷,眾人皆是抱拳向趙雲同聲說道“屬下等人願與司馬共同進退!"
其實趙雲真的忠於大漢忠於漢靈帝嗎?答案是不確定的,此時的趙雲已非後世曆史上的趙雲,因為他已經有了趙平的記憶,對於大漢的無可救藥知知甚深,趙雲對於大漢的忠心,如今已然僅剩一半,更多的是對百姓的憐憫。
黃巾軍之亂前,大漢人口達到了五千~六千萬,當然這是個大概數字,因為這個時代也沒有人口普查,隻有戶口普查,一般郡縣都會記錄戶數,主要是方便收稅。
到了三國結束之後,晉初也隻有兩千多萬左右,七十幾年的時間,人口下降兩三倍,最終引發五胡亂華,漢族人口跌至千萬以下,這是如今趙雲的隱痛,他不敢向任何人講起之後的曆史,他隻是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的保住一些人口。
沮授繼續說道“既如此屬下也就不在勸,隻是希望主公不要輕易放糧,觸犯了天子,主公的抱負也會嘎然而止,留下有用之身,方能行匡正大誌!”
審配也向趙雲說道“公與所說無誤,司馬乃是大才大能之人,也當有大智,將來若是太平賊子起事,司馬千萬要克製,司馬的這一方藥,隻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會反噬司馬大人,一切還是要依行勢而行事!”
趙雲聽罷心想,也確實是如此,當前還是要找到存糧之地才是,將來如何放糧還得依形勢而定。
兩位謀士沒棄自己而去,已然是幸運,趙雲自己的舉可能會引來滅頂之災。
於是趙雲向兩人抱拳說道“多謝兩位先生提點,同時能理解趙雲的誌向,將來必會謹慎放糧!”
之後在褚燕的建議下,最終選定了飛龍山的石窟,曾經土匪杜幾的老剿。由於飛龍山距石邑太近,土匪殘餘早就去了中岩山投了張角。
趙雲與褚燕帶領五百士卒,先進入山中來石窟,同時向郡國府、刺史府、漢廷上奏進山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山地作戰訓練,好在朝中有人,何進與複職尚書兼北中郎將的盧植支持趙雲的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