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俊生活在21世紀,一定是一個合格的資本家。
在他眼裏,沒有什麽都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如果不能,說明錢還不夠。
得加錢!
張俊倒也並非朝堂上那些內心愛錢,表麵卻強忍的官員,他對錢的喜愛直接表露在了言行舉止中。
他問道:“眼下宗翰兵敗,金國還能與我大宋做什麽買賣呢?”
張通古說道:“張公言重了,雖然大金戰敗,卻並不意味著就此結束,我大金不會再南下,但是大宋想要興兵北上,恐怕同樣不可能。”
他說得不無道理。
雖然趙寧這一次贏了,但絕不會像趙光義那樣,貿然輕率北上收複燕雲。
軍隊是由人組建的,人是有情緒的,常年在外的士兵們會不會思念家人?
繼續打,立刻北上,軍心能否穩住?
趙光義當年就犯了這個錯,他像無數筆杆子們一樣,不拿人當人,認為那些士兵根本不配有抱怨的權力。
一個連人性都不能尊重和接受的人,注定是一塌糊塗的。
張俊說道:“若是如此,我一年能賺多少?”
“宗翰元帥的買賣,都可以讓張公來處理,羊、馬、人參、皮革、寶刀,應有盡有,而且還有不少西域的貨品,從草原流入,相信轉手到大宋,價值不菲,大宋最不缺有錢人,有錢人最願意花高價買與眾不同的物什。”
聰明人和聰明人聊天,實在太簡潔了。
簡潔到仿佛知己一樣。
張俊開始打算盤。
他的商隊本身就與金國一些權貴階層有往來,如果再多一條,自然更好。
誰會拒絕賺錢呢?
“我如何找你?”
張通古說道:“隻需要張公派人去易州知州府,剩餘的事,在下來安排。”
“若是你出爾反爾呢?”
張通古笑道:“張公亦是知曉,宗翰元帥若是無信義之人,豈可服眾?”
“也罷,我信你這一迴。”
張俊轉身走迴去。
他對著眾人說道:“此人是專門來為我們通風報信的,他說宗翰是從那邊逃的。”
於是,張俊帶著人,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宗翰這才得以逃脫。
十月初八中午,禁衛旅大營。
周圍的人已經開始在組織拔營迴師。
主要的主持者還是張叔夜。
前麵一隊人馬向這邊靠近,在營帳外被攔下來。
張叔夜見到來人,走過去。
“見過張相公。”嶽飛抱拳道。
“鵬舉,你來了,快去禦營,官家真等著你。”
門口這才放行。
不多時,外麵傳來聲音:“陛下,嶽飛在外麵聽宣。”
“宣進來。”
嶽飛將所有武器放在一邊,走進了趙官家的禦營。
“臣參見陛下!”
趙寧一把握住嶽飛的手:“不必多禮。”
“陛下,臣救駕來遲……”
趙寧笑起來:“卿何出此言,宗翰已經倉皇北逃。”
“臣在當時未能伴禦駕之側,有罪……”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一戰若非你遏製宗翰,很難打啊!”趙寧轉身迴去坐下,“坐,陪朕說說話。”
“謝陛下。”嶽飛這才放下心來,他坐下。
“朕剛接到消息,宗翰跑了,真定的兵馬沒能抓到宗翰。”
“是臣安排的人駐守真定,未能抓住賊酋,陛下責罰臣。”
其實嶽飛知道趙官家對宗翰的態度,高俅已經把話說清楚了,但是嶽飛此時還是要認錯。
這就是一個合格的下屬,這才是高情商。
趙寧不禁感慨,他每每聽到有人吹噓高情商就是會吹噓拍馬、迎合做人的時候,尷尬得恨不得一巴掌唿過去,把對方的嘴巴抽飛。
“嶽飛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是小心謹慎,明知道朕派高俅傳達了意圖,還主動認錯。”趙寧倒是直言不諱。
“這件事確實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趙寧又說道,“但朕不是那種隨意找人背鍋的無道昏君。”
他這話的潛在意思是,就算朕要找人背鍋,也不會找你嶽飛背鍋。
“況且,放宗翰迴去,於大局的確有利。”
“陛下聖明。”
“嶽飛,如果朕要北伐收複燕雲,讓你來做北伐的元帥,你需要多少年的準備?”
這個問題就非常考驗主帥本身的水平了。
嶽飛想了想,說道:“至少需要五年。”
別說五年,十年趙寧也等得起。
做大事,最忌諱的就是一個字:急。
趙寧說道:“你打算如何收複?”
“燕雲不同於河北三鎮,燕雲漢人與我們並無聯係,所以收複燕雲隻有一個字。”
趙寧問道:“什麽字?”
“打!”
趙寧笑了起來。
好嘛,深得朕意!
嶽飛繼續說道:“一切不服的,全部打服,打服了,其他人就會徹底服,然後再施以王化。”
其實收複燕雲是一件極其重要且困難的事。
漢人這個說法,從大漢滅亡以後,一直有存在。
唐人自稱唐人的同時也自稱漢人,宋人自稱宋人的同時也自稱漢人。
然而,燕雲之地的漢人和河北三鎮,包括太原的漢人是不一樣的。
燕雲十六州是五代石敬瑭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賣給契丹人。
直到宋初,燕雲地區的漢人,都還非常希望迴歸中原王朝,
趙光義雍熙北伐之時,燕雲之地不少漢人都響應大宋的號召,並且紛紛為大宋提供實際的支持。
甚至有的漢人大世家公開支持大宋,並且聯合多人一起。
那個時候,在位十七年的趙匡胤,內政上,陸續解決南方各地,且頒布恢複民力、穩定內部的各項新政,結束五代動蕩。
軍事上,趙匡胤給他的這位弟弟留下了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軍隊。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全在趙光義手裏。
當時的大宋朝,是一個全新的帝國,一個比大唐開國底子還要厚十倍的強國。
時代給了趙光義機會,讓他登上曆史的舞台。
可惜,他不是李世民,他把事情辦得一塌糊塗。
當燕雲之地的漢人聽聞這位趙官家北伐失敗,倉皇南逃之時,屁股還被射了一箭,無不對他失望透頂。
此後的燕雲漢人,也都希望大宋能再次北伐。
然而接連的失敗之後,大宋全麵轉向內守戰略。
此去已經一百多年,燕雲先後換了好幾代人。
那裏的漢人,已經開始自稱遼人,這意味著他們與大宋已經沒有關係。
在他眼裏,沒有什麽都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如果不能,說明錢還不夠。
得加錢!
張俊倒也並非朝堂上那些內心愛錢,表麵卻強忍的官員,他對錢的喜愛直接表露在了言行舉止中。
他問道:“眼下宗翰兵敗,金國還能與我大宋做什麽買賣呢?”
張通古說道:“張公言重了,雖然大金戰敗,卻並不意味著就此結束,我大金不會再南下,但是大宋想要興兵北上,恐怕同樣不可能。”
他說得不無道理。
雖然趙寧這一次贏了,但絕不會像趙光義那樣,貿然輕率北上收複燕雲。
軍隊是由人組建的,人是有情緒的,常年在外的士兵們會不會思念家人?
繼續打,立刻北上,軍心能否穩住?
趙光義當年就犯了這個錯,他像無數筆杆子們一樣,不拿人當人,認為那些士兵根本不配有抱怨的權力。
一個連人性都不能尊重和接受的人,注定是一塌糊塗的。
張俊說道:“若是如此,我一年能賺多少?”
“宗翰元帥的買賣,都可以讓張公來處理,羊、馬、人參、皮革、寶刀,應有盡有,而且還有不少西域的貨品,從草原流入,相信轉手到大宋,價值不菲,大宋最不缺有錢人,有錢人最願意花高價買與眾不同的物什。”
聰明人和聰明人聊天,實在太簡潔了。
簡潔到仿佛知己一樣。
張俊開始打算盤。
他的商隊本身就與金國一些權貴階層有往來,如果再多一條,自然更好。
誰會拒絕賺錢呢?
“我如何找你?”
張通古說道:“隻需要張公派人去易州知州府,剩餘的事,在下來安排。”
“若是你出爾反爾呢?”
張通古笑道:“張公亦是知曉,宗翰元帥若是無信義之人,豈可服眾?”
“也罷,我信你這一迴。”
張俊轉身走迴去。
他對著眾人說道:“此人是專門來為我們通風報信的,他說宗翰是從那邊逃的。”
於是,張俊帶著人,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宗翰這才得以逃脫。
十月初八中午,禁衛旅大營。
周圍的人已經開始在組織拔營迴師。
主要的主持者還是張叔夜。
前麵一隊人馬向這邊靠近,在營帳外被攔下來。
張叔夜見到來人,走過去。
“見過張相公。”嶽飛抱拳道。
“鵬舉,你來了,快去禦營,官家真等著你。”
門口這才放行。
不多時,外麵傳來聲音:“陛下,嶽飛在外麵聽宣。”
“宣進來。”
嶽飛將所有武器放在一邊,走進了趙官家的禦營。
“臣參見陛下!”
趙寧一把握住嶽飛的手:“不必多禮。”
“陛下,臣救駕來遲……”
趙寧笑起來:“卿何出此言,宗翰已經倉皇北逃。”
“臣在當時未能伴禦駕之側,有罪……”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一戰若非你遏製宗翰,很難打啊!”趙寧轉身迴去坐下,“坐,陪朕說說話。”
“謝陛下。”嶽飛這才放下心來,他坐下。
“朕剛接到消息,宗翰跑了,真定的兵馬沒能抓到宗翰。”
“是臣安排的人駐守真定,未能抓住賊酋,陛下責罰臣。”
其實嶽飛知道趙官家對宗翰的態度,高俅已經把話說清楚了,但是嶽飛此時還是要認錯。
這就是一個合格的下屬,這才是高情商。
趙寧不禁感慨,他每每聽到有人吹噓高情商就是會吹噓拍馬、迎合做人的時候,尷尬得恨不得一巴掌唿過去,把對方的嘴巴抽飛。
“嶽飛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是小心謹慎,明知道朕派高俅傳達了意圖,還主動認錯。”趙寧倒是直言不諱。
“這件事確實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趙寧又說道,“但朕不是那種隨意找人背鍋的無道昏君。”
他這話的潛在意思是,就算朕要找人背鍋,也不會找你嶽飛背鍋。
“況且,放宗翰迴去,於大局的確有利。”
“陛下聖明。”
“嶽飛,如果朕要北伐收複燕雲,讓你來做北伐的元帥,你需要多少年的準備?”
這個問題就非常考驗主帥本身的水平了。
嶽飛想了想,說道:“至少需要五年。”
別說五年,十年趙寧也等得起。
做大事,最忌諱的就是一個字:急。
趙寧說道:“你打算如何收複?”
“燕雲不同於河北三鎮,燕雲漢人與我們並無聯係,所以收複燕雲隻有一個字。”
趙寧問道:“什麽字?”
“打!”
趙寧笑了起來。
好嘛,深得朕意!
嶽飛繼續說道:“一切不服的,全部打服,打服了,其他人就會徹底服,然後再施以王化。”
其實收複燕雲是一件極其重要且困難的事。
漢人這個說法,從大漢滅亡以後,一直有存在。
唐人自稱唐人的同時也自稱漢人,宋人自稱宋人的同時也自稱漢人。
然而,燕雲之地的漢人和河北三鎮,包括太原的漢人是不一樣的。
燕雲十六州是五代石敬瑭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賣給契丹人。
直到宋初,燕雲地區的漢人,都還非常希望迴歸中原王朝,
趙光義雍熙北伐之時,燕雲之地不少漢人都響應大宋的號召,並且紛紛為大宋提供實際的支持。
甚至有的漢人大世家公開支持大宋,並且聯合多人一起。
那個時候,在位十七年的趙匡胤,內政上,陸續解決南方各地,且頒布恢複民力、穩定內部的各項新政,結束五代動蕩。
軍事上,趙匡胤給他的這位弟弟留下了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軍隊。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全在趙光義手裏。
當時的大宋朝,是一個全新的帝國,一個比大唐開國底子還要厚十倍的強國。
時代給了趙光義機會,讓他登上曆史的舞台。
可惜,他不是李世民,他把事情辦得一塌糊塗。
當燕雲之地的漢人聽聞這位趙官家北伐失敗,倉皇南逃之時,屁股還被射了一箭,無不對他失望透頂。
此後的燕雲漢人,也都希望大宋能再次北伐。
然而接連的失敗之後,大宋全麵轉向內守戰略。
此去已經一百多年,燕雲先後換了好幾代人。
那裏的漢人,已經開始自稱遼人,這意味著他們與大宋已經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