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朝野議論
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 作者:吳越人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羽、張昭聞言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一起站起走到了王朗身旁坐下。
王朗拿起了這卷竹簡,遞給了關羽。
關羽看完之後,眉頭一挑,轉手給了張昭。
等張昭看完之後,三人對視了一眼,都很有默契。
他們都是張霸的心腹,都知道張霸在忌憚什麽,想幹什麽。
但是這個事情,張霸沒有告訴他們。
按照正常流程,苦主孫韜已經撞死。孫韜的家人已經說明孫韜是失心瘋。
案件已經撤銷。
弘農郡守就沒有上報。
司隸校尉查出來了。
沮授在一般情況下是應該把事情捅到尚書台,但問題是現在不是一般情況。
沮授應該優先稟報張霸知道。
也就是,張霸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仍然把事情交給了尚書台。
這個時候,蠢人可能要拿上竹簡,去向張霸請示。
這個事情該怎麽辦了。
但是關羽、張昭、王朗都不是蠢人。立刻洞察到了張霸的意圖。
不要藏著,大大方方的讓天下人都瞧瞧。
弘農楊氏是怎麽親親相隱的。
王朗歎了一口氣,對張昭、關羽說道:“我提議,交付朝廷議論。”
“同意。”關羽點了點頭。
“嗯。”張昭點了點頭。
於是王朗提筆,把處理結果寫下來,交付皇太後處理。然後皇太後準,就是準。
不準,就是重新處理。
這是正常流程。
如果是一般情況。非重大的原則性的事情,皇太後都會準。
但現在是非一般情況。
無論是什麽,哪怕是尚書台遞上去要廢掉皇太後,皇太後也捏著鼻子準了。
而在沮授的表文、尚書台的處理結果送上去之前。朝廷就已經議論了起來。
德陽殿旁的房間內,皇帝的武裝侍從侍中、郎中、中郎等人坐著休息。
眾人議論紛紛。
“親親相隱,這個事情楊且做的沒錯。總不能看著兄弟被殺吧?而且民不告,官不問。孫家自己撤了控告,朝廷沒有必要過問啊。”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手段未免太肮髒了。孫妻陳氏被掠奪走,自己撞死在衙門前。十分慘烈。而楊且用賄賂,權勢,讓孫家的人屈服。這........”
“這就是世道啊。高門大族多犯法,袁術、袁紹、曹操這些人,哪一個不犯法的?放以前不是個事情,隻是現在成了個事情。因為大將軍總領朝政。整肅朝綱。嘿。”
“說的是。這個事情要怎麽處理,全看大將軍一念之間。”
蔡瑁與王允的小圈子。
蔡瑁聽著四周人的議論紛紛,臉上露出羨慕之色。這就是權勢啊。
大將軍無敵的權勢。
哪怕弘農楊氏,也可能挨打。
隻可惜大將軍不分給我權力,不讓我做荊州刺史,讓我做了這個隻領俸祿的太中大夫。
悲哀。
王允神色如常,但手已經悄悄握成拳頭了。
“現在朝廷都在張霸的掌控之下,這個事情如果張霸不過問,就不會爆發出來。”
“現在爆發出來了,朝野議論。證明張霸要對弘農楊氏動手了。”
“連與漢室一起開始的弘農楊氏都要滅亡了嗎?”
王允覺得迫切,有一種劍在咽喉的感覺。不能再等了,得出貂蟬,殺了張霸。
王允的目中精芒閃爍。
............
太學。
來自天南地北的學生,在這裏學習。張霸埋伏在太學內的棋子,主導了輿論。
“這就是四世三公,當今天下門第最高的弘農楊氏。擄掠人妻,丈夫撞死。卻能逍遙法外。掠人妻,棄市。這條法律,還有什麽意義。成婚又有什麽意義?不如學禽獸,你妻是我妻,我妻是你妻算了。”
“話糙道理不糙啊。這麽幹禮樂崩壞啊。更何況,這還隻是司隸校尉調查出來的其中一件事情。”
“而現在的司隸校尉,乃是沮公。有才幹而正直。也是因為大將軍總領朝政。”
“換作以前屠夫總領朝政,十常侍陰魂不散。弘農楊氏的事情,根本不會讓別人知道。”
“暗地裏,弘農楊氏幹了多少齷齪事啊。誰知道?誰知道?”
“都說高門大族。首推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結果呢?汝南袁氏出了袁紹、袁術這兩個叛賊。”
“弘農楊氏出了楊亭這樣的蠢貨、禽獸。他們家美妾、侍女少嗎?非要搶旁人妻,愚不可及,蠢不可及。”
“都說名門子弟,德高望重。結果呢?”
輿論洶洶,朝著弘農楊氏不利的一麵發展。
這是張霸主導的緣故,也有壓抑了二百年的緣故。
東漢就是世家門閥扶持起來的。
其實誰都知道,天下齷齪。三公子弟多縱橫不法,擾亂天下。但是以前輿論都被清流掌握,也就是世家掌控。
寒門是沒有發言權的,太學生也是沒有發言權的。
都美化世家大族出德高望重的人才。弘農楊氏的子弟,都是美玉。
天下的人,對於弘農楊氏、汝南袁氏世襲官位,三公世襲罔替,都是見怪不怪了。
但是誰都知道,人都是有人性的。不可能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出來的人。
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肯定也有歪瓜裂棗。
但是世家大族聯姻、互相提攜、盤踞地方,掌控一切。
皇帝無法控製世家大族,所以拿出太監來對付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團結起來,激烈反抗,成為了“忠義之士”。
隻要反對世家大族,就是小人。
裹挾天下。
誰都不敢說。
如今張霸做主,放開了說,你們放開了說。真話這才浮在水麵了。
這些寒門或是小世家出身的太學生,被壓抑了兩百年之久,如今終於可以暢所欲言了。
輿論洶洶。
鋪天蓋地的往弘農楊氏壓去。
張霸可沒有動用一兵一卒,更沒有表態威脅弘農楊氏,隻是利用了一點點手段,就把弘農楊氏逼到了反麵。
哪怕弘農楊氏門生故吏極多,這個時候也不敢說話,怕惹是生非。
可怕。
可怕。
領兵出征的張霸很可怕。
迴到朝中沉迷女色的張霸,更可怕。
弘農楊氏怕了。
王朗拿起了這卷竹簡,遞給了關羽。
關羽看完之後,眉頭一挑,轉手給了張昭。
等張昭看完之後,三人對視了一眼,都很有默契。
他們都是張霸的心腹,都知道張霸在忌憚什麽,想幹什麽。
但是這個事情,張霸沒有告訴他們。
按照正常流程,苦主孫韜已經撞死。孫韜的家人已經說明孫韜是失心瘋。
案件已經撤銷。
弘農郡守就沒有上報。
司隸校尉查出來了。
沮授在一般情況下是應該把事情捅到尚書台,但問題是現在不是一般情況。
沮授應該優先稟報張霸知道。
也就是,張霸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仍然把事情交給了尚書台。
這個時候,蠢人可能要拿上竹簡,去向張霸請示。
這個事情該怎麽辦了。
但是關羽、張昭、王朗都不是蠢人。立刻洞察到了張霸的意圖。
不要藏著,大大方方的讓天下人都瞧瞧。
弘農楊氏是怎麽親親相隱的。
王朗歎了一口氣,對張昭、關羽說道:“我提議,交付朝廷議論。”
“同意。”關羽點了點頭。
“嗯。”張昭點了點頭。
於是王朗提筆,把處理結果寫下來,交付皇太後處理。然後皇太後準,就是準。
不準,就是重新處理。
這是正常流程。
如果是一般情況。非重大的原則性的事情,皇太後都會準。
但現在是非一般情況。
無論是什麽,哪怕是尚書台遞上去要廢掉皇太後,皇太後也捏著鼻子準了。
而在沮授的表文、尚書台的處理結果送上去之前。朝廷就已經議論了起來。
德陽殿旁的房間內,皇帝的武裝侍從侍中、郎中、中郎等人坐著休息。
眾人議論紛紛。
“親親相隱,這個事情楊且做的沒錯。總不能看著兄弟被殺吧?而且民不告,官不問。孫家自己撤了控告,朝廷沒有必要過問啊。”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手段未免太肮髒了。孫妻陳氏被掠奪走,自己撞死在衙門前。十分慘烈。而楊且用賄賂,權勢,讓孫家的人屈服。這........”
“這就是世道啊。高門大族多犯法,袁術、袁紹、曹操這些人,哪一個不犯法的?放以前不是個事情,隻是現在成了個事情。因為大將軍總領朝政。整肅朝綱。嘿。”
“說的是。這個事情要怎麽處理,全看大將軍一念之間。”
蔡瑁與王允的小圈子。
蔡瑁聽著四周人的議論紛紛,臉上露出羨慕之色。這就是權勢啊。
大將軍無敵的權勢。
哪怕弘農楊氏,也可能挨打。
隻可惜大將軍不分給我權力,不讓我做荊州刺史,讓我做了這個隻領俸祿的太中大夫。
悲哀。
王允神色如常,但手已經悄悄握成拳頭了。
“現在朝廷都在張霸的掌控之下,這個事情如果張霸不過問,就不會爆發出來。”
“現在爆發出來了,朝野議論。證明張霸要對弘農楊氏動手了。”
“連與漢室一起開始的弘農楊氏都要滅亡了嗎?”
王允覺得迫切,有一種劍在咽喉的感覺。不能再等了,得出貂蟬,殺了張霸。
王允的目中精芒閃爍。
............
太學。
來自天南地北的學生,在這裏學習。張霸埋伏在太學內的棋子,主導了輿論。
“這就是四世三公,當今天下門第最高的弘農楊氏。擄掠人妻,丈夫撞死。卻能逍遙法外。掠人妻,棄市。這條法律,還有什麽意義。成婚又有什麽意義?不如學禽獸,你妻是我妻,我妻是你妻算了。”
“話糙道理不糙啊。這麽幹禮樂崩壞啊。更何況,這還隻是司隸校尉調查出來的其中一件事情。”
“而現在的司隸校尉,乃是沮公。有才幹而正直。也是因為大將軍總領朝政。”
“換作以前屠夫總領朝政,十常侍陰魂不散。弘農楊氏的事情,根本不會讓別人知道。”
“暗地裏,弘農楊氏幹了多少齷齪事啊。誰知道?誰知道?”
“都說高門大族。首推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結果呢?汝南袁氏出了袁紹、袁術這兩個叛賊。”
“弘農楊氏出了楊亭這樣的蠢貨、禽獸。他們家美妾、侍女少嗎?非要搶旁人妻,愚不可及,蠢不可及。”
“都說名門子弟,德高望重。結果呢?”
輿論洶洶,朝著弘農楊氏不利的一麵發展。
這是張霸主導的緣故,也有壓抑了二百年的緣故。
東漢就是世家門閥扶持起來的。
其實誰都知道,天下齷齪。三公子弟多縱橫不法,擾亂天下。但是以前輿論都被清流掌握,也就是世家掌控。
寒門是沒有發言權的,太學生也是沒有發言權的。
都美化世家大族出德高望重的人才。弘農楊氏的子弟,都是美玉。
天下的人,對於弘農楊氏、汝南袁氏世襲官位,三公世襲罔替,都是見怪不怪了。
但是誰都知道,人都是有人性的。不可能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出來的人。
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肯定也有歪瓜裂棗。
但是世家大族聯姻、互相提攜、盤踞地方,掌控一切。
皇帝無法控製世家大族,所以拿出太監來對付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團結起來,激烈反抗,成為了“忠義之士”。
隻要反對世家大族,就是小人。
裹挾天下。
誰都不敢說。
如今張霸做主,放開了說,你們放開了說。真話這才浮在水麵了。
這些寒門或是小世家出身的太學生,被壓抑了兩百年之久,如今終於可以暢所欲言了。
輿論洶洶。
鋪天蓋地的往弘農楊氏壓去。
張霸可沒有動用一兵一卒,更沒有表態威脅弘農楊氏,隻是利用了一點點手段,就把弘農楊氏逼到了反麵。
哪怕弘農楊氏門生故吏極多,這個時候也不敢說話,怕惹是生非。
可怕。
可怕。
領兵出征的張霸很可怕。
迴到朝中沉迷女色的張霸,更可怕。
弘農楊氏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