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謹遵師命,拜謝師恩。唯有謝亞夫情願削發為僧,侍奉師父,不肯迴家。智善師父見他確實是真心實意,於是答應了他。並說事後迴來,再傳衣缽。又贈鐵鴛鴦一對給解亞夫,如遇敵人勇猛,隻要將鴛鴦對麵打去,其臂即斷。隻宜慎重,若非危險之際,不得擅傷人命。又贈錦囊一個,若是封守得親自來報仇,著房孝宇拿此去請求大師伯無梅相救。她見了我信,定肯出力。

    眾人別了師父及寺內僧人,各攜行李,星夜趕赴廣州而來。到得廣州,各自迴家,見了父母妻兒,隨即租了廣曉寺作為武館,西邊寺現與作坊有隙,不便再踏是非之地。暗中知會山地和尚及洪習觀,叫扈會坤到廣曉寺練習拳棒以備應敵。山地和尚得悉師父打發眾師兄弟迴來救應,十分欣慰,約齊各師兄弟來到廣曉寺聚會,談論往事,都責怪扈會坤不應恃強生事,帶累師父憂心。

    扈會坤隻得認過,不敢與眾人分辯,因此與眾人不和睦。又自恃武勇,不來練習。黎經綸再三勸慰,說師父臨別切囑,叫他用心習武,恐怕失手,有辱竹林名望。扈會坤不從,眾兄弟也無可奈何。

    再說盧鏘、馬英兩師兄弟,與錦綸堂眾人,一路到高州府城南門大街武館內,拜見英不露,盧鏘跪在地下,哭訴師父因為錦綸堂泄憤,被扈會坤用花拳蝴蝶掌打下水月台,身遭重傷,臨終遺囑,請師伯與他報仇,現在錦綸堂各值事,備銀三千兩,懇求念先師手足之情,代為出力,感恩不淺。

    英不露聽罷大哭,道:“吾半月前朦朧之中,夢見盧賢弟渾身血淋,求吾與他報仇。正欲上前追問被誰所害,轉眼不見,一驚而醒。不知是何吉兇,豈知是被扈會坤害了性命,死得淒慘,真是可恨。我不拿扈會坤碎屍萬段,不算英雄。”眾人道:“務求師父不惜一行,上為令師弟報仇,下與我通行泄憤,不勝幸甚,三千兩為聘禮,仰其勿卻是幸。”

    英不露說道:“成龍師弟,不該招是惹非,至遭殺身之禍,今日為吾弟報仇則可。其他非某所敢知,這銀子斷然不領。”各人再三勸道:“義士原重報仇,敝坊既蒙除害,此恩此德豈可稍表微意,還請賞臉收才是。”盧鏘等也再三苦勸,英不露無奈,隻得收下。收拾行李,吩咐各徒:“不用跟隨,我有師侄作伴。你等謹守館門,有人來訪,說我不日就迴。”隨即搭船向廣州進發。

    數日到了廣州,將行李搬入錦綸堂居住。白安上前拜見,說道:“老師,現在竹林寺至善禪師打發一班徒弟迴來。他們在廣曉寺開設武館,準備接應扈會坤,須加意提防!”英不露說道:“倒也不妨。”吩咐備辦酒肴祭禮,親至寺裏,哭奠盧成龍。著白安引路朝廣曉寺而來,見過寺僧禮罷。

    當晚僧人帶進武館,會見各位英雄,黎經綸等人接進,分賓主坐下,問道:“師兄到來何幹?”英不露帶怒說道:“特來為盧成龍兄弟報仇,你們還詐作不知?”黎經綸說道:“扈會坤與作坊中人有殺父之仇,故此命案相連,出示免究,即分曲直。不過成龍師弟貪人錢財,偏聽一麵之詞。恃勇幫助,以勢欺人,苦功不從,標明比武,生死不追。拳腳之事,既經言明,不能饒讓,又何仇可報?今日成龍師弟已死,各安天命。還望師兄三思而行,莫再失和,弟等不勝幸甚。”

    不露道:“不用花言巧語,哪一位是扈會坤,他既良心盡喪,打狗也須念主,全不把吾師放在眼內,念同道之情,也該留情一二,怎忍下此毒手?今日我誓必報仇,隻教他來會我,萬事全體。”房孝宇說道:“盧成龍已死,師兄到來報仇,將來扈會坤死了時,難道我們就不報仇?”英不露聞言,低頭半晌,歎氣一聲說:“倒也罷,看你眾人之麵,就叫扈會坤出來,叩三個響頭,我便罷了。”

    黎經綸答道:“他住在西邊寺。”不露即別眾人,逕奔西邊寺而來。小和尚通報進內,各位英雄大驚,扈會坤自恃本領,全不在意。吩咐進見,英不露入裏麵喝問:“誰是扈會坤?”扈會坤挺身答道:“我便是!來者可是英不露?”英不露說道:“正是。”扈會坤說道:“既聞我名,還來送死?”英不露大怒,飛奔向前,揮拳便打。扈會坤也不容情,卻被山地和尚與佟萬斤上前將兩人分開,山地和尚再三以好言相勸。不露哪裏肯聽,即迴轉錦綸堂,立刻標出紅條布,寫道:我錦綸堂曆遭扈會坤慘毒之禍,現有英不露教頭,非貪財利,欲與師第盧成龍報複前仇,扈會坤如不怕死,明日到水月台比武,以定雌雄。

    這張長紅條,貼在西邊寺外照壁上,武館中人見了,替扈會坤擔憂。他卻自恃勇武,準備明日到水月台對敵。廣曉寺中眾英雄聞知,十分恐懼。房節宇約齊眾師兄弟,前來西邊寺與山地和尚、洪習觀商議,彼此大家極力勸阻扈會坤,明日不可赴台迎敵,他隻是不從。各人無奈,若不設法相救,豈不失卻我豬林名望。

    忽見解亞夫拍手笑道:“有妙計了!”各人忙問:“何計?”亞服道:“吾師臨別贈我鐵鴛鴦一對,囑道‘若遇敵人兇勇難當,即暗中飛起,打他手腕上,立刻筋斷骨折反敗為勝,不得亂傷人命。’我已學習精熟,百發百中,明日我藏了鐵鴛鴦迫近台前,相機暗助,有何不妙?”眾兄弟大悅。房孝宇道:“我有軟甲一副,及護心鏡,借與賢弟,以壯威風。”扈會坤滿心歡悅。

    次日一早,英不露裝束齊整,會集錦綸堂眾友,帶四個師侄。騎著一匹駿馬,頭紮軟包巾,身穿窄袖軟甲,內藏護心鏡。生得麵如滿月,眼似銅鈴,一把濃須,腰圓背厚。身高八尺,聲如破鑼,十分威勇。來到醫靈廟前水月台邊。遠近來觀之人,擠擁台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嘯江湖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雲千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雲千裏並收藏劍嘯江湖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