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層的分析

    當教士老先生出去了一會兒,再迴到房間做功課時,卻找不到他的眼鏡了。也許它夾在了書頁裏了?沒有……也許在桌子的哪個角落?沒有……肯定是在房子裏的。唉,還是沒有啊……於是,他一麵哼唱著一個古老的頌歌,一麵做出法典式的辯論的各種表情。他禁不住問自己:“我的眼鏡跑到哪裏去了?……”

    “讓我們假想它被某人拿走了。那個人拿走它就有二種可能,就是需要或者不需要。如果需要眼鏡的話,那他是應該有的;要是不需要,那他又為什麽將它拿走呢?”

    “說得好。假設我們現在想象那個拿走眼鏡的人拿它去賣錢。又會有二種可能,賣給需要它或不需要它的人。而需要它的人自己一定有了,不需要它的人,就一定不會買它了……就是這樣了。”

    “那麽……情況就是這樣的,這個既需要眼鏡又有眼鏡的人,拿走了別人的眼鏡因為自己的丟了,或者是在他心不在焉的時候把眼鏡從鼻子推到了前額上,並且又馬上忘了這迴事!”

    “比如……我自己!”他的拇指劃過前額,頓時喜不自勝,印證了他分析的結果,教士找到了他的失物。

    “感謝主,如果不是我學習過我們傳統的因果方法,我永遠也不可能找到眼鏡啊!”他咕噥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塔木德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範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範銳並收藏塔木德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