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爬行,對新鮮的事物會感到驚奇和興奮。他坐著玩時已會用雙手傳遞玩具,會用小手拇指和食指對捏小玩具。如玩具掉到桌子下麵,他知道尋找丟掉的玩具。如果有人把他喜歡的玩具拿走,他會哭鬧。看見熟人他會用微笑來表示認識他們,知道觀察大人的行為,並對親人、熟人與生人能準確、敏銳地分辨清楚。這說明,8個月的寶寶在依戀的基礎上,已經逐漸建立起了複雜的情感、性格和能力。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麽
1.咀嚼
父母不要認為咽咀是嬰兒與生俱來的能力。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麵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必須經過對口腔、咽喉的反複刺激和不斷訓練才能獲得。因此,習慣了吸吮的嬰兒學會咀嚼、吞咽需要一個過程。學會咀嚼有很多好處:有利於嬰兒胃腸功能發育,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頭麵部骨骼、肌肉的發育,對日後的構音和語言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媽媽嚼過的東西一點味道也沒有!”
有的父母習慣替孩子咀嚼,不論是飯、菜還是肉類,生怕孩子嚼不爛而替他嚼。要知道,大人嚼過的東西失去了食物原有的色、香、味,無法提高嬰兒的食欲。同時這樣做也極不衛生,因為:
☆大人口腔內含大量細菌,這些細菌可對孩子的健康構成威脅。
☆剝奪了孩子練習咀嚼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生長發育。
⊙“媽媽,我喜歡吃硬點的東西!”
寶寶已經開始長牙,媽媽可給寶寶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其牙齒的萌發。
咀嚼功能發育需要適時的生理刺激,正確“吃”是需要培養和訓練的。這個時期的嬰兒的食物質地也應由軟漸漸過渡到稍硬,可以給他一些磨牙餅幹、麵包片、烤過的饅頭片等,讓孩子“磨磨牙”,讓寶寶的胃腸道逐漸向適應成人固體食物過渡。
2.爬
大約在5~6個月的時候,嬰兒就為爬作準備了,他喜歡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漸漸地,他會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貼著床麵,四肢不規則地劃動,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後退。大約到了8~9個月時,寶寶就會爬了,真正會爬是用手和膝蓋爬行,頭頸抬起,胸腹部離開床麵。
⊙“爬能鍛煉身體!”
爬對嬰兒來說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活動,這是因為完成爬的動作需要全身許多部位的參與,包括手臂、腿腳、胸、腹、背等,還需要大腦對這些部位的肌肉運動進行協調平衡。所以說爬既能鍛煉嬰兒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的聯係。
⊙“爸爸媽媽幫幫我吧!”
嬰兒剛開始學爬,隻能依賴腹部為中心做旋轉運動時,一位家長可以在寶寶的前方用一個玩具逗引他,鼓勵他向前爬,另一位家長可以用手抵著孩子的雙腳給他一點力量,幫助他向前爬。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就可以學會用腹部貼著床麵匍匐爬行了。一旦寶寶能將腹部離開床麵靠手和膝來爬行時,就可以在他前方放一隻滾動的皮球,讓他朝著皮球慢慢地爬去。慢慢地,他會爬得很快。
⊙“我喜歡在寬敞的地方‘摸爬滾打’!”
在寶寶學爬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給寶寶開辟出一塊場地。可以在硬板床上,也可以在地板上的地毯上,周圍移去不需要的東西,任他在上麵“摸爬滾打”。爬對剛學會爬行的嬰兒來說是一項很費勁的運動,注意每次訓練時間不要太長,貴在堅持。
⊙“會爬啦,我的世界變大啦!”
爬擴大了嬰兒的活動範圍,還能為嬰兒探索周圍的環境創造條件。不然,這個年齡的孩子隻能坐在一處玩,涉及的僅僅是周圍很小的範圍。會爬的嬰兒就不同了,他在一定範圍內相當自由,想爬到哪兒就去哪兒,隻要能爬到的地方,再遠的玩具也能夠拿到,比起不會爬的孩子能接觸到更多周圍的物體,從而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3.哮喘
這個月的嬰兒,有時會突然出現唿吸困難的情況,有的嬰兒嗓子內常發出噝噝的痰鳴聲,胸內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吸氣時兩肩上抬,唿氣時帶有長長的尾音,這就是“哮喘”。
⊙“其實我隻是痰多!”
嬰兒突然發生唿吸困難,爸爸媽媽可能被嚇得六神無主。其實,麵對這種情況父母不必大驚小怪地認為寶寶得了“哮喘”病。即使寶寶多少有些唿吸困難,但這和因痰多而胸內發出噝噝的痰鳴聲隻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罷了。
⊙“不要給我戴上‘哮喘’的帽子!”
無論嬰兒痰鳴還是哮喘,隻要堅持鍛煉,一般都能自行消失。因此,我們把這類嬰兒作為“氣管分泌物多的孩子”來對待就可以了。否則一旦認為是“哮喘”病,就會讓孩子服用各種各樣的治療哮喘的藥物,還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裏,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真的成為哮喘病的患者了。
⊙“我是正常健康的孩子!”
有“哮喘”嬰兒在室內時可以與正常的孩子一樣玩,天氣暖和的時候,要到室外活動。在飲食方麵也不需要特殊的照顧,隻是在胸內發出痰鳴聲時不要給孩子洗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爸爸媽媽要把“哮喘”寶寶當成正常的嬰兒來對待,這樣能夠給寶寶以自信。如果出於愛而過於關愛孩子,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給予他特別的照顧,他就會有依賴思想,隻要一有積痰發作,就會事事依賴父母。
4.肺炎
嬰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病,四季均會發生,以冬春季節為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複發作,影響嬰兒發育。嬰兒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唿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的嬰兒。其病因主要是嬰兒喜歡吃過甜、過鹹、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積滯而生內熱,痰熱壅盛,偶遇風寒使肺氣不宣,二者互為因果而發生肺炎。
⊙“媽媽,我喘不上來氣!”
嬰兒肺炎大多會咳嗽、有痰、氣喘,且程度較重,常引起唿吸困難。唿吸困難表現為憋氣、兩側鼻翼一張一張的。口唇發紫,則提示病情嚴重,要及時就醫。
⊙“我沒精神,很煩躁!”
嬰兒患肺炎時,精神狀態不佳,常煩躁,哭鬧不安,或昏睡、抽風等,父母要細心照顧好寶寶。
⊙“我吃不好,睡不香!”
嬰兒患肺炎時,飲食顯著下降,多睡易醒,常因憋氣而哭鬧不安,有夜裏唿吸困難加重的趨勢。
⊙“媽媽,聽我的肺部有水泡音!”
由於嬰兒的胸壁薄,有時用耳朵聽也能聽到水泡音,所以父母可以在寶寶安靜或睡著時在他的脊柱兩側胸壁仔細傾聽。肺炎患兒在吸氣末期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我們稱之為“細小水泡音”,這是肺部發炎的重要體征。
⊙“媽媽,你能感覺我胸部有痰液在動嗎?”
嬰兒痰多時,有時把手放在前胸或背部,可以感覺痰隨唿吸運動而震動。這是肺炎痰多的表現。
5.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症,又稱軟骨病。
嬰兒患佝僂病的原因
☆日光照射不足。維生素d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轉變而來,如果接觸日光不足,就容易缺少維生素d。
☆營養攝入不足。母乳及其他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不多,若父母不及時給嬰兒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孩子也容易患佝僂病。
☆寶寶生長速度快。這個時期的嬰兒生長速度快,維生素d需求量大。
☆慢性消耗性疾病。嬰兒患慢性腹瀉以及肝膽、腎髒疾病時,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
嬰兒佝僂病的主要表現
☆神經精神症狀早期,患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嬰兒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骨骼改變。8~9個月的嬰兒,其兩側額骨、頂骨骨膜下骨樣組織堆積過多,可形成方顱;有的嬰兒出牙遲緩;有的肋骨內陷,以致胸骨體部向外突出,形成雞胸;胸骨劍突部向內凹陷,則可形成漏鬥胸。嬰兒學走步後,下肢承受體重,由於骨質軟化,可出現“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兒肌肉鬆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狀。
⊙“我多汗、搖頭、枕禿,是缺鈣?”
患病嬰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汗液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這時候需要為嬰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的製劑,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但一定要遵醫囑,以免嬰兒過量服用導致中毒。
⊙“我缺鈣,更缺曬!”
預防佝僂病,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是關鍵,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可以說,嬰兒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還缺“曬”。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所以爸爸媽媽要多帶寶寶到室外曬太陽,最好不要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此外,還要讓寶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將排骨或小魚蒸煮至骨爛,研碎喂服。
6.夏季頭瘡
一到夏季,很多嬰兒的頭上長起了頭瘡。頭瘡特征為:頭皮上長出來的紅腫塊,表麵隆起,分布著膿包微粒。症狀差別很大,有的寶寶隻長出三四個,而患頭瘡嚴重的寶寶則滿頭都是,密密麻麻的。到了這種程度,寶寶可能就會出現38c左右的發熱症狀。而且化膿的頭瘡,稍微碰一下就很痛,睡覺的寶寶每次翻身時隻要碰到膿皰就會被痛醒而大哭不止。
⊙“媽媽,我不想被其他小朋友傳染!”
這種病屬於化膿菌感染,具有傳染性。所以爸爸媽媽帶寶寶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患這種病的小朋友隔離,注意不要讓寶寶被其他孩子傳染上此類病菌。
⊙“越癢癢我越撓,越撓越嚴重!”
頭瘡會引起騷癢,寶寶感到頭癢就會去撓,撓破後引起化膿菌感染,麵積就會更大。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寶寶開始起頭瘡時,爸爸媽媽就要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勤換枕巾以保持清潔。另外,如發現有膿皰生成,哪怕隻有1個,也要盡早進行治療。
⊙“媽媽,早點帶我看醫生吧!”
帶嬰兒就診時要具體分析膿皰的狀況,如果膿皰有一部分已經化膿,且已變軟,就必須去外科將其切開。其實頭瘡早期治療時,青黴素是非常有效的。膿皰痊愈以後,在寶寶的耳後、腦後部仍然會留有幾個淋巴結腫塊,這些腫塊極少化膿。如果摸著不痛,就不要去管它,腫塊會自己慢慢變小的。
7.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是影響到皮膚及唿吸道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的潛伏期是7~14天,表現為全身性的紅色丘疹,有些部位會融合為大塊斑疹。退燒後,皮膚會出現微細的粉糠狀皮屑,並留下暗沉斑痕,過一陣子斑痕才會消失。
⊙“我高燒流鼻涕,身上開始長點點啦!”
出疹子的時候,患兒通常會發高燒,並伴隨流鼻涕、咳嗽等症狀,發熱第2~3天後,口腔黏膜會有斑點,然後會出現疹子,從頭、臉部位開始,幾天之內蔓延至全身。出疹時伴發熱,體溫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時體溫開始逐漸下降,直至正常。有些患兒可能會並發肺炎、中耳炎、腦炎等。
⊙“我好熱,我要喝好多好多的水!”
麻疹患兒發熱時,父母應該注意做好嬰兒的皮膚護理,出汗要及時擦幹,衣被不要過厚過暖。保持室內空氣溫暖、濕潤、流通,避免寶寶直接吹風。寶寶患病期間往往食欲不振,需及時補充營養,應多喂白開水及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做好寶寶的口腔護理。
⊙“不要用太涼的東西給我降溫啊!”
寶寶高燒時最好使用藥物降溫,應使體溫維持在38c左右,不可降至過低。對麻疹患兒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藥物治療需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我不想把身上的點點傳給別的小朋友!”
嬰兒患上麻疹時,父母除了適當地控製嬰兒洗澡和外出外,還應注意不要傳染給其他寶寶。父母要隨時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就診。
育兒聖經——懂得育兒做什麽
1.8個月嬰兒的喂養指導
從嬰兒8個月起,母乳開始減少,有些母親奶量雖沒有減少,但質量已經下降,所以,此時必須給嬰兒增加輔食,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從本月起,母乳喂養的嬰兒每天喂3次母乳(早、中、晚),上、下午各添加1頓輔食。人工喂養的嬰兒每天需750毫升牛奶,分3次喂。
輔食製作
綠豆粥
原料:綠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
製法:
☆將綠豆洗淨,溫水浸脹後與米同放鍋內,加清水煮。
☆食用時加白糖調勻。
2.小兒發燒與體溫的測量
爸爸媽媽感到寶寶不活潑、不愛玩或吃飯不香時,別忘了給他測體溫,看他是否發燒了。
有的媽媽隻用手摸摸寶寶的前額,這是很不準確的。有時候寶寶體溫正常,摸著他的頭也許感覺熱;有時寶寶低燒,摸著他的頭感覺是正常的;還有的時候是大人的手太涼或太熱,所以不能正確估計出孩子是否發燒。
想知道嬰兒是否發燒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體溫。給嬰兒測量體溫不能將體溫計放在嬰兒口裏,以防他把體溫計弄破,割破口、舌或咽下水銀,這是很危險的。給嬰兒測體溫隻能從腋下或肛門處測量。在量體溫之前,先將體溫計中的水銀柱甩到35c以下,然後把體溫計夾在嬰兒腋下,體溫表要緊貼嬰兒皮膚,不要隔著衣服。由大人扶著嬰兒的手臂約3~5分鍾後,取出觀察體溫表上的度數。嬰兒的正常體溫是36c~37c(腋下)。
如果嬰兒發燒,應讓他臥床休息,多喝開水,體溫太高可以物理降溫,如用酒精擦浴、冷毛巾濕敷、頭枕冷水袋等,也可服退燒藥片。
家長還要觀察一下孩子其他的症狀,如是否嘔吐、腹瀉、咳嗽、氣喘等,以便帶他去醫院看病時給醫生詳細地介紹,協助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
3.寶寶怯生怎麽辦
膽小,害怕與爸爸媽媽(特別是與媽媽)分離,是8個月嬰兒的正常心理現象,這說明嬰兒已經能夠敏銳地辨認熟人和生人。因而,怯生意味著母(父)子依戀的開始。同時,它也說明嬰兒需要在依戀的基礎上建立更為複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寶寶未見過的客人來訪,盯著他看,走到近前要從媽媽懷裏抱走他,這將會使8個月的嬰兒感到不安和害怕。因此,父母必須注意,不要隨便讓客人突然靠近、抱走自己的寶寶,也不要在客人到來時立即離開自己的寶寶,這樣不利於嬰兒的心理成長。
當客人到來時,父母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裏,不要急於走近客人,要用你對客人熱情的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寶寶,使他學會“信任”客人。或者讓客人逐漸接近嬰兒,可以讓客人先給寶寶一個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帶著自己的寶寶,就可以讓他們一起玩,這會受到寶寶的歡迎。客人靠近寶寶時,如果他流露出恐懼的表情,你必須馬上抱他離遠些,與客人談笑,待一會兒再靠近,使嬰兒慢慢適應、熟悉生人。
怯生是嬰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一般會在短期內自然消失。嬰兒怯生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教養方式有關。在這以前的幾個月裏,父母應該經常帶嬰兒看電視、逛街、上公園、到客人家去、和自己的洋娃娃玩、聽收音機裏的人講話,經常在他麵前擺弄新奇的玩具。嬰兒熟悉的大人越多,而且習慣於體驗新奇的視聽刺激,怯生的程度就越輕,怯生持續的時間也就越短。
要注意,今後的幾個月是嬰兒與父母形成鞏固的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父母不要長期離開自己的寶寶,同時要拓寬他的接觸麵,特別是讓他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接觸、玩耍。對嬰兒的個性,不要過度保護。這樣,勇敢、自信、豁朗、友愛、善於與人相處、富有同情心等良好素質,就會在嬰兒幼小的心裏紮下根,就能使他在未來社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4.讓寶寶遠離“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兒時期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嚴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父母應及早采取措施,預防嬰兒佝僂病的發生。
嬰兒佝僂病的預防
預防佝僂病的關鍵是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嬰兒患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而且缺“曬”。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
曬太陽的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蔭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嬰兒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嬰兒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後為佳。
父母還可適當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同時適量添加鈣粉。兩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就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了。
溫馨提示
☆不可給佝僂病患兒長期大劑量使用鈣劑。鈣劑使用不當可造成維生素d中毒,出現蛋白尿、腎鈣化等症狀。
☆因患兒抵抗力較差,應注意保暖,預防感染。不可讓患兒過早坐、立、行走或蹦跳,以免造成其肢體變形和骨折。
☆患兒每日曬太陽不少於1小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並注意含鈣輔食的添加。
親子早教——知曉親子玩什麽
1.語言能力訓練
模仿發音
方法:練習模仿發音,教嬰兒使用有意義的單詞,如“爸爸”“媽媽”之類的稱唿。也可訓練他說一些簡單動詞,如“走”“坐”“站”等,在引導他模仿發音後要誘導他主動地發出單字的輔音。觀察其是否見父親叫“爸爸”、見母親叫“媽媽”。在與寶寶的接觸中,還要通過語言和示範的動作,教會寶寶怎麽做,培養寶寶理解更多的語言能力。
目的:擴大與周圍人的接觸和對話,培養語言能力。
注意:教孩子發音,一定要慢且標準。
2.動作能力訓練
站立運動
方法:讓寶寶抓住媽媽的大拇指,媽媽輕輕地把他從臥位拉到坐位,然後再拉他慢慢站起。
目的:增強肩、胸的活動能力,訓練嬰兒站立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注意:每次訓練時間不宜過長,每天可練習幾次。
追皮球
方法:媽媽把皮球從床的這一邊滾到床的另一邊,或者把小鴨子從床的這邊拉到那邊,引導寶寶爬過去把皮球或鴨子撿起來,用手拍打皮球或小鴨子。
目的:訓練嬰兒熟練爬行動作,活動全身各部位肌肉。
注意:不要太靠近床邊,防止嬰兒摔下床。
3.視覺能力訓練
美麗星空
方法:在繁星滿天的晚上,父母可與寶寶來到室外,一起觀察星空。這時,父母可告訴寶寶“那是月亮”“那是星星”,並拿著寶寶的手數星星。然後,父母可給寶寶唱一首關於星星的歌。
目的: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
注意:此遊戲不宜在冬夜進行。
4.聽覺能力訓練
鍋碗瓢盆交響曲
方法:生活中,可引導嬰兒在能發聲的物體上有節奏地拍拍、敲敲、碰碰。可敲各種器皿,譬如用筷子敲敲盆、碗、酒瓶、瓷盆等,可拍桌子、皮球等,使之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目的: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
注意:兩物相碰或敲擊時,聲音不能過大,以防變成噪聲;月齡小的寶寶以父母輔助為主,月齡大的寶寶以自己玩為主。
5.寶寶遊戲時間
拾物
方法:把寶寶放在床上,大人在後麵用手分別抱著寶寶的胸、腹部及膝部,把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放在他前麵,用語言逗引寶寶彎腰去撿玩具,撿到玩具後再直起身,反複多次訓練。等寶寶學會扶站後,可將寶寶扶站在有欄杆的小床邊,讓寶寶一隻手扶欄杆,如沒有小床,大人可抓住寶寶的一隻手,使寶寶站穩,在寶寶腳邊放一個玩具,幫助他彎下腰用另一隻手撿身邊的玩具。
目的:訓練寶寶的運動能力。
注意:寶寶撿到玩具後,大人可用語言或行動給寶寶一點表揚。比如說“寶寶真能幹”或親吻一下寶寶,他就會很愉快地再次去撿玩具。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麽
1.咀嚼
父母不要認為咽咀是嬰兒與生俱來的能力。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麵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必須經過對口腔、咽喉的反複刺激和不斷訓練才能獲得。因此,習慣了吸吮的嬰兒學會咀嚼、吞咽需要一個過程。學會咀嚼有很多好處:有利於嬰兒胃腸功能發育,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頭麵部骨骼、肌肉的發育,對日後的構音和語言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媽媽嚼過的東西一點味道也沒有!”
有的父母習慣替孩子咀嚼,不論是飯、菜還是肉類,生怕孩子嚼不爛而替他嚼。要知道,大人嚼過的東西失去了食物原有的色、香、味,無法提高嬰兒的食欲。同時這樣做也極不衛生,因為:
☆大人口腔內含大量細菌,這些細菌可對孩子的健康構成威脅。
☆剝奪了孩子練習咀嚼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生長發育。
⊙“媽媽,我喜歡吃硬點的東西!”
寶寶已經開始長牙,媽媽可給寶寶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其牙齒的萌發。
咀嚼功能發育需要適時的生理刺激,正確“吃”是需要培養和訓練的。這個時期的嬰兒的食物質地也應由軟漸漸過渡到稍硬,可以給他一些磨牙餅幹、麵包片、烤過的饅頭片等,讓孩子“磨磨牙”,讓寶寶的胃腸道逐漸向適應成人固體食物過渡。
2.爬
大約在5~6個月的時候,嬰兒就為爬作準備了,他喜歡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漸漸地,他會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貼著床麵,四肢不規則地劃動,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後退。大約到了8~9個月時,寶寶就會爬了,真正會爬是用手和膝蓋爬行,頭頸抬起,胸腹部離開床麵。
⊙“爬能鍛煉身體!”
爬對嬰兒來說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活動,這是因為完成爬的動作需要全身許多部位的參與,包括手臂、腿腳、胸、腹、背等,還需要大腦對這些部位的肌肉運動進行協調平衡。所以說爬既能鍛煉嬰兒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的聯係。
⊙“爸爸媽媽幫幫我吧!”
嬰兒剛開始學爬,隻能依賴腹部為中心做旋轉運動時,一位家長可以在寶寶的前方用一個玩具逗引他,鼓勵他向前爬,另一位家長可以用手抵著孩子的雙腳給他一點力量,幫助他向前爬。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就可以學會用腹部貼著床麵匍匐爬行了。一旦寶寶能將腹部離開床麵靠手和膝來爬行時,就可以在他前方放一隻滾動的皮球,讓他朝著皮球慢慢地爬去。慢慢地,他會爬得很快。
⊙“我喜歡在寬敞的地方‘摸爬滾打’!”
在寶寶學爬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給寶寶開辟出一塊場地。可以在硬板床上,也可以在地板上的地毯上,周圍移去不需要的東西,任他在上麵“摸爬滾打”。爬對剛學會爬行的嬰兒來說是一項很費勁的運動,注意每次訓練時間不要太長,貴在堅持。
⊙“會爬啦,我的世界變大啦!”
爬擴大了嬰兒的活動範圍,還能為嬰兒探索周圍的環境創造條件。不然,這個年齡的孩子隻能坐在一處玩,涉及的僅僅是周圍很小的範圍。會爬的嬰兒就不同了,他在一定範圍內相當自由,想爬到哪兒就去哪兒,隻要能爬到的地方,再遠的玩具也能夠拿到,比起不會爬的孩子能接觸到更多周圍的物體,從而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3.哮喘
這個月的嬰兒,有時會突然出現唿吸困難的情況,有的嬰兒嗓子內常發出噝噝的痰鳴聲,胸內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吸氣時兩肩上抬,唿氣時帶有長長的尾音,這就是“哮喘”。
⊙“其實我隻是痰多!”
嬰兒突然發生唿吸困難,爸爸媽媽可能被嚇得六神無主。其實,麵對這種情況父母不必大驚小怪地認為寶寶得了“哮喘”病。即使寶寶多少有些唿吸困難,但這和因痰多而胸內發出噝噝的痰鳴聲隻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罷了。
⊙“不要給我戴上‘哮喘’的帽子!”
無論嬰兒痰鳴還是哮喘,隻要堅持鍛煉,一般都能自行消失。因此,我們把這類嬰兒作為“氣管分泌物多的孩子”來對待就可以了。否則一旦認為是“哮喘”病,就會讓孩子服用各種各樣的治療哮喘的藥物,還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裏,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真的成為哮喘病的患者了。
⊙“我是正常健康的孩子!”
有“哮喘”嬰兒在室內時可以與正常的孩子一樣玩,天氣暖和的時候,要到室外活動。在飲食方麵也不需要特殊的照顧,隻是在胸內發出痰鳴聲時不要給孩子洗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爸爸媽媽要把“哮喘”寶寶當成正常的嬰兒來對待,這樣能夠給寶寶以自信。如果出於愛而過於關愛孩子,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給予他特別的照顧,他就會有依賴思想,隻要一有積痰發作,就會事事依賴父母。
4.肺炎
嬰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病,四季均會發生,以冬春季節為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複發作,影響嬰兒發育。嬰兒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唿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的嬰兒。其病因主要是嬰兒喜歡吃過甜、過鹹、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積滯而生內熱,痰熱壅盛,偶遇風寒使肺氣不宣,二者互為因果而發生肺炎。
⊙“媽媽,我喘不上來氣!”
嬰兒肺炎大多會咳嗽、有痰、氣喘,且程度較重,常引起唿吸困難。唿吸困難表現為憋氣、兩側鼻翼一張一張的。口唇發紫,則提示病情嚴重,要及時就醫。
⊙“我沒精神,很煩躁!”
嬰兒患肺炎時,精神狀態不佳,常煩躁,哭鬧不安,或昏睡、抽風等,父母要細心照顧好寶寶。
⊙“我吃不好,睡不香!”
嬰兒患肺炎時,飲食顯著下降,多睡易醒,常因憋氣而哭鬧不安,有夜裏唿吸困難加重的趨勢。
⊙“媽媽,聽我的肺部有水泡音!”
由於嬰兒的胸壁薄,有時用耳朵聽也能聽到水泡音,所以父母可以在寶寶安靜或睡著時在他的脊柱兩側胸壁仔細傾聽。肺炎患兒在吸氣末期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我們稱之為“細小水泡音”,這是肺部發炎的重要體征。
⊙“媽媽,你能感覺我胸部有痰液在動嗎?”
嬰兒痰多時,有時把手放在前胸或背部,可以感覺痰隨唿吸運動而震動。這是肺炎痰多的表現。
5.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症,又稱軟骨病。
嬰兒患佝僂病的原因
☆日光照射不足。維生素d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轉變而來,如果接觸日光不足,就容易缺少維生素d。
☆營養攝入不足。母乳及其他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不多,若父母不及時給嬰兒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孩子也容易患佝僂病。
☆寶寶生長速度快。這個時期的嬰兒生長速度快,維生素d需求量大。
☆慢性消耗性疾病。嬰兒患慢性腹瀉以及肝膽、腎髒疾病時,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
嬰兒佝僂病的主要表現
☆神經精神症狀早期,患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嬰兒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骨骼改變。8~9個月的嬰兒,其兩側額骨、頂骨骨膜下骨樣組織堆積過多,可形成方顱;有的嬰兒出牙遲緩;有的肋骨內陷,以致胸骨體部向外突出,形成雞胸;胸骨劍突部向內凹陷,則可形成漏鬥胸。嬰兒學走步後,下肢承受體重,由於骨質軟化,可出現“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兒肌肉鬆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狀。
⊙“我多汗、搖頭、枕禿,是缺鈣?”
患病嬰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汗液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這時候需要為嬰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的製劑,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但一定要遵醫囑,以免嬰兒過量服用導致中毒。
⊙“我缺鈣,更缺曬!”
預防佝僂病,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是關鍵,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可以說,嬰兒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還缺“曬”。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所以爸爸媽媽要多帶寶寶到室外曬太陽,最好不要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此外,還要讓寶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將排骨或小魚蒸煮至骨爛,研碎喂服。
6.夏季頭瘡
一到夏季,很多嬰兒的頭上長起了頭瘡。頭瘡特征為:頭皮上長出來的紅腫塊,表麵隆起,分布著膿包微粒。症狀差別很大,有的寶寶隻長出三四個,而患頭瘡嚴重的寶寶則滿頭都是,密密麻麻的。到了這種程度,寶寶可能就會出現38c左右的發熱症狀。而且化膿的頭瘡,稍微碰一下就很痛,睡覺的寶寶每次翻身時隻要碰到膿皰就會被痛醒而大哭不止。
⊙“媽媽,我不想被其他小朋友傳染!”
這種病屬於化膿菌感染,具有傳染性。所以爸爸媽媽帶寶寶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患這種病的小朋友隔離,注意不要讓寶寶被其他孩子傳染上此類病菌。
⊙“越癢癢我越撓,越撓越嚴重!”
頭瘡會引起騷癢,寶寶感到頭癢就會去撓,撓破後引起化膿菌感染,麵積就會更大。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寶寶開始起頭瘡時,爸爸媽媽就要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勤換枕巾以保持清潔。另外,如發現有膿皰生成,哪怕隻有1個,也要盡早進行治療。
⊙“媽媽,早點帶我看醫生吧!”
帶嬰兒就診時要具體分析膿皰的狀況,如果膿皰有一部分已經化膿,且已變軟,就必須去外科將其切開。其實頭瘡早期治療時,青黴素是非常有效的。膿皰痊愈以後,在寶寶的耳後、腦後部仍然會留有幾個淋巴結腫塊,這些腫塊極少化膿。如果摸著不痛,就不要去管它,腫塊會自己慢慢變小的。
7.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是影響到皮膚及唿吸道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的潛伏期是7~14天,表現為全身性的紅色丘疹,有些部位會融合為大塊斑疹。退燒後,皮膚會出現微細的粉糠狀皮屑,並留下暗沉斑痕,過一陣子斑痕才會消失。
⊙“我高燒流鼻涕,身上開始長點點啦!”
出疹子的時候,患兒通常會發高燒,並伴隨流鼻涕、咳嗽等症狀,發熱第2~3天後,口腔黏膜會有斑點,然後會出現疹子,從頭、臉部位開始,幾天之內蔓延至全身。出疹時伴發熱,體溫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時體溫開始逐漸下降,直至正常。有些患兒可能會並發肺炎、中耳炎、腦炎等。
⊙“我好熱,我要喝好多好多的水!”
麻疹患兒發熱時,父母應該注意做好嬰兒的皮膚護理,出汗要及時擦幹,衣被不要過厚過暖。保持室內空氣溫暖、濕潤、流通,避免寶寶直接吹風。寶寶患病期間往往食欲不振,需及時補充營養,應多喂白開水及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做好寶寶的口腔護理。
⊙“不要用太涼的東西給我降溫啊!”
寶寶高燒時最好使用藥物降溫,應使體溫維持在38c左右,不可降至過低。對麻疹患兒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藥物治療需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我不想把身上的點點傳給別的小朋友!”
嬰兒患上麻疹時,父母除了適當地控製嬰兒洗澡和外出外,還應注意不要傳染給其他寶寶。父母要隨時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就診。
育兒聖經——懂得育兒做什麽
1.8個月嬰兒的喂養指導
從嬰兒8個月起,母乳開始減少,有些母親奶量雖沒有減少,但質量已經下降,所以,此時必須給嬰兒增加輔食,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從本月起,母乳喂養的嬰兒每天喂3次母乳(早、中、晚),上、下午各添加1頓輔食。人工喂養的嬰兒每天需750毫升牛奶,分3次喂。
輔食製作
綠豆粥
原料:綠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
製法:
☆將綠豆洗淨,溫水浸脹後與米同放鍋內,加清水煮。
☆食用時加白糖調勻。
2.小兒發燒與體溫的測量
爸爸媽媽感到寶寶不活潑、不愛玩或吃飯不香時,別忘了給他測體溫,看他是否發燒了。
有的媽媽隻用手摸摸寶寶的前額,這是很不準確的。有時候寶寶體溫正常,摸著他的頭也許感覺熱;有時寶寶低燒,摸著他的頭感覺是正常的;還有的時候是大人的手太涼或太熱,所以不能正確估計出孩子是否發燒。
想知道嬰兒是否發燒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體溫。給嬰兒測量體溫不能將體溫計放在嬰兒口裏,以防他把體溫計弄破,割破口、舌或咽下水銀,這是很危險的。給嬰兒測體溫隻能從腋下或肛門處測量。在量體溫之前,先將體溫計中的水銀柱甩到35c以下,然後把體溫計夾在嬰兒腋下,體溫表要緊貼嬰兒皮膚,不要隔著衣服。由大人扶著嬰兒的手臂約3~5分鍾後,取出觀察體溫表上的度數。嬰兒的正常體溫是36c~37c(腋下)。
如果嬰兒發燒,應讓他臥床休息,多喝開水,體溫太高可以物理降溫,如用酒精擦浴、冷毛巾濕敷、頭枕冷水袋等,也可服退燒藥片。
家長還要觀察一下孩子其他的症狀,如是否嘔吐、腹瀉、咳嗽、氣喘等,以便帶他去醫院看病時給醫生詳細地介紹,協助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
3.寶寶怯生怎麽辦
膽小,害怕與爸爸媽媽(特別是與媽媽)分離,是8個月嬰兒的正常心理現象,這說明嬰兒已經能夠敏銳地辨認熟人和生人。因而,怯生意味著母(父)子依戀的開始。同時,它也說明嬰兒需要在依戀的基礎上建立更為複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寶寶未見過的客人來訪,盯著他看,走到近前要從媽媽懷裏抱走他,這將會使8個月的嬰兒感到不安和害怕。因此,父母必須注意,不要隨便讓客人突然靠近、抱走自己的寶寶,也不要在客人到來時立即離開自己的寶寶,這樣不利於嬰兒的心理成長。
當客人到來時,父母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裏,不要急於走近客人,要用你對客人熱情的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寶寶,使他學會“信任”客人。或者讓客人逐漸接近嬰兒,可以讓客人先給寶寶一個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帶著自己的寶寶,就可以讓他們一起玩,這會受到寶寶的歡迎。客人靠近寶寶時,如果他流露出恐懼的表情,你必須馬上抱他離遠些,與客人談笑,待一會兒再靠近,使嬰兒慢慢適應、熟悉生人。
怯生是嬰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一般會在短期內自然消失。嬰兒怯生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教養方式有關。在這以前的幾個月裏,父母應該經常帶嬰兒看電視、逛街、上公園、到客人家去、和自己的洋娃娃玩、聽收音機裏的人講話,經常在他麵前擺弄新奇的玩具。嬰兒熟悉的大人越多,而且習慣於體驗新奇的視聽刺激,怯生的程度就越輕,怯生持續的時間也就越短。
要注意,今後的幾個月是嬰兒與父母形成鞏固的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父母不要長期離開自己的寶寶,同時要拓寬他的接觸麵,特別是讓他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接觸、玩耍。對嬰兒的個性,不要過度保護。這樣,勇敢、自信、豁朗、友愛、善於與人相處、富有同情心等良好素質,就會在嬰兒幼小的心裏紮下根,就能使他在未來社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4.讓寶寶遠離“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兒時期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嚴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父母應及早采取措施,預防嬰兒佝僂病的發生。
嬰兒佝僂病的預防
預防佝僂病的關鍵是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嬰兒患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而且缺“曬”。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
曬太陽的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蔭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嬰兒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嬰兒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後為佳。
父母還可適當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同時適量添加鈣粉。兩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就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了。
溫馨提示
☆不可給佝僂病患兒長期大劑量使用鈣劑。鈣劑使用不當可造成維生素d中毒,出現蛋白尿、腎鈣化等症狀。
☆因患兒抵抗力較差,應注意保暖,預防感染。不可讓患兒過早坐、立、行走或蹦跳,以免造成其肢體變形和骨折。
☆患兒每日曬太陽不少於1小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並注意含鈣輔食的添加。
親子早教——知曉親子玩什麽
1.語言能力訓練
模仿發音
方法:練習模仿發音,教嬰兒使用有意義的單詞,如“爸爸”“媽媽”之類的稱唿。也可訓練他說一些簡單動詞,如“走”“坐”“站”等,在引導他模仿發音後要誘導他主動地發出單字的輔音。觀察其是否見父親叫“爸爸”、見母親叫“媽媽”。在與寶寶的接觸中,還要通過語言和示範的動作,教會寶寶怎麽做,培養寶寶理解更多的語言能力。
目的:擴大與周圍人的接觸和對話,培養語言能力。
注意:教孩子發音,一定要慢且標準。
2.動作能力訓練
站立運動
方法:讓寶寶抓住媽媽的大拇指,媽媽輕輕地把他從臥位拉到坐位,然後再拉他慢慢站起。
目的:增強肩、胸的活動能力,訓練嬰兒站立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注意:每次訓練時間不宜過長,每天可練習幾次。
追皮球
方法:媽媽把皮球從床的這一邊滾到床的另一邊,或者把小鴨子從床的這邊拉到那邊,引導寶寶爬過去把皮球或鴨子撿起來,用手拍打皮球或小鴨子。
目的:訓練嬰兒熟練爬行動作,活動全身各部位肌肉。
注意:不要太靠近床邊,防止嬰兒摔下床。
3.視覺能力訓練
美麗星空
方法:在繁星滿天的晚上,父母可與寶寶來到室外,一起觀察星空。這時,父母可告訴寶寶“那是月亮”“那是星星”,並拿著寶寶的手數星星。然後,父母可給寶寶唱一首關於星星的歌。
目的: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
注意:此遊戲不宜在冬夜進行。
4.聽覺能力訓練
鍋碗瓢盆交響曲
方法:生活中,可引導嬰兒在能發聲的物體上有節奏地拍拍、敲敲、碰碰。可敲各種器皿,譬如用筷子敲敲盆、碗、酒瓶、瓷盆等,可拍桌子、皮球等,使之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目的: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
注意:兩物相碰或敲擊時,聲音不能過大,以防變成噪聲;月齡小的寶寶以父母輔助為主,月齡大的寶寶以自己玩為主。
5.寶寶遊戲時間
拾物
方法:把寶寶放在床上,大人在後麵用手分別抱著寶寶的胸、腹部及膝部,把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放在他前麵,用語言逗引寶寶彎腰去撿玩具,撿到玩具後再直起身,反複多次訓練。等寶寶學會扶站後,可將寶寶扶站在有欄杆的小床邊,讓寶寶一隻手扶欄杆,如沒有小床,大人可抓住寶寶的一隻手,使寶寶站穩,在寶寶腳邊放一個玩具,幫助他彎下腰用另一隻手撿身邊的玩具。
目的:訓練寶寶的運動能力。
注意:寶寶撿到玩具後,大人可用語言或行動給寶寶一點表揚。比如說“寶寶真能幹”或親吻一下寶寶,他就會很愉快地再次去撿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