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吳憂:皇上別慌,海外有金山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作者:金蟾入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倭國乃是彈丸之地,貧瘠異常,就連田地裏的莊稼,也隻能讓他們本國的百姓,勉強糊口,
...如此之地,又怎麽可能讓上千萬兩白銀,得到你所說的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迴報呢?”
猶如新婚之夜,哆嗦了一下之後,朱元璋慢慢的冷靜了下來,也緩緩鬆開了緊緊抓住吳憂雙肩的手掌!
...不過,朱元璋看向吳憂的目光中,依舊帶著一絲期盼!
“...皇上所言甚是!”
說著,戶部尚書沈立本從震驚中緩過了神,
“...眾所周知,倭國是一個島國,其國內的疆土,都比不過咱大明,一個中等規模大小的布政使司,
不說其他,就說浙江布政使司,就已超過倭國的疆域,
如此狹小的彈丸之地,又如何能夠得到,吳學士所謂的十倍、百倍、千倍迴報呢?
恐怕就算咱們大明,將倭國上下所有人,全部劫掠一空,亦得不到如此之多的錢財吧?”
沈立本話音剛落,文臣之中就斷斷續續的傳出一道道譏諷,批判,以及帶著攻擊的言語!
“...不錯,吳學士恐怕是有嘩眾取寵之嫌吧?”
“...哼,孺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身為內閣學士,竟口出如此無知之言,真是令人齒寒!”
“...不錯,小小年紀,上千萬兩之巨,在其口中,仿若區區千百兩一般,真是好大的口氣!”
“...為了出風頭,竟說出如此可笑之言,好在皇上目光如炬,識破了此人的麵目!”
“...老夫自從娘胎起,就從未見過,如此能吹之人,今日也算是開眼了!”
聽著耳中隱隱傳來的譏諷之聲,吳憂隻是不屑的撇了撇嘴,並未一一反駁,
...畢竟,沒有見到真金白銀,反駁起來亦是蒼白無力!
可吳憂不計較,性格直率的藍玉卻是聽不下去了,聞言,不由的怒喝道:
“...閉嘴,好歹人家吳學士也算拿出了個主意,而你們呢?
皇上問到如何應對倭寇之事,你們一個個胸無一計,啞口無言,
如今麵對獻計之人,卻他娘的口若懸河,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你們心裏難道就半點都不感到羞愧嗎?”
“...多謝永昌侯仗義執言!”
吳憂對藍玉抱了抱拳,而後轉身不屑的說道:
“...夏蟲不可語冰,永昌侯不必氣惱!”
“...吳學士,以本宮對你的了解,你絕非那信口開河,嘩眾取寵之輩,...想來,心中定有計較吧?”
“...太子說的對,以咱對你小子的了解,平日裏胡吹一氣倒是有過,
...可將牛吹的這般大,也不大符合你小子的性格!”
說著,朱元璋緩緩走向丹陛,衣袖一擺,重新坐迴龍椅上,
“...說說吧,那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迴報,從何二來?”
“...皇上剛才所言不錯,倭國乃是一個地形狹小,又貧瘠異常的島國,
從其島上的田地裏,是不可能得到多少利益的!”
說起田地,吳憂緩緩掃視了一圈,似乎意有所指,意味深長的說道:
“...事實上,就算擁有的田地再多,一年到頭,又能得到多少銀子?
否則,天下的農民,也不至於貧困潦倒了!”
說完,吳憂拱了拱手,而後朗聲道:
“...倭國雖僅僅相當於我大明一個行省的大小,與我大明廣闊的疆域相比,...不值一提!
論疆域,論人口、論土地、論底蘊、論文化,倭國皆遠遠不如我大明,
可正所謂,爛船也有三斤釘,倭國亦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就是,倭國境內,有著金山銀山!
...將倭國稱之為金銀島,絕對名副其實!”
“...金山、銀山?”
吳憂此言一出,奉天殿內,一片嘩然,瞬間充滿了嘈雜之音!
但亦有少數一些人,並未被所謂的金山銀山衝昏頭腦,
兵部尚書李煥文,想起那些不遠萬裏,漂洋過海前來大明劫掠的倭寇,質問道:
“...嗬嗬,不知吳學士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如若倭國境內,真有那金山銀山,那倭國境內的倭寇,又何須不遠萬裏,駕駛小船,
冒著葬身大海,以及被衛所軍士圍剿的風險,前來劫掠我大明沿海各省呢?
這豈不是...豈不是猶如放著富足的日子不過,卻跑去大街上乞討一般可笑嗎?”
“...李大人這麽形容,倒也沒錯!”
吳憂輕笑著點了點頭,而後語氣悠然的說道:
“...隻要是正常人,想來都不可能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卻跑去大街上乞討的!
...就更別說,自己家裏還有金山銀海了!”
說著,吳憂收起臉上的笑容,話鋒一轉,語氣肅然的問道:
“...可如若倭國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家裏有金山銀海呢?
...那麽,日子過不下去的倭寇,不遠萬裏,漂洋過海的來我大明劫掠,李大人還會覺得奇怪麽?”
聞言,李煥文先是微微愣了一下,而後目光直視著吳憂質問道:
“...那麽請問吳學士,連倭國自家人都不知道,自己國內有著金山銀海,
...你吳學士,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此問一出,奉天殿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落在了吳憂的身上,
...這個問題,不僅李煥文滿含疑惑,
...其餘眾人,又何嚐不是如此!
麵對眾人凝視的目光,麵對這個避無可避的問題,吳憂卻絲毫不亂,因其早已準備了一套說辭,
...而這套說辭,不說天衣無縫,卻也叫人無從考證!
...因為,如若想要考證,吳憂所言是真是假,除非到地下,去向某些人當麵求證了!
“...李大人所言甚是!”
吳憂對李煥文微微拱了拱手,而後麵向眾人,冷笑著說道:
“...眾所周知,我吳憂前些時日,奉皇命欽差山東,賑濟災民!
想必大家也知道,在下此行前往山東,不止揪出了與倭寇狼狽為奸的張家等一幹數典忘祖,喪心病狂之輩
更是一舉剿滅了趁夜於張府密道,暗潛入城,妄圖在城內燒殺搶掠的兩千倭寇,...並將之築成京觀!”
說到這裏,吳憂的表情變得異常鄭重,一本正經,煞有其事的說道:
“...據嚴刑拷問,與倭寇暗中勾結的張家家主,...張博,向本官透露了這個驚天的秘密,
...以求保住自己的那條老命!”
...如此之地,又怎麽可能讓上千萬兩白銀,得到你所說的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迴報呢?”
猶如新婚之夜,哆嗦了一下之後,朱元璋慢慢的冷靜了下來,也緩緩鬆開了緊緊抓住吳憂雙肩的手掌!
...不過,朱元璋看向吳憂的目光中,依舊帶著一絲期盼!
“...皇上所言甚是!”
說著,戶部尚書沈立本從震驚中緩過了神,
“...眾所周知,倭國是一個島國,其國內的疆土,都比不過咱大明,一個中等規模大小的布政使司,
不說其他,就說浙江布政使司,就已超過倭國的疆域,
如此狹小的彈丸之地,又如何能夠得到,吳學士所謂的十倍、百倍、千倍迴報呢?
恐怕就算咱們大明,將倭國上下所有人,全部劫掠一空,亦得不到如此之多的錢財吧?”
沈立本話音剛落,文臣之中就斷斷續續的傳出一道道譏諷,批判,以及帶著攻擊的言語!
“...不錯,吳學士恐怕是有嘩眾取寵之嫌吧?”
“...哼,孺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身為內閣學士,竟口出如此無知之言,真是令人齒寒!”
“...不錯,小小年紀,上千萬兩之巨,在其口中,仿若區區千百兩一般,真是好大的口氣!”
“...為了出風頭,竟說出如此可笑之言,好在皇上目光如炬,識破了此人的麵目!”
“...老夫自從娘胎起,就從未見過,如此能吹之人,今日也算是開眼了!”
聽著耳中隱隱傳來的譏諷之聲,吳憂隻是不屑的撇了撇嘴,並未一一反駁,
...畢竟,沒有見到真金白銀,反駁起來亦是蒼白無力!
可吳憂不計較,性格直率的藍玉卻是聽不下去了,聞言,不由的怒喝道:
“...閉嘴,好歹人家吳學士也算拿出了個主意,而你們呢?
皇上問到如何應對倭寇之事,你們一個個胸無一計,啞口無言,
如今麵對獻計之人,卻他娘的口若懸河,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你們心裏難道就半點都不感到羞愧嗎?”
“...多謝永昌侯仗義執言!”
吳憂對藍玉抱了抱拳,而後轉身不屑的說道:
“...夏蟲不可語冰,永昌侯不必氣惱!”
“...吳學士,以本宮對你的了解,你絕非那信口開河,嘩眾取寵之輩,...想來,心中定有計較吧?”
“...太子說的對,以咱對你小子的了解,平日裏胡吹一氣倒是有過,
...可將牛吹的這般大,也不大符合你小子的性格!”
說著,朱元璋緩緩走向丹陛,衣袖一擺,重新坐迴龍椅上,
“...說說吧,那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迴報,從何二來?”
“...皇上剛才所言不錯,倭國乃是一個地形狹小,又貧瘠異常的島國,
從其島上的田地裏,是不可能得到多少利益的!”
說起田地,吳憂緩緩掃視了一圈,似乎意有所指,意味深長的說道:
“...事實上,就算擁有的田地再多,一年到頭,又能得到多少銀子?
否則,天下的農民,也不至於貧困潦倒了!”
說完,吳憂拱了拱手,而後朗聲道:
“...倭國雖僅僅相當於我大明一個行省的大小,與我大明廣闊的疆域相比,...不值一提!
論疆域,論人口、論土地、論底蘊、論文化,倭國皆遠遠不如我大明,
可正所謂,爛船也有三斤釘,倭國亦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就是,倭國境內,有著金山銀山!
...將倭國稱之為金銀島,絕對名副其實!”
“...金山、銀山?”
吳憂此言一出,奉天殿內,一片嘩然,瞬間充滿了嘈雜之音!
但亦有少數一些人,並未被所謂的金山銀山衝昏頭腦,
兵部尚書李煥文,想起那些不遠萬裏,漂洋過海前來大明劫掠的倭寇,質問道:
“...嗬嗬,不知吳學士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如若倭國境內,真有那金山銀山,那倭國境內的倭寇,又何須不遠萬裏,駕駛小船,
冒著葬身大海,以及被衛所軍士圍剿的風險,前來劫掠我大明沿海各省呢?
這豈不是...豈不是猶如放著富足的日子不過,卻跑去大街上乞討一般可笑嗎?”
“...李大人這麽形容,倒也沒錯!”
吳憂輕笑著點了點頭,而後語氣悠然的說道:
“...隻要是正常人,想來都不可能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卻跑去大街上乞討的!
...就更別說,自己家裏還有金山銀海了!”
說著,吳憂收起臉上的笑容,話鋒一轉,語氣肅然的問道:
“...可如若倭國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家裏有金山銀海呢?
...那麽,日子過不下去的倭寇,不遠萬裏,漂洋過海的來我大明劫掠,李大人還會覺得奇怪麽?”
聞言,李煥文先是微微愣了一下,而後目光直視著吳憂質問道:
“...那麽請問吳學士,連倭國自家人都不知道,自己國內有著金山銀海,
...你吳學士,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此問一出,奉天殿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落在了吳憂的身上,
...這個問題,不僅李煥文滿含疑惑,
...其餘眾人,又何嚐不是如此!
麵對眾人凝視的目光,麵對這個避無可避的問題,吳憂卻絲毫不亂,因其早已準備了一套說辭,
...而這套說辭,不說天衣無縫,卻也叫人無從考證!
...因為,如若想要考證,吳憂所言是真是假,除非到地下,去向某些人當麵求證了!
“...李大人所言甚是!”
吳憂對李煥文微微拱了拱手,而後麵向眾人,冷笑著說道:
“...眾所周知,我吳憂前些時日,奉皇命欽差山東,賑濟災民!
想必大家也知道,在下此行前往山東,不止揪出了與倭寇狼狽為奸的張家等一幹數典忘祖,喪心病狂之輩
更是一舉剿滅了趁夜於張府密道,暗潛入城,妄圖在城內燒殺搶掠的兩千倭寇,...並將之築成京觀!”
說到這裏,吳憂的表情變得異常鄭重,一本正經,煞有其事的說道:
“...據嚴刑拷問,與倭寇暗中勾結的張家家主,...張博,向本官透露了這個驚天的秘密,
...以求保住自己的那條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