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湯玉琴和曉東從一開始就不知道這次會議的發起人是沈尋,而且對於愛麗絲·米迦列拉和巴倫特·肯·希伯來這兩位科學賢者,沈尋也沒有任何的提前吱會,但一句大家對二維卡的濃厚興趣來看,科學的未知領域,才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

    起初,在智能係統提供的方案裏,還曾讓沈尋在人類科學家中安插間諜,這樣就可以搜集到大家最真實的想法,而且隻要有了間諜,一旦有人跑出來,和沈尋唱反調。間諜也可以隨聲應和,不至於讓場麵失控。

    雖然方法是好方法,而且在人類世界裏,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但沈尋卻不想這樣做,一來是因為,他要想要全球科學家們全心全意的為他接下來的計劃做準備,其次,如果強迫他們留下來,說不定還會給日後留下諸多隱患。

    沈尋的這項“全球科技一體化”的想法,需要的是眾人齊心協力下的結果,如果在場的人裏。每一個人都帶有自私自利的心,那這一計劃,將不可能實現。

    所以說,這件事單靠沈尋是不可能辦到的,需要這些科學家們能跟他打成共識。

    長文內容中的主要信息,在前文部分,沈尋引用了許多近兩百多年來,在經濟全球一體化之後的變革和創新,以及新突破。

    全球一體化的核心成分,主要有多個方麵,在文章中,沈尋羅列了十幾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二點和第十六點。

    “國際大融合理論!在兩三百年前,由於各國的經濟處於保守狀態,幾乎不存在跨海遠洋的說法,本以為自身的發展已經足夠自給自足,誰又能想到,保守經濟的後果,卻是“落後。”

    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為,各國的經濟都在一個中央統治執權的手中被緊握著,從表麵上看,國家的經濟是在運轉,而且隨著人口的增長。無論是稅收、貿易、競爭,都有著逐漸增長的態勢,但井底之蛙,又豈會知道世界之大。”

    看到這裏,湯玉琴和曉東愈發好奇的繼續看下去,雖說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都十分清晰明朗,而且對於這段曆史,他們也都非常清楚,但顯然,他們仿佛從中看出了沈尋想要引導大家走向的方向。

    於是,他們兩個便帶著內心的興致,繼續閱讀下去。

    “經濟融合的核心。在於思維的大碰撞,能起到最主要影響的關鍵就隻有一點,競爭!但是,國內的各個商人的競爭,遠不及跨國的競爭更為激烈,隻有在最激烈的環境和條件下,才會迸發出新的經濟貿易方式。

    如果說,兩三百年前的經濟保守的各國,依舊還留存著的話,恐怕到了今天,他們定然會恍然大悟,如果把他們的增長速度比作“數值1”。那麽,那些經受住了跨國經濟競爭的各國,他們的增長速度,絕對能達到“數值5”甚至是“1”,人群基數不同,碰撞出的效果也就不同……”

    “第十六點,包容性多元化。綜上所述,經濟的碰撞。需要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越是激烈,才會引出更加先進的人才,隻有這些人才,才能引導整個國家經濟體在更大的“魚池”中存活,唯有這樣,經濟的爆炸式增速,才會有條不紊的持續增長。

    但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各國對於世界多元化的包容,其中就包括民族包容、區域包容、文化差異包容等等,畢竟。隻有了解一個區域的人群的習慣,才能從他們的市場中博弈,誰了解得越多,誰就能博弈得越好。這也隻是從狹義方麵進行闡述,如果再往大的說,區域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是非常需要理解的。這就好比一個天之國的商人,到了西方的婚禮現場販賣紅色的新婚用品,一定會被趕出去,因為在西方的文化中,紅色代表著鮮血。

    相同的意思,如果有西方的人來天之國的下鄉販賣白色的婚紗,也一定不會被接受,因為在東方文化裏,白色象征著喪事,這個道理其實很簡答,想要做到全球性質的經濟大融合,文化的包容、區域差異的包容、民族的包容,這些都需要互相理解……”

    在這些漫長的內容中,沈尋不僅逐一羅列出核心概要,還從曆史長河之中,找出了影響最深遠的因素所在。隻要找到了原因。便能真正起到借鑒的作用,而非隻學其表,不學其神。

    大約也就過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上萬字的長文,就這樣被這幫野獸級的科學家們看完了。要知道,沈尋給他們的文章,可不是充滿了各種歪歪幻想的小說,也不是劇本之類的內容。而是非常苦澀難懂的幹貨。

    別說是平常的人了,就連沈尋想要讀完這篇長文,也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不得不說,這些科學家應該早已習慣該如何讀取長文中的有效信息。

    隨後,沈尋又給了大家幾分鍾的探討時間。

    當然,他的故意這麽安排的,主要是想看一看,他們對於自己的這篇文章,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後,會有怎樣的不同的理解方式。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篇長文僅僅隻是個開始,是沈尋的餐前菜,因為全文裏,都是在描述經濟方麵的全球一體化。

    對於科技一體化,可以說是隻字未提。

    不過,沈尋也猜得出,有了這一層暗示和提醒,隻怕下麵的一個個天才科學家們,也已經意識到了沈尋的用意。

    隻是,這樣膽大的想法,誰敢當眾提出來,誰又能做得到?

    萬事都要嚐試,而不是腦子想一想,就過去了。

    沈尋既然擁有主導全球科技的暗引力,他當然得試著引導地球人類往這方麵去發展,這麽做,既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考慮,也是為了不死城。

    正如沈尋的長文中所言,人群基數的不同,也是決定了“一體化”之後的成效。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打造了長生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送我上青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送我上青雲並收藏我打造了長生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