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不知道自己生於何時,生在何處。
他記事起,便是跟著一個戲班子,走南闖北,搭台唱戲討生活。
他的養父是這戲班子的班主,人稱青橋先生,某日途經一個林子時,看到了被遺棄的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孩。
這嬰孩生得白淨,一頭母鹿正在溫柔地舔舐他的臉,好像要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撫養似的。
青橋先生看他漂亮乖巧,不忍讓他死在這深山老林裏,於是就撿了迴去。
取名時迴憶起初見時的場景,口中喃喃幾聲“白鹿”,不但頗為好聽,也跟自己的“青橋”似乎有所照應,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
白鹿由戲班子的大家共同撫養長大,從小到大不哭不鬧,隻是愛笑,嘴又甜,戲班子裏的角兒們都爭相教他,想收他當自己的徒弟。
白鹿長得不算高,裝扮起來演旦角演青衣都不成問題,但他自四歲起就不愛和演旦角的師父學唱念做打,就愛和一個演武生的師父混在一處。
青橋先生頭疼不已,這小身板不演旦角倒也罷了,演個小生也是好的,可這毛頭小子怎麽就偏愛武生,也不知是小孩子好動還是天生就是這喜好。
戲班子行走各地,很有些名氣,有時一些達官貴人也請他們入府唱戲,白鹿跟著大夥兒自然也就去過不少地方。
年歲一天天大了,長到十二三歲時,聲音仍是柔和輕靈,全然不似別家小男孩那般因為變聲而像公鴨子叫似的。
戲班子裏的小姐姐們都打趣他,說他本該是個女孩,投胎的時候投錯了,托身在男孩身上,可骨子裏仍是個女孩的。
白鹿明麵上不惱,可心中卻覺得這些姐姐們說話不對,他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將來是要演武生的。
又過了一兩年,大夥兒在城外趕路時,一場大雨忽至,把他們都澆了個透。那晚白鹿忽然發熱,甚至暈了過去。
青橋先生很疼愛這個養子,從小看他長大的師父們也見不得他受苦,於是找了間破廟休息,還去了兩人進城請郎中。
郎中來了,按風寒開了方子,誰知一夜過去不見好,天亮之後反而燒得更厲害了。
請來了馬車載他進城,又請了許多郎中來看,都說不清到底為何會突然發熱不省人事。三天過去,白鹿的臉色愈發蒼白,嘴唇幹得裂開了血道子。
戲班子的大家都以為他要死了,心焦萬分,連接了定金的一台戲都沒去唱。
“怕是不中用了。”青橋先生麵容憂愁,艱難地說出這個事實。
所有人在客棧裏守著奄奄一息的白鹿,這時門外卻路過了一個邋裏邋遢的和尚。那和尚門也不敲就走了進來,青橋先生正傷心著,沒好氣地就要趕他出去。
邋遢和尚也不惱,反而笑盈盈地說:“諸位施主,須知因果循環,盈虧自有定數。諸位若是讓我這僧人化個緣,施予過後未必沒有所得。”
青橋先生再仔細看這個邋遢和尚,雖然其貌不揚,但是雙眼鎮定自若,衣衫襤褸地行走在綾羅綢緞之中也未見懼色。那篤定的模樣仿佛他才是眾人中的上位者,塵世種種皆可看破。
青橋先生連忙起身道歉,再把邋遢和尚領進房中,想要給他點一桌好菜,卻被邋遢和尚拒絕了。
“一粥一菜即可,人生在世,活著並不難。就如同這個孩子,要活下去,也未必需要大費周章。”
沒一會兒,清粥小菜來了,邋遢和尚在眾人焦急的目光中不急不緩地吃著。吃完了還用袖子抹抹嘴,打了個舒服的飽嗝。
青橋先生實在按捺不住,忙問他是否有辦法讓白鹿活過來。
邋遢和尚摘下自己手中一串佛珠,戴到了白鹿手上。
“這孩子,這一世來得蹊蹺。我看他該是個女兒,卻又是個男孩兒。不過既是男孩兒,也有男孩兒的活法,若是生在書香門第,讀書之餘少不得做些女紅,若是生在武學之家,練劍之餘須得起舞調和,若是生在你這樣的戲班子,唱旦角兒便是存活之道。”
大家聽完都嚇住了,誰能想到平日裏打趣白鹿的話,現在竟從這不知來路的邋遢和尚嘴裏說出。
青橋先生隻當他是胡謅,但白鹿現在這樣,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雖不信也先明麵上信了才是上策。
邋遢和尚將手按在白鹿手腕上的佛珠上,嘴裏低喃著不知什麽,等他起身要走時,昏迷三天的白鹿竟然真的醒轉了。
青橋先生大謝邋遢和尚,想邀他聽一台戲,邋遢和尚卻哈哈大笑:“人生如戲,你戲台子上的戲,哪及人間精彩。不看了,不看了……”
邋遢和尚走後,眾人悉心照料白鹿,幾天過後白鹿才能下地,精神也漸漸好了起來。
青橋先生要他從此學習旦角,白鹿卻從心底抗拒,拗不過時唱幾嗓子,私下裏還是去找武生師父。武生哪敢造次,拒絕再教他任何本事。
白鹿鐵了心地不唱旦角,青橋先生起初擔心,但看他一直健康無事,也就暗暗懷疑邋遢和尚說的那些話恐怕隻是說笑,白鹿能好應該歸功於那串佛珠才是。
既然白鹿不願意,那就不再勉強他了。但他的模樣實在與武生相去甚遠,父子二人爭來爭去,最後白鹿同意唱小生,青橋先生也就同意了。
白鹿十七八歲時,已能登台唱主角。他模樣生得好,唱腔和身段也好,自然有許多人迷上他,戲班子的生意也愈發的好了。
青橋先生老懷安慰,也慶幸白鹿雖然沒有按著邋遢和尚所說的行事,倒也活得康健,雖看著纖瘦,到底也沒再得過什麽大病。
一日,戲班子在廟會搭台,那邋遢和尚路過見著了,遠遠看到台上扮著小生的正是白鹿,不由一聲歎息,轉身離去。
那日城中人人都在對這台戲津津樂道,青橋先生心情大好,在天香樓設宴,讓整個戲班子的大家夥兒大吃了一頓。
觥籌交錯間,無人看到天邊一顆星星正愈發暗淡,將墜未墜。
他記事起,便是跟著一個戲班子,走南闖北,搭台唱戲討生活。
他的養父是這戲班子的班主,人稱青橋先生,某日途經一個林子時,看到了被遺棄的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孩。
這嬰孩生得白淨,一頭母鹿正在溫柔地舔舐他的臉,好像要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撫養似的。
青橋先生看他漂亮乖巧,不忍讓他死在這深山老林裏,於是就撿了迴去。
取名時迴憶起初見時的場景,口中喃喃幾聲“白鹿”,不但頗為好聽,也跟自己的“青橋”似乎有所照應,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
白鹿由戲班子的大家共同撫養長大,從小到大不哭不鬧,隻是愛笑,嘴又甜,戲班子裏的角兒們都爭相教他,想收他當自己的徒弟。
白鹿長得不算高,裝扮起來演旦角演青衣都不成問題,但他自四歲起就不愛和演旦角的師父學唱念做打,就愛和一個演武生的師父混在一處。
青橋先生頭疼不已,這小身板不演旦角倒也罷了,演個小生也是好的,可這毛頭小子怎麽就偏愛武生,也不知是小孩子好動還是天生就是這喜好。
戲班子行走各地,很有些名氣,有時一些達官貴人也請他們入府唱戲,白鹿跟著大夥兒自然也就去過不少地方。
年歲一天天大了,長到十二三歲時,聲音仍是柔和輕靈,全然不似別家小男孩那般因為變聲而像公鴨子叫似的。
戲班子裏的小姐姐們都打趣他,說他本該是個女孩,投胎的時候投錯了,托身在男孩身上,可骨子裏仍是個女孩的。
白鹿明麵上不惱,可心中卻覺得這些姐姐們說話不對,他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將來是要演武生的。
又過了一兩年,大夥兒在城外趕路時,一場大雨忽至,把他們都澆了個透。那晚白鹿忽然發熱,甚至暈了過去。
青橋先生很疼愛這個養子,從小看他長大的師父們也見不得他受苦,於是找了間破廟休息,還去了兩人進城請郎中。
郎中來了,按風寒開了方子,誰知一夜過去不見好,天亮之後反而燒得更厲害了。
請來了馬車載他進城,又請了許多郎中來看,都說不清到底為何會突然發熱不省人事。三天過去,白鹿的臉色愈發蒼白,嘴唇幹得裂開了血道子。
戲班子的大家都以為他要死了,心焦萬分,連接了定金的一台戲都沒去唱。
“怕是不中用了。”青橋先生麵容憂愁,艱難地說出這個事實。
所有人在客棧裏守著奄奄一息的白鹿,這時門外卻路過了一個邋裏邋遢的和尚。那和尚門也不敲就走了進來,青橋先生正傷心著,沒好氣地就要趕他出去。
邋遢和尚也不惱,反而笑盈盈地說:“諸位施主,須知因果循環,盈虧自有定數。諸位若是讓我這僧人化個緣,施予過後未必沒有所得。”
青橋先生再仔細看這個邋遢和尚,雖然其貌不揚,但是雙眼鎮定自若,衣衫襤褸地行走在綾羅綢緞之中也未見懼色。那篤定的模樣仿佛他才是眾人中的上位者,塵世種種皆可看破。
青橋先生連忙起身道歉,再把邋遢和尚領進房中,想要給他點一桌好菜,卻被邋遢和尚拒絕了。
“一粥一菜即可,人生在世,活著並不難。就如同這個孩子,要活下去,也未必需要大費周章。”
沒一會兒,清粥小菜來了,邋遢和尚在眾人焦急的目光中不急不緩地吃著。吃完了還用袖子抹抹嘴,打了個舒服的飽嗝。
青橋先生實在按捺不住,忙問他是否有辦法讓白鹿活過來。
邋遢和尚摘下自己手中一串佛珠,戴到了白鹿手上。
“這孩子,這一世來得蹊蹺。我看他該是個女兒,卻又是個男孩兒。不過既是男孩兒,也有男孩兒的活法,若是生在書香門第,讀書之餘少不得做些女紅,若是生在武學之家,練劍之餘須得起舞調和,若是生在你這樣的戲班子,唱旦角兒便是存活之道。”
大家聽完都嚇住了,誰能想到平日裏打趣白鹿的話,現在竟從這不知來路的邋遢和尚嘴裏說出。
青橋先生隻當他是胡謅,但白鹿現在這樣,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雖不信也先明麵上信了才是上策。
邋遢和尚將手按在白鹿手腕上的佛珠上,嘴裏低喃著不知什麽,等他起身要走時,昏迷三天的白鹿竟然真的醒轉了。
青橋先生大謝邋遢和尚,想邀他聽一台戲,邋遢和尚卻哈哈大笑:“人生如戲,你戲台子上的戲,哪及人間精彩。不看了,不看了……”
邋遢和尚走後,眾人悉心照料白鹿,幾天過後白鹿才能下地,精神也漸漸好了起來。
青橋先生要他從此學習旦角,白鹿卻從心底抗拒,拗不過時唱幾嗓子,私下裏還是去找武生師父。武生哪敢造次,拒絕再教他任何本事。
白鹿鐵了心地不唱旦角,青橋先生起初擔心,但看他一直健康無事,也就暗暗懷疑邋遢和尚說的那些話恐怕隻是說笑,白鹿能好應該歸功於那串佛珠才是。
既然白鹿不願意,那就不再勉強他了。但他的模樣實在與武生相去甚遠,父子二人爭來爭去,最後白鹿同意唱小生,青橋先生也就同意了。
白鹿十七八歲時,已能登台唱主角。他模樣生得好,唱腔和身段也好,自然有許多人迷上他,戲班子的生意也愈發的好了。
青橋先生老懷安慰,也慶幸白鹿雖然沒有按著邋遢和尚所說的行事,倒也活得康健,雖看著纖瘦,到底也沒再得過什麽大病。
一日,戲班子在廟會搭台,那邋遢和尚路過見著了,遠遠看到台上扮著小生的正是白鹿,不由一聲歎息,轉身離去。
那日城中人人都在對這台戲津津樂道,青橋先生心情大好,在天香樓設宴,讓整個戲班子的大家夥兒大吃了一頓。
觥籌交錯間,無人看到天邊一顆星星正愈發暗淡,將墜未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