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過的很快,就像曆史上德國的1927年一樣平平無奇。
德國政府隻是和蘇聯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這對於當時的國際社會來說並沒有什麽稀奇的。
一戰後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和對和平的渴望,很多國家相互之間都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隻有英國對這一條約表達了反對,當然僅限於口頭上。
波蘭軍事部長參謀貝克還嘲笑這一條約是多此一舉,稱德國和蘇聯兩個互不接壤的國家為什麽要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至於法國人,底下的民眾倒是過得非常安寧。
經濟的恢複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讓他們暫時忘記了戰爭的傷痛。
賴發爾玩的文字遊戲是否騙過其他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法國人民真的以為之前在國民議會通過的特別軍事行動隻是一場規模大一點的軍事演習而已。
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甚至連當天的報紙頭版都沒有上。
除了從北非殖民地被調集迴國的士兵感覺到這一次行動似乎不太尋常,大家現在都忙著享受生活。
最近在法國境內流行起一種時髦的飲料,這種名字叫“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憑借其獨特的風味迅速占領了法國市場。
當然有人指出該品牌占領市場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其獨特的滋味,而是跟法國各地的政黨合作,宣傳其是法國的民族企業,。
的飲料包裝上貼著“法蘭西萬歲的標語”,此外還用法國地圖當底色,上麵還包括了阿爾薩斯-洛林。
在民族主義的宣傳攻勢下很多年輕人都愛上了這款飲料。
雖然有心之人曾經對“可口可樂”是不是法國本土的企業感到疑惑,不過當該品牌給法國政府捐贈了五百萬法郎並向法國政府保證絕不偷稅漏稅之後,法國政府立即出麵證明“可口可樂”是法國的民族企業。
總理普恩加萊甚至親自參與了可口可樂公司在巴黎的宣傳活動,免費為他們打了一個廣告。
對於能夠幫助法國恢複經濟的企業,普恩加萊總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他不知道的是,類似的企業在全歐洲都有分號,隻是名字不一樣而已。
在法國該品牌叫“可口可樂”,在德國則是叫“芬達”,在英國則是叫“雪碧”。
這種飲料還開到了遙遠的亞洲,那裏的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冰紅茶”。
除了德國的“芬達”是在斯特拉瑟指導下設計的,在裏麵加了檸檬酸和苯甲酸鈉,味道更加酸甜。
其它地方的口味大差不差,最多是因為原材料的區別略有差異。
由於繼承了前身的藥劑師職業,斯特拉瑟還要求可口可樂公司在研發飲料口味之外繼續研發一種能讓士兵喝了感到興奮的飲料。
在他的指導下這種飲料很快就被研製了出來,這種甜味的飲料喝了能讓人48小時不睡覺而不感到疲倦,此外還能讓人興奮起來降低疼痛感知。
喝了這種飲料的國防軍士兵稱其為雅利安超人一點也不誇張。
副作用當然是有的,例如食欲減退、激素分泌失常、藥效結束後加倍疲倦。
但是跟他的效果比起來,這些副作用真的算不上什麽了。
如果你戰死了,那就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麽副作用,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德國方麵,他們動作似乎不多,隻是跟蘇聯達成了一些經濟方麵的合作。
在秋季,第一批來自蘇聯的資源已經被火車運到了東普魯士,這些資源立刻全部被投入到了軍事生產中。
克虜伯公司收到的訂單是武裝六十萬國防軍的裝備,這批訂單的準時完成意味著哪怕西部的魯爾區暫時被法國占領,國防軍也能堅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畢竟國防軍隻有二十萬人,每個士兵都有整整三套的裝備可以換裝。
斯特拉瑟還恢複了國防軍的預備役,征召了大量退伍老兵。
這些士兵除了沒有正式記錄在冊的編製以外一切待遇和國防軍相同。
隻要戰端一開,德國可以迅速武裝新的部隊。
哪怕由於忌憚《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德國也可以用這些老兵去補充戰爭的損失。
在斯特拉瑟看來,如果德國火力全開,反推法國到巴黎也不是不可能。
經過了三年的“閃電戰”訓練後,這支國防軍成為了一支小型的精銳化部隊。
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並不比法國人差,士氣也很高昂。
唯一比不上法軍的就是人數和撤退速度。
不過斯特拉瑟不準備這麽做,因為1927年的德軍還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準備。
一旦全麵的戰爭爆發,區區二十萬兵力連法國都打不下來。
而且過早的暴露德國秘密研發的武器會讓英國感受到德國的威脅。
就算不支持法國,德國想要依靠英國牟利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國之所以能容忍民族工人黨這種性質的政黨在德國試圖奪取政權。
除了民族工人黨務實的對外政策以外,弱小的德國需要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政府對法國的地位形成挑戰,而羸弱的魏瑪政府是萬萬做不到這一點的。
英國的想法跟後來丘吉爾說的一樣,“如果希特勒進攻地獄,我也要為魔鬼說上幾句好話。”
況且大英從來都不忌憚和魔鬼做交易,他們本身就是魔鬼。
至於德國境內的資產階級,上一次的魯爾區事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跟法國的勾結可能暴露了,紛紛想要跑路。
但是斯特拉瑟哪裏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所有妄圖想要離開德國的資本家都在出境時遭遇了史塔西的攔截。
對方倒是沒有使用暴力,隻是非常客氣的要求他們迴到自己的籍貫所在地不得隨意離開。
除了已經跑出國外的邁爾斯之外,所有人都被監視了起來。
斯特拉瑟打算在法國入侵的時候再拿他們出來開刀,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一切戰爭都是服務於政治的。
在陸軍統帥部的會議中,斯特拉瑟給出的方針是在不違反《凡爾賽和約》的情況下盡力抵抗法國的進攻。
這個要求可難倒了不少陸軍參謀部的將軍。
他們雖然認為憑借德國現有的實力,麵對法國的常備軍抵抗還是沒有問題的,樂觀者認為德國還能進行反攻。
不過一聽到斯特拉瑟的要求後,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違反《凡爾賽和約》,那麽那些坦克和自行火炮都不能動用,德國為數不多但至關重要的空軍也無法使用。
僅僅靠步兵跟裝備齊全的法國人作戰是死路一條。
所以陸軍參謀部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作戰原則,總指揮的位置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所以斯特拉瑟對此也非常頭疼,他開始理解為什麽希特勒跟國防軍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了。
這幫軍人除了打仗一無所知,他們根本不了解政治,不知道德國打破《凡爾賽和約》意味著什麽。
雖然隆美爾自告奮勇要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不過斯特拉瑟不準備讓自己的愛將這麽早就擔此重任。
現在的隆美爾可還沒有成長為後世那個“沙漠之狐”,過早的登場隻會讓他夭折。
至於古德裏安,斯特拉瑟找上他時也是表示必須要動用裝甲部隊才能考慮擔任這個職務,等於是拒絕了斯特拉瑟。
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斯特拉瑟一度打算親自負責擔任抵抗法軍的總指揮,還好西克特將軍勸住了他,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主動請纓要求出任國防軍的總指揮。
斯特拉瑟對此非常感激,他知道西克特是在為自己排憂解難。
不過此時他腦子靈光一現,突然發覺德國還有一個人才可以幫助國防軍用步兵來抵抗法軍的進攻。
這個男人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在凡爾登戰役中負傷,一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中服役,曆任步兵團團長、陸軍總參謀部訓練局參謀,第4軍參謀長參謀長。
二戰爆發後先後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役。
在莫斯科會戰一度阻滯蘇軍的反攻,深得希特勒信任,有“元首的救火隊員”之稱,他就是···
德國政府隻是和蘇聯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這對於當時的國際社會來說並沒有什麽稀奇的。
一戰後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和對和平的渴望,很多國家相互之間都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隻有英國對這一條約表達了反對,當然僅限於口頭上。
波蘭軍事部長參謀貝克還嘲笑這一條約是多此一舉,稱德國和蘇聯兩個互不接壤的國家為什麽要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至於法國人,底下的民眾倒是過得非常安寧。
經濟的恢複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讓他們暫時忘記了戰爭的傷痛。
賴發爾玩的文字遊戲是否騙過其他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法國人民真的以為之前在國民議會通過的特別軍事行動隻是一場規模大一點的軍事演習而已。
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甚至連當天的報紙頭版都沒有上。
除了從北非殖民地被調集迴國的士兵感覺到這一次行動似乎不太尋常,大家現在都忙著享受生活。
最近在法國境內流行起一種時髦的飲料,這種名字叫“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憑借其獨特的風味迅速占領了法國市場。
當然有人指出該品牌占領市場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其獨特的滋味,而是跟法國各地的政黨合作,宣傳其是法國的民族企業,。
的飲料包裝上貼著“法蘭西萬歲的標語”,此外還用法國地圖當底色,上麵還包括了阿爾薩斯-洛林。
在民族主義的宣傳攻勢下很多年輕人都愛上了這款飲料。
雖然有心之人曾經對“可口可樂”是不是法國本土的企業感到疑惑,不過當該品牌給法國政府捐贈了五百萬法郎並向法國政府保證絕不偷稅漏稅之後,法國政府立即出麵證明“可口可樂”是法國的民族企業。
總理普恩加萊甚至親自參與了可口可樂公司在巴黎的宣傳活動,免費為他們打了一個廣告。
對於能夠幫助法國恢複經濟的企業,普恩加萊總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他不知道的是,類似的企業在全歐洲都有分號,隻是名字不一樣而已。
在法國該品牌叫“可口可樂”,在德國則是叫“芬達”,在英國則是叫“雪碧”。
這種飲料還開到了遙遠的亞洲,那裏的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冰紅茶”。
除了德國的“芬達”是在斯特拉瑟指導下設計的,在裏麵加了檸檬酸和苯甲酸鈉,味道更加酸甜。
其它地方的口味大差不差,最多是因為原材料的區別略有差異。
由於繼承了前身的藥劑師職業,斯特拉瑟還要求可口可樂公司在研發飲料口味之外繼續研發一種能讓士兵喝了感到興奮的飲料。
在他的指導下這種飲料很快就被研製了出來,這種甜味的飲料喝了能讓人48小時不睡覺而不感到疲倦,此外還能讓人興奮起來降低疼痛感知。
喝了這種飲料的國防軍士兵稱其為雅利安超人一點也不誇張。
副作用當然是有的,例如食欲減退、激素分泌失常、藥效結束後加倍疲倦。
但是跟他的效果比起來,這些副作用真的算不上什麽了。
如果你戰死了,那就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麽副作用,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德國方麵,他們動作似乎不多,隻是跟蘇聯達成了一些經濟方麵的合作。
在秋季,第一批來自蘇聯的資源已經被火車運到了東普魯士,這些資源立刻全部被投入到了軍事生產中。
克虜伯公司收到的訂單是武裝六十萬國防軍的裝備,這批訂單的準時完成意味著哪怕西部的魯爾區暫時被法國占領,國防軍也能堅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畢竟國防軍隻有二十萬人,每個士兵都有整整三套的裝備可以換裝。
斯特拉瑟還恢複了國防軍的預備役,征召了大量退伍老兵。
這些士兵除了沒有正式記錄在冊的編製以外一切待遇和國防軍相同。
隻要戰端一開,德國可以迅速武裝新的部隊。
哪怕由於忌憚《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德國也可以用這些老兵去補充戰爭的損失。
在斯特拉瑟看來,如果德國火力全開,反推法國到巴黎也不是不可能。
經過了三年的“閃電戰”訓練後,這支國防軍成為了一支小型的精銳化部隊。
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並不比法國人差,士氣也很高昂。
唯一比不上法軍的就是人數和撤退速度。
不過斯特拉瑟不準備這麽做,因為1927年的德軍還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準備。
一旦全麵的戰爭爆發,區區二十萬兵力連法國都打不下來。
而且過早的暴露德國秘密研發的武器會讓英國感受到德國的威脅。
就算不支持法國,德國想要依靠英國牟利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國之所以能容忍民族工人黨這種性質的政黨在德國試圖奪取政權。
除了民族工人黨務實的對外政策以外,弱小的德國需要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政府對法國的地位形成挑戰,而羸弱的魏瑪政府是萬萬做不到這一點的。
英國的想法跟後來丘吉爾說的一樣,“如果希特勒進攻地獄,我也要為魔鬼說上幾句好話。”
況且大英從來都不忌憚和魔鬼做交易,他們本身就是魔鬼。
至於德國境內的資產階級,上一次的魯爾區事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跟法國的勾結可能暴露了,紛紛想要跑路。
但是斯特拉瑟哪裏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所有妄圖想要離開德國的資本家都在出境時遭遇了史塔西的攔截。
對方倒是沒有使用暴力,隻是非常客氣的要求他們迴到自己的籍貫所在地不得隨意離開。
除了已經跑出國外的邁爾斯之外,所有人都被監視了起來。
斯特拉瑟打算在法國入侵的時候再拿他們出來開刀,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一切戰爭都是服務於政治的。
在陸軍統帥部的會議中,斯特拉瑟給出的方針是在不違反《凡爾賽和約》的情況下盡力抵抗法國的進攻。
這個要求可難倒了不少陸軍參謀部的將軍。
他們雖然認為憑借德國現有的實力,麵對法國的常備軍抵抗還是沒有問題的,樂觀者認為德國還能進行反攻。
不過一聽到斯特拉瑟的要求後,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違反《凡爾賽和約》,那麽那些坦克和自行火炮都不能動用,德國為數不多但至關重要的空軍也無法使用。
僅僅靠步兵跟裝備齊全的法國人作戰是死路一條。
所以陸軍參謀部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作戰原則,總指揮的位置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所以斯特拉瑟對此也非常頭疼,他開始理解為什麽希特勒跟國防軍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了。
這幫軍人除了打仗一無所知,他們根本不了解政治,不知道德國打破《凡爾賽和約》意味著什麽。
雖然隆美爾自告奮勇要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不過斯特拉瑟不準備讓自己的愛將這麽早就擔此重任。
現在的隆美爾可還沒有成長為後世那個“沙漠之狐”,過早的登場隻會讓他夭折。
至於古德裏安,斯特拉瑟找上他時也是表示必須要動用裝甲部隊才能考慮擔任這個職務,等於是拒絕了斯特拉瑟。
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斯特拉瑟一度打算親自負責擔任抵抗法軍的總指揮,還好西克特將軍勸住了他,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主動請纓要求出任國防軍的總指揮。
斯特拉瑟對此非常感激,他知道西克特是在為自己排憂解難。
不過此時他腦子靈光一現,突然發覺德國還有一個人才可以幫助國防軍用步兵來抵抗法軍的進攻。
這個男人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在凡爾登戰役中負傷,一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中服役,曆任步兵團團長、陸軍總參謀部訓練局參謀,第4軍參謀長參謀長。
二戰爆發後先後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役。
在莫斯科會戰一度阻滯蘇軍的反攻,深得希特勒信任,有“元首的救火隊員”之稱,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