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前要作好充分準備

    猶太商人非常注重商業談判技巧,所以他們的生意成功率較高。猶太格言說:“與其迷一次路,不如問十次路。”這說明猶太人不主張貿然行動,他們在行動前總要把目標方向了解清楚。

    美國總統尼克鬆在一次訪問日本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與他一起同行。尼克鬆總統在參觀日本京都的二條城時,曾詢問日本的導遊小姐大政奉是哪一年?

    那位導遊小姐一聽,愣在那兒了,基辛格馬上說道:“1867年。”

    從這件小事裏,我們可以看出基辛格在訪問日本前已深深了解和研究過日本的情況,閱讀了大量有關資料,以備在必須的時候用上它。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談判是一種不必借助武器的戰爭,三言兩語可以造成極大的殺傷力,亦可輕而易舉地征服人心。正因為有這種觀念,猶太人在任何商業談判前都先作好周密的準備,對各種可能派上用場的資料進行廣泛收集——甚至對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點,以便使自己不論遇到怎樣的局麵,都能從容不迫地應對。

    在商務談判前,猶太商人一定要了解顧客的基本需要,然後針對顧客的需要而努力設法滿足它。對廣大顧客來說,精神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工作上的需要是基本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當然,不同的顧客在這三方麵的基本需要又有輕重緩急之分。

    猶太商人善於針對顧客的基本需要,設法對顧客表示出關心。他們除了談論商品、交易外,還根據洽談氣氛,適時地談談顧客精神上的追求,生活上的愛好,工作上的興趣、誌向及成就等等。如果他們了解到顧客對這些內容感興趣,就會順勢與他侃談。這樣,談話的氛圍更加和諧了,也就很容易與交易聯係起來。

    有一家以色列公司與日本商人洽談購買國內急需的電子機器設備。日本商人富有談判經驗,手法多變,謀略高超,素有“圓桌武士”之稱。麵對強大的對手,猶太人不敢掉以輕心,組織精幹的談判班子,對國際行情作了充分了解和細致分析,製訂了談判方案,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作了預測。猶太人盡管作了各種可能性預測,但在具體方法步驟上還是缺少主導方法,對談判取勝的把握不大。

    談判開始,按國際慣例,由賣方首先報價。報價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它有很深的學問,甚至是一門藝術:報價過低會使對方占了便宜而自身無利可圖,報價過高又會嚇跑對方。

    日方非常精通報價,首次報價1000萬日元,比國際行情高出許多。日方這樣報價,如果猶太人對國際行情不太了解的話,就會以此高價作為談判基礎;如果猶太人了解國際行情,不接受這個價格,他們也有言可辯,有台階可下,因為日方過去曾賣過如此高價,有曆史依據。

    猶太人對國際行情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知道日方在放試探性的氣球,果斷地拒絕了日方的報價;日方采取迂迴策略,不再談報價,轉而介紹產品性能的優越性,用這種手法支持自己的報價。

    猶太人不動聲色,旁敲側擊地提出問題:貴國有幾家公司生產這種產品?貴國產品優於a國c國的依據是什麽?用提問來點破對方,說明猶太人對產品的生產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日本國內有幾家公司生產,其他國家的廠商也有同類產品,猶太人有足夠的選擇空間。

    日方主談人充分領會了猶太人提問的含義,故意問他的助手:“我們公司的報價是什麽時候定的?”

    這位助手也是一個談判老手,於是毫不猶豫地迴答:“是以前定的。”

    “過了這麽長時間,不知道價格變了沒有,我們得迴去問一下總經理。”主談人笑著說。

    猶太人也知道此輪談判不會有結果,宣布休會,給對方以讓步的餘地。

    最後,日方認為猶太人是有備無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早日把生意做成,隻得作出退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塔木德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範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範銳並收藏塔木德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