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從小培養孩子感恩與分享,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在猶太人家庭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孩子不隻接受來自父母的愛,更懂得愛的反饋和迴報。猶太人認為,隻有學會分享,孩子將來在學校裏、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的人相處和合作。因為將來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猶太男孩捷克快7歲了,當年,媽媽在生捷克的時候難產,情況十分危急。醫生們采取了果斷的措施,經過全力搶救,母子倆脫離了危險。因此,每年捷克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總會帶著他到醫院看望當年保他們母子平安的婦產科醫生,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是醫生們高超的醫術才有自己和孩子今天幸福的生活。即使在捷克生日那天,媽媽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帶捷克去醫院,也會讓捷克打個電話問候那些醫生。

    今天,在大多數的家庭裏,父母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要什麽有什麽,得到所要的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有的家庭在吃飯時把好吃的菜都留給了孩子;看電視遙控器由孩子主宰;家裏來了小客人,孩子竟不容許媽媽把零食分給小客人吃。這樣下去,“分享的觀念”和“感恩的心”就難以在孩子的心裏生根。

    猶太人認為,教育孩子感恩,要從教育他感謝父母開始。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把他們養得這麽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必須用自己的一生去迴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猶太人經常給孩子講動物感恩的故事:烏鴉長大後,還返迴來喂自己的父母,就像當初父母從外麵尋找食物喂自己一樣。鳥都能做到這一點,更何況是人呢?

    猶太人告誡我們,教育孩子感恩,不要過於焦急,要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比如從尊敬老師、幫助老師擦黑板、主動分擔父母的家務活兒、為父母分憂等不起眼的實在事做起,著力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使他永遠不忘父母師長的養育教導之恩,不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之恩。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激之情應該發自內心,而不是做個表麵文章,更不能忘恩負義。

    其次,猶太人認為,培養家庭責任也是很重要的。可根據孩子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也可讓孩子參與社區服務。通過這些勞動,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勞,使其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要想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生活中,父親與母親既應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應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在乎”家中每一個人,關愛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權益。如父母應常說“行”、“麻煩你”、“謝謝”。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孩子會在對父母的模仿中體會到一種感恩的思想。

    當然,感恩應該是一種更為廣泛的情感,而不能僅僅局限在對父母的感激上。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需要讓孩子真心地去感謝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

    猶太人相信,隻有懂得感恩,孩子才會去幫助別人,關愛他人,萬事不以“我”為中心,不欺負夥伴。要讓孩子經常說出自己需要感謝的人或事,學會讚美人與微笑,這樣,孩子與他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和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塔木德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範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範銳並收藏塔木德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