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20:03:06
雖然之前都知道了,不過親戚說的也是對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爸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的時候的確做事挺粗糙的,沒有細致入微,當然幹事情不可能不流汗,這個在一般家庭根本談不上是什麽問題,不過在我們家卻是個大問題,我爸有時候的確把我媽當做一個保姆,基本上每次都換下很多的衣服,沒有考慮到她腰不行,之前從陽台上摔下來,落下的病根。
所以如果在家,最好還是搬出去住,這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或者退一步說,自己在外麵把衣服洗了,今天在沙發上,我就看到吃完瓜子,爸直接在褲子上麵擦。(這就有點嚴於律人了,別人的一舉一動,如同肉中刺眼中釘,而對自己無限的包容)
一切都是需要還的,不要把別人當做正常人,更不要給她製造麻煩,我爸如果抓住這一點 就會好很多,我媽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反省自己,不尊重別人,強行的以她認為的【好】去對待別人,殊不知,爾之良方,他之砒霜。
所以我姐過來住一段時間,我不看好,媽也受不了的,但是人生往往就是如此,你隻能靜靜的看著火越燒越大,在經曆很多很多的事情過後,就會知道人的力量終是有限的,盡人事足矣!
2020-04-23 23:02:49
以前看到一個帖子,說為什麽牛羊馬打一出生下來,就能跑,有一定的智慧,而人類生下來就跟一個白癡一樣,求生能力接近於零,原因就是人類直立行走,導致骨盆縮小,是進化的代價,本來人類也應該生下來就能行走能爬的,具有一定的智力,但是骨盆縮小導致所有出生的人類都是早產兒,而人類真正大腦成熟的年紀在三十歲左右,契合了古語三十而立的說法。所以很多二十多歲結婚的家庭糾紛和離婚率居高不下,都跟不理智,不成熟的大腦脫不了幹係。到了三十歲,對於人情世故,危機解決的處理方法要更平和,不過很多人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身邊三十歲的夫妻照樣“精力旺盛” 的爭吵不休,他們弄錯了一件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十歲的婚姻和三十歲才開始的婚姻是不一樣的,如果到三十歲,雙方的積怨已深,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當父母,不能理解父母的固執,不掙錢,不知道柴米貴。母親是很偉大的,隻有當你設身處地的體驗才會知道,半夜也要起來給嬰兒喂奶粉,還要悉心照料嬰兒的起居吵鬧屎尿,一旦生病,也是忙的頭昏腦脹,也能知曉嬰兒用品的高昂價格,所以會有保姆給嬰兒奶粉摻入安眠藥的新聞、會有生娃後家庭矛盾大爆發一說、會有產後抑鬱的病症 …有的時候我會想,以前艱苦卓絕,篳路藍縷的窮困環境下,人們是怎麽把七八個孩子撫養成人的,可能抗壓能力不一樣吧,可能身邊的人都這樣,所以等閑視之、從眾心理、可能是源於家庭和家族親情的庇護、多個人照顧一個孩子、變相的輪班製、家人的悉心問候都讓人群整體的“免疫能力”有所提升。
施惠勿念,受恩勿忘,對於孩子,我覺得健康的想法應該是作為自己製作的一件藝術品,唯一的迴報就是欣賞和放手遠觀,而不是作為一種養老的債券,那樣就太醃臢髒汙了,太不純潔了,丁元英點讚。
帶孩子是很累的,當你看到一些男人並沒有工作,而是刻意在外麵閑逛,避開孩子的幼年期,也就是瘋狂吵鬧的惡魔期,將其一股腦兒的投給年邁的父母和妻子,自己隻是偶爾的親撫 ,隨即厭倦逃避,那也就注定了跟孩子之間的親情羈絆產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間隙。
耐心、心血、付出才有發言權,不然隻會換來別人的唏噓和年邁時的不孝。
雖然之前都知道了,不過親戚說的也是對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爸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的時候的確做事挺粗糙的,沒有細致入微,當然幹事情不可能不流汗,這個在一般家庭根本談不上是什麽問題,不過在我們家卻是個大問題,我爸有時候的確把我媽當做一個保姆,基本上每次都換下很多的衣服,沒有考慮到她腰不行,之前從陽台上摔下來,落下的病根。
所以如果在家,最好還是搬出去住,這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或者退一步說,自己在外麵把衣服洗了,今天在沙發上,我就看到吃完瓜子,爸直接在褲子上麵擦。(這就有點嚴於律人了,別人的一舉一動,如同肉中刺眼中釘,而對自己無限的包容)
一切都是需要還的,不要把別人當做正常人,更不要給她製造麻煩,我爸如果抓住這一點 就會好很多,我媽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反省自己,不尊重別人,強行的以她認為的【好】去對待別人,殊不知,爾之良方,他之砒霜。
所以我姐過來住一段時間,我不看好,媽也受不了的,但是人生往往就是如此,你隻能靜靜的看著火越燒越大,在經曆很多很多的事情過後,就會知道人的力量終是有限的,盡人事足矣!
2020-04-23 23:02:49
以前看到一個帖子,說為什麽牛羊馬打一出生下來,就能跑,有一定的智慧,而人類生下來就跟一個白癡一樣,求生能力接近於零,原因就是人類直立行走,導致骨盆縮小,是進化的代價,本來人類也應該生下來就能行走能爬的,具有一定的智力,但是骨盆縮小導致所有出生的人類都是早產兒,而人類真正大腦成熟的年紀在三十歲左右,契合了古語三十而立的說法。所以很多二十多歲結婚的家庭糾紛和離婚率居高不下,都跟不理智,不成熟的大腦脫不了幹係。到了三十歲,對於人情世故,危機解決的處理方法要更平和,不過很多人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身邊三十歲的夫妻照樣“精力旺盛” 的爭吵不休,他們弄錯了一件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十歲的婚姻和三十歲才開始的婚姻是不一樣的,如果到三十歲,雙方的積怨已深,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當父母,不能理解父母的固執,不掙錢,不知道柴米貴。母親是很偉大的,隻有當你設身處地的體驗才會知道,半夜也要起來給嬰兒喂奶粉,還要悉心照料嬰兒的起居吵鬧屎尿,一旦生病,也是忙的頭昏腦脹,也能知曉嬰兒用品的高昂價格,所以會有保姆給嬰兒奶粉摻入安眠藥的新聞、會有生娃後家庭矛盾大爆發一說、會有產後抑鬱的病症 …有的時候我會想,以前艱苦卓絕,篳路藍縷的窮困環境下,人們是怎麽把七八個孩子撫養成人的,可能抗壓能力不一樣吧,可能身邊的人都這樣,所以等閑視之、從眾心理、可能是源於家庭和家族親情的庇護、多個人照顧一個孩子、變相的輪班製、家人的悉心問候都讓人群整體的“免疫能力”有所提升。
施惠勿念,受恩勿忘,對於孩子,我覺得健康的想法應該是作為自己製作的一件藝術品,唯一的迴報就是欣賞和放手遠觀,而不是作為一種養老的債券,那樣就太醃臢髒汙了,太不純潔了,丁元英點讚。
帶孩子是很累的,當你看到一些男人並沒有工作,而是刻意在外麵閑逛,避開孩子的幼年期,也就是瘋狂吵鬧的惡魔期,將其一股腦兒的投給年邁的父母和妻子,自己隻是偶爾的親撫 ,隨即厭倦逃避,那也就注定了跟孩子之間的親情羈絆產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間隙。
耐心、心血、付出才有發言權,不然隻會換來別人的唏噓和年邁時的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