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看著電光,會意地笑了,又說:
“張庭,這是二十一包藥,每天吃三包,一次一包,到時自有人侍候你。這顆珠子你還扔不扔啦?”
“二位兄長送給小弟的,我怎能扔呢?”
“到時候我們哥倆還得從你手中要迴這寶珠,如果丟了,我們就嚼舌而死。”
“二位兄長放心吧。”
“張庭,你知道蓋總管為什麽不殺你?”
“小弟不知。”
“他想要你這把寶劍,因為裏麵有武功的秘訣。另外他想從你嘴裏得知穀鳳和唿延絕的住處,他好去殺他們。你可要好好保存,千萬可別讓那……蓋總管得去呀!”
忽聽外邊唿哨聲起,二人急忙飛身而去。
從這以後好幾天,張庭也沒看見二位兄長和楊紅的麵。
七天過去,張庭已完全康複。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遠處的更房敲響了三梆銅鑼,忽見後窗戶外現出一個人影。隻聽那人低聲道:
“你還不走嗎?”
說完,人影不見了。
張庭聽出是雷鳴的聲音,急忙收拾好東西,打開後窗,飛身而出。然後急匆匆離開幽州,往東北方向走去。
雨過天晴,天已交正午。張庭找了一家客棧休息、吃飯。天交傍晚時出了東門,直奔一片樹林而來。
待他走近樹林時,見從林中走出一位武生。借月光看此人,是羽衣星冠,麵白如玉,兩道利劍般眉毛,一雙明月般眼睛,鼻直口方,大耳有輪。此人身材修長,態度文雅,笑容可掬地來到他麵前,抱腕當胸道:
“來的可是張庭?”
張庭十分謹慎,問道:“你找他有事?”
“我要告訴他一件機密大事。”
“請講。”
“不見張庭,決不能說!”
“在下就是張庭。”
武生上下打量了一下嶽霆,一字一句道:“聰明人也會做出糊塗事!”
張庭不以為然地說:“難得糊塗嘛!”
“此言差矣!你扮作高大人中軍要去遼邦,把寶劍和匕首藏在這樹林的古墓之中,待事畢後來取。可你怎能料到,你的敵人千方百計要得到寶劍,因而留你一條性命,巧施欲擒故縱之計。你前邊走,他們後麵跟,試問這鐵劍眼下還能歸你嗎?”
張庭一聽此言,頓時鼻尖鬢角沁出冷汗,心中暗想:我藏的東西,這人怎麽會知道得如此詳細?他是敵是友還難分辨,我切不可粗心大意。於是穩定了一下情緒,悠然地說:
“仁兄,你怎麽知道如此詳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張庭緊逼一步道:“你說,誰是我的敵人?”
“難道能是我嗎?”
張庭試探道:“身居番地,誰能說你是好人?”
“你現在不也是身居番地嗎?再說,幽州乃我故鄉,還我河山之心,炎黃子孫皆有!”
張庭倒退了兩步,看此人雖隻有二十幾歲,卻顯得過於持重老成。不俗的談吐,似有滿腹經綸;矜蕩的舉止,好像目中無人。再一細看,腰間掖一把木劍,劍長有二尺,寬有三寸,並無劍鞘。張庭脫口而出:
“你是木劍先生?”
“你看我有那個資格嗎?”
“你如不是木劍先生,為什麽你帶一把木劍?”
“因為木劍也可殺人!”
張庭笑著點頭道:“應當弄一劍鞘。”
“殺人的是劍而不是鞘!”
張庭口氣緩和道:“仁兄貴姓大名?”
“流落江湖,頑世不恭,不敢言姓!”
猛然傳來一陣梟鳴般的笑聲。笑聲起處,慢步走來猴麵老者,後隨冷星、宮玄、宮月和孫進。
蓋九身背巨闕劍,走到張庭和武生麵前,嘿嘿冷笑幾聲道:
“今日幸會!既有鐵劍傳人張庭,又有木劍瘋僧的傳人。這叫一網打盡!張庭!把劍交出來!”
那武生斜視了一下張庭道:
“仁兄,怎麽樣?今後可不要把朋友看成敵人,你真正的敵人是他而不是我!”
蓋九來了一招“蒼鷹搏兔”,口中大喊:
“我連你也拿迴去!”
他腳剛剛落地,突覺眼前一黑,喊一聲:“不好!”急轉迴身,背上巨闕劍已落入那武生手中。
宮月一看蓋九要動手,為顯示自己的威力,立刻移身向前,她擺動五形輪,含沙射影之毒生煙吐霧。不料是投鼠忌器,含沙射影之毒蓋九也無法招架,他隻覺眼前一黑,腦袋頓覺昏昏沉沉。
於此同時,張庭怕木劍先生受毒,飛身縱到木劍先生前麵。木劍先生趁蓋九迷離之時,施展師門絕技“陀螺九轉”,來到蓋九身後,一伸手將巨闕劍奪到手中。
見張庭和木劍先生若無其事,反而傷害了自己人,宮月背起蓋九在前,冷星在後,兩人撒丫子跑了。
待敵人逃後,木劍先生拱手道:
“仁兄,還不快去找出鐵劍和匕首去見高大人嗎?”
“高大人現在哪裏?”
“據我所知,高大人為了等你,仍然住在驛站。”
張庭剛想起身,忽又停住腳步道:
“仁兄,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
言語之中充滿留戀之意。
木劍先生慨然歎道:
“與君相遇,實乃恨相見之晚矣!怎奈弟有要事纏身,不便久留。天若有眼,後會有期吧!”
語言未盡,雙手遞過巨闕劍道:
“此劍乃令尊大人生前之物,物歸原主,合情合理。請笑納!”
張庭連連擺手道:
“仁兄,說哪裏話。此劍雖是先父生前佩帶,現在已為國家所有。我朝以此劍換迴五城,劍已歸遼國,仁兄從遼國人手中得迴,理應佩帶此劍,小弟絕無垂涎、忌妒之心。”
木劍先生頷首道:
“此劍暫存小弟手中,待給張將軍昭雪之後,弟必令此劍與忠臣之骨合葬也!”
張庭聽到此處感激萬分,淚如雨下,連連說:
“兄乃義士也!兄乃義士也!”
木劍先生道:
“大俠過獎了。你我臨別之前,弟有不知進退之言,不知兄願聽否?”
“張庭謹聆教誨!”
“楊紅遭遇實為曲折,但其用心可謂精細。吾兄日後相遇,萬勿一味刁難,凡事應三思而行!”
聽此言,張庭突然想到身上所帶的陰陽珠,不覺麵紅耳赤,
“張庭,這是二十一包藥,每天吃三包,一次一包,到時自有人侍候你。這顆珠子你還扔不扔啦?”
“二位兄長送給小弟的,我怎能扔呢?”
“到時候我們哥倆還得從你手中要迴這寶珠,如果丟了,我們就嚼舌而死。”
“二位兄長放心吧。”
“張庭,你知道蓋總管為什麽不殺你?”
“小弟不知。”
“他想要你這把寶劍,因為裏麵有武功的秘訣。另外他想從你嘴裏得知穀鳳和唿延絕的住處,他好去殺他們。你可要好好保存,千萬可別讓那……蓋總管得去呀!”
忽聽外邊唿哨聲起,二人急忙飛身而去。
從這以後好幾天,張庭也沒看見二位兄長和楊紅的麵。
七天過去,張庭已完全康複。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遠處的更房敲響了三梆銅鑼,忽見後窗戶外現出一個人影。隻聽那人低聲道:
“你還不走嗎?”
說完,人影不見了。
張庭聽出是雷鳴的聲音,急忙收拾好東西,打開後窗,飛身而出。然後急匆匆離開幽州,往東北方向走去。
雨過天晴,天已交正午。張庭找了一家客棧休息、吃飯。天交傍晚時出了東門,直奔一片樹林而來。
待他走近樹林時,見從林中走出一位武生。借月光看此人,是羽衣星冠,麵白如玉,兩道利劍般眉毛,一雙明月般眼睛,鼻直口方,大耳有輪。此人身材修長,態度文雅,笑容可掬地來到他麵前,抱腕當胸道:
“來的可是張庭?”
張庭十分謹慎,問道:“你找他有事?”
“我要告訴他一件機密大事。”
“請講。”
“不見張庭,決不能說!”
“在下就是張庭。”
武生上下打量了一下嶽霆,一字一句道:“聰明人也會做出糊塗事!”
張庭不以為然地說:“難得糊塗嘛!”
“此言差矣!你扮作高大人中軍要去遼邦,把寶劍和匕首藏在這樹林的古墓之中,待事畢後來取。可你怎能料到,你的敵人千方百計要得到寶劍,因而留你一條性命,巧施欲擒故縱之計。你前邊走,他們後麵跟,試問這鐵劍眼下還能歸你嗎?”
張庭一聽此言,頓時鼻尖鬢角沁出冷汗,心中暗想:我藏的東西,這人怎麽會知道得如此詳細?他是敵是友還難分辨,我切不可粗心大意。於是穩定了一下情緒,悠然地說:
“仁兄,你怎麽知道如此詳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張庭緊逼一步道:“你說,誰是我的敵人?”
“難道能是我嗎?”
張庭試探道:“身居番地,誰能說你是好人?”
“你現在不也是身居番地嗎?再說,幽州乃我故鄉,還我河山之心,炎黃子孫皆有!”
張庭倒退了兩步,看此人雖隻有二十幾歲,卻顯得過於持重老成。不俗的談吐,似有滿腹經綸;矜蕩的舉止,好像目中無人。再一細看,腰間掖一把木劍,劍長有二尺,寬有三寸,並無劍鞘。張庭脫口而出:
“你是木劍先生?”
“你看我有那個資格嗎?”
“你如不是木劍先生,為什麽你帶一把木劍?”
“因為木劍也可殺人!”
張庭笑著點頭道:“應當弄一劍鞘。”
“殺人的是劍而不是鞘!”
張庭口氣緩和道:“仁兄貴姓大名?”
“流落江湖,頑世不恭,不敢言姓!”
猛然傳來一陣梟鳴般的笑聲。笑聲起處,慢步走來猴麵老者,後隨冷星、宮玄、宮月和孫進。
蓋九身背巨闕劍,走到張庭和武生麵前,嘿嘿冷笑幾聲道:
“今日幸會!既有鐵劍傳人張庭,又有木劍瘋僧的傳人。這叫一網打盡!張庭!把劍交出來!”
那武生斜視了一下張庭道:
“仁兄,怎麽樣?今後可不要把朋友看成敵人,你真正的敵人是他而不是我!”
蓋九來了一招“蒼鷹搏兔”,口中大喊:
“我連你也拿迴去!”
他腳剛剛落地,突覺眼前一黑,喊一聲:“不好!”急轉迴身,背上巨闕劍已落入那武生手中。
宮月一看蓋九要動手,為顯示自己的威力,立刻移身向前,她擺動五形輪,含沙射影之毒生煙吐霧。不料是投鼠忌器,含沙射影之毒蓋九也無法招架,他隻覺眼前一黑,腦袋頓覺昏昏沉沉。
於此同時,張庭怕木劍先生受毒,飛身縱到木劍先生前麵。木劍先生趁蓋九迷離之時,施展師門絕技“陀螺九轉”,來到蓋九身後,一伸手將巨闕劍奪到手中。
見張庭和木劍先生若無其事,反而傷害了自己人,宮月背起蓋九在前,冷星在後,兩人撒丫子跑了。
待敵人逃後,木劍先生拱手道:
“仁兄,還不快去找出鐵劍和匕首去見高大人嗎?”
“高大人現在哪裏?”
“據我所知,高大人為了等你,仍然住在驛站。”
張庭剛想起身,忽又停住腳步道:
“仁兄,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
言語之中充滿留戀之意。
木劍先生慨然歎道:
“與君相遇,實乃恨相見之晚矣!怎奈弟有要事纏身,不便久留。天若有眼,後會有期吧!”
語言未盡,雙手遞過巨闕劍道:
“此劍乃令尊大人生前之物,物歸原主,合情合理。請笑納!”
張庭連連擺手道:
“仁兄,說哪裏話。此劍雖是先父生前佩帶,現在已為國家所有。我朝以此劍換迴五城,劍已歸遼國,仁兄從遼國人手中得迴,理應佩帶此劍,小弟絕無垂涎、忌妒之心。”
木劍先生頷首道:
“此劍暫存小弟手中,待給張將軍昭雪之後,弟必令此劍與忠臣之骨合葬也!”
張庭聽到此處感激萬分,淚如雨下,連連說:
“兄乃義士也!兄乃義士也!”
木劍先生道:
“大俠過獎了。你我臨別之前,弟有不知進退之言,不知兄願聽否?”
“張庭謹聆教誨!”
“楊紅遭遇實為曲折,但其用心可謂精細。吾兄日後相遇,萬勿一味刁難,凡事應三思而行!”
聽此言,張庭突然想到身上所帶的陰陽珠,不覺麵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