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雷恩走入包廂內,接過祁耀霖遞來的一杯紅酒,並沒有坐下,而是與馬登、沙宣、查理德站在一起。


    其中匯豐、渣打、太古、會德豐便是七十年代前的四大英資洋行。


    不僅在港島根深蒂固,唿風喚雨,一樣影響著大英聯邦的殖民經濟,當中又以匯豐、渣打實力最盛、資曆最老、太古次之,會德豐更次一層。因為,會德豐沒有大英國資背景,是一間由英籍猶太人創辦的獨資企業。


    早年在上滬做航運及倉儲行業,借著清末殖民潮與北洋時期發展壯大,也是一間吸著華人鮮血起家的企業。後來,收購了加拿大人在上滬創立的拖駁船公司。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會德豐放棄上滬的拖駁船公司以及地產,轉而大力發展海運油輪行業。因為,此時會德豐在國內已無政治靠山,隻得力求在發生巨變可以抱頭鼠躥,盡快撤走。


    而後,會德豐來到港島發展兼並了同為猶太人創建的“九龍倉集團”,以海運油輪業為支點,重新發展起碼頭倉儲等業務。


    這套商業策略算是眼光俱佳,踩中時代節點,伴隨著全球戰後重建,貿易複蘇,會德豐賺的缽滿盆滿,已經開始進軍地產、零售等行業。


    當然,會德豐在兼並擴張的途中也引入不少股東,但創辦人“佐治.馬登”依舊是最大股東。會德豐本質上還是一個家族企業,現在的主席“約翰.馬登”便是其子。


    “約翰.馬登”曾在二戰時為英聯邦海軍服役,在政界、軍界倒累積有一些人脈,打理起行業順風順水,沿用著父親的經營策略,繼續大力發展航運業。


    1956年,埃以戰爭爆發,封鎖蘇伊士運河,世界航運業一片火熱。


    會德豐躋身於四大英資洋行。


    再過幾年“中東戰爭”又將爆發,埃及再次宣布封鎖蘇伊士運河,導致海運航線變長,油輪需求量再度大增,運費飆漲!


    會德豐將迎來曆史上最輝煌的幾年。


    為此,“約翰.馬登”做出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出售旗下的上市鋼業公司,花錢購買更多的油輪,豪賭“中東戰爭”持續發酵,未想到,區區兩年時間,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重開接踵而至,會德豐海運業務量一落千丈。


    最後“九龍倉集團”落入華人船王包鈺剛手中,會德豐也開始掛牌求售,英資與華資為了拿下會德豐,互拚十年。80年代,會德豐還是落入船王包鈺剛手中,成為第二家被華人拿下的四大洋行。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聽過匯豐、渣打、沒有聽過會德豐的原因.不過現在會德豐的馬登先生可是風頭正盛,除了在銀行業內缺少基礎外,在其它行業的發展勢頭直追太古洋行。


    太古、匯豐、渣打的人也對會德豐恭恭敬敬。


    祁耀霖敬了雷恩一杯酒,沉穩的出聲道:“華資銀行近幾年勢頭很猛,東方銀行向亞洲布局擴張,恆生銀行編製的恆生指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證劵公司采用。”


    “另外,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借助地產行業的東風,儲蓄資金都已經超過一億港幣。”


    “目前,全港超過一億港幣儲蓄金的華資銀行已經超過八間,大大擠占了英資銀行的生存空間。”


    馬登點頭:“會德豐去年成立了德豐銀行,注冊資金達一千萬港幣,可麵向市場業務開展的並不順利。”


    “市民們已經不再接受新的英資銀行,轉而對華資銀行接受度很高。”


    渣打大班查理德表示認可:“華資銀行普遍效仿東方銀行,采取免費開戶的策略,不收取個人用戶服務費,自然會贏得市民追捧,況且他們的儲蓄利率更高。”


    收取個人開戶服務費是洋行的慣例,全世界範圍內都實施,不可能因為港島一個市場就改變策略。國外的用戶要是知道,豈不是會取錢跑路?何況,這對於洋行是一筆豐厚的利潤,每年都能收取上千萬的服務費。


    幾位大班根本不敢在這方麵動心思。


    至於恆生銀行編製的恆生指數則是以33家各行業,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為藍本,通過數據測算出的一個參考指數。證劵公司采用恆生指數參考。需要繳納一定服務費,但指數服務費是小錢。


    恆生指數給恆生銀行帶來的證劵客戶,引來的證劵資金才是大頭。


    這個指數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快要成為港股的代表指數,十年,二十年,不斷發酵下去,會給恆生銀行帶來多少客戶?隻能說,何善衡光憑這一手就徹底將恆生帶上一線銀行的位置。


    四大洋行坐不住了。


    銀行業可是一個城市、國家的經濟命脈,誰掌握銀行業,誰就掌握城市的商業!


    匯豐、渣打、太古、乃至美資的花旗都憑借銀行金融,不斷滲透到各個行業,控股各種公司,成為經濟背後的食利者。這也是為什麽金融業薪水高、油水厚的原因,因為,一夜暴富太尋常。


    英資允許華資的工廠做大、企業做強,反正一場收購、一次抄底、就能夠把華資辛辛苦苦幾十年的收益收割,把華人員工幾十年的汗水收走。


    心情好,給你留點殘羹剩飯,讓你繼續幹活。


    心情不好,把你骨頭都吞了。


    讓伱傾家蕩產,一無所有,還負債累累.總督之所以大力發展工業,深層次的執政邏輯,也是在港島養豬。反之,總督發展金融的時候,都是在英資銀行打強心劑。


    華人不傻,雖然弱勢,但勤奮、聰慧、也想著在銀行業分一杯羹,幾十年間也養出兩三間大銀行。東亞銀行的李冠春暫且不提,作為首家華資銀行,早早就被英資教訓過。


    永遠沒有趕上銀行的潛力了。


    新出現的東方、恆生、廣安、道亨等


    潛力一個比一個大!


    雷恩在旁默默聽著,大概判斷出大老板“會德豐”想要進軍銀行業。


    果然,馬登問道:“英資銀行有沒有可能一起上調利息,吸引市民前來儲蓄?”


    “如果港幣是港府簽字印刷,那麽我們作為發鈔行完全可以上調利息,無非就是讓港府多放點水出來。”查理德笑道:“可港幣本質上是英鎊,港島的印鈔權,真的就隻是印鈔票。”


    “幹癟癟的一點水都沒。”


    “這樣的話,想要上調利息,就得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資項目,港島雖然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不錯,但最高收益的無非就是地產項目。可地產項目的風險很高,銀行必須做好風控。”


    “目前我們給出的利息已經可控範圍內的最高,華資銀行比我們高,並非是他們有多厲害的項目,而是他們更加不顧風險。”


    祁耀霖笑著道:“按華人的話講,一口就想要吃成胖子,也不怕撐死!他們越是不顧風險,就越給我們機會。其實從五年前,地產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我們三間洋行就看見機會。”


    “不過,我們一直在等,等華資銀行徹底暴露的一天,根據我們的測算,百分之三十的小型華資銀行,儲蓄資金池已經到危險級別,十分之二的中大型華資銀行,儲蓄資金池也已經達到預警,再加上地產價格經曆幾年高漲,去年已經開始迴調,重倉投資地產的華資銀行資產銳減,現金池即將見底。”


    “這個風險程度已經夠。”


    馬登、查理德、宣沙都齊齊點頭。


    因為,華資內部也有風險控製,不可能全部銀行都極端盲目,可自己控自己,控得住嗎?他們上麵是有母行、祖家大臣在控,華資可是沒人管的。


    同樣,也不會有人兜底。


    所以,期待所有華資銀行資金危險不現實,以資金規模來看,現在的程度就已經是個火藥桶。一旦引發信任危機,華資銀行將一連串的破產、倒閉、成為英資洋行又一道美味的盤中餐。


    隻有那些輿論、罵名、法律責任也將全由華資銀行承擔。


    當華資銀行倒下之後,讓出來的市場,不就給了英資洋行機會?這也是馬登為什麽會站在三位洋行大班身邊的原因,他要借此機會,成為和匯豐、渣打、太古一樣,涉及銀行業金融的國際洋行。


    並且是唯一能夠家族傳承的洋行!


    這個野心不可謂不大,但野心家最易被人利用。


    “九龍倉集團有大量貨主在明德銀號有存單,並且會用明德銀號的支票交易,九龍倉可以先拒絕貨主用明德銀號的支票付貨款,再暗中散布明德銀號即將破產的消息。”


    “這樣貨主和客戶就會紛紛前往明德銀號取錢,以我們對明德銀號的了解,他們絕對無力兌付大批支票,到時華資銀行的泡沫就會被戳破。”馬登端著酒杯,慢條斯理的道:“港島就將掀起一場針對華資銀行的擠提風潮,再隨便請幾個筆杆子,金融專家,在商業報紙上寫幾篇文章。不用動刀動槍,用金融踩踏都將把華資銀行踩死!”


    “廣安、道亨、恆生、東方。”


    “一個個都脫不了身。”


    英資。


    正發起二戰後對華資的首次金融戰!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萌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萌俊並收藏港島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