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你猛如龍,我勇如虎,拳頭好似雨點一般。兩個搭上手,一來一往,一個為友報仇,一個代朋泄憤,兩個都是自小學著的工夫,故分外流利,十分好看,殺得天愁地暗,日色無光。
見他兩個你來我去,我送他迎,滾來滾去,看的人不住聲叫好。戰至金烏西墮,明月將升,二人住了手說道:“今天已晚了,明日再來比拚!”於是這個說讓他再活一天,那個道讓你多留一日,各迴去用膳就寢。待至天明早膳後,各自裝束停當,又上得台來。
話說這城東南,有一個賢德之人,姓陳名玉,又名陳孝子,因他侍母至孝,故起他一個美名。家資百萬,年約三十餘歲,夫人武氏,尚未有子,極其疏財仗義,救困扶危,憐恤孤寡,專門行善事,救濟急難之人,遇有難解之事,如他一到,無不了結。因此遠近聞名。
如今聞得城內黎泉鍾高設擂台,要與來大朋報仇泄恨,胡會坤之友淩法顯,來助友報仇泄恨。於是就別了妻室,一路來至城內,尋見擂台所在。打算勸說兩人罷鬥。
再說黎泉鍾,這日早到擂台,那淩法顯也早就到了,二人正欲動手,忽聽台下有人叫道:“二位壯士少停,小弟有話說。”二人住了手,陳玉便走上台來,向二人拱手道:“如今二位俱為朋友之事,果然義氣深重,若依小弟愚見,罷息此事。”二人開口言道:“請問閣下貴姓大名?”陳玉:“在下陳玉。”
二人聞了齊聲道:“原來是陳孝子,失敬了!聞名久矣,今日相逢,甚慰生平,既是閣下前來解釋,即依你便了。”陳玉大悅說道:“古語有言道:‘解仇憤以重身命’,真不謬也。”於是黎泉鍾命人拆去擂台,與陳孝子一路往守備衙門而來,對守備說知。見禮已畢,守備也重孝子之言,就在街中擺下佳筵,在花廳留陳玉共飲,至夜方散,次日辭去。
馬楚和文香一日來至蘇州一個鬧市,十分擠擁。這市近海,十分興旺。舟船客商等俱皆聚集往來,人馬不絕,有數千鋪戶。略一看過,即投下客店,即叫店主備下酒菜。店主答應一聲,不一刻擺列上桌,文香相陪,酒過數杯。馬楚偶想道:“今來此遊玩,逢奸必削,遇盜必除。不知革了幾多貪官汙吏,可見食祿者多,盡心為國者少。然世態如此,卻也無可如何。”想罷就用晚膳,即上床而睡。
忽聽得還有讀書之聲,仔細一聽,念的是離騷。心中不免覺得好奇。到次日一早,就與文香尋到該處,聽得讀高山流水,正在門前,於是便在左側的涼亭中坐下。
此地有一個偷兒,十分力大,但遇他手,任你一柱般大條桅,他也能應手而折,故鄉人起他一個外號為鐵漢。一日探聽得有個白麵書生,隻自一人在此讀書,何不今夜越牆而進,偷他一個幹淨,料無人知覺。所以左右前後行過,看明上落道路方去,不想卻被文香看見。文香見他蛇頭鼠目,在那裏東張西望,必定是個偷兒無疑,即說與馬楚知道,即於是夜在那亭上候那賊人。
此處叫深柳堂,是本處當家姓晉的起造,那子弟們不下數十人,在此讀書。剛剛此數日,各人有事去了,隻剩晉大朗在此,並書童一個,名叫露兒。這晉大朗與眾不同,勤習經史,以求博得一名,以慰親心。凡有熱鬧場所,俱皆絕足,閉門謝客,而且膽大,鬼賊妖怪,一概不怕。
曾經有一夜,小偷到此,卻被他逐退。那鐵漢當夜飽食一頓,拿了繩刀雜物,到深柳堂來靜候,等候下手。不想被文香看定,因在黑暗之中,故鐵漢不見。於是守至夜深人少,然後下手。時正三鼓,明月如畫。人道做偷兒偷風莫偷雲,偷雨莫偷月,他偏向月明時下手,無奈晉大朗夜讀不倦,直到五更未睡。
那鐵漢聽得不耐煩,索性向瓦上一丟,早登瓦上,踏將下去。這大朗早已明白,故作不知,待他前來,再為收拾。即脫衣假睡,在床上假裝鼻息如雷,那鐵漢更作鼠叫,大朗又詐作不知。鐵漢欲開衣箱,大朗手拿一條麻繩在後,看正那賊,一縈繞住,乘勢推在地上,叫醒書童露兒將他捆起。文香在瓦上看得真切,見這書生如此本領,不用動手,即返迴店裏去了。
晉大朗把鐵漢捆來,即叫書童安排夜食,問鐵漢說道:“你今被捉,有何話說?”鐵漢道:“今夜被捉,自覺羞慚。但求恕宥,感恩不忘。”大朗道:“你如肯改邪歸正,我就放你,你便來一醉如何。”於是把他鬆了,排下夜膳,鐵漢上前謝過,入席同飲。
飲食已完,大朗又贈他紋銀十兩,叫他此後改邪歸正,不可為梁上君子,鐵漢謝過,拜別而去。自此偷兒到此,知是大朗,都不敢動手。文香將此事說與馬楚知道,馬楚讚歎不已。次日,辭了店主,又往別處去了。
那西村有個小戶人家,姓黃名泉,娶妻溫氏。夫婦二人,年近六十,單生一女,名叫青雨,年方二八,生得容貌似海棠滋曉露,腰肢似楊柳舞東風,渾疑閬苑仙姬,絕勝桂宮仙子。夫妻二人,愛若掌上之珍。但此女雖是貧家女子,也是琴棋詩畫件件皆通,每日不是長吟,定是短唱,每有富貴之家求婚,她竟不從。
卻有個侍郎之子,到來求親,這公子章曉桂,是章岸忍之子,生得十分醜陋,恃著父親是一品大員,倚勢淩人,要在花街柳巷,無所不為。一日,見黃女十分姿色,故央媒婆去說,誰知青雨要試過才貌雙全者方許。
這公子無奈,隻得打扮得十分華美,同媒婆用了名帖,來到黃家。見禮已畢,黃老開言道:“公子光臨,蓬戶生色。”章曉桂說道:“聞得千金須要麵試方允親事,故來領教。”黃老道:“請公子少坐。”遂命青雨隔簾聽試,青雨見他麵貌惡劣,心中不悅。
見他兩個你來我去,我送他迎,滾來滾去,看的人不住聲叫好。戰至金烏西墮,明月將升,二人住了手說道:“今天已晚了,明日再來比拚!”於是這個說讓他再活一天,那個道讓你多留一日,各迴去用膳就寢。待至天明早膳後,各自裝束停當,又上得台來。
話說這城東南,有一個賢德之人,姓陳名玉,又名陳孝子,因他侍母至孝,故起他一個美名。家資百萬,年約三十餘歲,夫人武氏,尚未有子,極其疏財仗義,救困扶危,憐恤孤寡,專門行善事,救濟急難之人,遇有難解之事,如他一到,無不了結。因此遠近聞名。
如今聞得城內黎泉鍾高設擂台,要與來大朋報仇泄恨,胡會坤之友淩法顯,來助友報仇泄恨。於是就別了妻室,一路來至城內,尋見擂台所在。打算勸說兩人罷鬥。
再說黎泉鍾,這日早到擂台,那淩法顯也早就到了,二人正欲動手,忽聽台下有人叫道:“二位壯士少停,小弟有話說。”二人住了手,陳玉便走上台來,向二人拱手道:“如今二位俱為朋友之事,果然義氣深重,若依小弟愚見,罷息此事。”二人開口言道:“請問閣下貴姓大名?”陳玉:“在下陳玉。”
二人聞了齊聲道:“原來是陳孝子,失敬了!聞名久矣,今日相逢,甚慰生平,既是閣下前來解釋,即依你便了。”陳玉大悅說道:“古語有言道:‘解仇憤以重身命’,真不謬也。”於是黎泉鍾命人拆去擂台,與陳孝子一路往守備衙門而來,對守備說知。見禮已畢,守備也重孝子之言,就在街中擺下佳筵,在花廳留陳玉共飲,至夜方散,次日辭去。
馬楚和文香一日來至蘇州一個鬧市,十分擠擁。這市近海,十分興旺。舟船客商等俱皆聚集往來,人馬不絕,有數千鋪戶。略一看過,即投下客店,即叫店主備下酒菜。店主答應一聲,不一刻擺列上桌,文香相陪,酒過數杯。馬楚偶想道:“今來此遊玩,逢奸必削,遇盜必除。不知革了幾多貪官汙吏,可見食祿者多,盡心為國者少。然世態如此,卻也無可如何。”想罷就用晚膳,即上床而睡。
忽聽得還有讀書之聲,仔細一聽,念的是離騷。心中不免覺得好奇。到次日一早,就與文香尋到該處,聽得讀高山流水,正在門前,於是便在左側的涼亭中坐下。
此地有一個偷兒,十分力大,但遇他手,任你一柱般大條桅,他也能應手而折,故鄉人起他一個外號為鐵漢。一日探聽得有個白麵書生,隻自一人在此讀書,何不今夜越牆而進,偷他一個幹淨,料無人知覺。所以左右前後行過,看明上落道路方去,不想卻被文香看見。文香見他蛇頭鼠目,在那裏東張西望,必定是個偷兒無疑,即說與馬楚知道,即於是夜在那亭上候那賊人。
此處叫深柳堂,是本處當家姓晉的起造,那子弟們不下數十人,在此讀書。剛剛此數日,各人有事去了,隻剩晉大朗在此,並書童一個,名叫露兒。這晉大朗與眾不同,勤習經史,以求博得一名,以慰親心。凡有熱鬧場所,俱皆絕足,閉門謝客,而且膽大,鬼賊妖怪,一概不怕。
曾經有一夜,小偷到此,卻被他逐退。那鐵漢當夜飽食一頓,拿了繩刀雜物,到深柳堂來靜候,等候下手。不想被文香看定,因在黑暗之中,故鐵漢不見。於是守至夜深人少,然後下手。時正三鼓,明月如畫。人道做偷兒偷風莫偷雲,偷雨莫偷月,他偏向月明時下手,無奈晉大朗夜讀不倦,直到五更未睡。
那鐵漢聽得不耐煩,索性向瓦上一丟,早登瓦上,踏將下去。這大朗早已明白,故作不知,待他前來,再為收拾。即脫衣假睡,在床上假裝鼻息如雷,那鐵漢更作鼠叫,大朗又詐作不知。鐵漢欲開衣箱,大朗手拿一條麻繩在後,看正那賊,一縈繞住,乘勢推在地上,叫醒書童露兒將他捆起。文香在瓦上看得真切,見這書生如此本領,不用動手,即返迴店裏去了。
晉大朗把鐵漢捆來,即叫書童安排夜食,問鐵漢說道:“你今被捉,有何話說?”鐵漢道:“今夜被捉,自覺羞慚。但求恕宥,感恩不忘。”大朗道:“你如肯改邪歸正,我就放你,你便來一醉如何。”於是把他鬆了,排下夜膳,鐵漢上前謝過,入席同飲。
飲食已完,大朗又贈他紋銀十兩,叫他此後改邪歸正,不可為梁上君子,鐵漢謝過,拜別而去。自此偷兒到此,知是大朗,都不敢動手。文香將此事說與馬楚知道,馬楚讚歎不已。次日,辭了店主,又往別處去了。
那西村有個小戶人家,姓黃名泉,娶妻溫氏。夫婦二人,年近六十,單生一女,名叫青雨,年方二八,生得容貌似海棠滋曉露,腰肢似楊柳舞東風,渾疑閬苑仙姬,絕勝桂宮仙子。夫妻二人,愛若掌上之珍。但此女雖是貧家女子,也是琴棋詩畫件件皆通,每日不是長吟,定是短唱,每有富貴之家求婚,她竟不從。
卻有個侍郎之子,到來求親,這公子章曉桂,是章岸忍之子,生得十分醜陋,恃著父親是一品大員,倚勢淩人,要在花街柳巷,無所不為。一日,見黃女十分姿色,故央媒婆去說,誰知青雨要試過才貌雙全者方許。
這公子無奈,隻得打扮得十分華美,同媒婆用了名帖,來到黃家。見禮已畢,黃老開言道:“公子光臨,蓬戶生色。”章曉桂說道:“聞得千金須要麵試方允親事,故來領教。”黃老道:“請公子少坐。”遂命青雨隔簾聽試,青雨見他麵貌惡劣,心中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