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朗、張昭、陳登
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 作者:吳越人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前往王朗家中的同時,張霸也在進一步分析徐州精英們。
徐州精英。
諸葛珪這個靠兒子,排上精英的暫且不說。
糜竺到手最容易。
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經商、理財、外交家,還有忠心。往來使命,是他最擅長的。
當然,張霸也看上了他的妹妹。
隻是現在還小。
王朗、張昭、陳登都很有意思。
王朗,曹魏開國的三公之一,官拜司空,後來做了司徒,所以人稱王司徒。
與王允撞了稱號。
在三國演義中,他被諸葛亮罵死。
以王司徒聞名後世。
但事實上,他是一代名臣。
是的。名臣。
觀看史書,他沒有做過具體的事情,比如掌握權柄,改善民生,治理天下。
這些沒有。
他的史書記載,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德高望重。
朝廷這個構架,有麵子有裏子。王朗就是麵子。
德高望重的老臣,名滿天下的名臣。
這樣的人很重要。如果都是任人選才,選拔那些有才幹而沒有德行的人,那朝廷遲早烏煙瘴氣。
需要有德高望重的人撐場麵,顯示我這個朝廷,是有德的朝廷。
當然,都是王朗這樣的人也不行。
所以需要裏子,也就是具體幹實事的人。
張昭就是幹實事的人。
他能總領一國軍政大權,幹的井井有條。而且更妙的是,張昭同時還德高望重。
是一國宗臣。
論才幹。
張昭要在田豐、沮授、陳宮、戲誌才等人之上。
是孫氏兄弟的諸葛亮。
當然,張昭也有問題,等到了晚年,因為脾氣剛正,而屢次與孫權衝突。
孫權也是小心眼,把張昭晾在一旁。
張昭一生沒有做過丞相。
孫策死的時候,還是張昭扶著哭哭啼啼的孫權上馬,在將士們的麵前溜達了一圈,穩定了軍心的。
總之,張昭這個人對張霸很重要。
陳登更有意思了。
這個人的性格脾氣是。他看的起的人,那好的能跟兄弟一樣。
他看不起的人,別管是名士,還是權貴,他都輕視。
所以在劉備領徐州的時候,陳登能盡心竭力的輔佐。
呂布偷襲劉備,占了徐州。陳登用計謀,聯合曹操,殺了呂布。
陳登看得起劉備,看不上呂布。
後來他做了廣陵郡守,屢次率兵抵抗孫氏的進攻,都打贏了,打的很漂亮。
治理廣陵郡,百姓都擁戴他。
在他離任的時候,都是依依不舍。
是個文武全才。
論起來,陳登就是朝廷的裏子。雖然有自身的問題,但是實幹家。
總結起來就是。
王朗是麵子,德高望重的老臣,大旌旗。
陳登是裏子,讓他去做什麽事情,他都能辦好。
張昭既是麵子也是裏子。
張霸對三國人物了解的很透徹,以前是專走武將路線,集合了現在的河東武人集團。
後來與田豐、沮授、戲誌才、陳宮這些人勾搭上了。
現在因為討伐黃巾而威震天下。
文武班底,已經初具規模。
如果能把王朗、張昭、陳登拉上船,對於他的文臣班底,那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眾人各有所長嘛。
有宗臣張昭。
有麵子王司徒。
有謀士田豐、沮授、戲誌才、陳宮。
有能理財,又能做外交家的糜竺。
還有因為兒子而顯得重要的諸葛珪。
這上層建築,一下子就搭建起來了。剩下的就是中下層的,數量龐大的官僚集團了。
加上河東武人集團。
總而言之,別看王司徒這個王司徒的名號,不是很好聽。
但人家真的很重要。
但也像諸葛珪說的一樣,想要招募王朗很難。
有太多人想要征召王朗出來做官,但都被王朗拒絕了。
不過。
換個角度思考。
如果能把這樣的王朗弄出來做官,豈不是很有成就感?
張霸每每想到這裏,身為一名武將,一名征服者的好勝心,就湧現了出來,充滿了昂然向上的鬥誌與銳氣。
上午。
在寒風之中,張霸的隊伍到達了王朗家所在地。
東海郡郯縣地界。
張霸先派人去通知王朗。
王朗比糜竺低調多了。在張霸到王朗莊園的這段路,沒有任何波瀾,十分平靜。
等張霸的隊伍到達王朗莊園門口的時候,也沒見到王朗在門口迎接。
張霸先踩著小板凳下了輦車,讓糜芳先行進入莊園。
直到這時。王朗才作為主人,迎了出來。
“王公。我就是中牟張霸,冒昧來訪,還請見諒。”張霸上前一步,彎腰行禮道。
“張侯言重了。請。”王朗很是從容鎮定,彎腰還禮道。
隨即,眾人一起來到大堂坐下。除了張霸與典韋之外,其他都是徐州人,互相認識,不必介紹。
張霸跪坐好之後,也是單刀直入,對王朗一拱手說道:“王公。我受朝廷的任命,前往廣陵擔任郡守。”
“我是個武將,沙場征討是我擅長的。但治理郡縣,卻是沒有經驗。而廣陵郡事情繁雜,問題很多。”
“我想請王公為功曹,輔佐我治理郡縣。”
一旁的糜竺很羨慕。
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他使出渾身解數,對張霸恭敬有加,甚至是諂媚了。但也就做個主簿。
而王朗不卑不亢,卻被請為功曹。
但是糜竺的心態很好,更知道自己與王朗的差距,因而隻是羨慕,並無妒忌。
諸葛珪也是如此。
“多謝張侯這麽看重我。隻是我才學不足,恐怕不能幫助張侯,反而要壞了張侯的大事。”
王朗一本正經的說瞎話,最後又說道:“還請張侯另請高明。”
他根本不可能出來給張霸做官。
一則張霸的官太小了,隻是個二千石的郡守。
三公,大將軍何進,都曾經派人征召他做官,都被他拒絕了。
二則,現在世道太昏暗。
出來做官風險太大。
三則。
張霸是個武將。他倒不是看不起武將,黃巾之亂可是剛剛過去,武將的地位直線上升。
他隻是覺得,自己一個士人,恐怕與一個武將處不好。
總之,王朗一口迴絕了。
張霸對此一點也不意外,更不覺得受挫。
反而銳氣更盛了。
徐州精英。
諸葛珪這個靠兒子,排上精英的暫且不說。
糜竺到手最容易。
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經商、理財、外交家,還有忠心。往來使命,是他最擅長的。
當然,張霸也看上了他的妹妹。
隻是現在還小。
王朗、張昭、陳登都很有意思。
王朗,曹魏開國的三公之一,官拜司空,後來做了司徒,所以人稱王司徒。
與王允撞了稱號。
在三國演義中,他被諸葛亮罵死。
以王司徒聞名後世。
但事實上,他是一代名臣。
是的。名臣。
觀看史書,他沒有做過具體的事情,比如掌握權柄,改善民生,治理天下。
這些沒有。
他的史書記載,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德高望重。
朝廷這個構架,有麵子有裏子。王朗就是麵子。
德高望重的老臣,名滿天下的名臣。
這樣的人很重要。如果都是任人選才,選拔那些有才幹而沒有德行的人,那朝廷遲早烏煙瘴氣。
需要有德高望重的人撐場麵,顯示我這個朝廷,是有德的朝廷。
當然,都是王朗這樣的人也不行。
所以需要裏子,也就是具體幹實事的人。
張昭就是幹實事的人。
他能總領一國軍政大權,幹的井井有條。而且更妙的是,張昭同時還德高望重。
是一國宗臣。
論才幹。
張昭要在田豐、沮授、陳宮、戲誌才等人之上。
是孫氏兄弟的諸葛亮。
當然,張昭也有問題,等到了晚年,因為脾氣剛正,而屢次與孫權衝突。
孫權也是小心眼,把張昭晾在一旁。
張昭一生沒有做過丞相。
孫策死的時候,還是張昭扶著哭哭啼啼的孫權上馬,在將士們的麵前溜達了一圈,穩定了軍心的。
總之,張昭這個人對張霸很重要。
陳登更有意思了。
這個人的性格脾氣是。他看的起的人,那好的能跟兄弟一樣。
他看不起的人,別管是名士,還是權貴,他都輕視。
所以在劉備領徐州的時候,陳登能盡心竭力的輔佐。
呂布偷襲劉備,占了徐州。陳登用計謀,聯合曹操,殺了呂布。
陳登看得起劉備,看不上呂布。
後來他做了廣陵郡守,屢次率兵抵抗孫氏的進攻,都打贏了,打的很漂亮。
治理廣陵郡,百姓都擁戴他。
在他離任的時候,都是依依不舍。
是個文武全才。
論起來,陳登就是朝廷的裏子。雖然有自身的問題,但是實幹家。
總結起來就是。
王朗是麵子,德高望重的老臣,大旌旗。
陳登是裏子,讓他去做什麽事情,他都能辦好。
張昭既是麵子也是裏子。
張霸對三國人物了解的很透徹,以前是專走武將路線,集合了現在的河東武人集團。
後來與田豐、沮授、戲誌才、陳宮這些人勾搭上了。
現在因為討伐黃巾而威震天下。
文武班底,已經初具規模。
如果能把王朗、張昭、陳登拉上船,對於他的文臣班底,那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眾人各有所長嘛。
有宗臣張昭。
有麵子王司徒。
有謀士田豐、沮授、戲誌才、陳宮。
有能理財,又能做外交家的糜竺。
還有因為兒子而顯得重要的諸葛珪。
這上層建築,一下子就搭建起來了。剩下的就是中下層的,數量龐大的官僚集團了。
加上河東武人集團。
總而言之,別看王司徒這個王司徒的名號,不是很好聽。
但人家真的很重要。
但也像諸葛珪說的一樣,想要招募王朗很難。
有太多人想要征召王朗出來做官,但都被王朗拒絕了。
不過。
換個角度思考。
如果能把這樣的王朗弄出來做官,豈不是很有成就感?
張霸每每想到這裏,身為一名武將,一名征服者的好勝心,就湧現了出來,充滿了昂然向上的鬥誌與銳氣。
上午。
在寒風之中,張霸的隊伍到達了王朗家所在地。
東海郡郯縣地界。
張霸先派人去通知王朗。
王朗比糜竺低調多了。在張霸到王朗莊園的這段路,沒有任何波瀾,十分平靜。
等張霸的隊伍到達王朗莊園門口的時候,也沒見到王朗在門口迎接。
張霸先踩著小板凳下了輦車,讓糜芳先行進入莊園。
直到這時。王朗才作為主人,迎了出來。
“王公。我就是中牟張霸,冒昧來訪,還請見諒。”張霸上前一步,彎腰行禮道。
“張侯言重了。請。”王朗很是從容鎮定,彎腰還禮道。
隨即,眾人一起來到大堂坐下。除了張霸與典韋之外,其他都是徐州人,互相認識,不必介紹。
張霸跪坐好之後,也是單刀直入,對王朗一拱手說道:“王公。我受朝廷的任命,前往廣陵擔任郡守。”
“我是個武將,沙場征討是我擅長的。但治理郡縣,卻是沒有經驗。而廣陵郡事情繁雜,問題很多。”
“我想請王公為功曹,輔佐我治理郡縣。”
一旁的糜竺很羨慕。
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他使出渾身解數,對張霸恭敬有加,甚至是諂媚了。但也就做個主簿。
而王朗不卑不亢,卻被請為功曹。
但是糜竺的心態很好,更知道自己與王朗的差距,因而隻是羨慕,並無妒忌。
諸葛珪也是如此。
“多謝張侯這麽看重我。隻是我才學不足,恐怕不能幫助張侯,反而要壞了張侯的大事。”
王朗一本正經的說瞎話,最後又說道:“還請張侯另請高明。”
他根本不可能出來給張霸做官。
一則張霸的官太小了,隻是個二千石的郡守。
三公,大將軍何進,都曾經派人征召他做官,都被他拒絕了。
二則,現在世道太昏暗。
出來做官風險太大。
三則。
張霸是個武將。他倒不是看不起武將,黃巾之亂可是剛剛過去,武將的地位直線上升。
他隻是覺得,自己一個士人,恐怕與一個武將處不好。
總之,王朗一口迴絕了。
張霸對此一點也不意外,更不覺得受挫。
反而銳氣更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