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法子,讓老朱越來越感興趣。


    想不到他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或許這正是少年的好處。


    思維天馬行空,不拘一格。


    才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法子。


    大明能有如此聰慧的繼承人,真是社稷之福。


    聽到老朱采納了自己的第一條建議,朱允熥心中也漸漸有了一些信心。


    他在進諫之前,已經做好了被老朱拒絕的心理準備。


    畢竟,要讓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轉變思想觀念,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此,兩世為人的朱允熥,是早就深有體會的。


    前世他在家裏有事時想說服父母,好說歹說,無論擺多少道理,最後都隻能兩手一攤,就是不行!


    根本說不通的!


    然而,沒想到老朱比他預想中要開明許多,很愉快地接受了他的第一個建議。


    這讓朱允熥心中不由有了些許的感慨。


    據說一個人越聰明,見識越廣,就越容易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反之,則越是固執己見。


    甚至根本不想聽別人的任何建議。


    他印象中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不似李世民那般從諫如流。


    但是,如今看來,也並不盡然。


    老朱還是很樂意采納別人的建議的。


    也對。


    從一開始,老朱就采納了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後來劉伯溫等人提的許多建議,他也基本上都是言聽計從。


    說白了,老朱從來就是一個有主見,但又很聽勸的人。


    而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


    隻要你說得有道理,他就願意聽,並按你提的建議去做。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一代人傑,開創大明帝國。


    “另一個辦法,便是在軍中推行雙主官製。”朱允熥緩緩道。


    朱元璋微微皺眉道:“如今的五軍都督府,便設有左、右都督,以圖分權製衡。”


    “大將統兵在外,必要之時,朝廷也會派出監軍監督。”


    “這是自古以來就施行的方法,並不足為奇。”


    “但監軍不懂軍事,有時反而會製掣將領,使戰事糜爛。”


    “你這法子,又有何不同?”


    朱允熥解釋道:“孫兒所說的雙主官製,要深入基層,一直到百戶。”


    這是後世的經驗法寶,要建立在連隊上,正好是百戶這一層級。


    老朱吃了一驚,道:“不可,軍隊作戰,首在令行禁止,權必歸於一人。”


    “上麵有一個監軍,打仗時都多有製約,但影響還在可控的範圍內。”


    “若是再深入下去,那便形成了雙頭指揮,士兵都不知道要聽誰的命令了。”


    朱允熥搖頭道:“雖然是雙主官,但各有分工,負責各不相同,並不會形成雙頭指揮。”


    “其中一名主官,負責軍隊的日常管理,指揮,訓練,士兵們聽他指揮。”


    “另一人,主要工作是監察將士們的思想動向,做紀律檢查,以及軍隊的人事安排,將領任命前的考核等等。”


    “這樣就能很好的掌控軍隊。”


    “千戶以上,再設參謀,負責製定作戰計劃。”


    “特別重要的事情,由幾人集體決策而定。”


    “若是軍情緊急,則負責指揮的人,可以臨機獨斷,事後再匯報。”


    “因為有雙主官,還有參謀等人集體決策,他們便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相互調動。”


    “既能防止將領長時間領一軍,形成專權,又不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麵。”


    他認真組織語言,將相關的方法,細細說了一遍。


    老朱的眉頭,先是緊皺,慢慢舒緩,漸漸便隻剩滿臉的震驚了。


    “好!好!好!”


    待到朱允熥說完之後,老朱讚不絕口。


    “熥兒,如此巧妙的辦法,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


    以老朱的眼光,自然看得出來,用他這個法子,不說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武將專權,尾大不掉的問題,也相去不遠了!


    以後武將專權的隱患,可以降到最低。


    那個負責監察將士思想動向,做紀律檢查,參與人事安排的人,某種意義,就是常駐的“文官”或“監軍”。


    但在形式上又不是。


    同屬軍方安排,又不會相互掣肘,且是常規,形成了定製。


    武將的權力,因此而受到了極大的製約。


    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實則太巧妙了。


    若朱允熥不是他的孫子,而是某位大儒,恐怕老朱都要佩服當場行禮拜謝了。


    自己也曾經為此苦思許久,卻始終沒有想出良策,如今,被他一席話輕鬆點破。


    此刻老朱心中既興奮,又歡喜。


    朱允熥低頭,臉上再度浮現一抹悲傷,道:“以前爹爹還在的時候,經常幫皇爺爺監國理政,總是憂心忡忡。”


    “孫兒想給爹爹分憂,就常常在房子裏胡思亂想。”


    “這些法子,都是那時候想出來的。”


    老朱長歎了一口氣,再度將他攬入懷中。


    “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


    老朱的眼眶又一次濕潤了。


    還是兒子朱標看得準啊。


    怪不得兒子要立熥兒為繼承人。


    他如此優秀,又是嫡子,不立他還能立誰呢?


    自己差點就看錯人,立錯人了。


    那才真悔之晚矣!


    爺孫倆就這般呆了許久。


    老朱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


    盡管今日之前大哭了幾場,但他此刻的心情,卻是前所未有的好。


    “你四叔那般對你,確實是他的不對,但他畢竟是伱的四叔。”


    老朱提起了朱棣。


    以往對這個兒子,他還是頗有幾分滿意的。


    此時想起來,卻覺得很氣。


    他怎麽能這般對待熥兒呢?


    不知不覺間,老朱都忘了,是自己縱容和默許,故意創造機會。


    換個角度說,某種意義上,就是他讓朱棣去做,去考驗朱允熥的。


    “孫兒知道,皇爺爺,孫兒並不怪四叔的。”


    朱允熥腦海裏念頭飛轉,道:“四叔心地善良,昨日的事,必定不是他自己的主意。”


    “孫兒聽聞四叔身邊有一個名叫姚廣孝的妖僧,法號道衍,此人詭計多端,心懷叵測。”


    “四叔昨日做的事,一定是他鼓動的。”


    老朱聞言,怒道:“好大膽的妖僧,竟敢挑撥離間皇家骨肉親情。咱立即下旨,將其淩遲處死。”


    朱棣是自己的兒子,再怎麽樣也不能殺。


    但一個妖僧,不殺還留著幹啥?


    朱允熥忙道:“皇爺爺,殺就不必了。”


    “四叔和他感情深厚,殺了他,恐怕四叔會對孫兒心生怨恨,因此而產生誤會,傷了叔侄情誼,就不好了。”


    “孫兒想請皇爺爺下旨,令姚廣孝離開燕王府,入孫兒的吳王府。”


    “如此一來,他便不能再蠱惑四叔做壞事。”


    “孫兒必定對姚廣孝嚴加管教,使其改邪歸正,再不作亂。”


    他早就對妖僧垂涎三尺了。


    如今有機會,就要弄到自己的府中。


    老朱看了他一眼,有些奇怪他這個提議。


    但這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自然不會駁他。


    當下答應道:“行,咱聽你的,等下就令人去傳旨。”


    朱老話鋒一轉,又道:“這也是一個機會,正好敲打一下你四叔,還能讓他對你感恩戴德。”


    “你的那些叔叔們,畢竟是你的長輩,很容易倚老賣老,持仗自己的輩份,你卻不好駕馭。”


    “就要讓他們犯一些事,再好好敲打,而後施恩挽救。”


    “如此一來,他們便隻能乖乖聽命。”


    “你爹爹曾前便是這麽做的,你可以效仿他。”


    朱允熥立即想起來。


    朱標在世的時候,秦王、晉王、燕王等諸王,總是會犯不少事。


    致使老朱龍顏大怒,然後朱標再苦苦求情,維護兄弟。


    弟弟們自然對他感激不盡。


    對他這個大哥,不服不行!


    以前沒有細想,此時聽老朱說起才明白。


    看來這其中固然有諸王驕縱的原因,但又何嚐不是老朱故意為之?


    以此來幫助朱標在弟弟們麵前樹立威望,讓那些弟弟們對朱標心悅誠服呢?


    這一手看似簡單,實則極為高明。


    確實要學著點。


    朱允熥認真點頭道:“孫兒知道的。”


    老朱又恨恨道:“還有朱高熾和朱高煦那兩個小兔崽子,小小年紀,人小鬼大,好的不學,盡學壞的。”


    “這是老四沒有教好的孩子。”


    朱允熥腦海裏靈光一閃,這兩個家夥昨天做的事,他可記得一清二楚。


    上躥下跳,唯恐天下不亂。


    昨天讓他們跑了,但這個仇,朱允熥可是記下了。


    非報不可!


    當下,他說道:“孫兒覺得他們兩個隻是有點淘氣,倒是有趣得很,人也非常聰明。”


    “不如就讓他們留在金陵城,住在孫兒府上。”


    “孫兒可以順便帶帶他們。”


    若是將這兩個家夥帶到府上,不僅可以得報大仇,還能利用他們兩人,鉗製朱棣。


    一舉兩得。


    老朱笑道:“咱正有這個意思。”


    “咱們爺孫,想到一起了。”


    “老四教不好孩子。”


    “他們兩個,以後就教給你管教!”


    “不聽話就給咱狠狠地打。”


    老朱竟然本來打算這樣安排,朱允熥喜出望外,道:“孫兒一定會將他們兩個管教好,不讓皇爺爺失望。”


    ……


    ……


    ……


    日落時分,朱允熥的馬車終於駛離了皇宮門前。


    坐在馬車內,再無第二個外人,他的神情方慢慢鬆懈下來。


    不得不說,和老朱在一起相處,神經時時刻刻都繃得很緊,唯恐出現什麽意外,真的很累。


    故而,老朱留他在宮裏過夜時,朱允熥找借口謝絕了。


    他真擔心自己夢裏會說什麽不該說的話。


    也隻有此刻一個人呆著,心情才能徹底放鬆。


    今日朝堂一戰,可謂是大獲全勝。


    賺得盆滿缽滿。


    後來與老朱在皇宮後院交談,又有許多新的收獲。


    此際心中難免有幾分歡喜和得意。


    掀開馬車的窗簾,便見日頭已經到了老西邊,正斜斜落下。


    夕陽揮灑,晚霞滿天,分外好看。


    街上沒有什麽行人。


    昨夜應天府接了吳王殿下的命令,連夜派出大批差役,抓那些宵禁之後,仍違法擅自外出的人,鬧出了很大的動靜。


    今日百姓們已經在議論紛紛,此時自然早早迴家。


    唯恐落在後麵,天黑之前,未能到家,被差役抓到,治罪下獄。


    馬車緩緩走在靜謐的街道上,四下無音,唯有馬蹄聲嗒嗒,車輪滾滾向前。


    皇宮離吳王府並不算遠,走過兩條街道後,便已過了一半行程。


    朱允熥也看膩了夕陽,落下窗簾,閉上眼睛,坐在馬車內休息,養精蓄銳。


    突然。


    一道不算太大的破空聲,驟然響起。


    一支箭羽刺破車窗,“砰”地一聲,射入朱允熥身旁的坐椅上。


    距離他的身體,隻有半寸之遙。


    下一刻。


    又是接二連三的箭矢之音傳來。


    “有刺客,保護吳王殿下!”


    侍衛大聲叫喊。


    隨後便是慘叫聲彼起此伏,不斷有人倒在地上。


    金陵城內,竟然敢有人當街行兇。


    還是行刺自己這位堂堂的吳王殿下。


    委實有點不可思議。


    蔣瓛手底下那群錦衣衛,在幹什麽呢?


    朱允熥心念飛轉,從簾子的間隙裏,悄悄望去。


    映入眼簾的,是一群黑衣蒙麵人。


    其中一人,速度迅快無比,其他人則分頭攔住侍衛,彼此配合親密無間。


    轉瞬間,那人已殺到眼前。


    刀光閃爍。


    人影撲向馬車,直刺而來。


    刀如電閃,光芒四耀。


    生死之際,朱允熥的腦海內,驟然響起今日上朝之前,楊士奇所說的話。


    “你若贏得今日朝堂之爭,情況就會大變。”


    “大位之爭,從來都兇險異常。”


    “狗急跳牆,鋌而走險!”


    “任你諸般算計,機關用盡,謀劃周全,卻終究敵不過以力破法!”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阿山小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阿山小樹並收藏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