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大將夏侯
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 作者:吳越人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房內。眾人各自落座。張霸身著便服,正襟危坐。目視前方文武,說道:“那些白波降兵。”
“全部交給陷陣將軍訓練。”
“等並州戰事徹底結束。再論功行賞,分給你們,擴增兵權。”
“是。”
陷陣將軍高順以及眾將軍,躬身應是道。
張霸點了點頭,然後把手放在憑幾上,換了一個較為輕鬆的姿勢,說道:“現在白波滅亡。”
“是該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匈奴、黑山,孰先孰後?”
“定好目標,才能為之奮鬥。”
田豐立刻躬身行禮,迴答道:“明公。我以為匈奴隻是邊患。”
“有雁門關在,他們無法給大漢朝造成大的傷害。”
“但太行山不同。誰占據太行山,就能進攻對手。如果張燕與公孫瓚、袁紹聯合。二人的精兵,能夠走太行山,直達並州。”
“反之,我們也可以進攻幽、冀。”
“是形勝之地。”
“我以為應該先消滅張燕,奪取形勝之地。”
張霸點了點頭,然後轉頭看向別人,說道:“你們呢,有什麽建議,暢所欲言。”
“明公。雖然田公說的有道理。但是張燕占據太行已經多年,熟悉地形。黑山團結,不是白波。”
“我們想消滅他沒有那麽容易。更何況如果我們進攻太猛,張燕可能反而會倒向袁紹、公孫瓚。”
“我以為不如先安撫張燕,讓他中立。”
“明公集中精兵,清掃河套。河套水草肥美,產馬。也可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
“尤其是戰馬。明公不要忘記了。朝廷沒有大片養馬的地方,戰馬是連年損耗的。”
戲誌才深唿吸了一口氣後,神色凝重道。先稱讚田豐說的有道理,再提出自己的道理。
張霸也點了點頭。
戰馬這個事情,確實是很大的。馬是損耗品,朝廷騎兵又多。
他又連年出兵。
戰馬的儲備,其實是連年下降的。這一次斬殺左賢王,奪取了許多戰馬。
但也隻是一錘子買賣。
想要長期得到優良的戰馬,還是得有自己的產馬地。
並州產馬,但主產地是在關外。都在匈奴人手中。
而且長城北方,被匈奴占據的地方。就是後世的內蒙古地區,很適合種植棉花這樣的經濟作物。
河套出戰馬、皮革、棉花,太原產糧食,就南北互補。
在經濟上,是非常有利的。
“諸位還有什麽要說的嗎?”張霸抬頭問道。
眾人沒有開口。到底是先河套,還是先太行,田豐、戲誌才已經說完了。
張霸點了點頭,在反複的斟酌了許久之後,才說道:“先與張燕保持友好,準備進攻河套吧。”
“以我的名義,上表朝廷。”
“讓吳雲等將校,率領十萬諸侯降兵。押運糧食、種子、農具,布匹等物品,前往雁門郡。”
“集結人口與物資,為統治關外做準備。”
“很快的。隻要我的騎兵出雁門關。匈奴人哪怕湊出二十萬騎兵,也必定被我消滅。”
說到這裏,張霸冷笑了一聲,眉宇間神采飛揚,氣場全開,霸氣凜冽。
之前是怎麽殺左賢王的。
這一次就怎麽清掃河套的。
擊敗匈奴人男人,獲取匈奴婦女,全部匹配給吳雲統帥的十萬諸侯降兵。
在關外設立州郡,建立自己的統治。
漢人的邊境,漢人自己戍邊。
迴過頭,再攻打張燕。
很快的,隻需要幾個月時間。
“是。”眾人包括田豐在內,都是躬身應是。出主意是謀士的事情。
做決定是君王的事情。
隻要張霸下定了決心,那他們就無條件支持。
消弭一切分歧。
定下了戰略之後,張霸的目光落在了夏侯淵身上。笑著說道:“妙才。這一次我攻占並州,是不是秋風掃落葉,是不是很漂亮?”
張霸昂首挺胸,十分自傲。
夏侯淵心悅誠服道:“明公善戰無敵。”
沒話說。
張霸打仗真的是勇猛,大開大合。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消滅了白波,打殘了匈奴,擊破了丁原、袁紹聯軍。
逼退了張燕。
還進入關中,縱橫了一番。
夏侯淵心悅誠服。
“出來做個校尉怎麽樣?我安排你在關外作戰。”
“比如等收迴了河套,或者涼州。我就派遣你鎮守這兩個地方。”
“負責戍邊,不參與中原作戰。”
“這樣你就不會與曹孟德對陣了。”
“對你夏侯氏也有好處。曹操沒有勝算的。你出來為我做事,以後天下一統。我看在你麵上,也會優待夏侯氏。”
張霸笑盈盈的說道。
他任命夏侯淵為軍師祭酒,隨軍征討,就是想讓夏侯淵看看他是怎麽打仗的。
這一仗打的漂亮。
並州之戰。
酣暢淋漓。
他相信夏侯淵肯定動搖了。
正如張霸所想,夏侯淵確實動搖了。他對曹操的忠心,一如既往。
以前是,以後也是。
但是他對曹操的前途,確實感覺到悲哀。
張霸太能打了,實力也已經強悍到了這種可怕的地步。
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人口。
張霸都很強,強橫到可以四方出擊。這一次並州之戰後,更是如此。
除非出現奇跡。
否則,怎麽看曹操的勝算都不大。
他也要為家族與子孫考慮。雖然他是丁夫人的妹夫,但這個關係,也隻能保他一家。
而不能保一族。
而且,張霸也提出了條件。讓他做個校尉,在關外,或涼州領兵。
不參與中原作戰,不會與曹操對上。
這已經很優厚了。
想到這裏,夏侯淵就撐不住了。他心中歎道:“孟德,我要對不起你了。”
“願為校尉。”夏侯淵深唿吸了一口氣,麵朝張霸躬身行禮道。
張霸大喜,連忙對夏侯淵說道:“妙才,有你相助,我如虎添翼也。”
眾人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朝廷又添了一位大將。
隨即,張霸授夏侯淵為校尉,從白波降兵之中,抽調五千餘人為夏侯軍。
正經事幹完了。
隻等兵馬集結,蓄勢待發了。
張霸打發走了文武,站起來往後宅而去。雖然大白天的,但他忍不住了。
“全部交給陷陣將軍訓練。”
“等並州戰事徹底結束。再論功行賞,分給你們,擴增兵權。”
“是。”
陷陣將軍高順以及眾將軍,躬身應是道。
張霸點了點頭,然後把手放在憑幾上,換了一個較為輕鬆的姿勢,說道:“現在白波滅亡。”
“是該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匈奴、黑山,孰先孰後?”
“定好目標,才能為之奮鬥。”
田豐立刻躬身行禮,迴答道:“明公。我以為匈奴隻是邊患。”
“有雁門關在,他們無法給大漢朝造成大的傷害。”
“但太行山不同。誰占據太行山,就能進攻對手。如果張燕與公孫瓚、袁紹聯合。二人的精兵,能夠走太行山,直達並州。”
“反之,我們也可以進攻幽、冀。”
“是形勝之地。”
“我以為應該先消滅張燕,奪取形勝之地。”
張霸點了點頭,然後轉頭看向別人,說道:“你們呢,有什麽建議,暢所欲言。”
“明公。雖然田公說的有道理。但是張燕占據太行已經多年,熟悉地形。黑山團結,不是白波。”
“我們想消滅他沒有那麽容易。更何況如果我們進攻太猛,張燕可能反而會倒向袁紹、公孫瓚。”
“我以為不如先安撫張燕,讓他中立。”
“明公集中精兵,清掃河套。河套水草肥美,產馬。也可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
“尤其是戰馬。明公不要忘記了。朝廷沒有大片養馬的地方,戰馬是連年損耗的。”
戲誌才深唿吸了一口氣後,神色凝重道。先稱讚田豐說的有道理,再提出自己的道理。
張霸也點了點頭。
戰馬這個事情,確實是很大的。馬是損耗品,朝廷騎兵又多。
他又連年出兵。
戰馬的儲備,其實是連年下降的。這一次斬殺左賢王,奪取了許多戰馬。
但也隻是一錘子買賣。
想要長期得到優良的戰馬,還是得有自己的產馬地。
並州產馬,但主產地是在關外。都在匈奴人手中。
而且長城北方,被匈奴占據的地方。就是後世的內蒙古地區,很適合種植棉花這樣的經濟作物。
河套出戰馬、皮革、棉花,太原產糧食,就南北互補。
在經濟上,是非常有利的。
“諸位還有什麽要說的嗎?”張霸抬頭問道。
眾人沒有開口。到底是先河套,還是先太行,田豐、戲誌才已經說完了。
張霸點了點頭,在反複的斟酌了許久之後,才說道:“先與張燕保持友好,準備進攻河套吧。”
“以我的名義,上表朝廷。”
“讓吳雲等將校,率領十萬諸侯降兵。押運糧食、種子、農具,布匹等物品,前往雁門郡。”
“集結人口與物資,為統治關外做準備。”
“很快的。隻要我的騎兵出雁門關。匈奴人哪怕湊出二十萬騎兵,也必定被我消滅。”
說到這裏,張霸冷笑了一聲,眉宇間神采飛揚,氣場全開,霸氣凜冽。
之前是怎麽殺左賢王的。
這一次就怎麽清掃河套的。
擊敗匈奴人男人,獲取匈奴婦女,全部匹配給吳雲統帥的十萬諸侯降兵。
在關外設立州郡,建立自己的統治。
漢人的邊境,漢人自己戍邊。
迴過頭,再攻打張燕。
很快的,隻需要幾個月時間。
“是。”眾人包括田豐在內,都是躬身應是。出主意是謀士的事情。
做決定是君王的事情。
隻要張霸下定了決心,那他們就無條件支持。
消弭一切分歧。
定下了戰略之後,張霸的目光落在了夏侯淵身上。笑著說道:“妙才。這一次我攻占並州,是不是秋風掃落葉,是不是很漂亮?”
張霸昂首挺胸,十分自傲。
夏侯淵心悅誠服道:“明公善戰無敵。”
沒話說。
張霸打仗真的是勇猛,大開大合。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消滅了白波,打殘了匈奴,擊破了丁原、袁紹聯軍。
逼退了張燕。
還進入關中,縱橫了一番。
夏侯淵心悅誠服。
“出來做個校尉怎麽樣?我安排你在關外作戰。”
“比如等收迴了河套,或者涼州。我就派遣你鎮守這兩個地方。”
“負責戍邊,不參與中原作戰。”
“這樣你就不會與曹孟德對陣了。”
“對你夏侯氏也有好處。曹操沒有勝算的。你出來為我做事,以後天下一統。我看在你麵上,也會優待夏侯氏。”
張霸笑盈盈的說道。
他任命夏侯淵為軍師祭酒,隨軍征討,就是想讓夏侯淵看看他是怎麽打仗的。
這一仗打的漂亮。
並州之戰。
酣暢淋漓。
他相信夏侯淵肯定動搖了。
正如張霸所想,夏侯淵確實動搖了。他對曹操的忠心,一如既往。
以前是,以後也是。
但是他對曹操的前途,確實感覺到悲哀。
張霸太能打了,實力也已經強悍到了這種可怕的地步。
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人口。
張霸都很強,強橫到可以四方出擊。這一次並州之戰後,更是如此。
除非出現奇跡。
否則,怎麽看曹操的勝算都不大。
他也要為家族與子孫考慮。雖然他是丁夫人的妹夫,但這個關係,也隻能保他一家。
而不能保一族。
而且,張霸也提出了條件。讓他做個校尉,在關外,或涼州領兵。
不參與中原作戰,不會與曹操對上。
這已經很優厚了。
想到這裏,夏侯淵就撐不住了。他心中歎道:“孟德,我要對不起你了。”
“願為校尉。”夏侯淵深唿吸了一口氣,麵朝張霸躬身行禮道。
張霸大喜,連忙對夏侯淵說道:“妙才,有你相助,我如虎添翼也。”
眾人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朝廷又添了一位大將。
隨即,張霸授夏侯淵為校尉,從白波降兵之中,抽調五千餘人為夏侯軍。
正經事幹完了。
隻等兵馬集結,蓄勢待發了。
張霸打發走了文武,站起來往後宅而去。雖然大白天的,但他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