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潛善抬起頭,有些錯愕地看著皇帝。
招供書都已經寫清楚,黃潛善是趙野指使的。
黃潛善原本河間府知府,金人南下,他逃下來,跑到大名府去找趙構,在趙構那裏搖身一變成了副元帥。
趙構跟著宗澤沾光,順帶著把趙野、範訥、黃潛善、汪伯彥這幫人全帶出來了。
按照規矩一算,都是有功的,雖然功勞不算大。
其中,黃潛善便算是跟趙野、範訥搭上了關係。
趙野原本也打算拉上汪伯彥的,但汪伯彥看不上趙野,認為趙野和範訥腦子不好。
至於軍政院,從這個衙門出來那一刻開始,就被樞密院的官員們盯著,隻要一有失誤,大家立刻全部口水噴上去。
張叔夜又是那個在朝堂上慫恿趙官家殺徐秉哲的人,此後趙官家殺人一發不可收拾,自然被無數文官認為他是個大奸臣。
而宗澤,靖康元年才被從老家拉過來頂事情,之前的幾十年都在地方上做知縣,可以說朝中毫無根基,偏偏又屢立大功。
這種人當然不被利益派係所容,要整垮宗澤,是政治鬥爭中的常態。
至於康王嘛,黃潛善小心翼翼說道:“陛下,這些事都是趙野和範訥唆使的,臣也是聽他們的行事。”
“朕問的是,康王是否參與進來?”
“這個……臣真的不知道,但是趙野和範訥一直與康王走得比較近。”
“朕再問你一遍,康王是否有參與進來?”
“這……或許是參與了吧。”
“寫下來。”
“啊?”
“寫下來,真讓你寫下來。”趙寧扔了一張紙過去,再扔了一支筆。
黃潛善立刻開始寫。
過了一會兒,趙寧才從裏麵出來,高俅他們都在外麵等候,看皇帝安全出來,都鬆了一口氣。
趙寧沒說什麽,上了馬車。
迴宮的路上,趙寧聽到河邊的蛙叫聲,夏風中飄著蓮花的清香。
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日子啊!
樞密院!
西府樞密院是大宋重要的軍政衙門,與政事堂並稱“兩府”。
大宋現在依然麵臨著嚴峻的軍事威脅,其實趙寧一直想要對樞密院動刀子。
但是樞密院所牽涉的事務實在是太廣,找不到理由,同時也沒有可取代的新衙門,所以一直不敢亂動。
但現在不同了。
軍政院的政績擺在了那裏,大宋打出了一批新的實力派將領。
軍政該好好整一整了,畢竟接下來的內部改製,又是腥風血雨,皇帝要把軍政穩穩抓在自己手裏,這樣才能確保內部改革和集權!
趙寧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這一路走來,他真的感覺局麵在一步步打開。
迴到皇宮後,他立刻讓人去將康王宣入宮中。
雖然不知道這麽晚官家為何還找自己,不過趙構童鞋還是立刻馬上換了一身衣服,急匆匆入宮。
趙寧在文德殿,舉著燭火,正盯著地圖看。
大宋有37個軍(軍是地方帶有軍事色彩的行政劃分,和州、府類似)。
地方廂軍的賬麵人數30萬,全國禁軍人數的賬麵數字還停留在趙佶時代,80萬!
這兩年一直打仗,樞密院統計完全跟不上前線實際兵額變化。
這些倒情有可原。
但事實上,趙佶時代,地方上廂軍沒有30萬,最多不超過五萬。
禁軍人數就更不必說,實際兵額可能隻有15萬不到。
總之,全國上下都在吃空餉。
國家財政收入被各層官僚瓜分。
至於宋金之戰爆發,張浚在陝西招募大規模兵源,那都是從六路征發的,不然哪裏來的那麽多兵?
而宗澤、李綱也都先後在前線大規模招募。
因情況情急,趙寧也是支持他們這麽做的。
皇帝製定大戰略,與宰相們一起定邊防人數,他們去招人就行了。
但這終究隻是臨時應對緊急戰況的辦法,真要跟金國持續打,還得把整套軍政體係梳理出來,重新整頓,形成上下有序的嚴格製度,不能再像過去樞密院那麽玩了。
說到底,趙野、範訥為首的老舊派,這一次是利益之爭,因為軍政裏的兵額、俸祿、軍糧、軍備製造全部是錢。
他們不想讓這些掌握在張叔夜、宗澤他們手中而已。
趙寧看得出神,這一次對樞密院動刀子,卻也不能一刀切了。
一是樞密院牽涉太廣,二是張浚這個樞密使在負責西線防禦,若是影響了張浚,後果不堪設想。
想著想著,王懷吉在門口輕聲說道:“官家,康王殿下在外麵聽宣。”
“讓他進來。”
趙構急匆匆進了文德殿:“官家。”
“坐。”
趙構坐下來。
趙寧也走過來,將手裏的燭台熄滅,他說道:“宗室的事情,處理得如何了?”
“官家,目前汴京所有宗室都把田交出來了,一共400萬畝有餘,朝廷的資材,也交出來了,鐵礦、鹽業、茶葉等全部交了出來,這些牽涉到商貿的具體數額臣尚未統計。”
“具體商貿數額,朕讓王宗濋來協助你統計。”
趙構心裏疑惑,王宗濋不是在殿前司嗎,怎麽摻和到宗室財產統計了?
不過趙構也沒有細問,這次他把汴京的宗室整了一遍,也算是立了大功了。
他就等著看到時候皇帝用什麽來賞自己了。
怎麽也得賞吧!
趙寧讓王懷吉煮了兩份茶。
趙寧一邊慢條斯理喝著茶,一邊說道:“九哥兒,最近朝堂上發生了一些事,是關於前線嘩變的,你怎麽看?”
趙構手裏茶杯裏的茶微微蕩漾了一下,他放下茶杯,說道:“臣也聽說了,糧食問題還是大問題。”
趙寧又麵帶微笑地問道:“對於宗澤這個人,你怎麽看?”
這是個敏感問題,因為前幾天,一直有大臣推薦他康王去做河北總製置使。
趙構說道:“宗帥忠肝義膽。”
趙寧忽然看著趙構,笑道:“可是,河北有兩處嘩變!”
“可能是意外。”
“但朕卻聽說是有人故意在背後陷害。”
趙構微微一怔:“哦,何人如此大膽?”
招供書都已經寫清楚,黃潛善是趙野指使的。
黃潛善原本河間府知府,金人南下,他逃下來,跑到大名府去找趙構,在趙構那裏搖身一變成了副元帥。
趙構跟著宗澤沾光,順帶著把趙野、範訥、黃潛善、汪伯彥這幫人全帶出來了。
按照規矩一算,都是有功的,雖然功勞不算大。
其中,黃潛善便算是跟趙野、範訥搭上了關係。
趙野原本也打算拉上汪伯彥的,但汪伯彥看不上趙野,認為趙野和範訥腦子不好。
至於軍政院,從這個衙門出來那一刻開始,就被樞密院的官員們盯著,隻要一有失誤,大家立刻全部口水噴上去。
張叔夜又是那個在朝堂上慫恿趙官家殺徐秉哲的人,此後趙官家殺人一發不可收拾,自然被無數文官認為他是個大奸臣。
而宗澤,靖康元年才被從老家拉過來頂事情,之前的幾十年都在地方上做知縣,可以說朝中毫無根基,偏偏又屢立大功。
這種人當然不被利益派係所容,要整垮宗澤,是政治鬥爭中的常態。
至於康王嘛,黃潛善小心翼翼說道:“陛下,這些事都是趙野和範訥唆使的,臣也是聽他們的行事。”
“朕問的是,康王是否參與進來?”
“這個……臣真的不知道,但是趙野和範訥一直與康王走得比較近。”
“朕再問你一遍,康王是否有參與進來?”
“這……或許是參與了吧。”
“寫下來。”
“啊?”
“寫下來,真讓你寫下來。”趙寧扔了一張紙過去,再扔了一支筆。
黃潛善立刻開始寫。
過了一會兒,趙寧才從裏麵出來,高俅他們都在外麵等候,看皇帝安全出來,都鬆了一口氣。
趙寧沒說什麽,上了馬車。
迴宮的路上,趙寧聽到河邊的蛙叫聲,夏風中飄著蓮花的清香。
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日子啊!
樞密院!
西府樞密院是大宋重要的軍政衙門,與政事堂並稱“兩府”。
大宋現在依然麵臨著嚴峻的軍事威脅,其實趙寧一直想要對樞密院動刀子。
但是樞密院所牽涉的事務實在是太廣,找不到理由,同時也沒有可取代的新衙門,所以一直不敢亂動。
但現在不同了。
軍政院的政績擺在了那裏,大宋打出了一批新的實力派將領。
軍政該好好整一整了,畢竟接下來的內部改製,又是腥風血雨,皇帝要把軍政穩穩抓在自己手裏,這樣才能確保內部改革和集權!
趙寧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這一路走來,他真的感覺局麵在一步步打開。
迴到皇宮後,他立刻讓人去將康王宣入宮中。
雖然不知道這麽晚官家為何還找自己,不過趙構童鞋還是立刻馬上換了一身衣服,急匆匆入宮。
趙寧在文德殿,舉著燭火,正盯著地圖看。
大宋有37個軍(軍是地方帶有軍事色彩的行政劃分,和州、府類似)。
地方廂軍的賬麵人數30萬,全國禁軍人數的賬麵數字還停留在趙佶時代,80萬!
這兩年一直打仗,樞密院統計完全跟不上前線實際兵額變化。
這些倒情有可原。
但事實上,趙佶時代,地方上廂軍沒有30萬,最多不超過五萬。
禁軍人數就更不必說,實際兵額可能隻有15萬不到。
總之,全國上下都在吃空餉。
國家財政收入被各層官僚瓜分。
至於宋金之戰爆發,張浚在陝西招募大規模兵源,那都是從六路征發的,不然哪裏來的那麽多兵?
而宗澤、李綱也都先後在前線大規模招募。
因情況情急,趙寧也是支持他們這麽做的。
皇帝製定大戰略,與宰相們一起定邊防人數,他們去招人就行了。
但這終究隻是臨時應對緊急戰況的辦法,真要跟金國持續打,還得把整套軍政體係梳理出來,重新整頓,形成上下有序的嚴格製度,不能再像過去樞密院那麽玩了。
說到底,趙野、範訥為首的老舊派,這一次是利益之爭,因為軍政裏的兵額、俸祿、軍糧、軍備製造全部是錢。
他們不想讓這些掌握在張叔夜、宗澤他們手中而已。
趙寧看得出神,這一次對樞密院動刀子,卻也不能一刀切了。
一是樞密院牽涉太廣,二是張浚這個樞密使在負責西線防禦,若是影響了張浚,後果不堪設想。
想著想著,王懷吉在門口輕聲說道:“官家,康王殿下在外麵聽宣。”
“讓他進來。”
趙構急匆匆進了文德殿:“官家。”
“坐。”
趙構坐下來。
趙寧也走過來,將手裏的燭台熄滅,他說道:“宗室的事情,處理得如何了?”
“官家,目前汴京所有宗室都把田交出來了,一共400萬畝有餘,朝廷的資材,也交出來了,鐵礦、鹽業、茶葉等全部交了出來,這些牽涉到商貿的具體數額臣尚未統計。”
“具體商貿數額,朕讓王宗濋來協助你統計。”
趙構心裏疑惑,王宗濋不是在殿前司嗎,怎麽摻和到宗室財產統計了?
不過趙構也沒有細問,這次他把汴京的宗室整了一遍,也算是立了大功了。
他就等著看到時候皇帝用什麽來賞自己了。
怎麽也得賞吧!
趙寧讓王懷吉煮了兩份茶。
趙寧一邊慢條斯理喝著茶,一邊說道:“九哥兒,最近朝堂上發生了一些事,是關於前線嘩變的,你怎麽看?”
趙構手裏茶杯裏的茶微微蕩漾了一下,他放下茶杯,說道:“臣也聽說了,糧食問題還是大問題。”
趙寧又麵帶微笑地問道:“對於宗澤這個人,你怎麽看?”
這是個敏感問題,因為前幾天,一直有大臣推薦他康王去做河北總製置使。
趙構說道:“宗帥忠肝義膽。”
趙寧忽然看著趙構,笑道:“可是,河北有兩處嘩變!”
“可能是意外。”
“但朕卻聽說是有人故意在背後陷害。”
趙構微微一怔:“哦,何人如此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