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劉連之前就從魯清平那裏知道,這次龍潭山風景區項目不僅有本省企業參與競標,甚至還吸引了不少外省企業。
而信義市範圍內,也僅僅隻有朱正泰的龍鼎集團,彭康的大康集團,以及淩誌輝家的淩信集團拿到了投標資格,而李宏昌的宏昌集團也隻是跟淩信集團合作。
聽到朱正泰的話,李宏昌笑了笑,道:
“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要是不能湊在一起,那還真不正常了。”
朱正泰愣了愣,啞然失笑起來:“好像還真是這樣,不過……龍潭山的風景真的不錯。”
說完後,朱正泰隨即看向劉連,笑道:“劉先生,我們又見麵了。”
這裏自然不同於昨天在一中,大家都是一個圈‘子裏的人,朱正泰也不用掩飾什麽。
雖然這樣,但看到朱正泰對劉連的稱唿,以及口氣,李宏昌因為知道一些緣故,還好一些,而魯清平和淩誌輝則都有些驚訝了。
對於朱正泰來說,也隻有李宏昌能讓他放在眼中,魯清平還略差一籌,至於淩誌輝,在他眼裏隻不過是晚一輩的毛孩子,所以剛剛打招唿他也隻是對李宏昌,而沒有對他們。
盡管這樣,魯清平和淩誌輝也沒有覺得朱正泰有多高傲,反而覺得理應如此,要是朱正泰真的對他們熱情起來了,他們反倒會覺得不安起來。
而偏偏是這樣一個人物,卻特意跟劉連這麽打招唿,雖然他們之前也耳聞過一些劉連和朱正泰之間的事情,但畢竟是耳聞,現在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自然讓他們有些想不通了。
但讓他們想不通的還在後麵,隻見劉連笑了笑,點頭道:“朱總,昨天的事情多謝了。”
魯清平和淩誌輝頓時有些發愣起來,而喬雨靈也有些詫異的迴過頭。看了看朱正泰,最終將目光定格在劉連的側臉上,美眸中滿是不解和疑惑。
朱正泰擺了擺手,笑道:
“嗨。比起你幫我的事情,那不過小事一樁,舉手之勞而已。”
劉連笑著搖了搖頭:“對於你這樣的富豪來說,耽誤幾個小時的時間,那可就是不少的錢啊。你這一舉手,那可是價值不菲。”
朱正泰笑道:“我可沒市儈到這個地步。”
說完後,朱正泰話題一轉道:“劉先生今天過來,難道對這龍潭山也有興趣?”
朱正泰是知道劉連的一些本事的,現在這個時候,劉連卻跟李宏昌幾人一起出現在這裏,由不得他不多想擔心,自然要出言試探。
無論是朱正泰還是李宏昌,甚至是外市、外省的投資者,自然對龍潭山有過不止一次的勘查、分析、論證。要不然也不會連外省企業都要攙和進來——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龍潭山風景區的資源的確非常不錯,不僅僅有山有水,還有曆史人文和古跡。
在龍潭山下的進士鎮上,明清兩代就出過十多位進士,幾十位舉人,秀才更是不計其數,而進士鎮就是因此而得名。
這種成就和規模,即使比起國內幾個文華昭著的地方也絲毫不遜色!
所以,進士鎮上古宅頗多,而且因為深入山區的原因。那些古宅除了年久腐朽外,這麽多年來幾乎沒有被破壞過,無論是古宅營造結構、樣式,還是曆史背景。都不會比江南幾大古鎮差絲毫半點。
而他們所缺的,隻是一個地理位置,以及宣傳。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個人都會想——肯定是之前經營不善或者宣傳不到位的效果,如果我來做,肯定會比他們做的好的多。
但是。這隻是想象,一旦進來,就會接連出狀況,別說當初的投資願景,就算投資都無法收迴來。
劉連聽到朱正泰的話,就知道他在想什麽,笑了笑,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道:
“朱總覺得這裏怎麽樣?有多大的前景?”
見劉連反問迴來,還是這麽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朱正泰心裏一陣無語,不過對於劉連他自然不可能避而不答,沉吟了一下,朱正泰指著峽穀中那翠綠掩映中的一片建築物道:
“看到了沒,那就是這裏最有名的進士鎮,曆史上出過十多位進士,對於一個鎮來說,全國恐怕都絕無僅有。”
聽到朱正泰的話,劉連眼中頓時露出驚容,同時又感到極為詫異,如果一個鎮上有這樣輝煌的過去,那個時候他曾經來過信義府,怎麽會不清楚?
想到這裏,劉連立刻道:“不會弄錯了吧,我以前怎麽沒聽說過?”
朱正泰點了點頭,道:“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說著,朱正泰看向劉連,道:“連你一個信義市裏的人都沒聽過,可想而知外市,外省聽說的人就更少了,而這就是以前的弊端。”
看了李宏昌一眼,朱正泰笑道:“隻要宣傳到位,龍潭山火起來隻是時間的問題,所以……”
朱正泰指了指腳下:“我對這裏很看好。”
這些情況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所以朱正泰也沒有遮掩的必要。
而劉連此刻更感興趣的是進士鎮的事情,點了點頭道:“朱總,我想問一下,你剛說的曆史上出過十多位進士,這都是什麽時候的事?”
“明清兩代啊,怎麽了?”朱正泰詫異道。
聽到一個小鎮竟然在兩朝就有如此多的進士,劉連頓時呆在那裏,滿心震驚!
別人不清楚考上進士的難度,而作為參加過考試,後來又當過考功監丞的劉連來說,卻再清楚不過!
從隋朝開始科舉就一直分為六個階段——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隻有經過三年一次的會試,被授予貢士資格後,才能夠參加殿試,而隻有在殿試中進入三甲者,才能夠被授予進士。
而每一科錄取的進士人數,少的年份幾十人,最多的年份也不過三百多人,而那一般都是開國期間,相較於全國的幾千萬人,這種概率才叫做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是,一個這樣的小鎮,明清兩朝不過五百年,卻出了十來個進士,幾十名舉人,怎麽不讓劉連震驚?
這種震驚,比現代人聽說某個小鎮出過十來位京城大學、華清大學的反應還要更甚,要知道,進士的含金量可比那個高出不止一籌!(未完待續。)
ps:對前兩天的斷更深表歉意,對不起大家了。
劉連之前就從魯清平那裏知道,這次龍潭山風景區項目不僅有本省企業參與競標,甚至還吸引了不少外省企業。
而信義市範圍內,也僅僅隻有朱正泰的龍鼎集團,彭康的大康集團,以及淩誌輝家的淩信集團拿到了投標資格,而李宏昌的宏昌集團也隻是跟淩信集團合作。
聽到朱正泰的話,李宏昌笑了笑,道:
“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要是不能湊在一起,那還真不正常了。”
朱正泰愣了愣,啞然失笑起來:“好像還真是這樣,不過……龍潭山的風景真的不錯。”
說完後,朱正泰隨即看向劉連,笑道:“劉先生,我們又見麵了。”
這裏自然不同於昨天在一中,大家都是一個圈‘子裏的人,朱正泰也不用掩飾什麽。
雖然這樣,但看到朱正泰對劉連的稱唿,以及口氣,李宏昌因為知道一些緣故,還好一些,而魯清平和淩誌輝則都有些驚訝了。
對於朱正泰來說,也隻有李宏昌能讓他放在眼中,魯清平還略差一籌,至於淩誌輝,在他眼裏隻不過是晚一輩的毛孩子,所以剛剛打招唿他也隻是對李宏昌,而沒有對他們。
盡管這樣,魯清平和淩誌輝也沒有覺得朱正泰有多高傲,反而覺得理應如此,要是朱正泰真的對他們熱情起來了,他們反倒會覺得不安起來。
而偏偏是這樣一個人物,卻特意跟劉連這麽打招唿,雖然他們之前也耳聞過一些劉連和朱正泰之間的事情,但畢竟是耳聞,現在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自然讓他們有些想不通了。
但讓他們想不通的還在後麵,隻見劉連笑了笑,點頭道:“朱總,昨天的事情多謝了。”
魯清平和淩誌輝頓時有些發愣起來,而喬雨靈也有些詫異的迴過頭。看了看朱正泰,最終將目光定格在劉連的側臉上,美眸中滿是不解和疑惑。
朱正泰擺了擺手,笑道:
“嗨。比起你幫我的事情,那不過小事一樁,舉手之勞而已。”
劉連笑著搖了搖頭:“對於你這樣的富豪來說,耽誤幾個小時的時間,那可就是不少的錢啊。你這一舉手,那可是價值不菲。”
朱正泰笑道:“我可沒市儈到這個地步。”
說完後,朱正泰話題一轉道:“劉先生今天過來,難道對這龍潭山也有興趣?”
朱正泰是知道劉連的一些本事的,現在這個時候,劉連卻跟李宏昌幾人一起出現在這裏,由不得他不多想擔心,自然要出言試探。
無論是朱正泰還是李宏昌,甚至是外市、外省的投資者,自然對龍潭山有過不止一次的勘查、分析、論證。要不然也不會連外省企業都要攙和進來——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龍潭山風景區的資源的確非常不錯,不僅僅有山有水,還有曆史人文和古跡。
在龍潭山下的進士鎮上,明清兩代就出過十多位進士,幾十位舉人,秀才更是不計其數,而進士鎮就是因此而得名。
這種成就和規模,即使比起國內幾個文華昭著的地方也絲毫不遜色!
所以,進士鎮上古宅頗多,而且因為深入山區的原因。那些古宅除了年久腐朽外,這麽多年來幾乎沒有被破壞過,無論是古宅營造結構、樣式,還是曆史背景。都不會比江南幾大古鎮差絲毫半點。
而他們所缺的,隻是一個地理位置,以及宣傳。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個人都會想——肯定是之前經營不善或者宣傳不到位的效果,如果我來做,肯定會比他們做的好的多。
但是。這隻是想象,一旦進來,就會接連出狀況,別說當初的投資願景,就算投資都無法收迴來。
劉連聽到朱正泰的話,就知道他在想什麽,笑了笑,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道:
“朱總覺得這裏怎麽樣?有多大的前景?”
見劉連反問迴來,還是這麽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朱正泰心裏一陣無語,不過對於劉連他自然不可能避而不答,沉吟了一下,朱正泰指著峽穀中那翠綠掩映中的一片建築物道:
“看到了沒,那就是這裏最有名的進士鎮,曆史上出過十多位進士,對於一個鎮來說,全國恐怕都絕無僅有。”
聽到朱正泰的話,劉連眼中頓時露出驚容,同時又感到極為詫異,如果一個鎮上有這樣輝煌的過去,那個時候他曾經來過信義府,怎麽會不清楚?
想到這裏,劉連立刻道:“不會弄錯了吧,我以前怎麽沒聽說過?”
朱正泰點了點頭,道:“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說著,朱正泰看向劉連,道:“連你一個信義市裏的人都沒聽過,可想而知外市,外省聽說的人就更少了,而這就是以前的弊端。”
看了李宏昌一眼,朱正泰笑道:“隻要宣傳到位,龍潭山火起來隻是時間的問題,所以……”
朱正泰指了指腳下:“我對這裏很看好。”
這些情況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所以朱正泰也沒有遮掩的必要。
而劉連此刻更感興趣的是進士鎮的事情,點了點頭道:“朱總,我想問一下,你剛說的曆史上出過十多位進士,這都是什麽時候的事?”
“明清兩代啊,怎麽了?”朱正泰詫異道。
聽到一個小鎮竟然在兩朝就有如此多的進士,劉連頓時呆在那裏,滿心震驚!
別人不清楚考上進士的難度,而作為參加過考試,後來又當過考功監丞的劉連來說,卻再清楚不過!
從隋朝開始科舉就一直分為六個階段——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隻有經過三年一次的會試,被授予貢士資格後,才能夠參加殿試,而隻有在殿試中進入三甲者,才能夠被授予進士。
而每一科錄取的進士人數,少的年份幾十人,最多的年份也不過三百多人,而那一般都是開國期間,相較於全國的幾千萬人,這種概率才叫做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是,一個這樣的小鎮,明清兩朝不過五百年,卻出了十來個進士,幾十名舉人,怎麽不讓劉連震驚?
這種震驚,比現代人聽說某個小鎮出過十來位京城大學、華清大學的反應還要更甚,要知道,進士的含金量可比那個高出不止一籌!(未完待續。)
ps:對前兩天的斷更深表歉意,對不起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