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走到羅源博士的麵前後,才笑道,“羅源老師,可算又見到您本人了。”
“羅源老師?”沈尋道。
羅源緩過神後,才解釋道,“城主大人,之前來不及和你介紹,這位學生叫楊琳,是我在三個月前,在林博科研所裏認識的,你別看她還年輕,簡直是個科學狂人。一旦進入實驗室,兩個月都可以不出門,而且還樂此不疲,連我都自歎不如。關鍵是,她還擁有過人的記憶力,幾乎是過目不忘。”
“羅源老師,您過獎了,您可別這樣誇我,”楊琳撫了撫耳際的秀發,笑道。
“過目不忘?”
沈尋這時將目光集中到楊琳身上,從她的頭頂看到了幾行血字。
姓名:黃健。
年齡:22歲。
剩餘壽命:7天1小時21分37秒。
看到這串數字。沈尋微微一愕,道,“楊琳,我勸你還是去醫院檢查檢查。”
“嗯?”
聽聞沈尋的話後。楊琳頓時內心一驚,露出疑惑的表情。
“哈哈哈,楊琳,我剛忘記跟你介紹了,這位,是我科研實驗的支持者,我現在一直都在為他效力,”羅源博士很是直接的說道。
雖說楊琳是他的學生,也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但終究還是個外人,所以也就沒必要告訴她關於不死城的秘密。
“原來如此。”楊琳這才放鬆了警惕,臉上又重新露出如同暖風般清澈的笑容,說道。
“你可以叫我沈老板,或者和羅源博士一樣,叫我城主大人,”沈尋淡笑道。
楊琳坦言道,“不瞞城主大人,我在半年前就已經被確診,我得了超憶症,由於今年大腦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所以以我目前的身體狀況,醫生說我最多活不過一年。”
“超憶者嗎?”
由於周圍人來人往,羅源博士特地給沈尋找到一處較為安靜的地方,沈尋繼續道。“楊琳,你可知道,你就算再怎麽努力,也隻能存活七天?”
“什麽?”
楊琳一聽,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氣,滿眼的驚愕表情。
“或許你一下會難以相信,你還有七天1小時,等七天以後,你再來找我也不遲。”
“那,我需要付出什麽代價?”楊琳疑惑道。
她的心裏隻惦記著尚未完成的研究和實驗,如果就這麽死去,她自然會非常不甘。
如果能給她的實驗多爭取些生命和時間。無論對方開出什麽條件,她都會答應。
“正如我所說,我是時間商人,隻要你從我這裏購買足夠多的時間,你自然就可以繼續活下去,至於價錢,必須得是你現在所創造出的價值的兩倍!”沈尋如實道。
說著,他又給了對方一張印有“時間商人”四個大字的名片,上麵有沈尋的電話。
而楊琳也不客氣,暫時收下了名片。若是其他人或許需要質疑,可麵前這個人,是羅源博士的老板。絕對可信。
······
等待半小時後,學術討論大會總算開始了。
沈尋和羅源博士步入一個寬敞的學術會議大廳,這裏的座位布局是呈扇形的。
入場時,沒有一人敢大聲說一句話。
一是因為這兒是林博科研所,是古城最具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二是因為大夥對此類研討大會的無比尊重。
由於羅源博士在科學學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方,所以,林博科研所給他安排的位置是在第一排,沈尋就坐在他的旁邊。
看著一個個學術大牛在台上振振有詞的說著自己的發現和理論,但他們都不是沈尋和羅源博士要找的人。
直到過去了三個小時,一名臉色蒼白、看上去幾乎毫無血色的年邁老者,走上了台麵,引起了沈尋的注意。
“姓名:劉漢文。”
“年齡:77歲。”
“剩餘壽命:兩天1小時33分12秒。”
“這個人是什麽來頭,都這副模樣了,還硬撐著來參加學術大會?”沈尋低聲道。
“城主大人,我和他的關係倒還不錯。這個人的名字叫劉漢文,研究的領域是“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結構演變與應用”,因為他的研究領域實在太冷門了,我都勸過他好多次,可他研究了二十多年,幾乎傾盡了所有精力,死活也不肯放棄,所以每次一有研討大會,他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羅源博士解釋道。
“這二十多年,難道沒人資助過他?”沈尋問道。
“這個嘛,我倒是有聽他提起過,兩年前,曾有一個神秘人暗中聯係過他,對方的作風十分神秘,總給人一種神秘感,他說他自從得到對方的資金援助以來,從未見過那個神秘人的本尊,”羅源博士一一道出。
“神秘人?”沈尋隱隱有一種直覺,或許此前襲擊過自己的那幫家夥,早就開始盯上了劉漢文。
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沈尋嘴角輕輕一勾,暗笑了一聲,因為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他這次來參加學術大會是正確的,如果是被那些地靈生物盯上的人,必然是了不起的人物,而他也一定要把對方收為自有。
“圍繞異粒子的探測。我們需要構建起一整套“微納智能測算體係”,這個體係共分六步......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複合生長,可以解決微結構精細調控的科學問題……”
這場學術會議,輪到劉漢文。已經是最後一位了。
沒等他把研究成果全部說完,扇形座台下,就已經有四分之三的人離開。
又過去半小時,劉漢文才邁著虛弱的步伐。走下了台。
不過這時,整個會議大廳,隻剩下寥寥數人,沈尋。羅源博士,劉漢文,以及在不遠處正在收拾文件的楊琳。
羅源博士知道沈尋應該會對劉漢文感興趣,便特地引薦了一番。
二人簡單的握過手之後。沈尋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切入正題,說道,“劉博士,你所研究的領域,關於“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結構演變與應用”,正是我當下最殘缺的部分,如果可以的話,我非常誠懇的想邀請你加入我的研究團隊。”
·······
“羅源老師?”沈尋道。
羅源緩過神後,才解釋道,“城主大人,之前來不及和你介紹,這位學生叫楊琳,是我在三個月前,在林博科研所裏認識的,你別看她還年輕,簡直是個科學狂人。一旦進入實驗室,兩個月都可以不出門,而且還樂此不疲,連我都自歎不如。關鍵是,她還擁有過人的記憶力,幾乎是過目不忘。”
“羅源老師,您過獎了,您可別這樣誇我,”楊琳撫了撫耳際的秀發,笑道。
“過目不忘?”
沈尋這時將目光集中到楊琳身上,從她的頭頂看到了幾行血字。
姓名:黃健。
年齡:22歲。
剩餘壽命:7天1小時21分37秒。
看到這串數字。沈尋微微一愕,道,“楊琳,我勸你還是去醫院檢查檢查。”
“嗯?”
聽聞沈尋的話後。楊琳頓時內心一驚,露出疑惑的表情。
“哈哈哈,楊琳,我剛忘記跟你介紹了,這位,是我科研實驗的支持者,我現在一直都在為他效力,”羅源博士很是直接的說道。
雖說楊琳是他的學生,也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但終究還是個外人,所以也就沒必要告訴她關於不死城的秘密。
“原來如此。”楊琳這才放鬆了警惕,臉上又重新露出如同暖風般清澈的笑容,說道。
“你可以叫我沈老板,或者和羅源博士一樣,叫我城主大人,”沈尋淡笑道。
楊琳坦言道,“不瞞城主大人,我在半年前就已經被確診,我得了超憶症,由於今年大腦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所以以我目前的身體狀況,醫生說我最多活不過一年。”
“超憶者嗎?”
由於周圍人來人往,羅源博士特地給沈尋找到一處較為安靜的地方,沈尋繼續道。“楊琳,你可知道,你就算再怎麽努力,也隻能存活七天?”
“什麽?”
楊琳一聽,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氣,滿眼的驚愕表情。
“或許你一下會難以相信,你還有七天1小時,等七天以後,你再來找我也不遲。”
“那,我需要付出什麽代價?”楊琳疑惑道。
她的心裏隻惦記著尚未完成的研究和實驗,如果就這麽死去,她自然會非常不甘。
如果能給她的實驗多爭取些生命和時間。無論對方開出什麽條件,她都會答應。
“正如我所說,我是時間商人,隻要你從我這裏購買足夠多的時間,你自然就可以繼續活下去,至於價錢,必須得是你現在所創造出的價值的兩倍!”沈尋如實道。
說著,他又給了對方一張印有“時間商人”四個大字的名片,上麵有沈尋的電話。
而楊琳也不客氣,暫時收下了名片。若是其他人或許需要質疑,可麵前這個人,是羅源博士的老板。絕對可信。
······
等待半小時後,學術討論大會總算開始了。
沈尋和羅源博士步入一個寬敞的學術會議大廳,這裏的座位布局是呈扇形的。
入場時,沒有一人敢大聲說一句話。
一是因為這兒是林博科研所,是古城最具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二是因為大夥對此類研討大會的無比尊重。
由於羅源博士在科學學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方,所以,林博科研所給他安排的位置是在第一排,沈尋就坐在他的旁邊。
看著一個個學術大牛在台上振振有詞的說著自己的發現和理論,但他們都不是沈尋和羅源博士要找的人。
直到過去了三個小時,一名臉色蒼白、看上去幾乎毫無血色的年邁老者,走上了台麵,引起了沈尋的注意。
“姓名:劉漢文。”
“年齡:77歲。”
“剩餘壽命:兩天1小時33分12秒。”
“這個人是什麽來頭,都這副模樣了,還硬撐著來參加學術大會?”沈尋低聲道。
“城主大人,我和他的關係倒還不錯。這個人的名字叫劉漢文,研究的領域是“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結構演變與應用”,因為他的研究領域實在太冷門了,我都勸過他好多次,可他研究了二十多年,幾乎傾盡了所有精力,死活也不肯放棄,所以每次一有研討大會,他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羅源博士解釋道。
“這二十多年,難道沒人資助過他?”沈尋問道。
“這個嘛,我倒是有聽他提起過,兩年前,曾有一個神秘人暗中聯係過他,對方的作風十分神秘,總給人一種神秘感,他說他自從得到對方的資金援助以來,從未見過那個神秘人的本尊,”羅源博士一一道出。
“神秘人?”沈尋隱隱有一種直覺,或許此前襲擊過自己的那幫家夥,早就開始盯上了劉漢文。
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沈尋嘴角輕輕一勾,暗笑了一聲,因為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他這次來參加學術大會是正確的,如果是被那些地靈生物盯上的人,必然是了不起的人物,而他也一定要把對方收為自有。
“圍繞異粒子的探測。我們需要構建起一整套“微納智能測算體係”,這個體係共分六步......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複合生長,可以解決微結構精細調控的科學問題……”
這場學術會議,輪到劉漢文。已經是最後一位了。
沒等他把研究成果全部說完,扇形座台下,就已經有四分之三的人離開。
又過去半小時,劉漢文才邁著虛弱的步伐。走下了台。
不過這時,整個會議大廳,隻剩下寥寥數人,沈尋。羅源博士,劉漢文,以及在不遠處正在收拾文件的楊琳。
羅源博士知道沈尋應該會對劉漢文感興趣,便特地引薦了一番。
二人簡單的握過手之後。沈尋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切入正題,說道,“劉博士,你所研究的領域,關於“地表微粒子和異粒子的結構演變與應用”,正是我當下最殘缺的部分,如果可以的話,我非常誠懇的想邀請你加入我的研究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