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七……也不知,小七會不會接納這門婚事……”
想起妹妹雲祺,雲泗說著說著,忽然麵露擔憂起來。
其實,雲祺這次跟隨雲杉前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替雲祺看一看,她未來的夫君,是個怎樣的人。
父親雲度一直對段景毅讚不絕口,在家中與人說起,每每麵帶自豪。
雲杉和段景毅有兒時的情分,也對段景毅評價頗高。
不過,兩人都是沉穩死板的性子,與他和雲祺很是不同,是否為良婿,還要他親自過眼,才能放心。
雲祺和段景毅的婚事,還要從當年長輩們的談笑說起。
那時,端箬毓剛嫁到大楚,雲夫人性格豪爽,和端箬毓的關係甚好,兩人情如姐妹,便在賞花大會上許下承諾,雙方定要結為親家。
後來端箬毓生了兒子,取名段景毅。兩人都盯著雲夫人肚子,可沒想到,接二連三的,竟都生的是兒子。
就在大家以為,這門口頭上的婚約,會淪落成一句空話。一日禦醫給雲夫人搭脈,終於確定,她這一胎是個女兒了。
雲夫人高興極了,當即就把這門親事定了,還在自己家裏擺了宴席慶祝。
雲度一向很寵愛自己的妻子,雲夫人胡鬧,他便由著,故而,街坊四鄰,都知道,雲夫人肚子裏的雲七小姐,將來會嫁給段景毅。
禦醫大人的手法精妙,脈案極準,在生了六個兒子之後,雲夫人終於迎來了她心心念念的小女兒雲祺。
然而,後來端箬毓的地位每況愈下,段景毅也越來越不得鳳昭帝喜愛。甚至在段景毅十歲的時候,差點被開出族譜。
雲家當時位在將軍,地位不高,與雲家聯姻,不能保住段景毅,端箬毓無奈之下,便答應了丞相府的婚事,給段景毅說了一個比自己大十歲的陳都都為妻。
直到段景毅母子被發配到端國,大家都以為,雲家不會再攀附這門親事,便紛紛上門提親。
這些人的心思,根本沒放在雲祺的身上。
用雲祺的話說,他們看上的不是她這個每天攪得京都人仰馬翻的本人,而是,雲祺背後的家世,是雲度的太尉府而已。
雲祺不願草草嫁人,雲度更不願。
正巧當年,雲夫人大擺宴席,鬧得整個京都城都知道這門娃娃親,他便以早先與九皇子定了親事為由,一一拒絕了。
因著早年確有其事,再加上與雲祺定下娃娃親的是皇子,即便是個不得寵的皇子,也要看在人家皇室血統的麵子上,給人麵子。
皇子不退婚,他們便不能求親。
雲祺樂得清閑,對和段景毅的這門婚事,也很是無感。
段景毅在京都人的口中是個紈絝子弟,很沒出息,她不喜歡沒出息的,也不喜歡仗著自己的皇子位,就肆意妄為,欺負弱小的。
被京都人論道,這些印象,在她的腦子裏根深蒂固,直到攻打湘國之時,她在戰場上偶然見過幾次段景毅。
他那時初到端國,就親自帶兵,年紀小,除了一身上乘的靈力之外,沒有半分將領應有的魁梧。軍中的將士,對他的領導都很不服。
不過,幾次戰役之後,他對兵法嫻熟的運用,以及身先士卒的堅毅果敢,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就連父親雲度,都對段景毅讚不絕口,認為他年少有為,可堪大用。
這和雲祺之前認識的段景毅很不一樣。也就知道,京都那些人的嘴巴總是喜歡把黑的說成白的,沒有個實在。對段景毅的印象,便沒有那麽差了。
現在,雲祺也到了議親的年紀,再拖延下去,恐節外生枝。雲度便想著,趁著段景毅迴京都的這個機會,直接把雲祺嫁了。省得她總是吵著要跟自己上戰場,混得像個假小子。
雲泗,作為最疼愛雲祺的哥哥,自然不能堅持所謂的‘父母之命’。
妹妹此生,必定要嫁得幸福。
所以,他便特地趕來,先行幫著參謀一下,這段景毅究竟合不合適。
這是雲泗第一次見段景毅。
和段景毅隻有短暫的接觸,雲泗能夠體會到,他絕對不是京都人所說的那樣的頑劣不冥。
他是個臥薪嚐膽,心有大誌的少年。
將來,若能得到機會,必定會讓大楚變得更加昌盛的。
難怪,父親和三哥,都那麽支持他……
“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兒家的婚嫁由不得她。你看端王,不論是才華,還是功夫靈力,都在她之上,又胸懷大誌,配她,綽綽有餘。”
雲杉歎了口氣:“三哥如何不知道,自家妹子的性子有多倔……可咱們雲家,是京都大族,就這麽一個女兒,必不會嫁給山野村夫草草一生。那麽多王公貴族,眼睛全都盯著雲家,也就隻有這門婚事,是最適合她的了。三哥與端王自小結識,知道他是個正人君子,小妹做了他的姬妾,不會吃苦的。”
“可他已有陳家之女做妻,小七的性子,怎能甘願為人妾室?!”
段景毅本人,是無可挑剔的。可他已經娶了陳都都,後宮又一大堆姬妾,雲祺嫁過去,最多是個夫人,雲泗在這點上,是十分不滿意的。
做人的妻子,和做人的妾室,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要自己最疼愛的妹妹,每天都給別的女人行禮作揖,伏低做小,寄人籬下,他實在不願。
“做人妾室有什麽不好的?難道要做妻子,看著自己的丈夫和小妾們眉來眼去?那樣對小七來說,才是最大的痛苦呢。”
雲杉也很關心雲祺,但是,他見慣了官場的人情世故,知道舉案齊眉,在世族大家中,是天方夜譚。
“小七必定是要嫁給大家族或者皇室的,有雄厚家世的世家男子,誰沒有個三妻四妾,大宅院裏的事兒,小七遲早是要麵對的。與其和那些不知根知底的人勾心鬥角,不如留在端王的身邊。端王後陳都都,是左相之女,為人敦厚老實。上官夫人與世無爭,其他的姬妾,又都來自和父親關係極好的幾位大人。父親與端王政見統一,若能成就這門婚事,省了多少的麻煩。”
想起妹妹雲祺,雲泗說著說著,忽然麵露擔憂起來。
其實,雲祺這次跟隨雲杉前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替雲祺看一看,她未來的夫君,是個怎樣的人。
父親雲度一直對段景毅讚不絕口,在家中與人說起,每每麵帶自豪。
雲杉和段景毅有兒時的情分,也對段景毅評價頗高。
不過,兩人都是沉穩死板的性子,與他和雲祺很是不同,是否為良婿,還要他親自過眼,才能放心。
雲祺和段景毅的婚事,還要從當年長輩們的談笑說起。
那時,端箬毓剛嫁到大楚,雲夫人性格豪爽,和端箬毓的關係甚好,兩人情如姐妹,便在賞花大會上許下承諾,雙方定要結為親家。
後來端箬毓生了兒子,取名段景毅。兩人都盯著雲夫人肚子,可沒想到,接二連三的,竟都生的是兒子。
就在大家以為,這門口頭上的婚約,會淪落成一句空話。一日禦醫給雲夫人搭脈,終於確定,她這一胎是個女兒了。
雲夫人高興極了,當即就把這門親事定了,還在自己家裏擺了宴席慶祝。
雲度一向很寵愛自己的妻子,雲夫人胡鬧,他便由著,故而,街坊四鄰,都知道,雲夫人肚子裏的雲七小姐,將來會嫁給段景毅。
禦醫大人的手法精妙,脈案極準,在生了六個兒子之後,雲夫人終於迎來了她心心念念的小女兒雲祺。
然而,後來端箬毓的地位每況愈下,段景毅也越來越不得鳳昭帝喜愛。甚至在段景毅十歲的時候,差點被開出族譜。
雲家當時位在將軍,地位不高,與雲家聯姻,不能保住段景毅,端箬毓無奈之下,便答應了丞相府的婚事,給段景毅說了一個比自己大十歲的陳都都為妻。
直到段景毅母子被發配到端國,大家都以為,雲家不會再攀附這門親事,便紛紛上門提親。
這些人的心思,根本沒放在雲祺的身上。
用雲祺的話說,他們看上的不是她這個每天攪得京都人仰馬翻的本人,而是,雲祺背後的家世,是雲度的太尉府而已。
雲祺不願草草嫁人,雲度更不願。
正巧當年,雲夫人大擺宴席,鬧得整個京都城都知道這門娃娃親,他便以早先與九皇子定了親事為由,一一拒絕了。
因著早年確有其事,再加上與雲祺定下娃娃親的是皇子,即便是個不得寵的皇子,也要看在人家皇室血統的麵子上,給人麵子。
皇子不退婚,他們便不能求親。
雲祺樂得清閑,對和段景毅的這門婚事,也很是無感。
段景毅在京都人的口中是個紈絝子弟,很沒出息,她不喜歡沒出息的,也不喜歡仗著自己的皇子位,就肆意妄為,欺負弱小的。
被京都人論道,這些印象,在她的腦子裏根深蒂固,直到攻打湘國之時,她在戰場上偶然見過幾次段景毅。
他那時初到端國,就親自帶兵,年紀小,除了一身上乘的靈力之外,沒有半分將領應有的魁梧。軍中的將士,對他的領導都很不服。
不過,幾次戰役之後,他對兵法嫻熟的運用,以及身先士卒的堅毅果敢,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就連父親雲度,都對段景毅讚不絕口,認為他年少有為,可堪大用。
這和雲祺之前認識的段景毅很不一樣。也就知道,京都那些人的嘴巴總是喜歡把黑的說成白的,沒有個實在。對段景毅的印象,便沒有那麽差了。
現在,雲祺也到了議親的年紀,再拖延下去,恐節外生枝。雲度便想著,趁著段景毅迴京都的這個機會,直接把雲祺嫁了。省得她總是吵著要跟自己上戰場,混得像個假小子。
雲泗,作為最疼愛雲祺的哥哥,自然不能堅持所謂的‘父母之命’。
妹妹此生,必定要嫁得幸福。
所以,他便特地趕來,先行幫著參謀一下,這段景毅究竟合不合適。
這是雲泗第一次見段景毅。
和段景毅隻有短暫的接觸,雲泗能夠體會到,他絕對不是京都人所說的那樣的頑劣不冥。
他是個臥薪嚐膽,心有大誌的少年。
將來,若能得到機會,必定會讓大楚變得更加昌盛的。
難怪,父親和三哥,都那麽支持他……
“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兒家的婚嫁由不得她。你看端王,不論是才華,還是功夫靈力,都在她之上,又胸懷大誌,配她,綽綽有餘。”
雲杉歎了口氣:“三哥如何不知道,自家妹子的性子有多倔……可咱們雲家,是京都大族,就這麽一個女兒,必不會嫁給山野村夫草草一生。那麽多王公貴族,眼睛全都盯著雲家,也就隻有這門婚事,是最適合她的了。三哥與端王自小結識,知道他是個正人君子,小妹做了他的姬妾,不會吃苦的。”
“可他已有陳家之女做妻,小七的性子,怎能甘願為人妾室?!”
段景毅本人,是無可挑剔的。可他已經娶了陳都都,後宮又一大堆姬妾,雲祺嫁過去,最多是個夫人,雲泗在這點上,是十分不滿意的。
做人的妻子,和做人的妾室,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要自己最疼愛的妹妹,每天都給別的女人行禮作揖,伏低做小,寄人籬下,他實在不願。
“做人妾室有什麽不好的?難道要做妻子,看著自己的丈夫和小妾們眉來眼去?那樣對小七來說,才是最大的痛苦呢。”
雲杉也很關心雲祺,但是,他見慣了官場的人情世故,知道舉案齊眉,在世族大家中,是天方夜譚。
“小七必定是要嫁給大家族或者皇室的,有雄厚家世的世家男子,誰沒有個三妻四妾,大宅院裏的事兒,小七遲早是要麵對的。與其和那些不知根知底的人勾心鬥角,不如留在端王的身邊。端王後陳都都,是左相之女,為人敦厚老實。上官夫人與世無爭,其他的姬妾,又都來自和父親關係極好的幾位大人。父親與端王政見統一,若能成就這門婚事,省了多少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