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晨曦曙光中的玄甲騎軍。正是幽都軍將軍高進,率領的寒梅鐵騎和張青山指揮的一萬披甲精騎。
隨著高進一聲令下,寒梅鐵騎和一萬披甲精騎,衝向望月關城前,大遼國的軍隊。
經過一晝夜的苦戰,耶律石虎所率領的大遼將士,此刻也是身心俱疲,現在哪裏還有一戰之力。
此時望月關城前,大遼國的將士,麵對著突如其來,如猛虎下山般的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早就驚嚇得魂飛天外,四散潰逃。
一時間,大遼國軍隊的陣型,被高進的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衝擊的混亂不堪。當真是兵敗如山倒,一瀉千裏。
耶律石虎見幽都軍的援軍,已然到來。而且來勢之兇猛,猶如天降神兵。
己方大軍在這支玄甲騎軍的麵前,沒有絲毫的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一觸即敗,此時已經潰不成軍。
耶律石虎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觸手可及的勝利就這樣,從自己的眼前溜走。
耶律石虎雖心有不甘,但此刻也是無計可施。他知道望月關,現在已經攻陷無望。便指揮後軍變前軍,準備全軍撤退。
高進哪裏能放過這樣的機會。秦王古墓中的神將白起,曾經對自己說過。
戰爭的主導思想,便是要盡可能的擊殺敵方的有生力量,使其徹底的消亡,永世不得翻身。而戰場之上最大的戰損比,便是來自於對潰敗敵軍的追擊。
高進命張青山率領一萬精騎,去清理望月關城前大遼國潰敗的軍隊。
高進自己則是率領寒梅鐵騎,對耶律石虎後撤的大軍,進行無情的追殺。
耶律石虎率領剩餘的本部南苑精銳,一路潰逃。但是逃跑的方向,並不是向大遼國境內逃竄。而是朝著耶律長風,所率大軍的古北口方向奔逃。
高進率領寒梅鐵騎,一路追擊了五十餘裏後,方才收兵返迴望月關。
此役,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共計斬首大遼軍隊八萬餘人。
耶律石虎隻率領不到五萬的南苑本部精銳,逃至長城外的古北口處,與耶律長風和高句麗的大軍匯合。
草原各部族的聯軍,經明月峽穀一役後,幾乎損失殆盡,直接敗退迴大遼國境。
初始時,二十多萬草原各部族的聯軍部隊。在敗退迴遼境後,生還者不過兩萬有餘。
至此,草原各部族對殺神高進的名號,談虎色變。
高進率寒梅鐵騎,迴到望月關。
當高進來到望月關的城頭,看見蒙雲時。
蒙雲此時背靠著幽都軍的戰旗旗杆,奄奄一息。
高進飛奔至蒙雲的身後,想要將自己體內的真氣,注入到蒙雲的體內。
而蒙雲卻是輕聲的對高進說道:“大帥,能在最後的時刻見到你,真好!
我真沒想到是你率領援軍,最先趕到了望月關。
望月關沒有在我蒙雲的手上,被關外異族攻陷。我蒙雲就沒有愧對,幽都軍的先烈。
大帥,你別白費力氣。我已經不行了,我之所以還留著這口氣,就是還想見到我的弟弟你,最後一麵。
從你出生的那天起,我蒙雲就一直把你高進,當成我的親弟弟。我對自己發誓,要保護和守護你一輩子。
如今看來,我是做不到了。”
高進已經感覺到,蒙雲體內經脈盡斷。作為武侍之境的武者,這是耗盡所有體內的氣機之象。現在就是任憑大羅金仙下凡,也是無濟於事。
高進此刻淚如泉湧,跪倒在蒙雲的身前。高進用自己的雙手,緊緊握住蒙雲的雙手。
蒙雲努力的笑了笑,輕聲的說道:“好弟弟,不哭。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幽都軍的我們,無非就是早死晚死罷了!
香兒已經有了我的骨肉。他日誕下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我想讓你作為孩子的義父。
這也是我最後的願望,希望你能答應!”
高進用力的點著頭,說道:“蒙大哥,我一定會照顧好香兒姐姐和你們的骨肉。
我會讓孩子認我做義父,而我待他們,也會像我自己的親生骨肉一般!”
蒙雲用疲憊的雙眼看著高進,語氣微弱的說道:“我還記得你小時候淘氣的樣子,總是惹孟蕾妹妹不開心!
那時候真好,我們大家都無憂無慮的。香兒一直是那麽溫柔,那麽美麗!”
高進此時用體內的真氣,通過蒙雲的雙手,緩緩的注入到蒙雲的體內。
此時,孟廣誌夫婦也走上了望月關的城樓,來到高進和蒙雲的身前。
在收到蒙雲的求救信後,孟廣誌夫婦便率領三萬幽都軍,火速前來支援明月峽穀的望月關。
突然,蒙雲的雙眼,恢複了往日的神采。蒙雲看向遠方,略帶興奮的說道:“我看到了,我看到義父高將軍了!我這就要去陪伴他的左右,義父需要我!”
說罷,蒙雲眼中的神采,瞬間黯淡無光。雙目慢慢合攏閉上,嘴角掛著淺淺的笑意。
蒙雲與高進緊握著的雙手,也漸漸鬆開,雙臂自然的垂下。
楚玲兒此刻哭出聲來,她同樣一直把蒙雲當做自己的兒子看待。一旁的孟廣誌,也是老淚縱橫。
高進將蒙雲的身體,輕輕的平放於地麵,緩緩的站起身來。
高進自言自語的說道:“蒙大哥,是我錯了!耶律長風的籌謀,出乎了我的意料。
是我害得你身死於此,連你和香兒姐姐的骨肉,你也未曾看上一眼。
我答應你的事,我一定會辦到,你放心的去吧。你在九泉之下,你可以好生的陪伴,我們的父親!”
說罷,高進轉身對孟廣誌夫婦說道:“如今大遼國已經放棄,再進攻明月峽穀望月關的企圖。
但我們不能不防,望月關這裏就有勞叔父叔母,代孩兒在這裏駐守!”
孟廣誌說道:“進兒這是哪裏的話,你放心去吧,這裏有我和你叔母駐守,定不會讓大遼國的軍隊,有機可乘!”
高進命人將蒙雲的屍身,裝於馬車之上,運迴幽都城好生安葬。
高進自己則是率領寒梅鐵騎和張青山的一萬精騎,迅速返迴幽都城外的幽都軍大營做休整。以便迎接在此之後的戰鬥…………
………………
幽州城是燕雲十六州最大的城邦,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東臨渤海,周邊物產豐富。交通更是包含了陸運和海運,百姓生活也算富足。因此幽州城,也是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幽州城本是前朝幽州節度使,石敬堯的根據地。自石敬堯被高進和趙應龍聯手所滅後,幽州城便歸屬於高進的管轄範圍。
高進派遣孟廣誌夫婦和楚戰天楚易峰兩兄弟,鎮守幽州城。同時也接手了,石敬堯所剩下的十三萬幽州大軍。
由於平日裏孟廣誌夫婦,並不是長期的居住於幽州城。管理幽州城的任務,基本就落到了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的肩上。
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為人和善。無論大事小情,都與被高進一同委派過來的,十幾位幽都軍元老,共同商議。
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平日裏訓練士卒,也是十分的認真刻苦且賞罰分明。這使得原本軍紀渙散的幽州軍,變得軍紀嚴明,逐漸成為了一支可戰的精銳之師。
這日,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正在幽州城府的議事大廳內,與幽都軍的十幾位元老級將領,商議如何解決幽州軍,兵馬糧草的事宜。
長城防線古北口守軍的斥候,快馬迴報。大遼國與高句麗的聯軍,已經突破長城古北口處防線,進入幽州境內。此時正直逼幽州城而來。
楚戰天楚易峰兩兄弟和議事大廳內的眾人,神情頓時緊張起來。
楚戰天說道:“大遼國與高句麗的聯軍,從長城防線的古北口處入境。
耶律長風居然沒有率軍,直逼幽都城。卻是沿著長城防線,直奔我們所在的幽州城而來。這簡直是欺人太甚,難道打仗也是先找軟柿子捏嗎?”
楚易峰沉思片刻後,說道:“依我看來,耶律長風是想率大軍,先吃掉我們的幽州城。從而斷了大帥高進,所在幽都城的後備兵源。
大哥,不是你兄弟我膽小怯戰,如果我們貿然領軍,出幽州城迎敵的話。
你我無論在文治武功,還是在所率軍隊的數量上,皆是難以與之抗衡!
當務之急,我們先要立即派人,去大帥高進處求援。
然後我們堅守幽州城,等待大帥高進的援軍早日到來!”
議事大廳內幽都軍元老級的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楚易峰的提議。
楚戰天略有所思的說道:“我覺得此事,似乎有些不妥。大遼國的兵將,擅長在馬背上作戰,並不擅長攻城戰!
耶律長風此次率大軍前來,首選的目標卻是城池堅固的幽州城。
我感覺興許這其中有詐。極有可能是耶律長風,利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引大帥在率軍前來的路上,截殺大帥所率的援軍!”
大廳內的眾人聞聽楚戰天所言,皆是大吃一驚。
片刻後,楚戰天輕聲的說道:“也許是我多慮了,現在先不管耶律長風意欲如何!
我們首先都要派人,去往大帥所在的幽都城處求援。
而我們自己要做好,堅守幽州城的準備!”
楚戰天的提議,得到在場眾人的一致認可後。所有人便出了議事大廳,做迎戰來敵的準備。
首先將幽州城內的百姓,進行疏散撤離出幽州城。然後將城外,幽州軍大營的全部兵將,緊急調入城內。
次日傍晚,大遼國騎軍的先頭部隊,便已抵達幽州城前。
最先到達幽州城的是,大遼國騎軍的先頭部隊,總計有三萬人馬。皆是大遼南苑本部的輕甲精銳。
楚戰天和楚易峰,率眾人在幽州城的城樓上,仔細的觀察敵情。
楚戰天說道:“最先到達的,不過是大遼國的先頭部隊。
他們的大軍,後繼就應該陸續到達。
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遼寇立足未穩之時,先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楚易峰並不讚同,大哥楚戰天的提議。他自己的意見,依然還是堅守城池不出,以求穩為主。
楚易峰的意見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楚戰天也隻好悻悻作罷!
第二日午時過後,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便陸續的抵達幽州城附近。在距離幽州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
大遼國和高句麗,將近八十萬人馬的聯軍大營,一望無邊。這在聲勢和氣勢上,都給幽州城的守軍,帶來了莫大的心理壓力。
就連久經沙場的幽都軍元老級將領,內心也不免感到一絲恐慌。因為他們自己,也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陣仗。
次日一早,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便開始攻城。
大遼和高句麗的聯軍,先是將幽州城團團圍住後。大遼國的軍隊,從幽州城的正北大門開始進攻。而高句麗的大軍,則是從幽州城的南大門開始進攻。
巨型投石車投擲的巨石,將幽州城防的許多地方損毀。而其他的遠程投擲武器,將燃燒著的火球,扔進了幽州城。
隨著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發起了如海嘯一般的衝鋒。整個幽州城,此刻仿佛都在燃燒。
楚戰天和楚易峰在北大門的城樓上,指揮幽州軍作戰。
英勇頑強的幽州軍將士,抵擋住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保衛著幽州城。
幽州城的攻防保衛戰,持續了整個白天,都未曾停歇片刻。
大遼國和高句麗,由於在兵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他們都是每隔兩個時辰,便更換另一波攻城的隊伍。妄圖以車輪戰術,耗死幽州城的守軍。
大遼和高句麗一方的兵將,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對幽州城的守軍,進行著不間斷的攻擊。
反觀幽州城的守軍將士,雖然作戰英勇,一個個奮不顧身。
但是由於在兵力上,敵眾我寡,處於絕對的劣勢。因此在兵將的輪換上,就顯得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隨著幽州軍傷亡人數的增加,從而變得愈演愈烈…………
隨著高進一聲令下,寒梅鐵騎和一萬披甲精騎,衝向望月關城前,大遼國的軍隊。
經過一晝夜的苦戰,耶律石虎所率領的大遼將士,此刻也是身心俱疲,現在哪裏還有一戰之力。
此時望月關城前,大遼國的將士,麵對著突如其來,如猛虎下山般的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早就驚嚇得魂飛天外,四散潰逃。
一時間,大遼國軍隊的陣型,被高進的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衝擊的混亂不堪。當真是兵敗如山倒,一瀉千裏。
耶律石虎見幽都軍的援軍,已然到來。而且來勢之兇猛,猶如天降神兵。
己方大軍在這支玄甲騎軍的麵前,沒有絲毫的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一觸即敗,此時已經潰不成軍。
耶律石虎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觸手可及的勝利就這樣,從自己的眼前溜走。
耶律石虎雖心有不甘,但此刻也是無計可施。他知道望月關,現在已經攻陷無望。便指揮後軍變前軍,準備全軍撤退。
高進哪裏能放過這樣的機會。秦王古墓中的神將白起,曾經對自己說過。
戰爭的主導思想,便是要盡可能的擊殺敵方的有生力量,使其徹底的消亡,永世不得翻身。而戰場之上最大的戰損比,便是來自於對潰敗敵軍的追擊。
高進命張青山率領一萬精騎,去清理望月關城前大遼國潰敗的軍隊。
高進自己則是率領寒梅鐵騎,對耶律石虎後撤的大軍,進行無情的追殺。
耶律石虎率領剩餘的本部南苑精銳,一路潰逃。但是逃跑的方向,並不是向大遼國境內逃竄。而是朝著耶律長風,所率大軍的古北口方向奔逃。
高進率領寒梅鐵騎,一路追擊了五十餘裏後,方才收兵返迴望月關。
此役,寒梅鐵騎和一萬精騎,共計斬首大遼軍隊八萬餘人。
耶律石虎隻率領不到五萬的南苑本部精銳,逃至長城外的古北口處,與耶律長風和高句麗的大軍匯合。
草原各部族的聯軍,經明月峽穀一役後,幾乎損失殆盡,直接敗退迴大遼國境。
初始時,二十多萬草原各部族的聯軍部隊。在敗退迴遼境後,生還者不過兩萬有餘。
至此,草原各部族對殺神高進的名號,談虎色變。
高進率寒梅鐵騎,迴到望月關。
當高進來到望月關的城頭,看見蒙雲時。
蒙雲此時背靠著幽都軍的戰旗旗杆,奄奄一息。
高進飛奔至蒙雲的身後,想要將自己體內的真氣,注入到蒙雲的體內。
而蒙雲卻是輕聲的對高進說道:“大帥,能在最後的時刻見到你,真好!
我真沒想到是你率領援軍,最先趕到了望月關。
望月關沒有在我蒙雲的手上,被關外異族攻陷。我蒙雲就沒有愧對,幽都軍的先烈。
大帥,你別白費力氣。我已經不行了,我之所以還留著這口氣,就是還想見到我的弟弟你,最後一麵。
從你出生的那天起,我蒙雲就一直把你高進,當成我的親弟弟。我對自己發誓,要保護和守護你一輩子。
如今看來,我是做不到了。”
高進已經感覺到,蒙雲體內經脈盡斷。作為武侍之境的武者,這是耗盡所有體內的氣機之象。現在就是任憑大羅金仙下凡,也是無濟於事。
高進此刻淚如泉湧,跪倒在蒙雲的身前。高進用自己的雙手,緊緊握住蒙雲的雙手。
蒙雲努力的笑了笑,輕聲的說道:“好弟弟,不哭。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幽都軍的我們,無非就是早死晚死罷了!
香兒已經有了我的骨肉。他日誕下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我想讓你作為孩子的義父。
這也是我最後的願望,希望你能答應!”
高進用力的點著頭,說道:“蒙大哥,我一定會照顧好香兒姐姐和你們的骨肉。
我會讓孩子認我做義父,而我待他們,也會像我自己的親生骨肉一般!”
蒙雲用疲憊的雙眼看著高進,語氣微弱的說道:“我還記得你小時候淘氣的樣子,總是惹孟蕾妹妹不開心!
那時候真好,我們大家都無憂無慮的。香兒一直是那麽溫柔,那麽美麗!”
高進此時用體內的真氣,通過蒙雲的雙手,緩緩的注入到蒙雲的體內。
此時,孟廣誌夫婦也走上了望月關的城樓,來到高進和蒙雲的身前。
在收到蒙雲的求救信後,孟廣誌夫婦便率領三萬幽都軍,火速前來支援明月峽穀的望月關。
突然,蒙雲的雙眼,恢複了往日的神采。蒙雲看向遠方,略帶興奮的說道:“我看到了,我看到義父高將軍了!我這就要去陪伴他的左右,義父需要我!”
說罷,蒙雲眼中的神采,瞬間黯淡無光。雙目慢慢合攏閉上,嘴角掛著淺淺的笑意。
蒙雲與高進緊握著的雙手,也漸漸鬆開,雙臂自然的垂下。
楚玲兒此刻哭出聲來,她同樣一直把蒙雲當做自己的兒子看待。一旁的孟廣誌,也是老淚縱橫。
高進將蒙雲的身體,輕輕的平放於地麵,緩緩的站起身來。
高進自言自語的說道:“蒙大哥,是我錯了!耶律長風的籌謀,出乎了我的意料。
是我害得你身死於此,連你和香兒姐姐的骨肉,你也未曾看上一眼。
我答應你的事,我一定會辦到,你放心的去吧。你在九泉之下,你可以好生的陪伴,我們的父親!”
說罷,高進轉身對孟廣誌夫婦說道:“如今大遼國已經放棄,再進攻明月峽穀望月關的企圖。
但我們不能不防,望月關這裏就有勞叔父叔母,代孩兒在這裏駐守!”
孟廣誌說道:“進兒這是哪裏的話,你放心去吧,這裏有我和你叔母駐守,定不會讓大遼國的軍隊,有機可乘!”
高進命人將蒙雲的屍身,裝於馬車之上,運迴幽都城好生安葬。
高進自己則是率領寒梅鐵騎和張青山的一萬精騎,迅速返迴幽都城外的幽都軍大營做休整。以便迎接在此之後的戰鬥…………
………………
幽州城是燕雲十六州最大的城邦,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東臨渤海,周邊物產豐富。交通更是包含了陸運和海運,百姓生活也算富足。因此幽州城,也是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幽州城本是前朝幽州節度使,石敬堯的根據地。自石敬堯被高進和趙應龍聯手所滅後,幽州城便歸屬於高進的管轄範圍。
高進派遣孟廣誌夫婦和楚戰天楚易峰兩兄弟,鎮守幽州城。同時也接手了,石敬堯所剩下的十三萬幽州大軍。
由於平日裏孟廣誌夫婦,並不是長期的居住於幽州城。管理幽州城的任務,基本就落到了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的肩上。
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為人和善。無論大事小情,都與被高進一同委派過來的,十幾位幽都軍元老,共同商議。
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平日裏訓練士卒,也是十分的認真刻苦且賞罰分明。這使得原本軍紀渙散的幽州軍,變得軍紀嚴明,逐漸成為了一支可戰的精銳之師。
這日,楚戰天和楚易峰兩兄弟,正在幽州城府的議事大廳內,與幽都軍的十幾位元老級將領,商議如何解決幽州軍,兵馬糧草的事宜。
長城防線古北口守軍的斥候,快馬迴報。大遼國與高句麗的聯軍,已經突破長城古北口處防線,進入幽州境內。此時正直逼幽州城而來。
楚戰天楚易峰兩兄弟和議事大廳內的眾人,神情頓時緊張起來。
楚戰天說道:“大遼國與高句麗的聯軍,從長城防線的古北口處入境。
耶律長風居然沒有率軍,直逼幽都城。卻是沿著長城防線,直奔我們所在的幽州城而來。這簡直是欺人太甚,難道打仗也是先找軟柿子捏嗎?”
楚易峰沉思片刻後,說道:“依我看來,耶律長風是想率大軍,先吃掉我們的幽州城。從而斷了大帥高進,所在幽都城的後備兵源。
大哥,不是你兄弟我膽小怯戰,如果我們貿然領軍,出幽州城迎敵的話。
你我無論在文治武功,還是在所率軍隊的數量上,皆是難以與之抗衡!
當務之急,我們先要立即派人,去大帥高進處求援。
然後我們堅守幽州城,等待大帥高進的援軍早日到來!”
議事大廳內幽都軍元老級的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楚易峰的提議。
楚戰天略有所思的說道:“我覺得此事,似乎有些不妥。大遼國的兵將,擅長在馬背上作戰,並不擅長攻城戰!
耶律長風此次率大軍前來,首選的目標卻是城池堅固的幽州城。
我感覺興許這其中有詐。極有可能是耶律長風,利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引大帥在率軍前來的路上,截殺大帥所率的援軍!”
大廳內的眾人聞聽楚戰天所言,皆是大吃一驚。
片刻後,楚戰天輕聲的說道:“也許是我多慮了,現在先不管耶律長風意欲如何!
我們首先都要派人,去往大帥所在的幽都城處求援。
而我們自己要做好,堅守幽州城的準備!”
楚戰天的提議,得到在場眾人的一致認可後。所有人便出了議事大廳,做迎戰來敵的準備。
首先將幽州城內的百姓,進行疏散撤離出幽州城。然後將城外,幽州軍大營的全部兵將,緊急調入城內。
次日傍晚,大遼國騎軍的先頭部隊,便已抵達幽州城前。
最先到達幽州城的是,大遼國騎軍的先頭部隊,總計有三萬人馬。皆是大遼南苑本部的輕甲精銳。
楚戰天和楚易峰,率眾人在幽州城的城樓上,仔細的觀察敵情。
楚戰天說道:“最先到達的,不過是大遼國的先頭部隊。
他們的大軍,後繼就應該陸續到達。
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遼寇立足未穩之時,先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楚易峰並不讚同,大哥楚戰天的提議。他自己的意見,依然還是堅守城池不出,以求穩為主。
楚易峰的意見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楚戰天也隻好悻悻作罷!
第二日午時過後,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便陸續的抵達幽州城附近。在距離幽州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
大遼國和高句麗,將近八十萬人馬的聯軍大營,一望無邊。這在聲勢和氣勢上,都給幽州城的守軍,帶來了莫大的心理壓力。
就連久經沙場的幽都軍元老級將領,內心也不免感到一絲恐慌。因為他們自己,也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陣仗。
次日一早,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便開始攻城。
大遼和高句麗的聯軍,先是將幽州城團團圍住後。大遼國的軍隊,從幽州城的正北大門開始進攻。而高句麗的大軍,則是從幽州城的南大門開始進攻。
巨型投石車投擲的巨石,將幽州城防的許多地方損毀。而其他的遠程投擲武器,將燃燒著的火球,扔進了幽州城。
隨著大遼國和高句麗的聯軍,發起了如海嘯一般的衝鋒。整個幽州城,此刻仿佛都在燃燒。
楚戰天和楚易峰在北大門的城樓上,指揮幽州軍作戰。
英勇頑強的幽州軍將士,抵擋住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保衛著幽州城。
幽州城的攻防保衛戰,持續了整個白天,都未曾停歇片刻。
大遼國和高句麗,由於在兵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他們都是每隔兩個時辰,便更換另一波攻城的隊伍。妄圖以車輪戰術,耗死幽州城的守軍。
大遼和高句麗一方的兵將,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對幽州城的守軍,進行著不間斷的攻擊。
反觀幽州城的守軍將士,雖然作戰英勇,一個個奮不顧身。
但是由於在兵力上,敵眾我寡,處於絕對的劣勢。因此在兵將的輪換上,就顯得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隨著幽州軍傷亡人數的增加,從而變得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