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刑名師爺沒白收錢。


    五天後,方哥兒的案子開堂公審。


    韋春喜帶方哥兒去官府公堂,特意在孩子的耳朵裏塞兩團棉花,避免聽見那些殘忍的罵聲。


    方哥兒的衣兜裏塞滿糕點,腰間還掛一個裝水的竹筒。


    他天真無邪地吃東西,腮幫子胖鼓鼓。


    旁聽審案的男女老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一口一個“野種”。


    “這女的帶野種來打官司,肯定是為了爭家產。”


    “真壞啊!”


    “野種憑什麽爭家產?”


    “不要臉唄!”


    “呸!”


    ……


    韋春喜跪在公堂上,聽見那些尖酸刻薄的話,抬起手,不停地抹眼淚。


    縣太爺親自審案,傳喚證人上堂。


    朱宴上堂後,對方哥兒露出嫌棄的眼神。


    但是方哥兒聽見韋春喜的一句悄悄話之後,突然眼前一亮,麵朝朱宴,高興地喊:“二哥!二哥!”


    他還把衣兜裏的糕點掏出來,遞給朱宴。


    朱宴呸一聲,充滿厭惡,低聲唾罵:“野種。”


    當初,就是他做主,把方哥兒趕出去的。方哥兒離開朱家時,他還命令仆人搜身,不讓帶走絲毫值錢之物,連脖子上那刻生辰八字的金鎖片也扣下了。


    這時,公堂外的旁聽百姓突然竊竊私語。


    “奇怪,這兄弟倆挺像。”


    “朱大財主究竟戴了幾頂綠帽子啊?”


    “嘿嘿,發不義之財,活該。”


    “老子雖然窮,但老子的兒子絕對是親生的。”


    ……


    朱宴氣得滿臉通紅,下跪,求縣太爺主持公道,還說:“關於韋秋桂通奸之事,家裏的仆人可以作證。”


    縣太爺神情冷肅,問:“奸夫是誰?”


    朱宴卻答不上來,沉默、尷尬、局促。


    旁邊的韋春喜低頭看地,悄悄鬆一口氣。


    縣太爺又大聲問:“韋氏,你是否知道奸夫是誰?”


    韋春喜嚇一跳,連忙搖頭,道:“朱家二少爺故意冤枉方哥兒。”


    “朱家仆人都聽朱二少的話,亂說的。”


    朱宴辯解:“迴稟縣太爺,小人並未冤枉韋秋桂。”


    “而是她偷偷摸摸,做得太隱秘。”


    找不到奸夫,這案子從複雜變得簡單。


    根據公序良俗法則,縣太爺宣判,判定方哥兒依然是朱家人,並非野種。以後,誰再罵他野種,便是故意侮辱誹謗。


    至於家產分配,因為告狀書上沒有提這方麵的要求,所以縣太爺懶得多管,讓朱家人自行商量。


    “退堂!”


    “威武——”


    韋春喜還跪在地上,緊緊摟著方哥兒,喜極而泣。


    方哥兒一臉懵懂,呆愣片刻,然後小手輕拍韋春喜的後背,安慰大人。


    乖寶、趙東陽和王玉娥站在公堂外旁聽,此時都鬆一口氣,露出笑容。


    趙東陽撫摸胖肚皮,笑道:“行了,案子審完了,明天咱們就出發,迴京城去。”


    王玉娥輕聲道:“不行,恐怕朱家再報複春喜,必須私下裏找他們約法三章。”


    “方哥兒可以不分家產,但朱家人不許再找麻煩,不許打擾春喜做生意。”


    乖寶又冒充大人,小臉一本正經,歎氣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方哥兒不去分家產,朱家人就偷著樂吧!否則,再鬧上公堂,他們討不到便宜。”


    “奶奶,要與朱家人談判,咱們最好找幾個德高望重的中間人,而且要白紙黑字,立下字據。”


    “否則,別人容易反悔。”


    王玉娥頓時為難,皺眉頭,東想西想,想不出來,誰德高望重?


    白捕頭站在他們後麵,提醒道:“不如花點小錢,請官府的師爺做中間人。”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


    乖寶點頭讚同。


    王玉娥也爽快同意,去把跪地的韋春喜扶起來,再跟她說這事。


    韋春喜此時像提線木偶一樣,雙腿發軟,隻會點頭,淚流滿麵。


    迴家之後,韋春喜把好消息告訴王老太、王玉安、王舅母和王猛,全家人都高興,仿佛頭頂上的一塊巨石被移開了。


    韋春喜又把妞妞和洋洋叫到臥房裏,說悄悄話。


    “我沒念過書,之前隻能被朱家欺負,討不到公道。”


    “乖寶不一樣,她有個考進士、做大官的爹,所以她會寫告狀詞,幫我們討迴公道。”


    “你們也多念書,特別是洋洋,你以後也考科舉,去做官。”


    “你們表姑父做官之後,又有權勢,又有麵子,又發大財。”


    兩個孩子都點頭答應。


    洋洋表麵上順從,內心卻局促不安,在重壓之下,心裏仿佛破了個無底洞,暗忖:夫子昨天罵我,說我腦子不靈光,不是寫詩詞歌賦的料,怎麽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財主招上門女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渝愛二順渝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渝愛二順渝可並收藏小財主招上門女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