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藏鋒與敬文
我們犧牲的,會是自己 作者:眼子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魚餌已經扔出,陳敬文並不能斷定藤田三郎是否會立刻咬鉤,甚至這個劊子手到底會不會咬鉤他也不能斷言,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裏等待才是主要工作。
而等待這件事,也不能待在一個咖啡館一坐一下午,在陳敬文的認知裏,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有暴露的風險,把所有敵人都當作和他自己棋逢對手是他始終堅持的習慣。
所以從始至終,陳敬文都近乎執著地控製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變量。
如果有旁人清楚這裏麵的內情,或許會說陳敬文難道是處女座?是完美主義者?甚至有點“變態”了。
不過,在生死一線的敵後潛伏,隻要能活著完成任務,被怎麽稱唿又有什麽要緊的?
事實上,陳敬文根本沒有在乎別人看法的必要,因為他始終在陰影中獨行。
即使在共黨內部,無論是誰,但凡聽說過陳敬文的事跡,都難免對於“藏鋒同誌”的崇拜之情溢於言表,可是,同樣也有不少不理解的聲音,那就是連老羅自己都不曾見過“藏鋒同誌”的廬山真麵目。
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是黨中央的直接指示,但是陳敬文卻始終堅持,因為這是他自己的要求。
對於老羅而言,他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安排有利有弊,尤其是多年來親曆了“藏鋒同誌”創造的一個個堪稱奇跡的勝利之後,老羅更多的是心悅誠服,而他始終要堅持的,是不讓自己給“藏鋒同誌”拖後腿。
但是,老羅也是人,他是一個很有資曆的革命戰士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有閱曆的中年大叔。
這樣的安排裏,首當其衝的不信任就是對於老羅個人而言……
黨性堅定的老羅從未提及過自己的榮辱,隻是這份心思他一直懂,雖然不提,卻從未放棄過要用自己的行動向“藏鋒同誌”證明他老羅是值得信任的!
可惜,數年過去,老羅已經是“藏鋒同誌”最堅實的後盾和支持,可他依舊不曾見過“藏鋒同誌”的廬山真麵目!
那一晚,因為意外的展開而需要交換人質的時候,老羅也有想過他是不是就能順勢看清楚“藏鋒同誌”到底是誰了?
可是,當他發現那時“藏鋒同誌”戴著黑色頭套的時候,老羅放棄了自己的小心思,他選擇讓“藏鋒同誌”心裏舒服。
因為他能感覺到,隻有將自己徹底隱藏,“藏鋒同誌”才能真正的舒服……
雖然他始終不清楚到底為什麽,可他在質疑和詢問之前,他先決定了理解。
因為他們都是黨和人民的戰士,他們是革命的戰友。
其實,對於這樣的事情,老羅一定從未想過有一個人比他更能理解“藏鋒同誌”,而且這人竟然是古月。
雖然真正的接觸裏並不算太多,也從未當麵鑼對麵鼓坦誠相見。
但是,古月通過自己的手段和各種巧合,反倒是知道了更多即使老羅也不曾清楚的內情。
尤其是那晚老羅的“特別處理方式”讓古月一直“耿耿於懷”。
事後,古月也不得不佩服老羅這人真不簡單。
進而感覺到,共產黨人還真不簡單……
為何如此判斷?因為古月漸漸看懂了陳敬文的糾結和執著,之所以那一次會弄出那麽多烏龍,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即使是那個最可能和陳敬文有過接觸的老羅,也不曾見過陳敬文本人。
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在交換人質之前的溝通環節,陳敬文也不得不繞更多的彎路,因為他自己也清楚,老羅根本不認識誰是陳敬文!
古月很好奇,明明都是隱秘戰線的真正戰士,難道相互之間也需要保密到這個地步?
事後一想,古月感覺自己也能觸及到一些內情。
雖然古月不可能知道陳森段當年的事情,可他還是清楚,陳敬文的親生父親不在了之後,陳敬文的親生母親竟然跟了陳敬文的二叔!
或許這些事也未必會有內裏的齷齪,不過,一直以來陳敬文都沒有和自己親生母親生活在一起,而是住在了自己三叔的家裏,這就由不得古月不去腦補一部狗血的劇集了。
老婆出軌,兄弟鬩牆,奸夫淫婦住正房……
聯想力一向豐富的古月想及此處都不自覺地聽到耳邊傳來一聲輕柔,“大郎,該喝藥了……”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古月很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陳敬文的想法。
一個連自己老媽都不能夠去信任的人,還能去信任誰呢?
當然,這樣的“偏執”的確讓陳敬文成為了陰影中的獨行者,可他的確是隻有這樣才能“自由自在”。
更何況,他的各種技藝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得不培養不得不去磨礪的,因為每次行動時,他的身後沒有任何人……
正因為如此,他從不相信會有所謂“萬無一失”。
在酒店外的咖啡館裏喝了兩小時咖啡之後,陳敬文又輾轉到了服裝店、禮品店、花店以及報亭。
或許,根本沒有人正在搜尋酒店外可能的威脅,或許陳敬文就是在不厭其煩地“自娛自樂”,可他始終堅持,始終執著,尤其是上一次出了意外之後這份執著更勝從前了。
其實,古月喜歡跑“且聽風吟”茶樓吃茶聽戲,這事陳敬文是很早就知道了,因為他不止一次在茶樓碰到了古月,也不止一次看到過古月和那位王老板之間十分熟悉地攀談。
不過,在他的設想中,那個時間段並不會有太多身份複雜的人出現在茶樓裏,尤其是古月,因為他必須去上課。
在陳敬文的觀察裏,古月可從來都是表現得品學兼優,甚至“日本史”這種完全不會有人在意的科目,古月都很認真地聚精會神。
陳敬文時常覺得,古月也和自己一樣,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偏執。
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古月認為他自己首先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是商人就要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是學生就得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出乎陳敬文意料的是,就在他和老羅見麵的頭一天軍統陸傑那幫人突襲了影佐,並且刺殺未遂。
老奸巨猾的影佐直接把相當於救他一命的古月當成了魚餌跑出來引誘陸傑上鉤,而古月自然也是清楚自己即將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特地請假沒去上課,因為在古月的認知裏,學校這個地方實在不適合用來防禦陸傑等人的突襲。
古月後知後覺,他們學校裏其實有一個軍統上海站的存在,如果當時選擇不同,恐怕一切都不會是這樣的進程了。
不過,沒有任何人可以讓時光倒流,古月不可以,陳敬文同樣不可以。
對於陳敬文而言,他雖然想過古月應該會為了避其鋒芒而請假,這也是他對古月充分了解之後做出的判斷。
隻是,他認為古月心目中更能安心的地方,除了他自己家裏就應該是警察局了。
不曾想,古月竟然出現在了“且聽風吟”茶樓裏,這事也是事後陳敬文才打聽清楚的,也正因為事後知道了這個情況,他才能最終確認古月就是小五和秦海等人口中的“老大”。
而古月之所以會在請假之後沒有待在家裏也沒有躲在警局裏,恰恰是因為古月自己很可能認為“且聽風吟”茶樓對他而言更具有優勢,用來防禦更具有優勢。
陳敬文想到這一點的時候,能判斷無非兩種可能,一個是這茶樓暗地裏其實就是古月的一座“碉堡”,隻是沒人知道內情罷了,而且茶樓裏各種江湖大佬的傳說,也沒人會真的把這樣一個地方和一個相對而言資曆尚淺的古月聯係在一起。
另一種可能,就是秦海等人一定在茶樓附近有一處專門進出的秘密地點,很顯然就是一個隱蔽的下水道口了。
陳敬文認為,古月很可能是考慮到了火拚的贏麵太低,他準備第一時間轉入下水道裏,屆時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陳敬文也從未放棄過這兩種可能其實同時存在的想法,因為他通過事後的明察暗訪,摸到了秦海等人的身份。
原來小五口中的那些事情,多半都是真的,而且記錄在案,因為他們可不僅僅是“小毛賊”那麽簡單,而是真正的“江洋大盜”。
更離譜的是,他們其實早就因為偷了日本人的東西而遭到通緝並最終被悉數槍決!
看到這樁陳年舊案的時候,陳敬文心中泛起了無盡波瀾。
因為他意識到古月或者古絕淵當年玩了一招“狸貓換太子”。
不過,陳敬文清楚當年還發生過什麽大事,那就是古絕淵親手槍殺了葉雲天。
陳敬文清楚地記得小五當時的描述,他們是“失手後遇到了貴人”。
從手頭的情報而言,陳敬文判斷小五他們的失手應該是和偷盜日本人有關,而這個貴人或許並不是古絕淵,因為那時候警察局長還是葉雲天本人。
所以陳敬文不由推斷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葉雲天放走秦海等人是更早的事情,這也是所謂“貴人”的由來,可沒過多久,這個“貴人”就斃命在了古絕淵的槍下。
以陳敬文對小五的觀察和了解,他們兄弟五個的確都應該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氣概。
陳敬文不禁在想,他們得知自己的“貴人”或者說“救命恩公”葉雲天被人槍殺之後會是怎樣的反應?
更何況,這個槍殺葉雲天的還是一直以來都和葉雲天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好妹夫古絕淵……
陳敬文可以基本斷定,秦海等人為了給葉雲天報仇,一定是闖過古府。
可古府,那可是龍潭虎穴……
期間發生過某些不曾見報的內情,但是秦海一夥的確是被古絕淵親手抓住並且因為這個功勞更坐穩了他警察局長的位置,畢竟他是在給日本人出氣。
而現在,秦海等人雖然隱姓埋名卻依舊活躍在抗日戰線之上!
而且他們都在聽從古月的命令。
這一切種種,已經不言而喻了。
雖然無法斷定當年到底是怎樣的場景,不過陳敬文對古月已經升起了些許敬意,因為那時的古月,還是個沒滿十八歲的孩子。
隻是陳敬文沒有想過這種敬意其實是源自“英雄惜英雄”,因為他自己在這個年紀,已經在海外求學途中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想……
有了更深入的判斷之後,陳敬文才弄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麽會落到古月的手上。
很顯然,當時古月並不知道出現的是自己,所以古月隻是想給被七十六號追捕的人提供一些幫助。
而且,陳敬文清楚地記得自己昏迷前最後的瞬間,秦海和小五等人是從樓上下來攔住了自己的去路,而另外三人卻是直接從二樓甚至三樓翻身而下。
陳敬文可不覺得這幾個人可以做到隱身的地步,那麽為何沒有任何人看到他們的蹤影呢?答案顯而易見了。
所以,陳敬文認為自己出現的意外,其實原本依舊是可以控製的,隻是他沒有了解到更多而已。
雖然這個意外更主要是因為陸傑等人的突襲造成,不然古月也不可能該上學的時候不去反倒去吃早茶。
可是,陳敬文痛定思痛,如果他能夠事先了解清楚茶樓裏更隱秘的狀態,他也就不會特地選在這個地方作為備用的逃脫點了。
事先安排好撤退地點是每一個特工的必修課,可是,事先準備好了任務地點隔壁幾條街的撤退地點,這種事也會如此“考慮周全”的特工恐怕也不在多數了。
但這也是陳敬文的“偏執”中的一環,一如“且聽風吟”茶樓的後門鑰匙,以及各處臨時歇腳點可以用來變裝的道具和衣服。
陳敬文作為特工而成功的背後,或許的確有不少天時地利人和,可這些都離不開他個人的意誌和堅持,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絕對不會想當然的“偏執”。
所以他的字典裏,原本不應該出現“意外”二字。
不曾想,竟然是因為自己忽略掉的一個學生而遭逢了“意外”,他甚至一度都認為自己該就義了……
事後陳敬文也時常複盤整件事情的前前後後,有一個地方他始終好奇,那就是自己這張臉一點點展現在古月麵前的時候,古月是怎樣的反應?
而等待這件事,也不能待在一個咖啡館一坐一下午,在陳敬文的認知裏,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有暴露的風險,把所有敵人都當作和他自己棋逢對手是他始終堅持的習慣。
所以從始至終,陳敬文都近乎執著地控製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變量。
如果有旁人清楚這裏麵的內情,或許會說陳敬文難道是處女座?是完美主義者?甚至有點“變態”了。
不過,在生死一線的敵後潛伏,隻要能活著完成任務,被怎麽稱唿又有什麽要緊的?
事實上,陳敬文根本沒有在乎別人看法的必要,因為他始終在陰影中獨行。
即使在共黨內部,無論是誰,但凡聽說過陳敬文的事跡,都難免對於“藏鋒同誌”的崇拜之情溢於言表,可是,同樣也有不少不理解的聲音,那就是連老羅自己都不曾見過“藏鋒同誌”的廬山真麵目。
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是黨中央的直接指示,但是陳敬文卻始終堅持,因為這是他自己的要求。
對於老羅而言,他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安排有利有弊,尤其是多年來親曆了“藏鋒同誌”創造的一個個堪稱奇跡的勝利之後,老羅更多的是心悅誠服,而他始終要堅持的,是不讓自己給“藏鋒同誌”拖後腿。
但是,老羅也是人,他是一個很有資曆的革命戰士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有閱曆的中年大叔。
這樣的安排裏,首當其衝的不信任就是對於老羅個人而言……
黨性堅定的老羅從未提及過自己的榮辱,隻是這份心思他一直懂,雖然不提,卻從未放棄過要用自己的行動向“藏鋒同誌”證明他老羅是值得信任的!
可惜,數年過去,老羅已經是“藏鋒同誌”最堅實的後盾和支持,可他依舊不曾見過“藏鋒同誌”的廬山真麵目!
那一晚,因為意外的展開而需要交換人質的時候,老羅也有想過他是不是就能順勢看清楚“藏鋒同誌”到底是誰了?
可是,當他發現那時“藏鋒同誌”戴著黑色頭套的時候,老羅放棄了自己的小心思,他選擇讓“藏鋒同誌”心裏舒服。
因為他能感覺到,隻有將自己徹底隱藏,“藏鋒同誌”才能真正的舒服……
雖然他始終不清楚到底為什麽,可他在質疑和詢問之前,他先決定了理解。
因為他們都是黨和人民的戰士,他們是革命的戰友。
其實,對於這樣的事情,老羅一定從未想過有一個人比他更能理解“藏鋒同誌”,而且這人竟然是古月。
雖然真正的接觸裏並不算太多,也從未當麵鑼對麵鼓坦誠相見。
但是,古月通過自己的手段和各種巧合,反倒是知道了更多即使老羅也不曾清楚的內情。
尤其是那晚老羅的“特別處理方式”讓古月一直“耿耿於懷”。
事後,古月也不得不佩服老羅這人真不簡單。
進而感覺到,共產黨人還真不簡單……
為何如此判斷?因為古月漸漸看懂了陳敬文的糾結和執著,之所以那一次會弄出那麽多烏龍,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即使是那個最可能和陳敬文有過接觸的老羅,也不曾見過陳敬文本人。
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在交換人質之前的溝通環節,陳敬文也不得不繞更多的彎路,因為他自己也清楚,老羅根本不認識誰是陳敬文!
古月很好奇,明明都是隱秘戰線的真正戰士,難道相互之間也需要保密到這個地步?
事後一想,古月感覺自己也能觸及到一些內情。
雖然古月不可能知道陳森段當年的事情,可他還是清楚,陳敬文的親生父親不在了之後,陳敬文的親生母親竟然跟了陳敬文的二叔!
或許這些事也未必會有內裏的齷齪,不過,一直以來陳敬文都沒有和自己親生母親生活在一起,而是住在了自己三叔的家裏,這就由不得古月不去腦補一部狗血的劇集了。
老婆出軌,兄弟鬩牆,奸夫淫婦住正房……
聯想力一向豐富的古月想及此處都不自覺地聽到耳邊傳來一聲輕柔,“大郎,該喝藥了……”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古月很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陳敬文的想法。
一個連自己老媽都不能夠去信任的人,還能去信任誰呢?
當然,這樣的“偏執”的確讓陳敬文成為了陰影中的獨行者,可他的確是隻有這樣才能“自由自在”。
更何況,他的各種技藝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得不培養不得不去磨礪的,因為每次行動時,他的身後沒有任何人……
正因為如此,他從不相信會有所謂“萬無一失”。
在酒店外的咖啡館裏喝了兩小時咖啡之後,陳敬文又輾轉到了服裝店、禮品店、花店以及報亭。
或許,根本沒有人正在搜尋酒店外可能的威脅,或許陳敬文就是在不厭其煩地“自娛自樂”,可他始終堅持,始終執著,尤其是上一次出了意外之後這份執著更勝從前了。
其實,古月喜歡跑“且聽風吟”茶樓吃茶聽戲,這事陳敬文是很早就知道了,因為他不止一次在茶樓碰到了古月,也不止一次看到過古月和那位王老板之間十分熟悉地攀談。
不過,在他的設想中,那個時間段並不會有太多身份複雜的人出現在茶樓裏,尤其是古月,因為他必須去上課。
在陳敬文的觀察裏,古月可從來都是表現得品學兼優,甚至“日本史”這種完全不會有人在意的科目,古月都很認真地聚精會神。
陳敬文時常覺得,古月也和自己一樣,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偏執。
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古月認為他自己首先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是商人就要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是學生就得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出乎陳敬文意料的是,就在他和老羅見麵的頭一天軍統陸傑那幫人突襲了影佐,並且刺殺未遂。
老奸巨猾的影佐直接把相當於救他一命的古月當成了魚餌跑出來引誘陸傑上鉤,而古月自然也是清楚自己即將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特地請假沒去上課,因為在古月的認知裏,學校這個地方實在不適合用來防禦陸傑等人的突襲。
古月後知後覺,他們學校裏其實有一個軍統上海站的存在,如果當時選擇不同,恐怕一切都不會是這樣的進程了。
不過,沒有任何人可以讓時光倒流,古月不可以,陳敬文同樣不可以。
對於陳敬文而言,他雖然想過古月應該會為了避其鋒芒而請假,這也是他對古月充分了解之後做出的判斷。
隻是,他認為古月心目中更能安心的地方,除了他自己家裏就應該是警察局了。
不曾想,古月竟然出現在了“且聽風吟”茶樓裏,這事也是事後陳敬文才打聽清楚的,也正因為事後知道了這個情況,他才能最終確認古月就是小五和秦海等人口中的“老大”。
而古月之所以會在請假之後沒有待在家裏也沒有躲在警局裏,恰恰是因為古月自己很可能認為“且聽風吟”茶樓對他而言更具有優勢,用來防禦更具有優勢。
陳敬文想到這一點的時候,能判斷無非兩種可能,一個是這茶樓暗地裏其實就是古月的一座“碉堡”,隻是沒人知道內情罷了,而且茶樓裏各種江湖大佬的傳說,也沒人會真的把這樣一個地方和一個相對而言資曆尚淺的古月聯係在一起。
另一種可能,就是秦海等人一定在茶樓附近有一處專門進出的秘密地點,很顯然就是一個隱蔽的下水道口了。
陳敬文認為,古月很可能是考慮到了火拚的贏麵太低,他準備第一時間轉入下水道裏,屆時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陳敬文也從未放棄過這兩種可能其實同時存在的想法,因為他通過事後的明察暗訪,摸到了秦海等人的身份。
原來小五口中的那些事情,多半都是真的,而且記錄在案,因為他們可不僅僅是“小毛賊”那麽簡單,而是真正的“江洋大盜”。
更離譜的是,他們其實早就因為偷了日本人的東西而遭到通緝並最終被悉數槍決!
看到這樁陳年舊案的時候,陳敬文心中泛起了無盡波瀾。
因為他意識到古月或者古絕淵當年玩了一招“狸貓換太子”。
不過,陳敬文清楚當年還發生過什麽大事,那就是古絕淵親手槍殺了葉雲天。
陳敬文清楚地記得小五當時的描述,他們是“失手後遇到了貴人”。
從手頭的情報而言,陳敬文判斷小五他們的失手應該是和偷盜日本人有關,而這個貴人或許並不是古絕淵,因為那時候警察局長還是葉雲天本人。
所以陳敬文不由推斷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葉雲天放走秦海等人是更早的事情,這也是所謂“貴人”的由來,可沒過多久,這個“貴人”就斃命在了古絕淵的槍下。
以陳敬文對小五的觀察和了解,他們兄弟五個的確都應該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氣概。
陳敬文不禁在想,他們得知自己的“貴人”或者說“救命恩公”葉雲天被人槍殺之後會是怎樣的反應?
更何況,這個槍殺葉雲天的還是一直以來都和葉雲天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好妹夫古絕淵……
陳敬文可以基本斷定,秦海等人為了給葉雲天報仇,一定是闖過古府。
可古府,那可是龍潭虎穴……
期間發生過某些不曾見報的內情,但是秦海一夥的確是被古絕淵親手抓住並且因為這個功勞更坐穩了他警察局長的位置,畢竟他是在給日本人出氣。
而現在,秦海等人雖然隱姓埋名卻依舊活躍在抗日戰線之上!
而且他們都在聽從古月的命令。
這一切種種,已經不言而喻了。
雖然無法斷定當年到底是怎樣的場景,不過陳敬文對古月已經升起了些許敬意,因為那時的古月,還是個沒滿十八歲的孩子。
隻是陳敬文沒有想過這種敬意其實是源自“英雄惜英雄”,因為他自己在這個年紀,已經在海外求學途中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想……
有了更深入的判斷之後,陳敬文才弄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麽會落到古月的手上。
很顯然,當時古月並不知道出現的是自己,所以古月隻是想給被七十六號追捕的人提供一些幫助。
而且,陳敬文清楚地記得自己昏迷前最後的瞬間,秦海和小五等人是從樓上下來攔住了自己的去路,而另外三人卻是直接從二樓甚至三樓翻身而下。
陳敬文可不覺得這幾個人可以做到隱身的地步,那麽為何沒有任何人看到他們的蹤影呢?答案顯而易見了。
所以,陳敬文認為自己出現的意外,其實原本依舊是可以控製的,隻是他沒有了解到更多而已。
雖然這個意外更主要是因為陸傑等人的突襲造成,不然古月也不可能該上學的時候不去反倒去吃早茶。
可是,陳敬文痛定思痛,如果他能夠事先了解清楚茶樓裏更隱秘的狀態,他也就不會特地選在這個地方作為備用的逃脫點了。
事先安排好撤退地點是每一個特工的必修課,可是,事先準備好了任務地點隔壁幾條街的撤退地點,這種事也會如此“考慮周全”的特工恐怕也不在多數了。
但這也是陳敬文的“偏執”中的一環,一如“且聽風吟”茶樓的後門鑰匙,以及各處臨時歇腳點可以用來變裝的道具和衣服。
陳敬文作為特工而成功的背後,或許的確有不少天時地利人和,可這些都離不開他個人的意誌和堅持,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絕對不會想當然的“偏執”。
所以他的字典裏,原本不應該出現“意外”二字。
不曾想,竟然是因為自己忽略掉的一個學生而遭逢了“意外”,他甚至一度都認為自己該就義了……
事後陳敬文也時常複盤整件事情的前前後後,有一個地方他始終好奇,那就是自己這張臉一點點展現在古月麵前的時候,古月是怎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