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津門港市,地處華洲大陸東部平原的東北部,洛河流域下遊,東臨東海,北依兩州分界山坤雲山,西有十大學院中的華麓學院,是洛河、清海河、永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河海要衝”之稱。


    津門港市,是洛華州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離北華州最近的城市,地處兩州交界處,使得此地商貿異常繁榮。


    自從了解到海城郡的擄掠隊伍就是葉豐臣率領的這支隊伍,此時全軍覆滅已然沒有了威脅。


    楊青城見這迴程的最大威脅解除,就讓趙芸帶著六個孩子迴海城,送還其父母手中,同時也令其將孩子送迴後就迴山修行。


    他自己則搭乘從員嶠仙山過來,去往津門市港的客輪,隨著客輪北上而去。一則探查“聖教”的底細,二則為解救楊家孩童,三則為遊曆天下,搜索些靈材地寶。


    聖教,這才是那個神秘組織的真正名稱,沙羅會隻是其外圍組織。


    經曆數天的行程,“北洛號”客輪終於駛入津門港市的港口地區。


    隨著客輪的入港,楊青城也隨著船上遊客擁向甲板欄杆處,看著慢慢接近的港口和岸上喧鬧吵雜的人群,整個碼頭區一片忙碌之景象。


    碼頭區是津門港市八大區之一,轄區麵積不到20平方公裏,是八大區中麵積最小的一個區。


    這個區麵積雖小,卻也有10萬多常住居民,加上白天近20萬流動人員在這片區域作業找活。相當於每一平米的土地上至少有10個人在上麵活動。由此可見這片碼頭上該是多麽的擁擠。


    地少人多的惡果就是居住環境的惡劣,除了圍樓就是些棚戶區。


    在這邊區域裏居房多是圍在一起的高層建築,猶如地球客家圍屋的房子,在這裏也被成為圍樓。


    圍樓有石圍、土圍和磚木圍三種,當然建築過程中也不是單單一種建材,而是以某種建材為主,就那麽稱唿了。


    其中最好的是石圍,最差的是土圍,最精致好看的是磚木圍,但不管是哪一種,最低也是三層結構。


    這些房屋,麵積有大有小。小的五、六十平方米,隻有三開間的圍屋,大的千餘平方米乃至上萬平方的大型圍樓。其形狀也有區分,有圓型的,也有方正型的。


    圓型的是指外牆為圓弧形,內中方正,形如銅錢般;方正是指其平麵布局呈“迴“字形。港口碼頭區建築大多以方正為主。


    圍樓基本上都是集家、堡、祠、內院、門坪五者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家族落居格局。


    津門港市原本處於兩國交界處,時常受到兵災的威脅,當地居民,尤其是地方豪族、大姓家族故土難遷,又為了躲避兵亂,就建造這種高大堅固,結構奇特,功能齊全的圍樓。它集廳堂、居室、書房、操場於一體,具防火、防攻、防炸於一身,糧倉、水井、排汙道等等一應俱全。


    這種易守難攻的圍樓既是津門人的舒適居所,又是戰時的堅固堡壘,因此在當時家家如此建造。


    即使如今已是聯邦國,統稱為華族,統一為華國。但這種古老的建築還是在這座發展起來的城市裏繼續保留著。


    至於棚戶區,大家也多明白,就是貧民窟。


    …………………………………


    客輪到港下錨靠岸,楊青城也隨著人流向著城中心區走去。


    津門港市在近十年來,發展迅速,由原本一個隻有三區的港口小城發展到現如今東部平原北方最大的城市。


    城市麵積足足比原來擴大兩倍有餘。


    此時的城中心區、碼頭區和洛河區都是老城區,新增的濱海區、津南區、永清區、寧海區、北港區五區各個麵積都比老三區大很多。


    楊青城走在通往中心區的大道上,邊上有很多招攬顧客的馬車、人力車的師傅。


    “這位少爺,您要到哪去?可需要我送你過去?”沒一會,楊青城身前就來了好幾幫詢問的。


    “去五行館。”楊青城找來一個順眼的,詢問了價錢後,說了個地址給馬車師傅後,上了馬車。


    “得勒,少爺請做好,我們這就走咯。”馬車師傅揮舞著藤鞭,驅使著馬車向前行駛。


    戰爭結束後,國家進入聯邦新時代,政府與門派之間的矛盾就略顯突出。


    政府一邊拉攏旁門小派,一邊又忌憚大宗門的威勢,不斷打壓。


    而根據開國時北華皇與眾門派規定,在冊名門大派所在之地歸於門派,門派之威隻限於山上。山下城鎮和人口歸於政府,權威歸於國家。


    因此門派如果想在山下設置據點,隻能按規矩正常辦理相關手續和認證。


    比如五行宗就是辦理武館,作為門派在津門港市的據點。


    一路上,楊青城不時看著沿途中津門市區的風景人情。


    沒過多久,馬車就到了五行館門前。


    五行館,也是用一座圍樓改造而成。此樓占地麵積頗大,足有上萬平方。位於中心區北部,洛河南岸,與北港區隔河相望。


    楊青城下了車來,頓覺空氣格外清新,清風吹來,沒有海風那種腥味,河水帶來的濕潤氣息,拂麵更是令人清涼爽快。


    五行館前,有兩人值守大門,這兩人周身白色勁裝,幹淨利落,見楊青城緩步走來,上前阻止道:“止步,居士來我五行館所為何事,可有邀帖或尊客卡(等同超級vip)。”


    為什麽會稱楊青城為居士呢?


    說來也是怪楊青城現在的這幅裝扮。


    此時的楊青城一身青色長衫,左手拿著念珠,走一步撥一珠,不急不緩,麵上微帶笑容,神情沉靜自然,渾身一派灑然出塵的模樣,十足一個佛門在家居士的樣子。


    楊青城撥動念珠,其實是在祭煉溫養念珠,自上次受損後,楊青城一直隨身攜帶,手不離珠,不時還會念般若經加持。


    楊青城衝著兩人微微一笑道:“我手中既無邀帖也無尊客卡,但我有一玉牌,想必你們看過就會明白。


    隻見楊青城不知從哪裏拿出一枚玉質令牌,持之對著守門之人觀看。


    兩人還真的認識這塊令牌所代表的意義。雖然兩人都沒看過這種色澤的,但相似的令牌都有見過,也都明白這乳玉色的令牌代表的意義,這可是五行宗真傳弟子的身份標誌。


    “弟子趙勇(王耀宗)見過宗門師叔。”兩人忙上前行禮問候道。


    “哦,你們也是山門弟子?”楊青城聽兩人稱唿,於是隨口問道。


    趙勇、王耀宗兩人麵色尷尬道:“迴稟師叔,弟子兩人並非山門弟子,我們兩人是宗門內門弟子司徒明的記名弟子。”


    “哦,原來如此,那不知我可進去了嗎?”楊青城瞬間明白了。


    記名弟子,其實就是五行宗在武館招收的弟子,一般這類弟子不是真的有些天資,就是有些勢力背景。這也是五行宗在山下發展的一種潛實力。


    “當然,師叔請。”趙勇搶先上前,為楊青城帶路。隻留下王耀宗在原地懊惱不已。


    楊青城隨著趙勇進入五行館,隻覺內外猶如兩重天,館內內部靈氣比外麵濃鬱多了。


    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門之青城長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柳人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柳人家並收藏玄門之青城長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