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先看到曲轅犁,那麽在場的人,對張霸的話一定是將信將疑。


    你一個武將出身,勇毅冠絕三軍。


    能做郡守。雖然具體不怎麽處理政務,但是舉賢任能,用張昭、王朗,絕對明府。


    你還才思敏捷,擅長農業?


    這本事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但是在場的人都剛剛看到了曲轅犁,不得不相信張霸的話,都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過,很快眾人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雜交水稻】這四個字上邊了。


    雜交。


    不少人都懂。


    這毛驢與馬配,不就是雜交嗎?


    生出來的就是騾子。


    水稻更懂了。徐州大部分地方,都是種植水稻的。


    是主要農作物。


    分開他們都懂。


    雜交與水稻加起來,他們就聽不懂了。


    王朗最近在忙建立學校的事情,忙的腳不沾地,但是農業天下大事,他當然也跟了過來。


    他很慶幸自己跟了過來,這雜交水稻,似乎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


    “敢問明府,什麽是雜交水稻?”深唿吸了一口氣,王朗拱手問道。


    其他人也都豎起了耳朵。


    “很簡單。”張霸站了起來,對眾人笑著說道:“這天南地北的稻種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稻穗大,有的抗病好。就是好種,不太容易死。有的耐幹旱,可以種在水量少的地方。”


    “我們可以取長補短。選出優秀的稻種,讓它們雜配起來。”


    “就可以選出。好養活,稻穗大,高產的稻種,然後推廣開來。”


    “比如說。一畝田原本能收水稻一百斤。那雜配出來的水稻,沒準就能收五百斤。”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一個男子身材高大健壯,女子也是高大健壯,那生出來的孩子,多半也是高大健壯。”


    “但是矮個子的男子,與矮個子的女子生出來的孩子,多半也不高。”


    “但如果一個矮個子的男子,娶了一位高個子的女子。那他們的孩子,就有機會變得高大。”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是比較反對的。就是親上加親。表親成婚。”


    “你們可以四處打聽打聽。表親成婚,生的孩子,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毛病,而且短壽。”


    “說的遠了。總之,這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但道理是這個道理。”


    “所以啊。我想設置一個農官,派人去天南地北,搜尋各地的好稻種,然後畫一些土地。把這些稻種雜交,選出更優秀,更高產的稻種。”


    “這可比鼓勵百姓多開墾農田好多了。一則,大漢朝的土地開發已經到了差不多極限了。”


    “土地就在那裏,是有限的。”


    “二則,黃巾之後,人口銳減。有了雜交水稻,農民用更少的力氣,產出更多的糧食。”


    “怎麽樣?是個好主意吧。當然,你們可以將信將疑。但姑且相信我。按照我這個思路去辦,相信用不了幾年,就能有成果了。”


    “而官府付出的成本,其實不大。迴報很高。”


    張霸說到這裏,抬起頭來笑眯眯的看著眾人。


    土地是有限的,生產力是無限的。


    把雜交水稻還有雜交小麥弄出來很重要。


    還有,張霸還要想辦法,去把棉花種子弄到手。


    這個時代沒有棉花是個大坑。


    因為沒有棉花,就沒有棉布棉衣,所以北方漢人少。太冷了,受不了。


    有了棉花,雜交水稻,雜交小麥,就可以往北方移民了。不僅是並州、幽州地區。


    還有東北。


    高句麗半島。


    糧食多,就可以養活更多的孩子。漢人的人口就會大增。


    而占據北方的領土,就擠壓了那些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


    就自動的減少了,以後被遊牧民族入侵的風險。


    而邊地實力強大,邊防也就嚴密了。要是有邊患,朝廷派遣兵馬過去,也可以就近吃糧草,不用千裏運糧。


    勞民傷財。


    扯遠了。


    總之張霸就是這麽計劃的。而要實現這個計劃的前提,得是張霸入主洛陽,並且一統天下。


    張霸對此很有信心,現在也是時候把雜交水稻以及棉花之類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等入主洛陽,就可以在洛陽地區推廣了。


    張霸身為現代人,對雜交水稻什麽的自然是信口拈來。但是對於三國時代的人。


    眼前的人來說,張霸這一番話簡直是天書一般。


    但人的智商,還是有高下之分的。


    有人一直懵逼,然後以一種詭異的目光看著張霸。懷疑自己的府君,是不是昨晚上喝多了,現在還在說胡話。


    但是有的聰明人,卻先是懵逼,然後是越琢磨,就越覺得道理。


    忍不住拍案驚奇。


    “原來如此。這天南地北的水稻產出,為什麽會出現巨大差異,原來還有種子的原因。”


    “而且我讀書時就發現。古時候的水稻產量,與現在的水稻產量,也有差異。”


    “原來在農民種植的過程之中,稻種就慢慢改良了。”


    張紘最先反應過來,左手握拳,右手出掌,拳掌交擊,露出了興奮之色。


    真是奇思妙想,真是奇思妙想啊。


    這位明府,還真是個奇人。


    看事情的角度,很是刁鑽。果然啊。讀書多雖然是好的,但也要結合實際,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真是好老師,好老師。


    張紘反應最快,然後是張昭、王朗、陳登他們。


    這人與人的智商,還有才情,就大概的體現了出來。


    當然,這不代表張紘比張昭更聰明。


    隻是張紘在這一方麵,似乎更強一些。


    至於其他人,依舊雲裏霧裏。諸葛珪表現的依舊平庸。看的張霸直搖頭。


    這麽個平庸的諸葛公,竟然會生下兩個這麽優秀的諸葛公。


    所以剛才他的比喻,也不是很恰當。


    笨人也有可能生出聰明兒子。


    這個子不高的男女,也可能生出身材高大健壯的孩子。


    嗯。


    “請明府讓我做這個農官。”張紘不僅反應最快,還很有興趣,躬身作揖,毛遂自薦道。


    張霸笑了起來,欣然說道:“好。”


    農業,國家大事。


    張紘可以往這方麵的官兒培養。


    畢竟現在他屬下,已經人才濟濟了。張昭、王朗、糜竺、還有田豐、沮授、戲誌才、陳宮等。


    武將更不必說了。


    真是羽翼漸漸豐滿,隻等漢靈帝那老小子駕崩,入主洛陽了。


    還有好幾年。


    先幹好這一任廣陵郡守再說。


    張霸的奇思妙想,讓眾人歎為觀止。也催生出了一位農官來。


    這一次農業視察。


    收獲不菲。


    張霸做了這指導工作之後,就率眾迴去了廣陵城。


    這一次視察,還有一個意義。


    郡守重視農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越人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越人士並收藏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