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禰衡的房間來迴走了半晌,忽然道:“正平,雖然我們不便在袁術的地盤動手,但也沒有比較非要搶奪這第二批裝備啊。”
禰衡目光一亮:“文長,你是說趁劉辟龔都率軍外出的機會襲取汝南?”說完,他目光又黯淡下來:“雖然主將不在,但汝南城仍然有兩萬駐軍,就算出奇不意奇襲,我看也很難獲得成功。”
魏延不以為然:“正平豈可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這些黃巾兵不過烏合之眾,隻要我們能買通一兩個軍官幫我們打開城門,我們就可以利用夜色的掩護殺進城裏,等劉辟龔都迴來時,這偌大的汝南城已經插上我們的旗幟了。”
禰衡踱了幾步,沉吟道:“雖然有些冒險,但倒也有幾分成功的可能。也罷,這件事情就讓你和子龍去辦吧,切記如果奇襲失敗,要盡可能全身而退。”
魏延性急:“我怕個鳥啊,走了。”
禰衡忙叫住了他:“劉辟麾下的曲校於烈(第三名讀者武將出場)曾經向我請教過學問,他雖然托身黃巾,但品性不錯。你可以拿我的信函去找他。有了他的五百黃巾裏應外合,應該能大大提高奇襲的勝算。”
魏延大喜:“正平,有這種好事怎麽不早說。你也是個膽大包天之徒,怎麽談起軍事來卻是畏首畏尾的。”
禰衡正色道:“我狂傲是因為我有狂傲的本錢。但兵法戰策我並不擅長,自然不能亂作主張了。”
魏延大大咧咧地擺手道:“行了,和你這種菜鳥談軍事真是雞同鴨講。你還是寫好書信讓我去聯絡那個於烈吧,至於打仗的事情你可以放手讓我和子龍去幹。”
禰衡很快寫好了一紙書信,認真地封口後交給魏延:“文長,於烈和我並沒有太多的交情,能否說服他倒戈就看你的口才了。”
魏延接過書信調頭就走:“行了,正平,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
於烈,字子昭,青州臨淄人,對天文地理、文韜武略都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曾經找平原禰衡求教過治理國家的學問。這天,他帶著兩名親兵正從汝南城北的兵營返迴城西的宅院,一名青年叫住了他:“請問你是於烈曲校麽?我是平原禰衡的朋友,有事情和你商量。”
於烈狐疑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你哪裏的,你能證明你是禰衡的朋友嗎?”
這名青年正是魏延,他笑嘻嘻地摸出禰衡的書信:“於曲校,這是正平的親筆書信,請過目。”
於烈瞟了一眼魏延,接過書信拆開封口略看了兩行,便對兩個親兵道:“朱鐸、李峻(第四第五名讀者武將出場了,嗬嗬),你們兩個先迴軍營,我和這位朋友有事要談。”
兩個親兵應聲而去。
於烈確定了魏延是禰衡朋友後,親熱地挽起魏延的手筆:“這位兄台,走,去寒舍去吃酒。”
魏延有意策反這個於烈,自然應邀前往。一路上,兩人互道籍貫生平,聽到魏延居然是獨臂老人的弟子後,於烈敬仰有加:“原來文長兄是獨臂神君的高徒,難怪看起來英武非凡。”
魏延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哪裏哪裏。還是子昭了得,年紀青青就已經是個曲校了,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
於烈四顧左右都是蕭條的街道,隻有遠遠走過的三五行人,便壓低聲音道:“限量個屁啊。兄弟我在劉辟和龔都的麾下胡混,真是沒臉去見正平兄了。”
魏延假裝不解道:“子昭這又從何說起。劉辟龔都雖然出身黃巾,但現在也算是一方諸侯,還曾經打敗了曹洪,在這裏任職也蠻好嘛。”
於烈不滿道:“文長兄你這是在挖苦我呀。相當初我加入黃巾是想為百姓請命,沒想到這些黃巾的首腦都一個個目光短淺,稍微有點勢力就忘記了最初的誓言,經常禍害百姓、為非作歹。我陷在這黃巾的泥沼中,進退兩難,真是沒臉去見故人了。”
魏延一聽有戲,忙低聲道:“子昭,且慎言,有什麽事情等會我們到你家裏再談。”
於烈自知失言,忙道:“文長兄言之有理,我們迴去再說。”
魏延在於烈的帶領下來到了於烈家。於烈已經有了一妻一妾和一個女兒,一家四口生活在城西的軍官住宅區的一座院落裏。
吩咐妻妾去準備酒菜後,於烈帶魏延進到他的書房。看完禰衡的書信後,已經對魏延的來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文長兄,這裏很幽靜,有什麽話請說吧。”
魏延道:“子昭,那我就說了。不瞞你說,我和兩個結拜兄弟歐陽曦、趙雲已經投到劉備麾下,而你和你亦師亦友的禰衡也已經加入了劉備陣容。我們這次是奉主公劉備之命來勸降劉辟、龔都。”
於烈內心巨震,卻很好地壓製了情緒的外露:“但劉辟和龔都拒絕了歸降,還軟禁了正平兄?”
魏延點頭:“正是。正平兄早已預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麵,所以預先派我和子龍收編了芒碭山的一支黃巾,作為奪取汝南的一支奇兵。”
於烈淡淡道:“單福押運的那一萬套武器裝備就是你和趙雲將軍劫去的。”
魏延嗬嗬一笑:“是的。怎麽樣,你也加入劉備軍如何,我們一起拿下汝南城向劉備主公獻禮。”
於烈站道窗前猶豫了許久。雖然早已想脫離劉辟龔都另尋明主,但真要走到這一步,所要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仍然讓他感到不堪重負。
勉強壓下內心的彷徨和不安,於烈深吸了一口氣道:“好,文長,我願意聽你和正平兄的任何吩咐。”劉備雖然是一方諸侯,但他暫時還隻能相信禰衡和魏延,畢竟劉備還遠在遙遠的小沛。
魏延很滿意現在這個局麵,侍奉劉備對他來說隻是一個大局的選擇,具體來說他更需要培植自己幾兄弟的羽翼:“子昭,正平果然沒有看錯你,你終歸能夠棄暗投明。我們打算利用劉辟龔都率軍外出接應單福的機會,和你裏應外合襲取汝南城。”
於烈一驚:“這個···是否太過冒險了?我手下才五百黃巾,他們能否全聽我的倒戈相向還是個未知數,你們能出動多少兵力?”
魏延伸出了三個指頭。
於烈大喜:“有三千精兵的話,就算汝南守軍多達兩萬人,我們應該也可以順利拿下。”
魏延搖頭:“隻有三百。”
於烈愕然:“文長兄,你不是說笑吧。三百人搞有兩萬人駐防的汝南,這簡直是異想天開嘛。而且劉辟和龔都雖然計劃一起去接應單福,但他們還沒有開拔,誰知道他們是否會全都離開。要是他們兩個留下一個,這仗根本就沒法打了。”
魏延陰沉著臉道:“如果劉辟龔都沒有全部離開,計劃就暫時取消,我去另想他法。如果他們兩個全走了,我們就依計行事。”
於烈無奈:“那···好吧。”冒這樣大的風險,對於他這個已經受家室所累的男人來說顯然太沉重了一些,但他也知道這是自己脫離黃巾、改變自身命運的良機。
禰衡目光一亮:“文長,你是說趁劉辟龔都率軍外出的機會襲取汝南?”說完,他目光又黯淡下來:“雖然主將不在,但汝南城仍然有兩萬駐軍,就算出奇不意奇襲,我看也很難獲得成功。”
魏延不以為然:“正平豈可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這些黃巾兵不過烏合之眾,隻要我們能買通一兩個軍官幫我們打開城門,我們就可以利用夜色的掩護殺進城裏,等劉辟龔都迴來時,這偌大的汝南城已經插上我們的旗幟了。”
禰衡踱了幾步,沉吟道:“雖然有些冒險,但倒也有幾分成功的可能。也罷,這件事情就讓你和子龍去辦吧,切記如果奇襲失敗,要盡可能全身而退。”
魏延性急:“我怕個鳥啊,走了。”
禰衡忙叫住了他:“劉辟麾下的曲校於烈(第三名讀者武將出場)曾經向我請教過學問,他雖然托身黃巾,但品性不錯。你可以拿我的信函去找他。有了他的五百黃巾裏應外合,應該能大大提高奇襲的勝算。”
魏延大喜:“正平,有這種好事怎麽不早說。你也是個膽大包天之徒,怎麽談起軍事來卻是畏首畏尾的。”
禰衡正色道:“我狂傲是因為我有狂傲的本錢。但兵法戰策我並不擅長,自然不能亂作主張了。”
魏延大大咧咧地擺手道:“行了,和你這種菜鳥談軍事真是雞同鴨講。你還是寫好書信讓我去聯絡那個於烈吧,至於打仗的事情你可以放手讓我和子龍去幹。”
禰衡很快寫好了一紙書信,認真地封口後交給魏延:“文長,於烈和我並沒有太多的交情,能否說服他倒戈就看你的口才了。”
魏延接過書信調頭就走:“行了,正平,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
於烈,字子昭,青州臨淄人,對天文地理、文韜武略都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曾經找平原禰衡求教過治理國家的學問。這天,他帶著兩名親兵正從汝南城北的兵營返迴城西的宅院,一名青年叫住了他:“請問你是於烈曲校麽?我是平原禰衡的朋友,有事情和你商量。”
於烈狐疑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你哪裏的,你能證明你是禰衡的朋友嗎?”
這名青年正是魏延,他笑嘻嘻地摸出禰衡的書信:“於曲校,這是正平的親筆書信,請過目。”
於烈瞟了一眼魏延,接過書信拆開封口略看了兩行,便對兩個親兵道:“朱鐸、李峻(第四第五名讀者武將出場了,嗬嗬),你們兩個先迴軍營,我和這位朋友有事要談。”
兩個親兵應聲而去。
於烈確定了魏延是禰衡朋友後,親熱地挽起魏延的手筆:“這位兄台,走,去寒舍去吃酒。”
魏延有意策反這個於烈,自然應邀前往。一路上,兩人互道籍貫生平,聽到魏延居然是獨臂老人的弟子後,於烈敬仰有加:“原來文長兄是獨臂神君的高徒,難怪看起來英武非凡。”
魏延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哪裏哪裏。還是子昭了得,年紀青青就已經是個曲校了,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
於烈四顧左右都是蕭條的街道,隻有遠遠走過的三五行人,便壓低聲音道:“限量個屁啊。兄弟我在劉辟和龔都的麾下胡混,真是沒臉去見正平兄了。”
魏延假裝不解道:“子昭這又從何說起。劉辟龔都雖然出身黃巾,但現在也算是一方諸侯,還曾經打敗了曹洪,在這裏任職也蠻好嘛。”
於烈不滿道:“文長兄你這是在挖苦我呀。相當初我加入黃巾是想為百姓請命,沒想到這些黃巾的首腦都一個個目光短淺,稍微有點勢力就忘記了最初的誓言,經常禍害百姓、為非作歹。我陷在這黃巾的泥沼中,進退兩難,真是沒臉去見故人了。”
魏延一聽有戲,忙低聲道:“子昭,且慎言,有什麽事情等會我們到你家裏再談。”
於烈自知失言,忙道:“文長兄言之有理,我們迴去再說。”
魏延在於烈的帶領下來到了於烈家。於烈已經有了一妻一妾和一個女兒,一家四口生活在城西的軍官住宅區的一座院落裏。
吩咐妻妾去準備酒菜後,於烈帶魏延進到他的書房。看完禰衡的書信後,已經對魏延的來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文長兄,這裏很幽靜,有什麽話請說吧。”
魏延道:“子昭,那我就說了。不瞞你說,我和兩個結拜兄弟歐陽曦、趙雲已經投到劉備麾下,而你和你亦師亦友的禰衡也已經加入了劉備陣容。我們這次是奉主公劉備之命來勸降劉辟、龔都。”
於烈內心巨震,卻很好地壓製了情緒的外露:“但劉辟和龔都拒絕了歸降,還軟禁了正平兄?”
魏延點頭:“正是。正平兄早已預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麵,所以預先派我和子龍收編了芒碭山的一支黃巾,作為奪取汝南的一支奇兵。”
於烈淡淡道:“單福押運的那一萬套武器裝備就是你和趙雲將軍劫去的。”
魏延嗬嗬一笑:“是的。怎麽樣,你也加入劉備軍如何,我們一起拿下汝南城向劉備主公獻禮。”
於烈站道窗前猶豫了許久。雖然早已想脫離劉辟龔都另尋明主,但真要走到這一步,所要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仍然讓他感到不堪重負。
勉強壓下內心的彷徨和不安,於烈深吸了一口氣道:“好,文長,我願意聽你和正平兄的任何吩咐。”劉備雖然是一方諸侯,但他暫時還隻能相信禰衡和魏延,畢竟劉備還遠在遙遠的小沛。
魏延很滿意現在這個局麵,侍奉劉備對他來說隻是一個大局的選擇,具體來說他更需要培植自己幾兄弟的羽翼:“子昭,正平果然沒有看錯你,你終歸能夠棄暗投明。我們打算利用劉辟龔都率軍外出接應單福的機會,和你裏應外合襲取汝南城。”
於烈一驚:“這個···是否太過冒險了?我手下才五百黃巾,他們能否全聽我的倒戈相向還是個未知數,你們能出動多少兵力?”
魏延伸出了三個指頭。
於烈大喜:“有三千精兵的話,就算汝南守軍多達兩萬人,我們應該也可以順利拿下。”
魏延搖頭:“隻有三百。”
於烈愕然:“文長兄,你不是說笑吧。三百人搞有兩萬人駐防的汝南,這簡直是異想天開嘛。而且劉辟和龔都雖然計劃一起去接應單福,但他們還沒有開拔,誰知道他們是否會全都離開。要是他們兩個留下一個,這仗根本就沒法打了。”
魏延陰沉著臉道:“如果劉辟龔都沒有全部離開,計劃就暫時取消,我去另想他法。如果他們兩個全走了,我們就依計行事。”
於烈無奈:“那···好吧。”冒這樣大的風險,對於他這個已經受家室所累的男人來說顯然太沉重了一些,但他也知道這是自己脫離黃巾、改變自身命運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