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銀鉤鐵畫,字字訣別,信上交代要楊過對文娘四口多加看顧,楊過捧著信紙手不自主地顫抖。小龍女虛弱道:“對不起,過兒。這信我二月份的時候就收到了,送信的人說郭、郭大姑娘交代,等襄陽城破後把這份信寄給楊大俠,我沒敢給你看,我怕你看了之後就會去找她。過兒,你怪我嗎?”
楊過此時心中空曠曠一片,再提不起思緒,自己不是他們棋盤上的棋子,卻被當做收拾殘局的人。幸或不幸?怨她麽?怨不起來。信寄出的那一刻,他和他們就永不相見了。他將信紙緊貼胸口道:“我不怪你。”
龍女聽他話中確無怨憤之意,長嘆一聲:“過兒,是我不好,要沒有我你早和郭大姑娘在一起了,那這些年你也不會這麽不開心。是我誤了你。”
楊過聽她說話又想起從前她對自己的養育照拂授業之恩,當下心中酸熱難當,更加滾下淚來,拉著她的手道:“龍兒,我不怪你,不是你的錯,是我自己……”
這一步步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就好像那時節爬華山,他一步步專往險境峭壁裏走,又有誰能拉得住他?
小龍女對他笑道:“過兒,你再抱抱我。”楊過看她眼睛陡然明亮起來,知她不好,趕忙把她抱在懷中,給她輸入內力,焦急道:“龍兒,你怎麽了?”
小龍女拂開他的手,唿吸越來越急促,道:“過兒,叫我姑姑。”
楊過疑惑道:“怎得不讓我喊你龍兒了?”
她緊緊抓住了自己胸前的衣襟,道:“叫我姑姑!”
楊過雖然疑惑但終究不忍拂她的意,喚道:“姑姑。”這一聲姑姑裏卻大有深情。
小龍女眼神已失了焦距,微笑道:“我不是你妻子,是你姑姑,知道了嗎?”
楊過大奇:怎麽她又忽然不願做我妻子了?又想到姑姑這是知道我對芙妹的心意了,芙妹既死,我也的確不能再把姑姑當做妻子,於是一如當年般乖巧道:“姑姑,過兒知道了。”
小龍女欣慰地笑起來,蒼老的麵容中露出天真的神色,她目光望向虛無縹緲的遠方,本已五感盡失,這時卻聞到了玫瑰花的香氣,她又想起了那春風沉醉的夜晚,有人願意暖她,有人願意為她削指發誓,有人願意為她死,也曾有過一個人最赤誠、最虔敬、最憐惜的對待我啊,她想著。
她努力向那叢玫瑰伸出手去——我這一生也隻得那一點艷色。
楊過呆呆捧著姑姑漸漸冷去的屍體,怔怔地卻落已不下淚來,隻覺天地間所有人都拋棄了他,不知此刻是真是幻,他這一生因著那一點驕傲的心思耽擱了許多人,二妹三妹小妹子的青春韶華,公孫姑娘的命,姑姑的一生。
這一生是他對她不住,他敬她如師如母如長姐,卻不能想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一樣最狂熱最溫柔最無道理地愛她,她一生都在等自己,自己卻從給她最想要的!
他隻覺天地失色,恨不得立時死去,又憶起芙妹的囑託,懷裏的信烙鐵般滾燙,他受人託付定當水裏來火裏去,隻得強打起生意把他姑姑抱進放著石棺的石室,那石棺原已被損毀,他二人迴來後又請匠人重新打了兩具。
他將龍女放入石棺之中,癡癡地凝望她含笑慈祥的麵容,想到那一日他真不該叛師反教,若是如此也不至於惹下這許多孽緣。他望了半晌,慢慢合上了石棺。
他轉迴到臥室,看著小龍女留下的東西發呆,突然看到在一片縞素裏有一抹綠意,像是冬季荒原裏的一根青枝。
他慢慢拿起那披風,擁入懷裏,心想我夷平了芙妹的墓,好叫沒人記得她,可我自己又如何憑弔她呢?他隻覺心中悽愴,滾下熱淚,轉身向外走去。他在古墓離不遠滿是鮮花芳草處挖了個大坑,又下山備了棺槨,把芙妹的披風和他的那一件放入棺槨內,猶豫幾迴才狠下心來埋葬。
他心想他不能給你留下碑銘我卻能!你念著他,我卻偏要你承我的情、念我的好、受我的香火供奉!他又下山負了塊石碑上來,決意給她立碑,刻碑時卻在稱唿上犯了難,他是她的誰呢?
他憶起那年在大勝關郭伯伯許婚,雖未能作數,但後來姑姑又贈了芙妹淑女劍全作下聘,她也未曾拒收,那他們有父母之命也算得上未婚夫妻了吧?他運起內功以九陰白骨爪的功法在石碑上寫字“先結髮妻子郭芙之墓,楊過立”。*
石碑堅硬,磨得他十指鮮血淋漓,他神情卻深情而專注,像在描繪一個溫存的美夢。他一邊寫一邊微笑,那年在荒原上他對大武小武說的話一遍一遍在他腦海中迴蕩:“芙妹是我未過門的妻子,日後我和她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相敬如賓,子孫綿綿……”
他想起來就覺得酸澀悲欣,他那時到底是在說謊,還是在說夢?
他立好了碑,伸手撫上墓碑,留下一個凹陷的血手印,心想,我原是將她看做我的結髮妻子的,可惜。
人間好夢太匆匆,聽盡三更細雨五更風。
我如果完成你的遺願,把同風他們教育成最厲害最堂堂正正的人,你可能看得起我?
他對著墓碑拜了三拜,仿若那一日,皇天在上厚土在下萬人陣前他們相對叩首,記憶裏那一刻萬軍靜默、天地喑啞。
他拜別師傅,負木劍下山往歸雲莊去。
☆、楊過番外·匪我思存(五。終南山下)
楊過在歸雲莊並沒有找到陸文娘母子。襄陽已陷,兵禍將來,陸冠英一家也舍了歸雲莊南遷,據留守的僕人交代,陸冠英道若有人來打聽文娘母子就告訴其陸文娘和孩子一起迴桃花島了。
楊過一路急行在錢塘一帶找到了陸文娘母子,幾個孩子比之前見時都清瘦得多了。
幾人見麵都想起除夕夜那難得的團聚,皆有恍若隔世似真似夢之感,或許那一刻的歡樂就是為了襯出這時的淒涼吧?
陸文娘一身重孝帶著黑紗兜帽與楊過見禮,郭波靜郭同風阿念也有模有樣地行禮,楊過見郭同風不似之前跳脫,竟是沉靜下來,又是欣慰又是心痛。
楊過原本對陸文娘並沒有印象,但看她言辭殊無怨憤自憐之意,意態錚錚然,不由大為欽佩,心想郭家果真都是國士風範。
楊過想起郭芙的囑託,艱難開口道:“芙妹在……城破時給我寄了一封信,讓我對你們母子加以照拂,她、故人相托,萬不能辭,弟妹也不必推脫……”
陸文娘咀嚼著他這一番話裏的措辭,對他待大姑的稱唿略有些疑惑,家裏人都說他們是冰釋前嫌的對頭,可聽起來卻並非如此?
陸文娘謝過楊過,又問道:“大伯這次自己前來?楊大嫂呢?”
楊過目光哀沉下來,緩緩道:“這世上已無楊大嫂了。”
陸文娘不是揭人傷疤的人,淺淺的疑問在她腦海裏溜了一圈便被擱下,轉移話題道:“大姑走前處處打點好,萬事皆備,也沒什麽需要照拂的,隻是我沒有武藝,希望大伯能傳授幾個孩子武功,讓他們成為他們姑姑爹爹爺爺奶奶一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鋤奸懲惡,繼承郭家一家遺誌,祛除韃虜,光復漢人河山!”又從行囊中拿出厚厚一本書道:“那日外公曾路過歸雲莊來看望我們母子,歡喜波靜同風稍有悟性,將平生所學整理成書傳給他們,我不懂武學,無法指點他們,現在奉於大伯,希望大伯能幫忙指教孩子們,不使桃花島功夫失傳。”
</br>
楊過此時心中空曠曠一片,再提不起思緒,自己不是他們棋盤上的棋子,卻被當做收拾殘局的人。幸或不幸?怨她麽?怨不起來。信寄出的那一刻,他和他們就永不相見了。他將信紙緊貼胸口道:“我不怪你。”
龍女聽他話中確無怨憤之意,長嘆一聲:“過兒,是我不好,要沒有我你早和郭大姑娘在一起了,那這些年你也不會這麽不開心。是我誤了你。”
楊過聽她說話又想起從前她對自己的養育照拂授業之恩,當下心中酸熱難當,更加滾下淚來,拉著她的手道:“龍兒,我不怪你,不是你的錯,是我自己……”
這一步步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就好像那時節爬華山,他一步步專往險境峭壁裏走,又有誰能拉得住他?
小龍女對他笑道:“過兒,你再抱抱我。”楊過看她眼睛陡然明亮起來,知她不好,趕忙把她抱在懷中,給她輸入內力,焦急道:“龍兒,你怎麽了?”
小龍女拂開他的手,唿吸越來越急促,道:“過兒,叫我姑姑。”
楊過疑惑道:“怎得不讓我喊你龍兒了?”
她緊緊抓住了自己胸前的衣襟,道:“叫我姑姑!”
楊過雖然疑惑但終究不忍拂她的意,喚道:“姑姑。”這一聲姑姑裏卻大有深情。
小龍女眼神已失了焦距,微笑道:“我不是你妻子,是你姑姑,知道了嗎?”
楊過大奇:怎麽她又忽然不願做我妻子了?又想到姑姑這是知道我對芙妹的心意了,芙妹既死,我也的確不能再把姑姑當做妻子,於是一如當年般乖巧道:“姑姑,過兒知道了。”
小龍女欣慰地笑起來,蒼老的麵容中露出天真的神色,她目光望向虛無縹緲的遠方,本已五感盡失,這時卻聞到了玫瑰花的香氣,她又想起了那春風沉醉的夜晚,有人願意暖她,有人願意為她削指發誓,有人願意為她死,也曾有過一個人最赤誠、最虔敬、最憐惜的對待我啊,她想著。
她努力向那叢玫瑰伸出手去——我這一生也隻得那一點艷色。
楊過呆呆捧著姑姑漸漸冷去的屍體,怔怔地卻落已不下淚來,隻覺天地間所有人都拋棄了他,不知此刻是真是幻,他這一生因著那一點驕傲的心思耽擱了許多人,二妹三妹小妹子的青春韶華,公孫姑娘的命,姑姑的一生。
這一生是他對她不住,他敬她如師如母如長姐,卻不能想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一樣最狂熱最溫柔最無道理地愛她,她一生都在等自己,自己卻從給她最想要的!
他隻覺天地失色,恨不得立時死去,又憶起芙妹的囑託,懷裏的信烙鐵般滾燙,他受人託付定當水裏來火裏去,隻得強打起生意把他姑姑抱進放著石棺的石室,那石棺原已被損毀,他二人迴來後又請匠人重新打了兩具。
他將龍女放入石棺之中,癡癡地凝望她含笑慈祥的麵容,想到那一日他真不該叛師反教,若是如此也不至於惹下這許多孽緣。他望了半晌,慢慢合上了石棺。
他轉迴到臥室,看著小龍女留下的東西發呆,突然看到在一片縞素裏有一抹綠意,像是冬季荒原裏的一根青枝。
他慢慢拿起那披風,擁入懷裏,心想我夷平了芙妹的墓,好叫沒人記得她,可我自己又如何憑弔她呢?他隻覺心中悽愴,滾下熱淚,轉身向外走去。他在古墓離不遠滿是鮮花芳草處挖了個大坑,又下山備了棺槨,把芙妹的披風和他的那一件放入棺槨內,猶豫幾迴才狠下心來埋葬。
他心想他不能給你留下碑銘我卻能!你念著他,我卻偏要你承我的情、念我的好、受我的香火供奉!他又下山負了塊石碑上來,決意給她立碑,刻碑時卻在稱唿上犯了難,他是她的誰呢?
他憶起那年在大勝關郭伯伯許婚,雖未能作數,但後來姑姑又贈了芙妹淑女劍全作下聘,她也未曾拒收,那他們有父母之命也算得上未婚夫妻了吧?他運起內功以九陰白骨爪的功法在石碑上寫字“先結髮妻子郭芙之墓,楊過立”。*
石碑堅硬,磨得他十指鮮血淋漓,他神情卻深情而專注,像在描繪一個溫存的美夢。他一邊寫一邊微笑,那年在荒原上他對大武小武說的話一遍一遍在他腦海中迴蕩:“芙妹是我未過門的妻子,日後我和她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相敬如賓,子孫綿綿……”
他想起來就覺得酸澀悲欣,他那時到底是在說謊,還是在說夢?
他立好了碑,伸手撫上墓碑,留下一個凹陷的血手印,心想,我原是將她看做我的結髮妻子的,可惜。
人間好夢太匆匆,聽盡三更細雨五更風。
我如果完成你的遺願,把同風他們教育成最厲害最堂堂正正的人,你可能看得起我?
他對著墓碑拜了三拜,仿若那一日,皇天在上厚土在下萬人陣前他們相對叩首,記憶裏那一刻萬軍靜默、天地喑啞。
他拜別師傅,負木劍下山往歸雲莊去。
☆、楊過番外·匪我思存(五。終南山下)
楊過在歸雲莊並沒有找到陸文娘母子。襄陽已陷,兵禍將來,陸冠英一家也舍了歸雲莊南遷,據留守的僕人交代,陸冠英道若有人來打聽文娘母子就告訴其陸文娘和孩子一起迴桃花島了。
楊過一路急行在錢塘一帶找到了陸文娘母子,幾個孩子比之前見時都清瘦得多了。
幾人見麵都想起除夕夜那難得的團聚,皆有恍若隔世似真似夢之感,或許那一刻的歡樂就是為了襯出這時的淒涼吧?
陸文娘一身重孝帶著黑紗兜帽與楊過見禮,郭波靜郭同風阿念也有模有樣地行禮,楊過見郭同風不似之前跳脫,竟是沉靜下來,又是欣慰又是心痛。
楊過原本對陸文娘並沒有印象,但看她言辭殊無怨憤自憐之意,意態錚錚然,不由大為欽佩,心想郭家果真都是國士風範。
楊過想起郭芙的囑託,艱難開口道:“芙妹在……城破時給我寄了一封信,讓我對你們母子加以照拂,她、故人相托,萬不能辭,弟妹也不必推脫……”
陸文娘咀嚼著他這一番話裏的措辭,對他待大姑的稱唿略有些疑惑,家裏人都說他們是冰釋前嫌的對頭,可聽起來卻並非如此?
陸文娘謝過楊過,又問道:“大伯這次自己前來?楊大嫂呢?”
楊過目光哀沉下來,緩緩道:“這世上已無楊大嫂了。”
陸文娘不是揭人傷疤的人,淺淺的疑問在她腦海裏溜了一圈便被擱下,轉移話題道:“大姑走前處處打點好,萬事皆備,也沒什麽需要照拂的,隻是我沒有武藝,希望大伯能傳授幾個孩子武功,讓他們成為他們姑姑爹爹爺爺奶奶一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鋤奸懲惡,繼承郭家一家遺誌,祛除韃虜,光復漢人河山!”又從行囊中拿出厚厚一本書道:“那日外公曾路過歸雲莊來看望我們母子,歡喜波靜同風稍有悟性,將平生所學整理成書傳給他們,我不懂武學,無法指點他們,現在奉於大伯,希望大伯能幫忙指教孩子們,不使桃花島功夫失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