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的話讓王氏的臉色瞬間變得尷尬起來,她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大嫂,您誤會了,我這不是覺得金陵到京都旅途遙遠,您又帶著孩子,一路上多有不便。就想著,您若是提前打個招唿,我和二爺也好提前派人前去接應一下。”
張慧輕輕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著無數未盡之言:“哦?是嗎?那還真是有勞二弟妹費心了。請問二弟妹,我們現在可以進去了嗎?”
“哦,您瞧我這腦子。大嫂快請進,我這就安排人去打掃靈犀堂。”
王氏邊說邊引著張慧一行人往裏走,同時還不忘吩咐身邊的丫鬟婆子趕緊去準備。
她的心中暗自懊惱,自己怎麽就沒能早點得到張慧迴京的消息呢?這樣一來,她也好提前做些準備,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被動。
“二弟妹,靈犀堂那邊就不勞你費心了。煩請你陪我一起去趟榮禧堂吧,沒有迴家不拜見婆母就先迴去休息的道理。”張慧淡淡的說道。
“大嫂說的是。許久不曾見到大嫂,一時高興就忘了分寸,還請大嫂恕罪。”王氏笑道。
“二弟妹年幼,在娘家又甚是受寵,同二弟成親後,更是被二弟捧在了手心,一時忘記了也情有可原。”張慧笑道。
王氏聞言,隻覺得麵色一僵,她剛要開口,就聽到張慧對身後的的下人吩咐道:
“畫心,你和淩泉帶著哥兒去一趟前院。三年未見,想必老爺亦是十分掛念他。”
王氏看著一旁,一臉乖巧的賈瑚,眼底快速掠過一抹寒光。
賈瑚似有所感的抬起頭來,一雙漆黑的眸子仿佛能夠直視別人心底的黑暗。
他拉了拉張慧的衣襟,脆生生地喊道:“母親,我也想和您一起去給太太請安。”
張慧溫柔地摸了摸賈瑚的頭,笑道:“哥兒乖,你忘了臨行前,你父親是如何交代你的?先和淩泉他們去前院,母親在榮禧堂等你。”
賈瑚雖然有些不願同母親分開,但還是聽話地點了點頭,小大人一般地說道:“那好吧,您別忘了告訴太太,就說兒子見過祖父就去看她。”
“好,母親記下了。”張慧溫聲應道。
“那兒子就失陪了,恭送母親、二嬸。”賈瑚一本正經的給二人行了一禮。
王氏看著賈瑚的身影,眼中的那抹寒光更甚,但她麵上依舊維持著笑容,對張慧說道:“大嫂不愧是大家出身,瞧瞧狸奴被您教導的多好。”
張慧微微一笑,沒有多言,隻是輕輕頷首,對王氏說道:“二奶奶,咱們走吧。”
王氏應了一聲,跟在張慧身後,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麵。
兩人一路行來,丫鬟婆子們紛紛行禮問安。張慧一一迴應,態度溫和而疏離。王氏則在一旁陪著笑臉,心中卻越發忐忑不安。
終於,兩人來到了榮禧堂前。張慧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邁步走了進去。王氏緊隨其後,心中暗自祈禱著一切順利。
雖然早有準備,可是在看到端坐在太師椅上,被丫鬟婆子簇擁著的史太太時,張慧眼底還是不由得閃過一抹殺意。
不同於張慧的緊繃和防備,王氏在看到史太太時,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她快步上前,親熱地喚道:“太太,兒媳帶大嫂過來給您請安了。”
史太太微微頷首,目光在王氏身上停留了片刻,隨即轉向了張慧,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老大家的,你可算是迴來了。這些年,你們一家一直在金陵,不知道我這心裏有多惦記呐?
我是朝思暮想,唯恐自己這破敗的身子,等不來你們一家子迴京啊!”
張慧上前幾步,恭敬地行禮道:“兒媳不孝,讓太太掛心了。原本剛出孝那會就準備迴來的,隻是臨近年關,一時抽不開身,這才耽誤到了今天。
饒是如此,大爺仍是未能與兒媳同行。臨行前,大爺千叮嚀萬囑咐,讓兒媳見到太太後替他向太太請罪。”
史太太輕輕擺了擺手,示意張慧不必多禮,她一臉慈愛的說道“一家子人,說這些倒顯得生分了。金陵距京都路途遙遠,又逢年關還要給老太爺他們守孝,諸多不便,我能理解。
至於赦兒,他身為國公府的大爺,又是老太爺最得意的孫子,身上的擔子自然不輕。我雖年邁,但也知道他的難處。
隻是,這家裏家外,總要有個人來打理,你身為長媳,也要多擔待些。”
“太太言重了,處理庶務本就是兒媳的分內之事,何來擔待一說。
這三年來,府中的事情一直麻煩二爺和二奶奶,兒媳心中甚是不安。”張慧一臉誠恐地說道。
史太太輕輕拍了拍張慧的手背,一臉欣慰的說道:“老大家的,你能如此想,便是咱們國公府的福氣。自老太爺仙逝,家中大小事務確實多虧了政兒和他媳婦。
但你也知,政兒身為工部員外郎,朝務繁忙;王氏既要照顧他的飲食又要負責府中的事務,確實是十分辛苦。
你與赦兒成婚多年,一直勤勉持家,我是看在眼裏的。隻是這些年,因著各種緣由,你身上的擔子輕了些,倒讓旁人誤會了去。
如今你既已歸來,這府中的擔子,你也該重新擔起來了。畢竟,老夫人在時,國公府的中饋就交到了你的手中。”
張慧聞言,微微欠身,滿臉慚愧的說道:“這三年,府中的事務多虧了二奶奶。兒媳在金陵,每每想起這事,總是愧疚難當。如今兒媳迴來了,自然不能再讓二奶奶如此操勞。
太太放心,兒媳定當盡心竭力,重掌中饋,絕不辜負二奶奶這三年來的情誼!”
史太太聞言,麵色一僵,隨即裝作若無其事的說道:“你能這樣想,也不枉老二家的這些年的辛苦。
隻是,這府中的情形你也知曉,人多口雜,難免有些心思活絡之人。你重掌中饋,更需得謹慎行事,既要樹立威信,又要兼顧人情,切莫讓小人得誌,壞了府中的風氣。
這三年,京都的人事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你若是有什麽弄不清的,盡管詢問老二家的。她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慧輕輕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著無數未盡之言:“哦?是嗎?那還真是有勞二弟妹費心了。請問二弟妹,我們現在可以進去了嗎?”
“哦,您瞧我這腦子。大嫂快請進,我這就安排人去打掃靈犀堂。”
王氏邊說邊引著張慧一行人往裏走,同時還不忘吩咐身邊的丫鬟婆子趕緊去準備。
她的心中暗自懊惱,自己怎麽就沒能早點得到張慧迴京的消息呢?這樣一來,她也好提前做些準備,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被動。
“二弟妹,靈犀堂那邊就不勞你費心了。煩請你陪我一起去趟榮禧堂吧,沒有迴家不拜見婆母就先迴去休息的道理。”張慧淡淡的說道。
“大嫂說的是。許久不曾見到大嫂,一時高興就忘了分寸,還請大嫂恕罪。”王氏笑道。
“二弟妹年幼,在娘家又甚是受寵,同二弟成親後,更是被二弟捧在了手心,一時忘記了也情有可原。”張慧笑道。
王氏聞言,隻覺得麵色一僵,她剛要開口,就聽到張慧對身後的的下人吩咐道:
“畫心,你和淩泉帶著哥兒去一趟前院。三年未見,想必老爺亦是十分掛念他。”
王氏看著一旁,一臉乖巧的賈瑚,眼底快速掠過一抹寒光。
賈瑚似有所感的抬起頭來,一雙漆黑的眸子仿佛能夠直視別人心底的黑暗。
他拉了拉張慧的衣襟,脆生生地喊道:“母親,我也想和您一起去給太太請安。”
張慧溫柔地摸了摸賈瑚的頭,笑道:“哥兒乖,你忘了臨行前,你父親是如何交代你的?先和淩泉他們去前院,母親在榮禧堂等你。”
賈瑚雖然有些不願同母親分開,但還是聽話地點了點頭,小大人一般地說道:“那好吧,您別忘了告訴太太,就說兒子見過祖父就去看她。”
“好,母親記下了。”張慧溫聲應道。
“那兒子就失陪了,恭送母親、二嬸。”賈瑚一本正經的給二人行了一禮。
王氏看著賈瑚的身影,眼中的那抹寒光更甚,但她麵上依舊維持著笑容,對張慧說道:“大嫂不愧是大家出身,瞧瞧狸奴被您教導的多好。”
張慧微微一笑,沒有多言,隻是輕輕頷首,對王氏說道:“二奶奶,咱們走吧。”
王氏應了一聲,跟在張慧身後,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麵。
兩人一路行來,丫鬟婆子們紛紛行禮問安。張慧一一迴應,態度溫和而疏離。王氏則在一旁陪著笑臉,心中卻越發忐忑不安。
終於,兩人來到了榮禧堂前。張慧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邁步走了進去。王氏緊隨其後,心中暗自祈禱著一切順利。
雖然早有準備,可是在看到端坐在太師椅上,被丫鬟婆子簇擁著的史太太時,張慧眼底還是不由得閃過一抹殺意。
不同於張慧的緊繃和防備,王氏在看到史太太時,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她快步上前,親熱地喚道:“太太,兒媳帶大嫂過來給您請安了。”
史太太微微頷首,目光在王氏身上停留了片刻,隨即轉向了張慧,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老大家的,你可算是迴來了。這些年,你們一家一直在金陵,不知道我這心裏有多惦記呐?
我是朝思暮想,唯恐自己這破敗的身子,等不來你們一家子迴京啊!”
張慧上前幾步,恭敬地行禮道:“兒媳不孝,讓太太掛心了。原本剛出孝那會就準備迴來的,隻是臨近年關,一時抽不開身,這才耽誤到了今天。
饒是如此,大爺仍是未能與兒媳同行。臨行前,大爺千叮嚀萬囑咐,讓兒媳見到太太後替他向太太請罪。”
史太太輕輕擺了擺手,示意張慧不必多禮,她一臉慈愛的說道“一家子人,說這些倒顯得生分了。金陵距京都路途遙遠,又逢年關還要給老太爺他們守孝,諸多不便,我能理解。
至於赦兒,他身為國公府的大爺,又是老太爺最得意的孫子,身上的擔子自然不輕。我雖年邁,但也知道他的難處。
隻是,這家裏家外,總要有個人來打理,你身為長媳,也要多擔待些。”
“太太言重了,處理庶務本就是兒媳的分內之事,何來擔待一說。
這三年來,府中的事情一直麻煩二爺和二奶奶,兒媳心中甚是不安。”張慧一臉誠恐地說道。
史太太輕輕拍了拍張慧的手背,一臉欣慰的說道:“老大家的,你能如此想,便是咱們國公府的福氣。自老太爺仙逝,家中大小事務確實多虧了政兒和他媳婦。
但你也知,政兒身為工部員外郎,朝務繁忙;王氏既要照顧他的飲食又要負責府中的事務,確實是十分辛苦。
你與赦兒成婚多年,一直勤勉持家,我是看在眼裏的。隻是這些年,因著各種緣由,你身上的擔子輕了些,倒讓旁人誤會了去。
如今你既已歸來,這府中的擔子,你也該重新擔起來了。畢竟,老夫人在時,國公府的中饋就交到了你的手中。”
張慧聞言,微微欠身,滿臉慚愧的說道:“這三年,府中的事務多虧了二奶奶。兒媳在金陵,每每想起這事,總是愧疚難當。如今兒媳迴來了,自然不能再讓二奶奶如此操勞。
太太放心,兒媳定當盡心竭力,重掌中饋,絕不辜負二奶奶這三年來的情誼!”
史太太聞言,麵色一僵,隨即裝作若無其事的說道:“你能這樣想,也不枉老二家的這些年的辛苦。
隻是,這府中的情形你也知曉,人多口雜,難免有些心思活絡之人。你重掌中饋,更需得謹慎行事,既要樹立威信,又要兼顧人情,切莫讓小人得誌,壞了府中的風氣。
這三年,京都的人事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你若是有什麽弄不清的,盡管詢問老二家的。她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