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忌不剪指甲
有些老習慣認為寶寶的指甲不能剪,剪了會傷“元氣”。有的父母看到寶寶的手小小的,皮膚也很嬌嫩,也怕剪指甲傷到寶寶,所以也不給寶寶剪指甲,而任其長得長長的,這樣對小兒的健康很不利。
因為寶寶的手整天摸東摸西閑不住,易沾細菌等,特別是指甲縫裏是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藏身的大本營,1個指甲縫裏的髒東西,就藏有38億個細菌,而寶寶又總是愛吸吮自己的手指,這樣細菌就很容易被吃到肚子裏去而引起腹瀉或長寄生蟲。如果時間長了還容易抓傷小兒嬌嫩的皮膚,手上的細菌也會乘虛而入,引起炎症。所以家長要經常及時給寶寶剪指甲,剪指甲不能以百天為界,隻要指甲長長了,就需要及時剪掉。
給寶寶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和影響寶寶正常的活動。如怕損傷寶寶手指,可在小兒睡覺或吃奶時剪。剪下來的指甲屑應清除幹淨,防止遺落在衣被內劃傷寶寶的皮膚。
寶寶小屁屁宜正確清洗
新生兒的臀部非常嬌嫩,應勤洗勤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另外,由於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和黏膜會容易損傷,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寶寶排便後,應當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再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洗完以後塗上護臀霜,也可以塗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發生“紅臀”現象。
小屁屁的清洗方法
一般來說,寶寶每次大便後洗一下屁屁,這樣會讓寶寶更舒服。但是每次小便後就不一定都洗了;寶寶腹瀉時,用濕巾紙擦一下也可以。有些媽媽平時對寶寶照顧的無微不至,每次寶寶大小便後都洗屁屁,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寶寶屁屁的皮膚經常被摩擦、經常濕著,皮膚就容易發紅、出疹或糜爛。正確的方法如下。
●準備好寶寶的專用腳盆和腳布。腳布要柔軟。
●倒38~40c溫熱的水,用手背試一下,感覺溫熱即可。
●分開寶寶的兩腿,充分暴露外陰部和臀部。
●把布浸濕,由前向後清洗。男寶寶注意清洗陰莖、陰囊皮膚的褶皺處。
●如果屁屁有點發紅,可擦些嬰兒專用的潤膚膏,或凡士林、鋅氧油、消毒過的植物油等。
●洗完後擦幹屁屁,再包上尿布。一定要保持屁屁幹燥。
男寶寶生殖器宜正確清洗
男嬰陰莖包皮長而且外口較狹小,包皮內層的分泌物和尿液容易存在包皮內,使細菌在此處繁殖,發生感染。父母應經常為寶寶清洗,一旦發現寶寶患有睾丸炎、包皮龜頭炎等生殖器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清洗方法
用一塊濕布或棉球把殘留在龜頭內的尿液清除,從大腿皺褶向陰莖的方向清潔,不要強行將包皮往後拉。
用一隻手握住寶寶雙腿,並提起來,清潔其臀部,直至幹淨。握小兒雙腳時注意,要用一個手指墊在他的兩足跟之間,以防他的兩內踝相互摩擦。
如果尿布弄髒了要換,可先用尿布幹淨處盡量將糞便擦掉,再使用棉球蘸上洗劑或油擦拭。棉球用完要扔掉,不能重複用。擦後媽媽要洗手。
女寶寶外陰部宜正確清洗
女寶寶的尿道較短,如果不注意衛生,細菌可以經較短的尿道進入膀胱,引起泌尿係統炎症。而陰道口也時常留有少量分泌物,若不加清洗,將為細菌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
女寶寶清洗外陰部一般在就寢前或者大便後進行。
清洗方法
備一盆溫水,先用幹淨紗布清潔外陰,注意由裏到外,由前往後擦洗,不要擦到寶寶的小陰唇裏麵。然後清洗大腿根部,用手握住寶寶的腳向上抬腿,用紗布清潔肛門。洗完後在臀部塗上護膚膏,更換幹淨尿布。清洗紗布隻能用1次,若要重複使用,須經過清洗、煮沸消毒後才能再用。
外陰部一般用溫水清洗即可,但如伴有濕疹,則應在溫水中加入少許高錳酸鉀(溶化後成淡紅色)或者潔爾陰做局部清洗或坐浴10~15分鍾,以達到消炎的目的。但注意不宜用熱水洗外陰部皮膚及黏膜,因為水溫太高容易燙傷,同時,雖可暫時止痛,但刺激了炎症反應,反而使濕疹加重。應將洗腳布與洗外陰布分開,媽媽的用具和女嬰的用具分開。
清洗尿布宜掌握方法
現在的父母大都圖方便,喜歡給寶寶用紙尿褲,用完即扔,不用洗滌。其實,棉尿布柔軟、沒有刺激性,更加有利於保護寶寶柔嫩的肌膚。但棉尿布需要頻繁地更換、洗滌。這就需要父母不厭其煩地為寶寶準備潔淨、舒適的尿布。
洗滌尿布時,如果尿布上沾有糞便,要先用毛刷把糞便刷掉,然後用肥皂搓洗、漂清,再用開水燙(最好能煮沸10分鍾),最後擰幹後在陽光下曬幹。
雨季或冬季尿布不易幹時,可用取暖器慢慢烘幹,或者用電熨鬥熨幹。但是,剛烘烤幹的尿布不能馬上用,要等涼透了再用,否則也容易發生尿布皮炎。
洗淨晾幹後的尿布應整齊地擺放好,不能隨意亂扔,這樣既方便取用,又可以防止尿布被汙染。
早產兒宜加強護理
早產兒由於發育尚未完全,因此,身體會比足月的寶寶更加虛弱。專家指出,對於早產兒一定要注意護理工作,如果護理得當對早產兒恢複健康極為有利。
1精心喂養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媽媽的乳汁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另外,早產媽媽的乳汁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的作用。媽媽要盡可能地與早產兒多接觸,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寶寶,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3小時擠1次,然後將擠出來的乳汁喂早產兒。
2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寶寶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進入早產兒的房間,照看寶寶時,要換上幹淨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避免交叉感染。
3要將早產兒送醫院的情況
●寶寶體溫下降到35c以下,或上升到38c以上,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寶寶頻繁咳嗽、口吐白沫、唿吸急促時。
●寶寶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寶寶突然發生腹瀉時。
●寶寶發生痙攣、抽搐時。
新生兒忌剃滿月頭
有的年輕父母聽信民間傳說,在新生兒滿月時要剃滿月頭,即用剃頭刀刮淨新生兒頭上的胎發。認為這樣可以使寶寶以後的頭發增多、變黑。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頭發的結構來看,露出皮膚表麵部分叫毛幹,埋在皮膚裏麵的叫毛根,毛幹和毛根都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而位於毛根下端、真皮深處的“毛球”,內含毛母質細胞,它才有生長毛發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剃刮修剪,還是拔除,去除的隻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發,影響不了它本身的生長。因此,給新生兒剃滿月頭是不可能改變頭發的數量,使之變得濃、密、黑的。
宜預防嬰兒鵝口瘡
如果媽媽不注意哺乳衛生,寶寶很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導致鵝口瘡。預防鵝口瘡要注意以下幾點:
預防鵝口瘡的注意事項
●保持乳頭、奶具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哺乳前媽媽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幹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
●嚴禁父母直接吸橡皮奶嘴。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盡量避免親吻寶寶的嘴。親吻寶寶的嘴會將成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感染。
忌忽略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由於嘔吐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平位,胃入口(賁門)處括約肌較鬆,所以,容易引發嘔吐。
剛生下不久,還未開奶就開始嘔吐,吐出物像泡沫樣或含少許咖啡樣物,但全身情況尚好,胎糞排出正常,無腹脹,可能因吞入過多羊水所致,待羊水吐盡後嘔吐自然停止。
對於因難產、高位產鉗、吸引助產等引起分娩損傷的和有窒息的小兒發生嘔吐,需注意顱內出血。這時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筋、前囟飽滿等神經係統症狀。
出生1~2周後發生嘔吐,全身情況很好的寶寶常常因喂養不當所致。當小兒食量已增加,而母乳不足或牛奶過稀,小兒饑餓,吸奶時咽下大量空氣,或人工喂養時奶頭開孔過小、過大,牛奶不充滿奶頭,都會讓小兒吞入空氣,當咽入的大量空氣從胃內排出時便發生嘔吐。此外,牛奶過熱、過冷、量過多或吸奶後翻動小兒等也會引起嘔吐。
出生2~3周後開始嘔吐,每天數次逐漸頻繁並發展為噴性。每次進食後半小時左右發生劇烈嘔吐,吐出量有時比進食量還多,吐出物無膽汁,吐後食欲仍正常,並因長期持續嘔吐而逐漸消瘦的,可能為先天性幽門肥大性狹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溫馨小提示
新生兒嘔吐要警惕。寶寶在胎內、出生時、出生後都容易感染敗血症、肺炎,嘔吐為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因此,新生兒任何時候出現嘔吐,且伴有某些疾病的相應症狀,或全身情況差時,都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宜預防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口腔、黏膜、皮膚以及臍帶都是細菌入侵的門戶,要注意預防感染。新生兒的住室、衣著、尿布都要保持清潔,加強新生兒的護理和合理喂養,盡量減少親友的探望和親抱。特別是患有感冒、肝炎、皮膚病、肺病的人,不要接觸新生兒。如果母親患了感冒,喂奶時要戴上口罩,以免傳染給新生兒。
對產婦來說,要勤換內衣,勤修剪指甲,經常保持雙手的清潔,大小便後要用肥皂把手洗幹淨。給新生兒沐浴、配奶及喂奶前都要把手洗幹淨。每次喂奶前,要先用煮沸的紗布或小毛巾把奶頭揩幹淨,然後才給寶寶喂奶。
新生兒的居室要經常打掃,減少灰塵等於減少室內的細菌數;室內通風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中的細菌密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宜通過哭聲辨疾病
哭是新生兒表達要求的唯一方式。因新生兒不會說話,如身體不適、患病、饑餓、疼痛或不良刺激時,就會用哭聲來告訴大人。當父母的應學會識別新生兒的哭聲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
◆在喂奶時哭聲劇烈,同時出現痛苦表情,可能是口腔炎或咽炎;吃奶時,耳朵貼近母親哭鬧或搖頭不止,可能是耳道有毛病。
◆哭聲嘶啞、唿吸困難、發熱、咳嗽、嘴唇青紫,可能是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
◆反複劇烈哭鬧、口角蒼白、兩手緊握、下肢蜷曲,伴有嘔吐、腹瀉等,可能是腸絞痛。
若發現以上不正常的哭聲,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宜通過大便辨疾病
新生兒大便的顏色、形狀,能反映出營養問題和一些疾病。從新生兒的大便辨別疾病,要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形狀和氣味。
◆若出生10小時後不排泄胎便,應檢查一下是否患先天性肛門閉鎖或其他肛腸疾病。
◆大便呈稀水樣或雞蛋湯樣,或有黏液或泡沫,有腥臭味,這可能是小兒腹瀉。
◆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小兒哭鬧、費勁,糞便幹、硬,甚至表麵帶血,多發生於人工喂養的新生兒。這是因為喂食蛋白質較多,或小兒腸蠕動弱所致便秘。
◆大便為白陶土樣,提示新生兒患有膽道疾病。
若新生兒出現以上不正常的大便,要馬上送醫院診治。
早期培育,聰明伶俐好可愛
宜盡快建立親子依戀關係
新生兒出生以後,除了生命的需要而具備的條件反射以外,基本上毫無能力,這就需要盡快與父母建立親子依戀關係,並在父母的誘導下慢慢激發身體的潛能。
媽媽和寶寶的身體接觸,媽媽的聲音和身體的氣味,在寶寶生活的頭幾天裏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如果寶寶和媽媽形成一種緊密聯係,並且能加以鼓勵的話,那麽這種結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會形成一種感情的紐帶。
1看寶寶的眼睛
寶寶出生後,母親應盡快開始和寶寶的身體接觸。眼睛接觸應在寶寶出生後盡快進行。寶寶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東西的,但卻能判斷形狀和輪廓。寶寶在36小時之內就可以認識母親臉部的形狀和外貌了。一旦寶寶發現母親的眼睛,就會搜尋並注視著母親的雙眼。寶寶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可以做出上述這些動作。
和寶寶早期進行眼睛接觸的媽媽,特別是在哺乳時,麵對著寶寶和深情地注視著寶寶眼睛的媽媽,並且繼續堅持做下去,極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聰明的,這樣的母親都善良、理智,屬於賢妻良母型。
2多進行早期身體接觸
從新生兒出生頭幾天開始,媽媽就應該盡可能和寶寶多接觸。新生兒覺得與媽媽身體的緊密接觸是十分安全的,媽媽的身體柔軟而溫暖,氣味熟悉。當寶寶把頭靠在媽媽的身體上時,他(她)會聽到他(她)過去9個月在母腹裏曾經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心搏)。在這種環境裏,寶寶覺得安全又舒服。對寶寶來說,他(她)在媽媽的身體上輕輕搖動比完全靜止地躺在床墊上要自然得多,特別是它能喚起寶寶在母腹內柔軟而舒服的環境的迴憶,會形成一些條件反射。
3注意氣味的重要影響
媽媽身體的氣味是寶寶和媽媽最初的一種聯係。寶寶對媽媽身體發出的氣味十分敏感,並會做出天然的生物反應。每當媽媽走入寶寶的睡房時他(她)就會醒來,而當其他人甚至是父親進入他(她)的睡房時他(她)可以照睡不醒。這是因為寶寶十分敏銳的嗅覺可聞到媽媽身上獨特的化學物質“外激素”,寶寶醒過來是因為他(她)立刻認為媽媽是他(她)舒適、喜悅和食物的源泉,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
溫馨小提示
媽媽與寶寶交往的態度和行為以及寶寶本身的氣質特點,是影響寶寶形成不同依戀類型的兩個主要因素。那種負責任的、敏感的、充滿愛心的母親,其寶寶常常是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反之,則可能是反抗或迴避型的。
4必須注意聲音的傳導
新生兒非常喜歡柔和、輕鬆的聲音,不喜歡高聲的噪聲。盡管寶寶習慣媽媽的聲音,媽媽仍應以輕柔、溫和的聲音講話和唱歌。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聲音就是一種安慰劑。每當媽媽和寶寶相處在一起時,應該跟他(她)小聲談話、唱歌或低聲哼唱。幼小的寶寶都十分喜愛童謠和簡單的歌,特別是有聲音的旋律和有節奏的歌。
早教宜從撫觸開始
撫觸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因為觸感是最原始的感覺官能,皮膚也是體表麵積最大的感覺器官。新生兒出生時已具有視、聽、嗅等各種基本生理功能,並能對照顧他(她)的方式、環境等種種刺激有所應答。胎兒在出生時受產道擠壓所受到的大小損傷,在和母親肌膚相親如懷抱、哺乳、吸吮等各種接觸時多少會得到緩解。
如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月,經常被母親緊緊擁抱,讓寶寶有包在子宮內的感覺,就能更快適應新環境。寶寶對撫摩的反應也很強,因為腦部處理觸覺的這個區域比其他區域發展更快,密切的身體接觸能促進情緒的調適以及各種感覺的統一。
在觸摸的過程中,直接的身體接觸和情感傳遞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並增強了媽媽育兒的信心。對於剖宮產的寶寶,撫觸可以消除剖宮產後的隔閡。通過皮膚的撫觸還可改善皮膚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彈性。
研究顯示,撫觸對早產、產後窒息、產前曾接觸過可卡因或艾滋病病毒的寶寶、抑鬱症母親的寶寶以及盲、聾和腦癱寶寶均有多方麵積極的影響。撫觸能刺激新生兒的淋巴係統,增強抵抗力,改善消化係統,安撫寶寶的不安定情緒,減少哭泣等。撫觸可使寶寶的發育指標如頭圍、身長、體重等都明顯優於未接受撫觸的寶寶,顯示出撫觸的良好效應。
兒科專家認為,撫觸可全麵地提高寶寶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社會行為等五大功能的分數。
撫觸前宜做的準備工作
撫觸前需要短時間的準備,充分地準備會使寶寶感到舒適,起到更好的效果。
撫觸前的準備工作
●確保姿勢舒適,在15分鍾內應該不受到打擾,放一些輕柔的音樂。
●最方便做撫觸的時候應是在寶寶沐浴後或給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房間要保持溫度恆定。
●在做撫觸前媽媽應先溫暖(搓熱)雙手,倒一些嬰兒潤膚油於掌心或將油置於開口容器中,這樣媽媽很容易能用手蘸油,另一隻手無需停止撫觸。勿將油直接倒在寶寶皮膚上。
●媽媽雙手塗上足夠的潤膚油,輕輕在寶寶肌膚上滑動,開始時輕輕按摩,然後逐漸增加壓力,以使寶寶慢慢適應按摩。
對新生兒撫觸宜掌握方法
對於新生兒,每次撫觸15分鍾即可,一般每天進行3次撫觸,具體應根據寶寶的需要進行調整。
撫觸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撫觸的部位有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背部。臉部按摩可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眉頭、眼窩、人中、下巴等處,同樣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腹部按摩應按順時針方向,注意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域。按摩寶寶的大腿、膝部、小腿有助於增強運動協調功能,方法是從大腿至踝部輕輕擠捏,然後再按摩腳踝及足部。按摩背部的時候應雙手平放,從頸部向下按摩,然後用指尖輕輕按摩脊柱兩邊的肌肉,再次從頸部向底部迂迴運動。
撫觸不光要掌握一些技術性的動作,更主要的是父母通過肌膚之親,進行感情交流,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好處。
宜訓練新生兒的視覺能力
為了發展新生兒的視力,可以對新生兒進行視覺刺激。對新生兒的視覺訓練可在出生半個月後開始進行。
用一塊紅布蒙住手電筒的前端,開亮手電。將手電置於距新生兒雙眼約30厘米遠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後方向慢慢移動幾次。
也可將一張白紙對折,將一邊塗黑,另一邊空白。在新生兒清醒時,將這張紙舉在寶寶眼前30厘米處,觀察新生兒的眼球是否在黑白兩個畫麵上溜來溜去。
宜訓練新生兒的觸覺能力
新生兒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膚。對新生兒進行觸覺訓練,可在寶寶興致高、願意玩耍時,媽媽伸出大拇指或食指,放在新生兒的手心裏,讓新生兒抓握。等新生兒會抓以後,再把手指從新生兒的手心移到掌的邊緣,看新生兒是否也能去抓。媽媽也可把著新生兒的小手讓新生兒摸摸媽媽的臉、鼻和新生兒自己的臉、鼻等。通過訓練可使新生兒從最初有意識地抓握到具有最初的手腦協調能力。
注意:媽媽的指甲應該修剪整齊,以免刮傷新生兒。
宜訓練新生兒的聽覺能力
新生兒出生以後就有了聽覺反應。為了發展新生兒的聽力,可以讓寶寶聽音樂,玩帶響聲的玩具等,當然媽媽也要多和寶寶講話。通過音樂可以訓練寶寶的聽覺、樂感和注意力,陶冶寶寶的性情。媽媽可在寶寶覺醒或給寶寶喂奶時,將錄音機或音響的音量調小,播放一段柔和、舒緩的樂曲。這在寶寶出生幾天後即可進行。
媽媽多和寶寶交談可以給寶寶聽覺刺激,有助於寶寶早日開口說話,並促進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寶寶情緒比較好時,媽媽可以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她)說話,比如“,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等等。也可以給寶寶朗讀簡短的兒歌,哼唱旋律優美的歌曲。此活動可在新生兒出生20天後開始進行。
宜訓練新生兒的動作能力
為生存的目的,寶寶一出生就已具備了相當的運動能力。鑽入母親的懷中尋求保護,是每一個新生兒的本能。當父母溫柔地和寶寶說話時,他(她)會隨著聲音有節律地運動。開始頭會轉動,手上舉,腿伸直。當繼續談話時,新生兒可表演一些舞蹈樣動作,還會出現舉手、伸足、舉臂等動作,同時有麵部表情如凝視和微笑等。
媽媽可手持色彩鮮豔的玩具,最好是能搖響的,在距離新生兒眼睛30厘米遠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左邊,再慢慢地移到右邊(注意:媽媽在移動玩具時,應將玩具搖響)。讓新生兒的頭隨著玩具做180的轉動。通過這種追視能力訓練,可讓寶寶早日學會轉頭。
嬰兒養護,日常照料宜與忌
嬰兒期是指寶寶從1月到12個月。在這段時間裏,寶寶處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又活潑好動,所以要保障寶寶的身體健康和發育成長,就必須著手做好寶寶的護理工作。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一定要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製定喂養方案;同時要做好寶寶的穿衣、睡覺以及身體的護理;為了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還要注重寶寶的早期智能訓練。
寶寶喂養,合理安排是關鍵
宜按需給寶寶哺乳
當前,兒科專家大力提倡非限製性喂奶法,即按需喂養法。按需喂養不僅能隨時為寶寶補充營養,促進寶寶身體發育,還能讓媽媽的乳汁分泌得更多。科學的喂養方式應該是按需哺乳和按時哺乳相結合。
這一階段的寶寶吃奶次數比新生兒期有所減少,每天大約8次左右,每次吃奶間隔時間會變長,以往間隔3小時就餓了要哭鬧的寶寶,現在可以睡上3~4小時,甚至5個小時才醒來要吃奶,這說明寶寶胃裏存食多了,沒有必要再按新生兒期那樣頻繁地定時喂奶了。
在進食方麵,媽媽要相信寶寶的能力,寶寶大多了解自己的需要。這個階段的媽媽應順其自然,寶寶餓醒了就喂,而不要因為到了喂奶時間就叫醒熟睡的寶寶。
總之,媽媽要結合自己寶寶的特性,慢慢摸索,從而找到最適合寶寶的喂養方式。
溫馨小提示
如果媽媽乳汁較多,寶寶一次不能吸盡,應將剩餘的乳汁擠掉,否則會影響乳汁的分泌,使奶水越來越少。
哺乳時宜注意的問題
◆以輕鬆的心情喂奶。如果母親精神上有負擔或心情緊張,乳汁就會流不出來或流得不暢。
◆要掌握適宜的喂奶時間與間隙,並形成一定的規律性。晚上若是媽媽非常疲倦,就擠出足夠的乳汁作為晚間喂養用。把擠出的乳汁放入消毒瓶內,屆時由丈夫給寶寶喂奶。
◆在臥室裏放一些尿布等替換用品,以便更方便地給寶寶哺乳和換尿布。在床邊放些飲料,以備在哺乳期間口渴時飲用。
◆每次哺乳前洗手,平時勤剪指甲。用溫開水清洗乳頭、乳暈(不要用肥皂洗)。將寶寶嘴的周圍也擦一擦,但不要擦裏麵。
◆喂奶前查看一下尿布是否濕了,如果濕了,就要更換,否則寶寶不能好好吃奶。
◆乳房要全露出來,不要讓衣服擋住,更別讓衣服遮住寶寶的頭和嘴。
◆喂完後,用消毒棉擦淨乳頭和乳頭周圍,寶寶的嘴周圍也要擦擦,以免殘留奶液形成奶垢。
◆
哺乳後,為使寶寶胃內的氣體排出,應將其抱起來,頭靠在自己肩上,輕輕拍其後背,聽到打嗝後再將其放下,取右側臥位片刻,防止溢奶。過10~30分鍾再看尿布是否濕了,如濕了應及時換掉。
母乳不足忌盲目相信偏方
倘若奶水不足時,年輕的媽媽自己不可隨意判斷原因或相信偏方,應請教醫生或有經驗的婆母、母親。確認自己奶水不足後,應馬上補充人工營養。母乳不足時,需加牛奶或其他乳製品進行混合喂養。混合喂養雖不如母乳喂養效果好,但要比完全人工喂養好得多。母乳與人工喂養混合通常采取如下兩種辦法。
◆
同時混合喂養法。混合喂養時,每次應先哺母乳,將乳房吸空後,再給寶寶補充其他代乳品,當然最好的代乳品是配方奶。配方奶的維生素含量高,濃度易掌握。這種喂養方法叫做補授法。這樣每次按時哺乳吸空,有利於刺激乳汁的再分泌,否則會使母乳量逐漸減少。補授的乳汁量要依據寶寶食欲情況與母乳分泌量多少而定,原則是寶寶吃飽為宜。補授開始需觀察幾天,以便掌握每次補授的奶量及寶寶有無消化異常現象。以無腹瀉、吐奶等情況為宜。由於一般的乳製品都不及母乳易消化,所以喂奶的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
◆
母乳和乳製品間隔喂養法。可根據母乳分泌量的多少來決定;可以選擇喂1次母乳,喂1次乳製品;也可以喂1次母乳,喂2次乳製品,或喂2次母乳,喂1次乳製品。這種喂養法的優點是每次喂的量可以準確掌握,基本上能做到定量喂養。產假後上班的母親,可在下班時喂母乳,其餘時間由別人代喂乳製品。
促進乳汁分泌宜掌握方法
一般來說,每一個新媽媽的乳汁都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有時候媽媽的乳汁分泌不夠,隻需采取正確的催乳方法,就能讓自己的乳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寶寶。
1讓寶寶多吸吮
有效正確地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刺激,吸吮的次數愈多,愈有利於乳汁分泌。讓寶寶多吸吮母親的乳頭,可增加對乳頭的刺激,促進媽媽分泌充足的乳汁。
2避免寶寶形成乳頭錯覺
剛開始喂奶時,千萬不要用奶瓶及橡皮奶頭進行喂養,這樣容易形成乳頭錯覺。用奶瓶喂養時橡皮奶頭較長,塞滿了整個口腔,寶寶隻需輕輕擠壓橡皮奶頭就能吃到奶水。而吸吮母親乳頭時,寶寶必須先伸出舌頭,用力卷住乳頭拉入自己的口腔內吸吮才能吃到母乳。一旦寶寶習慣了輕鬆的吸吮方式,就會對吸吮乳頭非常排斥。
3早期排空乳房
母親在每次充分哺乳後應擠淨乳房內的餘奶。乳房是個非常精細的供需器官,寶寶吸吮次數越多,即需要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排空乳房的動作類似於寶寶的吸吮刺激,可使乳汁分泌增加。
4合理補充均衡的營養
哺乳期間,媽媽在飲食方麵必須注意均衡攝取各種營養,三餐應包括米飯、魚、肉、蔬菜、水果、豆、蛋、奶等,切忌偏食。同時注意多飲用流質食物,如水、肉湯、果汁類,從而利於促進乳汁的分泌。媽媽還要保證睡眠充足,生活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媽媽各方麵都做到了奶水仍然不足,則應考慮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
寶寶腹瀉時忌停喂母乳
寶寶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寶寶腹瀉,除了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條件也非常重要。用母乳喂養的寶寶,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即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隻乳房喂10分鍾,改為5~7分鍾,並將剩餘奶汁擠去,因為這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
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密切相關,當寶寶腹瀉時,母親應少食用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喂奶前,母親應飲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目前,有一些家長因寶寶腹瀉,母乳全部停用,換喂米湯,這是不恰當的。單吃米湯是不能滿足寶寶對蛋白質的需要的。
以上處理是針對腹瀉不嚴重的,隻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治療的情況。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寶寶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根據醫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時也需要暫停母乳喂養。
配方奶粉宜正確衝調
一般地,在罐頭或包裝袋子上會給出如何準備寶寶配方食品的方法,參照奶罐上說明書,每一種品牌奶粉匙大小不同,加水量也不同,應事先看清楚,盡可能按照這些方法來配製。
奶粉衝高方法
●衝配奶粉前,先洗淨雙手。
●開水溫度最好晾到40~50c,用量杯量出需要的溫開水,加入消毒過的奶瓶。不要在煮沸以前量水量,因為在煮沸的過程中水分會蒸發,使得調製的奶水太稠。
●用專用奶粉量勺掏起的奶粉需鬆鬆的,用消毒後的筷子或刀背刮平,對準奶瓶將奶粉倒入奶瓶。不要讓奶粉在勺子裏堆起,也不要把勺子裏的奶粉壓得很緊。
●加入正確勺數的奶粉,套上奶嘴,輕輕搖勻。
●衝調合適的奶水,將奶瓶倒置時,在剛開始1~2秒是細細的直線流下,爾後一滴接著一滴流下。
●將用過的奶瓶立即用清水、刷子清洗幹淨,奶嘴、奶圈拆開,收放在統一的清潔處,以便與其他奶瓶一起消毒。
寶寶喝牛奶忌過量
滿月後的寶寶,體重增長快、食欲旺盛、吃得多,母親看到寶寶能吃會很高興,毫不吝惜地不斷增加牛奶的量,即使過量了,一點兒也不在乎。但這樣持續下去會使寶寶過胖,身上會長出不必要的脂肪,為了接受這些脂肪,心髒就要過量工作,肝髒和腎也得不到休息,加重了身體各器官的負擔,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不利。
嬰兒期平均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418~460焦耳熱量,如果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取熱量超過500焦耳以上就會導致肥胖。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體重,牛奶產生的熱量(一般100毫升含糖牛奶產生418焦耳)來計算出寶寶一天所需要牛奶的量。奶瓶上都有刻度,衝牛奶時媽媽對量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超過寶寶的需要量。
人工喂養寶寶宜補水
人工喂養的寶寶,由於寶寶腎髒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如果奶粉調製過濃,或輔食內鹽分過多,再不給寶寶額外飲水的話,就會加重寶寶的腎髒負擔。
3個月以內的寶寶腎髒濃縮尿的能力差,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就會隨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鹽量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要多喂一些水,來補充代謝的需要。
另外,如果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再給寶寶喝兩口水,能起到清除口腔內剩餘的奶水渣的作用,以便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父母應該多加注意,科學地給寶寶補水。每天除了喂奶給予的水分外,還要再補充少量的水。開始時每次可以給予10~20毫升,逐漸增多到每次50毫升左右,在2次喂養間隔給一次水。
有些老習慣認為寶寶的指甲不能剪,剪了會傷“元氣”。有的父母看到寶寶的手小小的,皮膚也很嬌嫩,也怕剪指甲傷到寶寶,所以也不給寶寶剪指甲,而任其長得長長的,這樣對小兒的健康很不利。
因為寶寶的手整天摸東摸西閑不住,易沾細菌等,特別是指甲縫裏是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藏身的大本營,1個指甲縫裏的髒東西,就藏有38億個細菌,而寶寶又總是愛吸吮自己的手指,這樣細菌就很容易被吃到肚子裏去而引起腹瀉或長寄生蟲。如果時間長了還容易抓傷小兒嬌嫩的皮膚,手上的細菌也會乘虛而入,引起炎症。所以家長要經常及時給寶寶剪指甲,剪指甲不能以百天為界,隻要指甲長長了,就需要及時剪掉。
給寶寶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和影響寶寶正常的活動。如怕損傷寶寶手指,可在小兒睡覺或吃奶時剪。剪下來的指甲屑應清除幹淨,防止遺落在衣被內劃傷寶寶的皮膚。
寶寶小屁屁宜正確清洗
新生兒的臀部非常嬌嫩,應勤洗勤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另外,由於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和黏膜會容易損傷,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寶寶排便後,應當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再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洗完以後塗上護臀霜,也可以塗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發生“紅臀”現象。
小屁屁的清洗方法
一般來說,寶寶每次大便後洗一下屁屁,這樣會讓寶寶更舒服。但是每次小便後就不一定都洗了;寶寶腹瀉時,用濕巾紙擦一下也可以。有些媽媽平時對寶寶照顧的無微不至,每次寶寶大小便後都洗屁屁,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寶寶屁屁的皮膚經常被摩擦、經常濕著,皮膚就容易發紅、出疹或糜爛。正確的方法如下。
●準備好寶寶的專用腳盆和腳布。腳布要柔軟。
●倒38~40c溫熱的水,用手背試一下,感覺溫熱即可。
●分開寶寶的兩腿,充分暴露外陰部和臀部。
●把布浸濕,由前向後清洗。男寶寶注意清洗陰莖、陰囊皮膚的褶皺處。
●如果屁屁有點發紅,可擦些嬰兒專用的潤膚膏,或凡士林、鋅氧油、消毒過的植物油等。
●洗完後擦幹屁屁,再包上尿布。一定要保持屁屁幹燥。
男寶寶生殖器宜正確清洗
男嬰陰莖包皮長而且外口較狹小,包皮內層的分泌物和尿液容易存在包皮內,使細菌在此處繁殖,發生感染。父母應經常為寶寶清洗,一旦發現寶寶患有睾丸炎、包皮龜頭炎等生殖器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清洗方法
用一塊濕布或棉球把殘留在龜頭內的尿液清除,從大腿皺褶向陰莖的方向清潔,不要強行將包皮往後拉。
用一隻手握住寶寶雙腿,並提起來,清潔其臀部,直至幹淨。握小兒雙腳時注意,要用一個手指墊在他的兩足跟之間,以防他的兩內踝相互摩擦。
如果尿布弄髒了要換,可先用尿布幹淨處盡量將糞便擦掉,再使用棉球蘸上洗劑或油擦拭。棉球用完要扔掉,不能重複用。擦後媽媽要洗手。
女寶寶外陰部宜正確清洗
女寶寶的尿道較短,如果不注意衛生,細菌可以經較短的尿道進入膀胱,引起泌尿係統炎症。而陰道口也時常留有少量分泌物,若不加清洗,將為細菌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
女寶寶清洗外陰部一般在就寢前或者大便後進行。
清洗方法
備一盆溫水,先用幹淨紗布清潔外陰,注意由裏到外,由前往後擦洗,不要擦到寶寶的小陰唇裏麵。然後清洗大腿根部,用手握住寶寶的腳向上抬腿,用紗布清潔肛門。洗完後在臀部塗上護膚膏,更換幹淨尿布。清洗紗布隻能用1次,若要重複使用,須經過清洗、煮沸消毒後才能再用。
外陰部一般用溫水清洗即可,但如伴有濕疹,則應在溫水中加入少許高錳酸鉀(溶化後成淡紅色)或者潔爾陰做局部清洗或坐浴10~15分鍾,以達到消炎的目的。但注意不宜用熱水洗外陰部皮膚及黏膜,因為水溫太高容易燙傷,同時,雖可暫時止痛,但刺激了炎症反應,反而使濕疹加重。應將洗腳布與洗外陰布分開,媽媽的用具和女嬰的用具分開。
清洗尿布宜掌握方法
現在的父母大都圖方便,喜歡給寶寶用紙尿褲,用完即扔,不用洗滌。其實,棉尿布柔軟、沒有刺激性,更加有利於保護寶寶柔嫩的肌膚。但棉尿布需要頻繁地更換、洗滌。這就需要父母不厭其煩地為寶寶準備潔淨、舒適的尿布。
洗滌尿布時,如果尿布上沾有糞便,要先用毛刷把糞便刷掉,然後用肥皂搓洗、漂清,再用開水燙(最好能煮沸10分鍾),最後擰幹後在陽光下曬幹。
雨季或冬季尿布不易幹時,可用取暖器慢慢烘幹,或者用電熨鬥熨幹。但是,剛烘烤幹的尿布不能馬上用,要等涼透了再用,否則也容易發生尿布皮炎。
洗淨晾幹後的尿布應整齊地擺放好,不能隨意亂扔,這樣既方便取用,又可以防止尿布被汙染。
早產兒宜加強護理
早產兒由於發育尚未完全,因此,身體會比足月的寶寶更加虛弱。專家指出,對於早產兒一定要注意護理工作,如果護理得當對早產兒恢複健康極為有利。
1精心喂養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媽媽的乳汁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另外,早產媽媽的乳汁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的作用。媽媽要盡可能地與早產兒多接觸,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寶寶,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3小時擠1次,然後將擠出來的乳汁喂早產兒。
2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寶寶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進入早產兒的房間,照看寶寶時,要換上幹淨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避免交叉感染。
3要將早產兒送醫院的情況
●寶寶體溫下降到35c以下,或上升到38c以上,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寶寶頻繁咳嗽、口吐白沫、唿吸急促時。
●寶寶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寶寶突然發生腹瀉時。
●寶寶發生痙攣、抽搐時。
新生兒忌剃滿月頭
有的年輕父母聽信民間傳說,在新生兒滿月時要剃滿月頭,即用剃頭刀刮淨新生兒頭上的胎發。認為這樣可以使寶寶以後的頭發增多、變黑。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頭發的結構來看,露出皮膚表麵部分叫毛幹,埋在皮膚裏麵的叫毛根,毛幹和毛根都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而位於毛根下端、真皮深處的“毛球”,內含毛母質細胞,它才有生長毛發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剃刮修剪,還是拔除,去除的隻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發,影響不了它本身的生長。因此,給新生兒剃滿月頭是不可能改變頭發的數量,使之變得濃、密、黑的。
宜預防嬰兒鵝口瘡
如果媽媽不注意哺乳衛生,寶寶很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導致鵝口瘡。預防鵝口瘡要注意以下幾點:
預防鵝口瘡的注意事項
●保持乳頭、奶具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哺乳前媽媽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幹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
●嚴禁父母直接吸橡皮奶嘴。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盡量避免親吻寶寶的嘴。親吻寶寶的嘴會將成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感染。
忌忽略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由於嘔吐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平位,胃入口(賁門)處括約肌較鬆,所以,容易引發嘔吐。
剛生下不久,還未開奶就開始嘔吐,吐出物像泡沫樣或含少許咖啡樣物,但全身情況尚好,胎糞排出正常,無腹脹,可能因吞入過多羊水所致,待羊水吐盡後嘔吐自然停止。
對於因難產、高位產鉗、吸引助產等引起分娩損傷的和有窒息的小兒發生嘔吐,需注意顱內出血。這時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筋、前囟飽滿等神經係統症狀。
出生1~2周後發生嘔吐,全身情況很好的寶寶常常因喂養不當所致。當小兒食量已增加,而母乳不足或牛奶過稀,小兒饑餓,吸奶時咽下大量空氣,或人工喂養時奶頭開孔過小、過大,牛奶不充滿奶頭,都會讓小兒吞入空氣,當咽入的大量空氣從胃內排出時便發生嘔吐。此外,牛奶過熱、過冷、量過多或吸奶後翻動小兒等也會引起嘔吐。
出生2~3周後開始嘔吐,每天數次逐漸頻繁並發展為噴性。每次進食後半小時左右發生劇烈嘔吐,吐出量有時比進食量還多,吐出物無膽汁,吐後食欲仍正常,並因長期持續嘔吐而逐漸消瘦的,可能為先天性幽門肥大性狹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溫馨小提示
新生兒嘔吐要警惕。寶寶在胎內、出生時、出生後都容易感染敗血症、肺炎,嘔吐為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因此,新生兒任何時候出現嘔吐,且伴有某些疾病的相應症狀,或全身情況差時,都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宜預防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口腔、黏膜、皮膚以及臍帶都是細菌入侵的門戶,要注意預防感染。新生兒的住室、衣著、尿布都要保持清潔,加強新生兒的護理和合理喂養,盡量減少親友的探望和親抱。特別是患有感冒、肝炎、皮膚病、肺病的人,不要接觸新生兒。如果母親患了感冒,喂奶時要戴上口罩,以免傳染給新生兒。
對產婦來說,要勤換內衣,勤修剪指甲,經常保持雙手的清潔,大小便後要用肥皂把手洗幹淨。給新生兒沐浴、配奶及喂奶前都要把手洗幹淨。每次喂奶前,要先用煮沸的紗布或小毛巾把奶頭揩幹淨,然後才給寶寶喂奶。
新生兒的居室要經常打掃,減少灰塵等於減少室內的細菌數;室內通風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中的細菌密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宜通過哭聲辨疾病
哭是新生兒表達要求的唯一方式。因新生兒不會說話,如身體不適、患病、饑餓、疼痛或不良刺激時,就會用哭聲來告訴大人。當父母的應學會識別新生兒的哭聲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
◆在喂奶時哭聲劇烈,同時出現痛苦表情,可能是口腔炎或咽炎;吃奶時,耳朵貼近母親哭鬧或搖頭不止,可能是耳道有毛病。
◆哭聲嘶啞、唿吸困難、發熱、咳嗽、嘴唇青紫,可能是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
◆反複劇烈哭鬧、口角蒼白、兩手緊握、下肢蜷曲,伴有嘔吐、腹瀉等,可能是腸絞痛。
若發現以上不正常的哭聲,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宜通過大便辨疾病
新生兒大便的顏色、形狀,能反映出營養問題和一些疾病。從新生兒的大便辨別疾病,要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形狀和氣味。
◆若出生10小時後不排泄胎便,應檢查一下是否患先天性肛門閉鎖或其他肛腸疾病。
◆大便呈稀水樣或雞蛋湯樣,或有黏液或泡沫,有腥臭味,這可能是小兒腹瀉。
◆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小兒哭鬧、費勁,糞便幹、硬,甚至表麵帶血,多發生於人工喂養的新生兒。這是因為喂食蛋白質較多,或小兒腸蠕動弱所致便秘。
◆大便為白陶土樣,提示新生兒患有膽道疾病。
若新生兒出現以上不正常的大便,要馬上送醫院診治。
早期培育,聰明伶俐好可愛
宜盡快建立親子依戀關係
新生兒出生以後,除了生命的需要而具備的條件反射以外,基本上毫無能力,這就需要盡快與父母建立親子依戀關係,並在父母的誘導下慢慢激發身體的潛能。
媽媽和寶寶的身體接觸,媽媽的聲音和身體的氣味,在寶寶生活的頭幾天裏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如果寶寶和媽媽形成一種緊密聯係,並且能加以鼓勵的話,那麽這種結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會形成一種感情的紐帶。
1看寶寶的眼睛
寶寶出生後,母親應盡快開始和寶寶的身體接觸。眼睛接觸應在寶寶出生後盡快進行。寶寶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東西的,但卻能判斷形狀和輪廓。寶寶在36小時之內就可以認識母親臉部的形狀和外貌了。一旦寶寶發現母親的眼睛,就會搜尋並注視著母親的雙眼。寶寶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可以做出上述這些動作。
和寶寶早期進行眼睛接觸的媽媽,特別是在哺乳時,麵對著寶寶和深情地注視著寶寶眼睛的媽媽,並且繼續堅持做下去,極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聰明的,這樣的母親都善良、理智,屬於賢妻良母型。
2多進行早期身體接觸
從新生兒出生頭幾天開始,媽媽就應該盡可能和寶寶多接觸。新生兒覺得與媽媽身體的緊密接觸是十分安全的,媽媽的身體柔軟而溫暖,氣味熟悉。當寶寶把頭靠在媽媽的身體上時,他(她)會聽到他(她)過去9個月在母腹裏曾經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心搏)。在這種環境裏,寶寶覺得安全又舒服。對寶寶來說,他(她)在媽媽的身體上輕輕搖動比完全靜止地躺在床墊上要自然得多,特別是它能喚起寶寶在母腹內柔軟而舒服的環境的迴憶,會形成一些條件反射。
3注意氣味的重要影響
媽媽身體的氣味是寶寶和媽媽最初的一種聯係。寶寶對媽媽身體發出的氣味十分敏感,並會做出天然的生物反應。每當媽媽走入寶寶的睡房時他(她)就會醒來,而當其他人甚至是父親進入他(她)的睡房時他(她)可以照睡不醒。這是因為寶寶十分敏銳的嗅覺可聞到媽媽身上獨特的化學物質“外激素”,寶寶醒過來是因為他(她)立刻認為媽媽是他(她)舒適、喜悅和食物的源泉,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
溫馨小提示
媽媽與寶寶交往的態度和行為以及寶寶本身的氣質特點,是影響寶寶形成不同依戀類型的兩個主要因素。那種負責任的、敏感的、充滿愛心的母親,其寶寶常常是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反之,則可能是反抗或迴避型的。
4必須注意聲音的傳導
新生兒非常喜歡柔和、輕鬆的聲音,不喜歡高聲的噪聲。盡管寶寶習慣媽媽的聲音,媽媽仍應以輕柔、溫和的聲音講話和唱歌。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聲音就是一種安慰劑。每當媽媽和寶寶相處在一起時,應該跟他(她)小聲談話、唱歌或低聲哼唱。幼小的寶寶都十分喜愛童謠和簡單的歌,特別是有聲音的旋律和有節奏的歌。
早教宜從撫觸開始
撫觸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因為觸感是最原始的感覺官能,皮膚也是體表麵積最大的感覺器官。新生兒出生時已具有視、聽、嗅等各種基本生理功能,並能對照顧他(她)的方式、環境等種種刺激有所應答。胎兒在出生時受產道擠壓所受到的大小損傷,在和母親肌膚相親如懷抱、哺乳、吸吮等各種接觸時多少會得到緩解。
如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月,經常被母親緊緊擁抱,讓寶寶有包在子宮內的感覺,就能更快適應新環境。寶寶對撫摩的反應也很強,因為腦部處理觸覺的這個區域比其他區域發展更快,密切的身體接觸能促進情緒的調適以及各種感覺的統一。
在觸摸的過程中,直接的身體接觸和情感傳遞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並增強了媽媽育兒的信心。對於剖宮產的寶寶,撫觸可以消除剖宮產後的隔閡。通過皮膚的撫觸還可改善皮膚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彈性。
研究顯示,撫觸對早產、產後窒息、產前曾接觸過可卡因或艾滋病病毒的寶寶、抑鬱症母親的寶寶以及盲、聾和腦癱寶寶均有多方麵積極的影響。撫觸能刺激新生兒的淋巴係統,增強抵抗力,改善消化係統,安撫寶寶的不安定情緒,減少哭泣等。撫觸可使寶寶的發育指標如頭圍、身長、體重等都明顯優於未接受撫觸的寶寶,顯示出撫觸的良好效應。
兒科專家認為,撫觸可全麵地提高寶寶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社會行為等五大功能的分數。
撫觸前宜做的準備工作
撫觸前需要短時間的準備,充分地準備會使寶寶感到舒適,起到更好的效果。
撫觸前的準備工作
●確保姿勢舒適,在15分鍾內應該不受到打擾,放一些輕柔的音樂。
●最方便做撫觸的時候應是在寶寶沐浴後或給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房間要保持溫度恆定。
●在做撫觸前媽媽應先溫暖(搓熱)雙手,倒一些嬰兒潤膚油於掌心或將油置於開口容器中,這樣媽媽很容易能用手蘸油,另一隻手無需停止撫觸。勿將油直接倒在寶寶皮膚上。
●媽媽雙手塗上足夠的潤膚油,輕輕在寶寶肌膚上滑動,開始時輕輕按摩,然後逐漸增加壓力,以使寶寶慢慢適應按摩。
對新生兒撫觸宜掌握方法
對於新生兒,每次撫觸15分鍾即可,一般每天進行3次撫觸,具體應根據寶寶的需要進行調整。
撫觸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撫觸的部位有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背部。臉部按摩可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眉頭、眼窩、人中、下巴等處,同樣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腹部按摩應按順時針方向,注意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域。按摩寶寶的大腿、膝部、小腿有助於增強運動協調功能,方法是從大腿至踝部輕輕擠捏,然後再按摩腳踝及足部。按摩背部的時候應雙手平放,從頸部向下按摩,然後用指尖輕輕按摩脊柱兩邊的肌肉,再次從頸部向底部迂迴運動。
撫觸不光要掌握一些技術性的動作,更主要的是父母通過肌膚之親,進行感情交流,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好處。
宜訓練新生兒的視覺能力
為了發展新生兒的視力,可以對新生兒進行視覺刺激。對新生兒的視覺訓練可在出生半個月後開始進行。
用一塊紅布蒙住手電筒的前端,開亮手電。將手電置於距新生兒雙眼約30厘米遠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後方向慢慢移動幾次。
也可將一張白紙對折,將一邊塗黑,另一邊空白。在新生兒清醒時,將這張紙舉在寶寶眼前30厘米處,觀察新生兒的眼球是否在黑白兩個畫麵上溜來溜去。
宜訓練新生兒的觸覺能力
新生兒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膚。對新生兒進行觸覺訓練,可在寶寶興致高、願意玩耍時,媽媽伸出大拇指或食指,放在新生兒的手心裏,讓新生兒抓握。等新生兒會抓以後,再把手指從新生兒的手心移到掌的邊緣,看新生兒是否也能去抓。媽媽也可把著新生兒的小手讓新生兒摸摸媽媽的臉、鼻和新生兒自己的臉、鼻等。通過訓練可使新生兒從最初有意識地抓握到具有最初的手腦協調能力。
注意:媽媽的指甲應該修剪整齊,以免刮傷新生兒。
宜訓練新生兒的聽覺能力
新生兒出生以後就有了聽覺反應。為了發展新生兒的聽力,可以讓寶寶聽音樂,玩帶響聲的玩具等,當然媽媽也要多和寶寶講話。通過音樂可以訓練寶寶的聽覺、樂感和注意力,陶冶寶寶的性情。媽媽可在寶寶覺醒或給寶寶喂奶時,將錄音機或音響的音量調小,播放一段柔和、舒緩的樂曲。這在寶寶出生幾天後即可進行。
媽媽多和寶寶交談可以給寶寶聽覺刺激,有助於寶寶早日開口說話,並促進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寶寶情緒比較好時,媽媽可以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她)說話,比如“,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等等。也可以給寶寶朗讀簡短的兒歌,哼唱旋律優美的歌曲。此活動可在新生兒出生20天後開始進行。
宜訓練新生兒的動作能力
為生存的目的,寶寶一出生就已具備了相當的運動能力。鑽入母親的懷中尋求保護,是每一個新生兒的本能。當父母溫柔地和寶寶說話時,他(她)會隨著聲音有節律地運動。開始頭會轉動,手上舉,腿伸直。當繼續談話時,新生兒可表演一些舞蹈樣動作,還會出現舉手、伸足、舉臂等動作,同時有麵部表情如凝視和微笑等。
媽媽可手持色彩鮮豔的玩具,最好是能搖響的,在距離新生兒眼睛30厘米遠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左邊,再慢慢地移到右邊(注意:媽媽在移動玩具時,應將玩具搖響)。讓新生兒的頭隨著玩具做180的轉動。通過這種追視能力訓練,可讓寶寶早日學會轉頭。
嬰兒養護,日常照料宜與忌
嬰兒期是指寶寶從1月到12個月。在這段時間裏,寶寶處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又活潑好動,所以要保障寶寶的身體健康和發育成長,就必須著手做好寶寶的護理工作。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一定要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製定喂養方案;同時要做好寶寶的穿衣、睡覺以及身體的護理;為了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還要注重寶寶的早期智能訓練。
寶寶喂養,合理安排是關鍵
宜按需給寶寶哺乳
當前,兒科專家大力提倡非限製性喂奶法,即按需喂養法。按需喂養不僅能隨時為寶寶補充營養,促進寶寶身體發育,還能讓媽媽的乳汁分泌得更多。科學的喂養方式應該是按需哺乳和按時哺乳相結合。
這一階段的寶寶吃奶次數比新生兒期有所減少,每天大約8次左右,每次吃奶間隔時間會變長,以往間隔3小時就餓了要哭鬧的寶寶,現在可以睡上3~4小時,甚至5個小時才醒來要吃奶,這說明寶寶胃裏存食多了,沒有必要再按新生兒期那樣頻繁地定時喂奶了。
在進食方麵,媽媽要相信寶寶的能力,寶寶大多了解自己的需要。這個階段的媽媽應順其自然,寶寶餓醒了就喂,而不要因為到了喂奶時間就叫醒熟睡的寶寶。
總之,媽媽要結合自己寶寶的特性,慢慢摸索,從而找到最適合寶寶的喂養方式。
溫馨小提示
如果媽媽乳汁較多,寶寶一次不能吸盡,應將剩餘的乳汁擠掉,否則會影響乳汁的分泌,使奶水越來越少。
哺乳時宜注意的問題
◆以輕鬆的心情喂奶。如果母親精神上有負擔或心情緊張,乳汁就會流不出來或流得不暢。
◆要掌握適宜的喂奶時間與間隙,並形成一定的規律性。晚上若是媽媽非常疲倦,就擠出足夠的乳汁作為晚間喂養用。把擠出的乳汁放入消毒瓶內,屆時由丈夫給寶寶喂奶。
◆在臥室裏放一些尿布等替換用品,以便更方便地給寶寶哺乳和換尿布。在床邊放些飲料,以備在哺乳期間口渴時飲用。
◆每次哺乳前洗手,平時勤剪指甲。用溫開水清洗乳頭、乳暈(不要用肥皂洗)。將寶寶嘴的周圍也擦一擦,但不要擦裏麵。
◆喂奶前查看一下尿布是否濕了,如果濕了,就要更換,否則寶寶不能好好吃奶。
◆乳房要全露出來,不要讓衣服擋住,更別讓衣服遮住寶寶的頭和嘴。
◆喂完後,用消毒棉擦淨乳頭和乳頭周圍,寶寶的嘴周圍也要擦擦,以免殘留奶液形成奶垢。
◆
哺乳後,為使寶寶胃內的氣體排出,應將其抱起來,頭靠在自己肩上,輕輕拍其後背,聽到打嗝後再將其放下,取右側臥位片刻,防止溢奶。過10~30分鍾再看尿布是否濕了,如濕了應及時換掉。
母乳不足忌盲目相信偏方
倘若奶水不足時,年輕的媽媽自己不可隨意判斷原因或相信偏方,應請教醫生或有經驗的婆母、母親。確認自己奶水不足後,應馬上補充人工營養。母乳不足時,需加牛奶或其他乳製品進行混合喂養。混合喂養雖不如母乳喂養效果好,但要比完全人工喂養好得多。母乳與人工喂養混合通常采取如下兩種辦法。
◆
同時混合喂養法。混合喂養時,每次應先哺母乳,將乳房吸空後,再給寶寶補充其他代乳品,當然最好的代乳品是配方奶。配方奶的維生素含量高,濃度易掌握。這種喂養方法叫做補授法。這樣每次按時哺乳吸空,有利於刺激乳汁的再分泌,否則會使母乳量逐漸減少。補授的乳汁量要依據寶寶食欲情況與母乳分泌量多少而定,原則是寶寶吃飽為宜。補授開始需觀察幾天,以便掌握每次補授的奶量及寶寶有無消化異常現象。以無腹瀉、吐奶等情況為宜。由於一般的乳製品都不及母乳易消化,所以喂奶的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
◆
母乳和乳製品間隔喂養法。可根據母乳分泌量的多少來決定;可以選擇喂1次母乳,喂1次乳製品;也可以喂1次母乳,喂2次乳製品,或喂2次母乳,喂1次乳製品。這種喂養法的優點是每次喂的量可以準確掌握,基本上能做到定量喂養。產假後上班的母親,可在下班時喂母乳,其餘時間由別人代喂乳製品。
促進乳汁分泌宜掌握方法
一般來說,每一個新媽媽的乳汁都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有時候媽媽的乳汁分泌不夠,隻需采取正確的催乳方法,就能讓自己的乳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寶寶。
1讓寶寶多吸吮
有效正確地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刺激,吸吮的次數愈多,愈有利於乳汁分泌。讓寶寶多吸吮母親的乳頭,可增加對乳頭的刺激,促進媽媽分泌充足的乳汁。
2避免寶寶形成乳頭錯覺
剛開始喂奶時,千萬不要用奶瓶及橡皮奶頭進行喂養,這樣容易形成乳頭錯覺。用奶瓶喂養時橡皮奶頭較長,塞滿了整個口腔,寶寶隻需輕輕擠壓橡皮奶頭就能吃到奶水。而吸吮母親乳頭時,寶寶必須先伸出舌頭,用力卷住乳頭拉入自己的口腔內吸吮才能吃到母乳。一旦寶寶習慣了輕鬆的吸吮方式,就會對吸吮乳頭非常排斥。
3早期排空乳房
母親在每次充分哺乳後應擠淨乳房內的餘奶。乳房是個非常精細的供需器官,寶寶吸吮次數越多,即需要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排空乳房的動作類似於寶寶的吸吮刺激,可使乳汁分泌增加。
4合理補充均衡的營養
哺乳期間,媽媽在飲食方麵必須注意均衡攝取各種營養,三餐應包括米飯、魚、肉、蔬菜、水果、豆、蛋、奶等,切忌偏食。同時注意多飲用流質食物,如水、肉湯、果汁類,從而利於促進乳汁的分泌。媽媽還要保證睡眠充足,生活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媽媽各方麵都做到了奶水仍然不足,則應考慮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
寶寶腹瀉時忌停喂母乳
寶寶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寶寶腹瀉,除了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條件也非常重要。用母乳喂養的寶寶,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即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隻乳房喂10分鍾,改為5~7分鍾,並將剩餘奶汁擠去,因為這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
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密切相關,當寶寶腹瀉時,母親應少食用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喂奶前,母親應飲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目前,有一些家長因寶寶腹瀉,母乳全部停用,換喂米湯,這是不恰當的。單吃米湯是不能滿足寶寶對蛋白質的需要的。
以上處理是針對腹瀉不嚴重的,隻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治療的情況。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寶寶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根據醫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時也需要暫停母乳喂養。
配方奶粉宜正確衝調
一般地,在罐頭或包裝袋子上會給出如何準備寶寶配方食品的方法,參照奶罐上說明書,每一種品牌奶粉匙大小不同,加水量也不同,應事先看清楚,盡可能按照這些方法來配製。
奶粉衝高方法
●衝配奶粉前,先洗淨雙手。
●開水溫度最好晾到40~50c,用量杯量出需要的溫開水,加入消毒過的奶瓶。不要在煮沸以前量水量,因為在煮沸的過程中水分會蒸發,使得調製的奶水太稠。
●用專用奶粉量勺掏起的奶粉需鬆鬆的,用消毒後的筷子或刀背刮平,對準奶瓶將奶粉倒入奶瓶。不要讓奶粉在勺子裏堆起,也不要把勺子裏的奶粉壓得很緊。
●加入正確勺數的奶粉,套上奶嘴,輕輕搖勻。
●衝調合適的奶水,將奶瓶倒置時,在剛開始1~2秒是細細的直線流下,爾後一滴接著一滴流下。
●將用過的奶瓶立即用清水、刷子清洗幹淨,奶嘴、奶圈拆開,收放在統一的清潔處,以便與其他奶瓶一起消毒。
寶寶喝牛奶忌過量
滿月後的寶寶,體重增長快、食欲旺盛、吃得多,母親看到寶寶能吃會很高興,毫不吝惜地不斷增加牛奶的量,即使過量了,一點兒也不在乎。但這樣持續下去會使寶寶過胖,身上會長出不必要的脂肪,為了接受這些脂肪,心髒就要過量工作,肝髒和腎也得不到休息,加重了身體各器官的負擔,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不利。
嬰兒期平均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418~460焦耳熱量,如果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取熱量超過500焦耳以上就會導致肥胖。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體重,牛奶產生的熱量(一般100毫升含糖牛奶產生418焦耳)來計算出寶寶一天所需要牛奶的量。奶瓶上都有刻度,衝牛奶時媽媽對量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超過寶寶的需要量。
人工喂養寶寶宜補水
人工喂養的寶寶,由於寶寶腎髒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如果奶粉調製過濃,或輔食內鹽分過多,再不給寶寶額外飲水的話,就會加重寶寶的腎髒負擔。
3個月以內的寶寶腎髒濃縮尿的能力差,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就會隨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鹽量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要多喂一些水,來補充代謝的需要。
另外,如果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再給寶寶喝兩口水,能起到清除口腔內剩餘的奶水渣的作用,以便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父母應該多加注意,科學地給寶寶補水。每天除了喂奶給予的水分外,還要再補充少量的水。開始時每次可以給予10~20毫升,逐漸增多到每次50毫升左右,在2次喂養間隔給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