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持正版閱讀,就在起點,這裏是防盜章。

    +——————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係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係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1]

    2020年4月17日,國新辦就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2]

    2020年5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的首場“部長通道”上,[3]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經濟量化指標,2020年不設gdp增長目標。[4]

    疫情之下的中國經濟

    中文名國內生產總值外文名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gdp核算周期一個季度或一年作用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性質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相關詞語國民生產總值、經濟狀況指標等中國gdp206504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5]中國人均gdp64644元(2018年)[6]

    目錄

    1概念

    ?含義

    ?概念區分

    ?gdp增長

    2表現形態

    3主要特征

    ?局限性

    ?可比性

    4意義

    ?對匯率影響

    ?指標意義

    5詳細介紹

    ?法律依據

    ?資料來源

    ?核算方法

    ?核算範圍

    ?核算單位

    ?計算過程

    ?質量評估

    ?數據修訂

    ?核算頻率

    6中國情況

    ?核算曆史

    ?數據發布

    ?近年數據

    ?發展態勢

    7世界排名

    概念編輯

    含義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麵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

    最終產品的形式之一:各種商品

    最終產品的形式之一:各種商品

    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隻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概念區分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個國民概念,是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舉例說明:一個在日本工作的美國公民所創造的財富計入美國的gnp,但不計入美國的gdp,而是計入日本的gdp。在1991年之前,美國均是采用gnp作為經濟總產出的基本測量指標,後來因為大多數國家都采用gdp,加之國外淨收入數據不足,gdp相對於gnp來說是衡量國內就業潛力的更好指標,易於測量,所以美國才改用gdp。

    另外,國民生產總值(gnp)這個指標已被更名為國民總收入(gni)。

    gdp增長

    實質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隻有數學實質gdp的固定價格的基數年相等),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實質gdp=名義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指以基期為100該期間的指數),

    名義gdp=實質gdpx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

    至於名義gdp增長率與實質gdp增長率的關係,則是

    名義gdp增長率=[(1+實質gdp增長率)x(1+本地平減物價指數升幅)x100%]-1

    實質gdp增長率=

    1+名義gdp增長率

    x100%-1

    1+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升幅

    表現形態編輯

    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

    gdp

    gdp

    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麵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口徑範圍、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往往存在差異即存在統計誤差。[7]

    在實際中,由於生產法和收入法都是對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進行核算,為了就每一產業部門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數據,根據資料來源情況,有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部門,增加值主要以生產法計算的結果為準,有的產業部門如一些服務部門,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計算結果為準,因此我國生產法gdp等於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數情況下與這兩者不同,有時會大一些,有時會小一些。鑒於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基礎更好一些,因此,國家規定一般以生產法gdp和收入法gdp數據為準,並將支出法gdp與生產法gdp的統計誤差控製在一定範圍內,一般是2%。各種公開發表的gdp總量和增長速度數據均是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結果。[7]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nationali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這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主要特征編輯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製,那麽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汙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麽所得出的gdp數值的準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製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係(2002)》采納了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係》(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8]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曆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8]

    意義編輯

    對匯率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gdp結構

    gdp結構

    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麵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製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preliminary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指標意義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係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係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

    2011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從收入的角度,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來計算的gdp,即把勞動所得到的工資、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資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業家才能得到的利潤相加來計算gdp。這種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沒有政府的簡單經濟中,企業的增加值即其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要素收入加上折舊,但當政府介入後,政府往往征收間接稅,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大空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皮的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皮的皮並收藏重生之我是大空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