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苦苦醞釀了這麽久,此時哭起來便如洪水潰堤,傾瀉而出。


    他極力維持,讓自己心無旁騖,隻是放聲哭泣,看上去悲切無比。


    殿內眾臣頓時麵麵相覷。


    朱元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自高台走了下去,拉著他的手:“熥兒,你是怎麽啦?”


    朱允熥哭泣著抬起臉來,滿臉淚痕,雙眼更是通紅,他輕輕喊了一聲“皇爺爺”,然後哭得更傷心了。


    老朱歎息著,隨手將他抱入懷中,眼眶內也再次有淚水湧出。


    旁邊。


    朱允炆恨得幾乎要跺腳了。


    還是大意了。


    隻顧著如何將藍玉定罪,如何幹掉支持朱允熥的一眾勳貴武將。


    心思緊張,情緒轉移到了鬥爭上麵,竟是忘了該表演“大孝子”了。


    一時不察,便被朱允熥占了先機。


    此時想要挽迴,卻是有些遲了。


    也隻能慌亂地擠出幾滴眼淚,跟著裝出悲傷難過的樣子。


    “好孩子,別哭了。”老朱用手輕輕拍著朱允熥的背,道:“你爹爹剛走的時候,你都沒有這麽難過呢,今天是怎麽啦?”


    朱允熥心中一凜。


    在朱標沒有死之前,無論是他還是朱允炆,與老朱的接觸都不多。


    無他。


    因為他們的大哥,朱雄英從小便被帶到馬皇後身旁,由老朱和馬皇後親自撫養。


    對於那個長孫,老朱非常疼愛。


    和疼朱標一樣的疼愛!


    可是朱雄英卻意外死了。


    自那之後,老朱就很少再見朱標的其他兒子。


    免得看到他們時,再想起朱雄英,徒然傷神難過。


    而且朱雄英是他親自撫養的,結果卻出了意外。


    這讓老朱也十分自責,便刻意疏遠朱標的其他兒子。


    以防止他們再出什麽意外!


    老朱有時候是天不怕地不怕,偏不信邪的!


    但在有些事情上,又有點講究。


    比如朱雄英死後,他就盡量不接觸任何一個孫子。


    沒有接觸,也就不了解。


    一直到朱標死後的葬禮上,兩人才在老朱心中留下了分別不同的印象。


    朱允炆極盡悲傷,而朱允熥則好像完全無動於衷。


    父親死了,他竟似一點都不難過。


    於是乎,老朱心中便有了朱允炆是大孝子,朱允熥是不孝子孫的念頭。


    也因為這個原因,老朱才想立朱允炆為儲君,而不是朱允熥。


    要知道,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為儲君,最重要的理由,實際上就是老朱對朱標深沉的愛。


    要不然,就算朱標不在了,老朱還有其他兒子,就應該立次子,而不是孫子!


    自古就沒有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的道理!


    禮法上也說不通。


    老朱雖然不喜歡儒家,卻是一個非常守禮法的人。


    但在這件事情上,他偏偏就不守!


    老朱始終認定,自己的皇位,應該留給朱標的兒子。


    這皇位本來就是朱標的。


    也本來就是朱標的兒子的。


    不能因為朱標的死,就剝奪了他兒子繼承皇位的權利。


    對朱標最“孝”的朱允炆,也自然而然成了最優先考慮的繼承人。


    原身這一點上麵,早已大大落後。


    這其實也不能怪他。


    最重要的一點是,原身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親娘又死了!


    有娘的孩子是一塊寶,沒娘的孩子是根草。


    呂氏撫養他,表麵上對他很好,實際上可沒有安什麽好心。


    比如說,朱標病重的時候,呂氏就故意安排朱允炆日夜侍候,而讓朱允熥去玩。


    朱標死了,呂氏千叮萬囑讓朱允炆極盡悲傷,拚命哭泣,甚至不吃不喝。


    卻勸朱允熥不要傷心難過,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其用意就很明顯了。


    原身年幼無知,也就是他穿越過來之後,才對這一切洞若觀火。


    聽到老朱的問話,朱允熥哭泣著說道:“爹爹剛走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悲傷難過。”


    “我一直覺得爹爹還沒走,還在我的身邊,還在看著我。”


    “我不相信他走了!皇爺爺,我不相信啊!”


    他拚命哭,哭得肝腸寸斷。


    老朱一下子愣住了。


    是啊!


    大妹子走的時候,兒子朱標走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的。


    並沒有立刻就感到很悲傷難過,因為心中根本不相信。


    跟傻了一樣,就是不相信擺在眼前的事實。


    後世心理學上,將這種精神狀態稱之為——人格解體。


    又稱感知覺綜合障礙。


    即一個人在經曆重大變故後,對現實生活知覺的失實。


    事實上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製。


    由身體自發的激活,以免過度的悲傷損害身體,乃至喪失生命。


    在這種狀態下的人,會不相信現實,不承認現實,感知麻木,情感喪失。


    不少人在突然喪失最親的親人之後,在最初的幾天裏麵,會絲毫也不感到傷心難過,整個人就跟麻木似的。


    外人看起來又完全是一個正常人,所有的行為都很正常。


    隻是沒心沒肺,情感上麻木,感覺不到悲傷難過。


    外人很容易以為這個人是天生冷漠,沒有感情,連至親之人死了都不悲傷!


    但事實上,這正是極度悲傷的表現。


    是極度悲傷之後,生命的本能在自我保護!


    一直到幾天或者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從這種狀態中掙紮出來,悲傷才如洪水般爆發!


    老朱不懂心理學。


    但老朱親身經曆過喪妻之痛,喪子之苦。


    初聞迅息的他,整個人也麻木了!


    想哭,也哭不出來!


    好像連悲傷也不知道!


    過了很久,才迴過神來!


    那種痛徹心扉的傷感,才猛然爆發。


    自己有過切身體驗,因此,老朱立刻就明白朱允熥話中的含義了。


    “可憐的孩子!”老朱將他的頭攬在懷中,緊緊抱住。


    看來自己一直錯怪他了。


    這個孩子,並不是薄情寡義,天生冷漠,對父親的死無動於衷。


    而是太悲傷,太難過了,以至於一直走不出來,就如行屍走肉般的活著。


    沒有情緒,不悲也不喜。


    所以,在別人眼裏,他就顯得沒有感情,父親死了都不哀痛,不孝!


    聯想起《大明日報》上那篇《我的父親》。


    若非對父親有著刻骨銘心的情感,又豈能寫得出那般直白,又那般滿含思念之情的文章呢?


    這一刻,老朱突然全部都想明白了。


    他又是愧疚,又是痛惜。


    得有多大的悲傷,才讓這個孩子幾個月都走不出來啊!


    朱允熥斷斷續續地哭道:“爹爹在世的時候,一直希望我能懂事一些,能承擔起大任。”


    “爹爹覺得我太懦弱了。”


    “我也想做爹爹的好兒子,就每天在被窩裏,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要膽大一些,不要懦弱。”


    “可我始終不敢。”


    “我什麽都不敢,我隻敢一個人關在房裏想事。”


    “想家裏的事,想朝廷的事,想大明的事,想天下的事,想幫襯著爹爹。”


    “想讓爹爹高興,不想讓爹爹失望。”


    “可我卻什麽都沒有做。”


    “我就是一個人,想啊,想啊……”


    “想來想去,還是什麽都不敢做。”


    “一直到爹爹離開了,我才大膽起來。”


    “我再也不懦弱,不畏懼,不害怕了。”


    “我什麽都敢了。”


    “可是,有什麽用啊!”


    “皇爺爺,這有什麽用啊!”


    “爹爹已經離開了,爹爹再也不迴來了,爹爹看不到了!”


    “是我不孝啊!”


    “嗚嗚嗚……”


    哭到後麵,朱允熥已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入戲很深,渾然忘了是真還是假。


    在周圍的人眼中,他是越哭越傷心,越哭越難過,淚水如洪水般爆發。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都要被他的情緒給感染了。


    老朱抱著他,也不停地流淚。


    怪不得這個孩子,這陣子性格大變。


    不止一個人,和老朱說過這件事。


    說朱允熥從前膽小懦弱,絕計做不出在朝堂上索要儲君之位那樣的事。


    必定是有什麽人,在背後指使。


    但錦衣衛和檢校搜集來的情報,卻清楚表明,並沒有什麽人指使,而是朱允熥主動所為。


    這就太奇怪了。


    好端端的,朱允熥怎麽會突然性格大變呢?


    一個膽小懦弱的人,怎麽會一下子變得膽大包天呢?


    現在,老朱明白了,全明白了!


    原來是他父親的死,讓這個孩子遭受了太沉重的打擊,才致使他性格大變。


    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對他父親有多深厚的感情!


    父親的死,又給了他多大的打擊啊!


    竟讓這個孩子的性格,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虧自己之前還一直認為他是薄情,不孝!


    錯了!


    大錯特錯了!


    冤枉這個孩子了!


    “好孩子,好孩子!”


    老朱的心都快要化了。


    他流著眼淚,安慰道:“別哭了!別哭了!這大明江山的萬鈞重擔,還等著你肩負起來呢!”


    “你爹爹還在天上看著,你可不能辜負了他的期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阿山小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阿山小樹並收藏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