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讓老裴進常委?”迴去的路上,韓國強小聲問道。
“嗯,有這個打算,你覺得怎麽樣?”副縣長提常委相對容易,提局長或鄉黨委書記動靜太大。
“就算是提老裴,其它的副縣長也會有意見。”對於自己的這幾個副手,韓國強還算比較了解。
裴野闊並不能服從,論能力,也不是多出眾,無非態度較好,認真負責。
剩下的三個人中,顧宏偉進取心不足,而且遇事不敢頂上。
司恆這個家夥,工作倒是挺有激情,也比較負責,韓國強到來之後,也積極向韓國強靠攏,但能在楊辰和韓國強來之前分管國土、礦產,很難相信能在其中獨善其身。
周見喜,這個跟韓國強很早以前就認識,兩個人關係也比較好,工作也沒有問題,特別是韓國強剛來的時候,是韓國強在政府最有力的幫手。
但隨著朱亮、丁步銘等人的到來,周見喜漸漸地跟韓國強有些脫離,工作沒問題,但那種交心的感覺沒有了。
韓國強依稀聽到一種說法,周見喜抱怨平山縣的人過來搶了定山縣人的位置。
而楊辰到來之後,這種情緒更是達到了最高點,一度連韓國強的麵子也不賣了,對楊辰的舉動更是怨言不斷。
哪怕明著從來沒有表現出來,可誰也不是傻子。
“無人可用呀。”楊辰感歎一聲說道。
“我想讓郝正勇擔任常務副縣長,朱亮過去擔任組織部長,你覺得怎麽樣?”楊辰問道。
韓國強想了想:“你對郝正勇不放心?”
楊辰苦笑了一下:“我對誰都不放心,我是說定山縣這些人。”
雖然楊辰來了以後,郝正勇一直比較配合,表現也很積極,但賀勇剛時代,人事工作的三駕馬車中,楊辰感覺郝正勇才是緊跟賀勇剛的那個人,而顧澤海即使在那個時候,也是比較獨立的多。
雖然說了換了新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又投靠新縣委書記這個很正常,但還是讓楊辰不敢完全相信。
至於顧澤海,那種明顯的疏離感是個人都能感覺到,反而不用擔心。
縣委副書記,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卻一直站在反對縣委書記的立場,那就是不服從領導,就有理由換了他,隻不過那樣的話,同樣也是兩敗俱傷。
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人事工作這三駕馬車中,組織部長是具體幹活的,縣委書記要想人事工作體現自己的意誌,直接指揮組織部長是最好的。
所以大多數地方,組織部長都是最受縣委書記信任的人,副書記的作用是居中協調,同時發揮製衡製約的作用。
剩下的兩駕馬車都不能完全控製的情況下,楊辰動人之前就需要非常小心。
所以他打算以常務副縣長的職位,換走郝正勇掌控的組織部。
韓國強對此搖了搖頭:“老朱以前沒有幹過黨務工作,除非給他一定的時間,不然的話組織部的工作他拿不起來。”
這是個讓人發愁的問題,馬上要進行第一波人事調整了,組織部長還不敢完全信任呢,而且楊辰和韓國強都是外來,不了解實際情況,鬼知道他會塞進多少私貨。
楊辰也沒辦法,來了新縣委書記,你要是不動人,別人還以為你白來了呢。
楊辰當然可以等上半年,等自己對縣裏的情況有足夠了解之後,再來動手,但楊辰等不了那麽長時間。
到了周五早上,定山縣搞了一個出發儀式,也是張燈結彩,人山人海,一共租了六輛豪華大巴,劉延和書記帶隊,顧澤海負責陪同。
市組織部、宣傳部和市電視台、報社的也都來參加了,本來打算邀請一名市領導的,可惜業務對口的都有事,不對口的不好意思來。
送走了他們,楊辰喊上了韓國強、任運英和郝正勇開了個小會。
等人到齊之後,楊辰就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在下去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單位和部門都存在一些年齡偏大的班子成員,應該退二線卻沒有退,這些人呢,好點的還能夠按部就班地開展自己負責的工作,但是積極性也不高,更多的呢,已經失去了積極性,就是在等著退下去。”
“當然了,這個可以理解,畢竟年齡到站了,組織一紙文件下來,隨時都可能退,這種情況,你再讓人家積極地跟剛參加工作一樣,也不現實。”
“但是,我在下來擔任縣委書記的時候,也是跟組織立了軍令狀的,定山縣的各項工作,要在一年之內有大的改變,兩年時間,各項工作要進入全市第一方陣,三到五年時間,咱們定山縣要成為全市第一強縣。”
“這個目標不僅需要各位領導的努力,也需要全市幹部的努力,那麽建立一個能上能下的機製就非常重要,讓該退的退下去,提拔一批新生力量上來。”
“所以我的意思是,先把這一批年齡到線的退下去,選拔一批較為年輕的優秀幹部上來。”
然後楊辰看向郝正勇:“郝部長,前兩天我讓你統計的名單好了嗎?”
郝正勇立刻拿出來一疊材料遞了過來,其實楊辰早就看過了。
不過演戲要演全麵。
同時郝正勇匯報到:“按照楊書記的要求,對年齡已經到線或三個月內到線的副科級以上幹部進行了統計,其中市直部門共有副科級幹部二十七人,正科級幹部八人,鄉鎮副科級幹部十六人,正科級幹部六人。”
“正科級幹部暫不調整,等於需要調整的有四十三人,對吧?”這就是一把手的優勢,你說什麽就什麽,這些小事上,一般人不會跟你計較。
楊辰看了看名單,遞給了徐錦麗:“給韓縣長和任書記複印一份。”
然後滿含歉意地對他們兩個說道:“不好意思,該提前跟你們通個氣的,可是人事調整工作,向來是動一發而觸全身,所以沒有及時告知兩位。”
任運英看了看名單,有很多熟悉的名字,突然來了這一出,她的心裏有些慌張,於是對楊辰說道:“顧書記不在,咱們是不是等他們迴來再說。”
“我跟顧書記已經說過了,顧書記表示沒有意見。”楊辰淡淡地說道。
都定下來顧澤海陪著老幹部們活動後,楊辰才跟他說的,顧澤海能說什麽。
這明顯就是把他支出去的節奏,但是考慮到參加這件事,擁有極大的名聲,真要是報到上麵形成政績的話,他這個親身參與者肯定少不了,所以隻能答應讓楊辰全權作主了。
任運英心裏有點沒譜,不知道這會怎麽樣,但話說到這了,她又不能說不行。
“我覺得還是等顧書記迴來比較好。”任運英小聲說道。
楊辰笑了笑:“任書記,我都說了,顧書記沒有意見,要不你現在給他打電話再確認一下?”
“不用不用”任運英趕緊擺手拒絕,她其實不是想聽顧澤海的意見,但又不能這樣說。
“任書記,顧書記是副書記,你也是副書記,你們兩個是一樣的,再說了,雖然書記辦公室不搞投票那一套,但隻要咱們三個都同意了,顧書記能說不同意嗎。”楊辰想激發她心裏的野心,就這樣對她說道。
任運英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自己也是副書記,沒必要非得聽顧澤海的,提拔人總是好事,這些人年齡到了該退肯定得退,這個誰也擋不住,那提拔誰上來? 是不是自己也能做一部分主了。
於是就點了點頭:“行,我同意。”
心裏開始盤算著誰跟自己走的近,能夠提拔誰。
可股級幹部裏麵,她真不認識幾個呀,不行,必須得趕緊放出風去,讓想找門路的人趕緊找自己。
正好顧澤海這個家夥不在。
然後楊辰繼續說道:“首先,咱們把原則先確定下來,然後組織部這邊擬定一個方案,下午上常委會。”
任運英急著會議結束好對外宣傳,於是就毫不遲疑地說道:“楊書記,這個我們都聽您的,你說了算。”
楊辰也不客氣直接說道:“首先,第一個原則,凡是年齡到線或即將到線的,一律退下去,一刀切,沒有任何例外,省得這個來說情,那個來說情的。”
任運英有點不太滿意,名單中的有些人人情還是挺重的,但她剛說了什麽都聽楊辰的,也不好再反駁。
何況楊辰說的也有道理。
隻能點了點頭。
楊辰又繼續說道:“第二,所有的縣直單位,不論大小,都有一個基本名額,班子裏有多個退下去的,可以增加一個名額,但最多兩個,鄉鎮同樣也是如此。”
“第三,凡是這次提拔上來的人,一律遵循一個原則,縣直提拔上來的,下鄉鎮,鄉鎮提拔上來的,上市直。”
這些原則,除了韓國強外,郝正勇都不知道,聽了之後,都心裏發苦。
這個原則就會導致這次提拔的名額,不會太搶手。
比如說,財政局、人事局、警察局這些單位的科長,那是寧願在局裏當科長,也不會願意下鄉鎮當副鄉鎮長的。
而鄉鎮同樣也是如此,有些人家裏就是本鄉本土的,你讓他們為了一個副局長的職位,跑到縣裏來上班,也不一定願意。
當然,有人不願意就有人願意,隻不過這樣一來,競爭的激烈程度就會減弱。
而且看楊辰的樣子,似乎還沒有說完,郝正勇心裏就有些發苦,這些大原則一定,他們這個組織部的可操作空間就小多了,自己可是許諾出去不少呀,這下有些難辦了。
“嗯,有這個打算,你覺得怎麽樣?”副縣長提常委相對容易,提局長或鄉黨委書記動靜太大。
“就算是提老裴,其它的副縣長也會有意見。”對於自己的這幾個副手,韓國強還算比較了解。
裴野闊並不能服從,論能力,也不是多出眾,無非態度較好,認真負責。
剩下的三個人中,顧宏偉進取心不足,而且遇事不敢頂上。
司恆這個家夥,工作倒是挺有激情,也比較負責,韓國強到來之後,也積極向韓國強靠攏,但能在楊辰和韓國強來之前分管國土、礦產,很難相信能在其中獨善其身。
周見喜,這個跟韓國強很早以前就認識,兩個人關係也比較好,工作也沒有問題,特別是韓國強剛來的時候,是韓國強在政府最有力的幫手。
但隨著朱亮、丁步銘等人的到來,周見喜漸漸地跟韓國強有些脫離,工作沒問題,但那種交心的感覺沒有了。
韓國強依稀聽到一種說法,周見喜抱怨平山縣的人過來搶了定山縣人的位置。
而楊辰到來之後,這種情緒更是達到了最高點,一度連韓國強的麵子也不賣了,對楊辰的舉動更是怨言不斷。
哪怕明著從來沒有表現出來,可誰也不是傻子。
“無人可用呀。”楊辰感歎一聲說道。
“我想讓郝正勇擔任常務副縣長,朱亮過去擔任組織部長,你覺得怎麽樣?”楊辰問道。
韓國強想了想:“你對郝正勇不放心?”
楊辰苦笑了一下:“我對誰都不放心,我是說定山縣這些人。”
雖然楊辰來了以後,郝正勇一直比較配合,表現也很積極,但賀勇剛時代,人事工作的三駕馬車中,楊辰感覺郝正勇才是緊跟賀勇剛的那個人,而顧澤海即使在那個時候,也是比較獨立的多。
雖然說了換了新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又投靠新縣委書記這個很正常,但還是讓楊辰不敢完全相信。
至於顧澤海,那種明顯的疏離感是個人都能感覺到,反而不用擔心。
縣委副書記,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卻一直站在反對縣委書記的立場,那就是不服從領導,就有理由換了他,隻不過那樣的話,同樣也是兩敗俱傷。
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人事工作這三駕馬車中,組織部長是具體幹活的,縣委書記要想人事工作體現自己的意誌,直接指揮組織部長是最好的。
所以大多數地方,組織部長都是最受縣委書記信任的人,副書記的作用是居中協調,同時發揮製衡製約的作用。
剩下的兩駕馬車都不能完全控製的情況下,楊辰動人之前就需要非常小心。
所以他打算以常務副縣長的職位,換走郝正勇掌控的組織部。
韓國強對此搖了搖頭:“老朱以前沒有幹過黨務工作,除非給他一定的時間,不然的話組織部的工作他拿不起來。”
這是個讓人發愁的問題,馬上要進行第一波人事調整了,組織部長還不敢完全信任呢,而且楊辰和韓國強都是外來,不了解實際情況,鬼知道他會塞進多少私貨。
楊辰也沒辦法,來了新縣委書記,你要是不動人,別人還以為你白來了呢。
楊辰當然可以等上半年,等自己對縣裏的情況有足夠了解之後,再來動手,但楊辰等不了那麽長時間。
到了周五早上,定山縣搞了一個出發儀式,也是張燈結彩,人山人海,一共租了六輛豪華大巴,劉延和書記帶隊,顧澤海負責陪同。
市組織部、宣傳部和市電視台、報社的也都來參加了,本來打算邀請一名市領導的,可惜業務對口的都有事,不對口的不好意思來。
送走了他們,楊辰喊上了韓國強、任運英和郝正勇開了個小會。
等人到齊之後,楊辰就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在下去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單位和部門都存在一些年齡偏大的班子成員,應該退二線卻沒有退,這些人呢,好點的還能夠按部就班地開展自己負責的工作,但是積極性也不高,更多的呢,已經失去了積極性,就是在等著退下去。”
“當然了,這個可以理解,畢竟年齡到站了,組織一紙文件下來,隨時都可能退,這種情況,你再讓人家積極地跟剛參加工作一樣,也不現實。”
“但是,我在下來擔任縣委書記的時候,也是跟組織立了軍令狀的,定山縣的各項工作,要在一年之內有大的改變,兩年時間,各項工作要進入全市第一方陣,三到五年時間,咱們定山縣要成為全市第一強縣。”
“這個目標不僅需要各位領導的努力,也需要全市幹部的努力,那麽建立一個能上能下的機製就非常重要,讓該退的退下去,提拔一批新生力量上來。”
“所以我的意思是,先把這一批年齡到線的退下去,選拔一批較為年輕的優秀幹部上來。”
然後楊辰看向郝正勇:“郝部長,前兩天我讓你統計的名單好了嗎?”
郝正勇立刻拿出來一疊材料遞了過來,其實楊辰早就看過了。
不過演戲要演全麵。
同時郝正勇匯報到:“按照楊書記的要求,對年齡已經到線或三個月內到線的副科級以上幹部進行了統計,其中市直部門共有副科級幹部二十七人,正科級幹部八人,鄉鎮副科級幹部十六人,正科級幹部六人。”
“正科級幹部暫不調整,等於需要調整的有四十三人,對吧?”這就是一把手的優勢,你說什麽就什麽,這些小事上,一般人不會跟你計較。
楊辰看了看名單,遞給了徐錦麗:“給韓縣長和任書記複印一份。”
然後滿含歉意地對他們兩個說道:“不好意思,該提前跟你們通個氣的,可是人事調整工作,向來是動一發而觸全身,所以沒有及時告知兩位。”
任運英看了看名單,有很多熟悉的名字,突然來了這一出,她的心裏有些慌張,於是對楊辰說道:“顧書記不在,咱們是不是等他們迴來再說。”
“我跟顧書記已經說過了,顧書記表示沒有意見。”楊辰淡淡地說道。
都定下來顧澤海陪著老幹部們活動後,楊辰才跟他說的,顧澤海能說什麽。
這明顯就是把他支出去的節奏,但是考慮到參加這件事,擁有極大的名聲,真要是報到上麵形成政績的話,他這個親身參與者肯定少不了,所以隻能答應讓楊辰全權作主了。
任運英心裏有點沒譜,不知道這會怎麽樣,但話說到這了,她又不能說不行。
“我覺得還是等顧書記迴來比較好。”任運英小聲說道。
楊辰笑了笑:“任書記,我都說了,顧書記沒有意見,要不你現在給他打電話再確認一下?”
“不用不用”任運英趕緊擺手拒絕,她其實不是想聽顧澤海的意見,但又不能這樣說。
“任書記,顧書記是副書記,你也是副書記,你們兩個是一樣的,再說了,雖然書記辦公室不搞投票那一套,但隻要咱們三個都同意了,顧書記能說不同意嗎。”楊辰想激發她心裏的野心,就這樣對她說道。
任運英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自己也是副書記,沒必要非得聽顧澤海的,提拔人總是好事,這些人年齡到了該退肯定得退,這個誰也擋不住,那提拔誰上來? 是不是自己也能做一部分主了。
於是就點了點頭:“行,我同意。”
心裏開始盤算著誰跟自己走的近,能夠提拔誰。
可股級幹部裏麵,她真不認識幾個呀,不行,必須得趕緊放出風去,讓想找門路的人趕緊找自己。
正好顧澤海這個家夥不在。
然後楊辰繼續說道:“首先,咱們把原則先確定下來,然後組織部這邊擬定一個方案,下午上常委會。”
任運英急著會議結束好對外宣傳,於是就毫不遲疑地說道:“楊書記,這個我們都聽您的,你說了算。”
楊辰也不客氣直接說道:“首先,第一個原則,凡是年齡到線或即將到線的,一律退下去,一刀切,沒有任何例外,省得這個來說情,那個來說情的。”
任運英有點不太滿意,名單中的有些人人情還是挺重的,但她剛說了什麽都聽楊辰的,也不好再反駁。
何況楊辰說的也有道理。
隻能點了點頭。
楊辰又繼續說道:“第二,所有的縣直單位,不論大小,都有一個基本名額,班子裏有多個退下去的,可以增加一個名額,但最多兩個,鄉鎮同樣也是如此。”
“第三,凡是這次提拔上來的人,一律遵循一個原則,縣直提拔上來的,下鄉鎮,鄉鎮提拔上來的,上市直。”
這些原則,除了韓國強外,郝正勇都不知道,聽了之後,都心裏發苦。
這個原則就會導致這次提拔的名額,不會太搶手。
比如說,財政局、人事局、警察局這些單位的科長,那是寧願在局裏當科長,也不會願意下鄉鎮當副鄉鎮長的。
而鄉鎮同樣也是如此,有些人家裏就是本鄉本土的,你讓他們為了一個副局長的職位,跑到縣裏來上班,也不一定願意。
當然,有人不願意就有人願意,隻不過這樣一來,競爭的激烈程度就會減弱。
而且看楊辰的樣子,似乎還沒有說完,郝正勇心裏就有些發苦,這些大原則一定,他們這個組織部的可操作空間就小多了,自己可是許諾出去不少呀,這下有些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