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往殿內一看,隻見天子端坐中間,背後兩旁約有三十多名內臣保駕,燈燭輝煌。
馬英卻有些膽寒。想道:也怕不得這許多。又想道:驚了駕是個斬罪,私入皇宮也是斬罪,不過是一死而已,但就算要殺我,也要讓皇上問問駙馬的真假。罷罷,就被他殺了,也是瞑目的。
馬英便往上走了幾步,猛然往上一縱,俯伏在地,說道:“草民見駕報機密大事,有關國體。”那保駕的內臣拿著金瓜等物把馬英壓住,不容轉身。
皇上吃了一驚,說道:“你是何方奸細?敢黑夜來行刺朕麽?”馬贏道:“草民報機密大事,有關國體,並非行刺。”天子道:“你報什麽大事?”馬贏說道:“萬歲爺放草民起來細奏。”
天子叫內臣先在他身上搜檢搜檢,那些內臣在馬英身上搜檢,並無寸鐵。天子道:“放他起來。”那內臣才把金瓜收起,放他起來。
馬英轉身跪下,說道:“草民非奏別事,今有駙馬劉舒,被奸人害了,不見影形。今在府內的駙馬不是劉舒,是假駙馬,求萬歲爺龍恩,速將假駙馬拿下,追問真駙馬劉舒的蹤跡,生死何存?草民寧可碎剮,不可亂倫亂國。”
天子聞奏大驚道:“你怎見得真假呢?”馬英說道:“劉駙馬,草民自幼與他同鄉,所以認得。”天子道:“你叫甚麽名字?”馬英又道:“求聖上赦了草民萬剮之罪,草民才敢說名姓。”天子道:“朕赦你無罪。”
馬英謝恩,奏道:“草民叫做馬俊。”天子道:“你可是大鬧開封府,夜殺王餘同知縣,在鐵山聚眾的馬英麽?”馬英道:“正是。”天子大驚道:“你既是做惡的罪犯,來此都中所做何事?如何又得知了駙馬的真假?”
馬英道:“草民因同劉駙馬同鄉相好,今到都中,聽得他招了駙馬,草民前去賀他,反被他大辱一場,草民氣恨不過,要去殺他,方才在屋上看時,麵貌仿佛,隻是耳朵小些;又見外麵走進一個人來,假駙馬叫他老劉的,那姓劉的取出一張紙來,說道:若是行禮,必須照此帖行事。還說了許多不成文的話,又突出一句話,叫聲‘大爺,你今晚如此榮耀快活,不知那人怎樣苦呢。’假駙馬說:‘你的妙計不差,我一總見情罷了。’所以民人見了這些破綻,方知是假的。萬歲若不信,先叫內臣把我綁起,後傳旨意即拿假駙馬,求萬歲爺究其真假,將功折罪,郝免民人的罪。”
天子聞奏,方才全信,即著周太監傳出一道旨意:“據有人出首,在府內的是個假駙馬,將劉舒駙馬所害情由,朕疑不決。傳旨仰都察院領旨,速將駙馬拿問,明早早朝見朕迴奏,再辨真假定奪。”周太監領了旨出去,又叫內臣將馬英綁起。
再說都察院馬太爺正在駙馬府內料理,猛見此旨意下來,即著家丁進了駙馬府內,說道:“聖旨已下。”此時石同跪接聖旨,馬太爺上前讀完,禦林軍向前除了駙馬服色,帶上了刑具。
此時王相聞知這個兇信,嚇得目定口呆,便趕來接著馬太爺說:“此是真駙馬,何故拿下?”馬太爺說道:“老相台差矣,聖上旨意下來,叫拿駙馬,我怎敢逆聖上旨意?且等明日見駕,自有分別。”周太監迴宮繳旨,馬太爺押了駙馬。
天子又問馬英道:“外州外縣風俗如何?”馬英把那王丞相怎樣作惡,怎樣害他,多少不良之處,萬民痛恨,一一奏上。萬歲方知王**處。急叫內臣將馬英押到分宮樓上,鎖在柱上,又叫幾十個太監看守。天子迴宮安寢。
隻見皇城大小官員預備賀喜,見拿了駙馬是假的,無不吃驚。書院內有幾名鄉紳官員,聽得此言,卻一人傳十人,十人傳百人,人人皆知。獨有常朗睡也睡不著,正在心焦之時,聽得傳說聖旨拿了假駙馬,又有個姓馬的在皇宮內出首,此時方知劉舒被害,駙馬被人冒名,心內曉得錯怪了劉舒。
他知是馬英入宮奏了皇上,又驚又喜,驚的是不知劉舒生死,喜的是假駙馬奉聖旨拿下。便與家人說道:“明早到午門探信。”
次日早朝,百官齊候駕臨軒。不一時,金鍾一響,齊來朝賀,文進東華,武進西華,靜聽金鍾三下響,層層文武叩金階。天子登殿,把馬英押在一邊。百官朝拜畢,都察院馬青出班繳旨,奏道:“昨日晚上臣領旨將駙馬拿下,已在午門,請旨定奪。”
天子道:“卿且歸班。”馬青謝恩歸班。
聖上傳旨:召進皇門官,將駙馬解進午門,至殿前朝拜,俯伏道:“臣劉舒見駕。”天子道:“你且抬起頭來。”石同道:“臣不敢仰視君麵。”天子道:“赦你無罪。”石同才敢抬頭。
天子龍目一看,暗道:麵貌不差,馬英怎說是假的?事有蹊蹺,問文武官員:“恐朕眼花,諸卿可看是真是假?”班部內走出了王若、石德,奏道:“臣等看駙馬是真的,皇上何必見疑?反被罪犯所惑。”
王若又哭奏道:“臣的兒子被馬英殺死,又大鬧開封府,殺官劫獄,種種不法,罪大惡極。昨晚馬英是受奸人賄賂,前來行刺,幸喜聖上洪福齊天,反擒拿了罪犯。他無言迴答,捏稱駙馬是假的,方好脫身。請聖上速斬馬英,一則誅此兇惡之徒,以除後患;二則速正國法,即便完姻,休錯了時辰。請旨速速施行。”
天子聽了王若之奏,有八九分準意。馬英在旁,見天子不言,恐其準了王相之本,便奏道:“這不是真駙馬,一定是假的,雖然相貌仿佛,真駙馬的耳朵多大,這假的耳朵又小。求萬歲爺龍目觀看。”天子細看石同的耳朵,果然甚小,前日劉舒果然耳大。
天子看畢,問道:“你是何方混徒?膽敢到此冒名駙馬?”石同道:“臣果是柳駙馬,馬英昔日與臣有仇,故此假言害臣。”馬英道:“劉駙馬自幼與草民相好,豈有不識麵貌之理?”
馬英卻有些膽寒。想道:也怕不得這許多。又想道:驚了駕是個斬罪,私入皇宮也是斬罪,不過是一死而已,但就算要殺我,也要讓皇上問問駙馬的真假。罷罷,就被他殺了,也是瞑目的。
馬英便往上走了幾步,猛然往上一縱,俯伏在地,說道:“草民見駕報機密大事,有關國體。”那保駕的內臣拿著金瓜等物把馬英壓住,不容轉身。
皇上吃了一驚,說道:“你是何方奸細?敢黑夜來行刺朕麽?”馬贏道:“草民報機密大事,有關國體,並非行刺。”天子道:“你報什麽大事?”馬贏說道:“萬歲爺放草民起來細奏。”
天子叫內臣先在他身上搜檢搜檢,那些內臣在馬英身上搜檢,並無寸鐵。天子道:“放他起來。”那內臣才把金瓜收起,放他起來。
馬英轉身跪下,說道:“草民非奏別事,今有駙馬劉舒,被奸人害了,不見影形。今在府內的駙馬不是劉舒,是假駙馬,求萬歲爺龍恩,速將假駙馬拿下,追問真駙馬劉舒的蹤跡,生死何存?草民寧可碎剮,不可亂倫亂國。”
天子聞奏大驚道:“你怎見得真假呢?”馬英說道:“劉駙馬,草民自幼與他同鄉,所以認得。”天子道:“你叫甚麽名字?”馬英又道:“求聖上赦了草民萬剮之罪,草民才敢說名姓。”天子道:“朕赦你無罪。”
馬英謝恩,奏道:“草民叫做馬俊。”天子道:“你可是大鬧開封府,夜殺王餘同知縣,在鐵山聚眾的馬英麽?”馬英道:“正是。”天子大驚道:“你既是做惡的罪犯,來此都中所做何事?如何又得知了駙馬的真假?”
馬英道:“草民因同劉駙馬同鄉相好,今到都中,聽得他招了駙馬,草民前去賀他,反被他大辱一場,草民氣恨不過,要去殺他,方才在屋上看時,麵貌仿佛,隻是耳朵小些;又見外麵走進一個人來,假駙馬叫他老劉的,那姓劉的取出一張紙來,說道:若是行禮,必須照此帖行事。還說了許多不成文的話,又突出一句話,叫聲‘大爺,你今晚如此榮耀快活,不知那人怎樣苦呢。’假駙馬說:‘你的妙計不差,我一總見情罷了。’所以民人見了這些破綻,方知是假的。萬歲若不信,先叫內臣把我綁起,後傳旨意即拿假駙馬,求萬歲爺究其真假,將功折罪,郝免民人的罪。”
天子聞奏,方才全信,即著周太監傳出一道旨意:“據有人出首,在府內的是個假駙馬,將劉舒駙馬所害情由,朕疑不決。傳旨仰都察院領旨,速將駙馬拿問,明早早朝見朕迴奏,再辨真假定奪。”周太監領了旨出去,又叫內臣將馬英綁起。
再說都察院馬太爺正在駙馬府內料理,猛見此旨意下來,即著家丁進了駙馬府內,說道:“聖旨已下。”此時石同跪接聖旨,馬太爺上前讀完,禦林軍向前除了駙馬服色,帶上了刑具。
此時王相聞知這個兇信,嚇得目定口呆,便趕來接著馬太爺說:“此是真駙馬,何故拿下?”馬太爺說道:“老相台差矣,聖上旨意下來,叫拿駙馬,我怎敢逆聖上旨意?且等明日見駕,自有分別。”周太監迴宮繳旨,馬太爺押了駙馬。
天子又問馬英道:“外州外縣風俗如何?”馬英把那王丞相怎樣作惡,怎樣害他,多少不良之處,萬民痛恨,一一奏上。萬歲方知王**處。急叫內臣將馬英押到分宮樓上,鎖在柱上,又叫幾十個太監看守。天子迴宮安寢。
隻見皇城大小官員預備賀喜,見拿了駙馬是假的,無不吃驚。書院內有幾名鄉紳官員,聽得此言,卻一人傳十人,十人傳百人,人人皆知。獨有常朗睡也睡不著,正在心焦之時,聽得傳說聖旨拿了假駙馬,又有個姓馬的在皇宮內出首,此時方知劉舒被害,駙馬被人冒名,心內曉得錯怪了劉舒。
他知是馬英入宮奏了皇上,又驚又喜,驚的是不知劉舒生死,喜的是假駙馬奉聖旨拿下。便與家人說道:“明早到午門探信。”
次日早朝,百官齊候駕臨軒。不一時,金鍾一響,齊來朝賀,文進東華,武進西華,靜聽金鍾三下響,層層文武叩金階。天子登殿,把馬英押在一邊。百官朝拜畢,都察院馬青出班繳旨,奏道:“昨日晚上臣領旨將駙馬拿下,已在午門,請旨定奪。”
天子道:“卿且歸班。”馬青謝恩歸班。
聖上傳旨:召進皇門官,將駙馬解進午門,至殿前朝拜,俯伏道:“臣劉舒見駕。”天子道:“你且抬起頭來。”石同道:“臣不敢仰視君麵。”天子道:“赦你無罪。”石同才敢抬頭。
天子龍目一看,暗道:麵貌不差,馬英怎說是假的?事有蹊蹺,問文武官員:“恐朕眼花,諸卿可看是真是假?”班部內走出了王若、石德,奏道:“臣等看駙馬是真的,皇上何必見疑?反被罪犯所惑。”
王若又哭奏道:“臣的兒子被馬英殺死,又大鬧開封府,殺官劫獄,種種不法,罪大惡極。昨晚馬英是受奸人賄賂,前來行刺,幸喜聖上洪福齊天,反擒拿了罪犯。他無言迴答,捏稱駙馬是假的,方好脫身。請聖上速斬馬英,一則誅此兇惡之徒,以除後患;二則速正國法,即便完姻,休錯了時辰。請旨速速施行。”
天子聽了王若之奏,有八九分準意。馬英在旁,見天子不言,恐其準了王相之本,便奏道:“這不是真駙馬,一定是假的,雖然相貌仿佛,真駙馬的耳朵多大,這假的耳朵又小。求萬歲爺龍目觀看。”天子細看石同的耳朵,果然甚小,前日劉舒果然耳大。
天子看畢,問道:“你是何方混徒?膽敢到此冒名駙馬?”石同道:“臣果是柳駙馬,馬英昔日與臣有仇,故此假言害臣。”馬英道:“劉駙馬自幼與草民相好,豈有不識麵貌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