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年,東漢動蕩,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朝廷鎮壓叛亂迫於奔命,中央漸漸力竭,無法全麵鎮壓此起彼伏的叛亂。然而各地請求平叛的上表,依舊如雪花般飄來。


    東漢皇帝漢靈帝,為了保衛漢室的社稷,啟動了一套顛覆性的地方政策:州牧製度。


    於是乎,東漢各州的州牧,擁有了隨時征兵,自行任命將官,不請示就可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權利。


    這有利於各州自發鎮壓叛亂,分擔中央的壓力。


    州牧製度實施後,地方軍製徹底被顛覆。由於地方兵將都是州牧郡守這些地方長官任命的,漸漸的,地方兵已經不在聽中央的調派。


    地方製度改革後,以此為契機,十常侍提出了對中央軍事的改革。也就是不在補充缺編嚴重的北軍五校,而是將所有力量建設新的部隊,史稱“西園八校尉”,一支由太監牽頭組建的武裝力量。


    改製州牧後,地方上的兵權就歸各州節製,像秦曹袁劉這些中央“軍部”的高級將領,就失去了對地方軍隊的控製。


    而西園八校尉,又將徹底打破傳統的中央軍兵權。


    簡單點說,西園八校尉建成後,十常侍將會掌握四萬武裝力量,何進隻有一萬武裝力量。


    十常侍對何進集團,那真是苦大仇深。十常侍掌握了決定性的力量,何進集團就要倒台。


    何進倒台,秦峰他們也跟著死翹翹。


    至於後世的何進被殺,曹操和袁紹反而殺了十常侍,那是因為曹操和袁紹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曹操和袁紹成為八校尉之一,是何進集團沒有坐以待斃。爭奪八校尉的位置所致。


    然而曆史上何進派係八校尉中的重量級人物曹操和袁紹現在跟著秦峰還在外麵,若是他們無法在正確的時間迴京,恐怕曆史就變了。


    何進派係拿不到八校尉的位置,十常侍就會在中央的武裝力量中占據絕對的優勢,憑此就能夠對任何人生殺予奪。將會直接導致何進迅速敗亡,從而董卓進京也會成為泡影。


    天下就不會亂。天下不亂,秦峰還如何爭霸?


    並且,秦峰他們也是十常侍的眼中釘,十常侍掌握兵權後,一定會殺掉何進,同時,秦峰這些眼中釘,也會被嘁哩喀喳了。


    好在,西園八校尉還沒有正式開始組建前。秦峰他們及時迴到了京城。


    ……


    188年7月17日,曹袁劉,還有秦峰師徒五人,迴到了洛陽。


    他們雖然走的快,但一路上,也是看到流民萬千,各地民不聊生,山賊橫行。


    秦曹袁劉遙想羅馬的繁榮。看到本國的荒涼,百姓的苦難。心中實痛。


    曹操說道:“本以為走了一年,迴來會看到一個有起色的朝廷。但沒有想到……。”


    洛陽城也已經沒有走之前繁華,可以想象這一年的時間,東漢衰敗如斯。


    看到了洛陽城,秦峰大鬆一口氣,他這兩天。不斷得到情報衛的匯報。西園八校尉的人選還沒有正式確定,組建工作還在最初期。


    秦峰雖然大鬆一口氣,但也提起來一口氣。因為他不知該如何麵對西園八校尉的組建,他十分擔憂八校尉的位置全部被十常侍的人選取得。


    曆史上,曹操和袁紹、以及淳於瓊、鮑鴻。這四人取得了西園八校尉的位置,這讓何進的力量依舊大於十常侍。按理說,秦峰不應該擔憂,他隻需要靜觀其變就行了。


    但是,這一世,曹操殺了張讓的繼子張屠。這一段小插曲,到了這個時候,反而可能決定曆史走向了。秦曹袁因此事成了張讓的死敵,也就成了十常侍的死敵。


    然而秦峰又一想,就算沒有他,十常侍和何進集團也是死敵。既然何進能夠在曆史上謀取到八校尉的位置,這一次也不會例外。隻需要曹操和袁紹能夠及時趕迴來就行了,而現在,他們也是到位了。


    所以,秦峰便打算,在八校尉的這件事情上,靜觀其變。隻需要睜著眼,看何進怎麽完成反擊就行了。過程就不參與了,就當是看曆史正劇了。


    秦峰他們西行迴來,但由於這一次並不是勝利凱旋,加上朝廷多事之秋。所以,秦峰他們並沒有得到後世唐僧迴朝的隆重待遇。


    洛陽百姓們發現了秦峰,在他走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洛陽百姓重迴艱辛的歲月,這讓百姓更加感恩秦峰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現在秦峰迴來了,百姓們紛紛拜倒在地,太多人流下了眼淚。


    “秦大人,您終於迴來了,嗚嗚嗚……。”


    秦峰急忙下馬,一一攙扶起百姓。劉備見狀,第一時間下馬,也跑了過去,攙扶百姓。


    曹操和袁紹對視一眼,擁有高貴士族之心的他們,麵色尷尬,尤其是袁紹。他們勉強也是下馬,攙扶百姓。


    秦峰就示意後來者不要拜了,又示意不要聚集,以免影響其他人。


    有秦峰的勸解,秩序井然有序起來。


    朝廷雖然沒有搞接待儀式,但何進派來了陶謙、孔融來迎接秦峰他們。


    陶謙孔融二人就在城門前,見到遠處有集聚,知道秦峰迴來了,他們趕緊帶著隊伍去迎接。


    有官軍清場,百姓漸漸散開。


    “冠軍侯,您終於迴來了……。”陶謙滿是疲憊的模樣,他又說道:“諸位將軍離開了一年有餘,這一年多的時間,天下……,哎~。想必各位將軍已經在路上聽說了,老夫這就馬上去徐州任職州牧了。”


    孔融也是歎氣,道:“我也要去北海上任了,也不知此去,是否能夠平定當地的叛亂。”


    陶謙又是歎氣,道:“朝廷真是多事之秋,好在侯爺以及諸位將軍迴來了。希望諸位能夠和大將軍一起,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保社稷於危難。”


    袁紹頭大,臉色難看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十常侍。有他們作梗,這讓吾等無法改革弊端。民不聊生。民心思變,才有各地不斷的叛亂。”


    陶謙和孔融對視一眼,又是一陣搖頭。陶謙說道:“老夫此去徐州,一定大力整治官府弊端,與民休養生息……。”


    秦峰點了點頭,陶謙的確做到了他所說的,讓徐州成為了東漢末年為數不多的富裕州。


    孔融也說道:“下官此去北海,也會如此。對了……。”他忽然想起一件事,道:“大將軍希望三位能夠馬上去大將軍府找他。”


    曹操忙問何事。


    陶謙接口道:“西園八校尉……。”


    劉備這時候擠了進來。道:“大將軍沒有邀請我嗎?”


    曹袁都用那種你不是自己人的眼神看著劉備。


    孔融道:“劉將軍,大將軍並沒有提起您。”


    劉備尷尬的笑了笑,心說本禦弟還懶得去何進那裏,本禦弟這就去覲見皇兄去。“西園八校尉……。”劉備眼珠一轉,暗道:“說不得,也要爭一爭。”


    劉備就拱手一禮,道:“既如此,本官就告辭了。”


    “不送。”


    “哎~。等等,你人可以走。馬留下。”


    劉備原本以為秦峰忘了汗血寶馬,就說騎馬走,聞言一陣尷尬,隻好下馬。


    於是乎,秦峰他們進了城,雖然他們很想迴到闊別一年多的家裏。但他們不得不先去大將軍何進的府上。


    秦峰三人來到何進府邸。


    何進見到秦峰他們迴來,那真是仰天長歎,歎氣好一陣後,又激動道:“你們可算是迴來了。”


    秦曹袁西去後,麵對各地農民起義叛亂。朝廷雖然多有勝場,但損失慘重,北軍五校五萬人打成了一萬人,何進真是頂不住勁,大唿將才在哪裏?


    也因此,何進更加看重秦曹袁三人。


    袁大頭已經是先忍不住說道:“大將軍,聽孔北海說西園八校尉之事,這是十常侍奪權呀。”


    何進一陣哎呦呦的歎息,道:“你們走後,接連的戰事,消耗了北軍五校,直到今年,黃巾餘孽又起,北軍五校隻剩下了一萬人。我請求陛下招兵補充北軍,誰知陛下要建立什麽西園八校尉,讓太監蹇碩掌管。”


    他委屈的模樣,又道:“我為漢室忠心耿耿,怎奈陛下不信任我,反而信任十常侍,要分我的兵權。”


    何進接連不斷擔憂道:“這西園八校尉,每個校尉部五千人的編製,八個就是四萬人。我手中隻有一萬人,大大不如。八校尉被那十常侍掌握後,吾等就成魚肉,人家就是刀俎,死期近矣。”


    曹操皺眉道:“大將軍不可泄氣,雖然那蹇碩掌管八校尉,但十常侍哪裏有可用之人,領軍打仗還需吾等大將。校尉之中若是有我們的人,諒那十常侍也不敢亂來。”


    秦峰一聽,這是曆史來了,就要看看何進他們如何反攻倒算,從十常侍手裏謀取八校尉的位置。


    就聽何進又歎氣道:“這我豈能不知,我本表奏你們三人為校尉,陛下也有這個意思。怎奈張讓進了讒言,說你們既然統領北軍,不便統領西園兵馬。陛下那裏也就沒有了言語,隻說由蹇碩負責組建八校尉。”


    何進又連續道出當前形勢,“聽聞蹇碩有意董重為校尉,馮芳、趙融也為人選。那董重是董太後的弟弟,看來十常侍這是在拉攏董太後,那皇子協被太後收入宮中,待為親孫一般,不可不防。”


    “而馮芳、趙融等人皆為軍中無名之將,他們投靠十常侍,及得重用。”


    這一下曹操不言語了,這擺明了十常侍已經掌握了絕對的主動,又有皇帝支持,誰也無可奈何。


    袁紹忽然一陣哆嗦,驚道:“當今未立太子,難道陛下打算立皇子協為太子,現在是鋪路?”


    何進也是一陣驚秫,道:“若果真如此,十常侍又與董太後親近,若是皇子協將來當了皇帝,吾等盡被十常侍所戮也。”


    秦峰一直沒言語,但他一直聽著呢。聽到這裏,不禁也是讚同何進和曹袁,他們分析分析,就分析出了曆史的大致走向。


    由於漢靈帝有心分何進的權,何進他們沒有辦法了。


    曹操和袁紹這時候才發覺,秦峰竟然是一句話沒有說呢,他們就看秦峰,


    何進有感,急忙道:“子進,你怎麽不說話,你可有好的辦法?有辦法快快拿出來,過了這幾天,大事定了,咱們就要被十常侍所害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席卷天下II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子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毅並收藏三國之席卷天下II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