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兩倍兵力
三國:開局嶽飛重生成馬謖 作者:鍾小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蜀漢,安定郡邊境
蜀漢軍原本正協助百姓築建村落,突聞百裏外駐紮的匈奴軍生變。
斥候傳訊,匈奴軍驟增一倍多兵力。從原來的兩萬餘眾,增至近五萬人馬。
而蜀漢軍目前僅有兩萬人馬,嶽飛五千背嵬軍,王平五千無當飛軍,薑維與鄧艾的一萬兵馬。
“這幫蠻虜,也太瞧不起人了。我還以為憋了這麽久的壞,能搞出什麽大動作呢。”
老三聞訊,一臉不屑的說道。
“就是啊,三哥,就現在這點人馬,都不夠咱背嵬軍與無當飛軍塞牙縫的。”
李球攬著老三的肩膀,哥倆好的應和道。
然而,蜀漢的其他將領卻並未像他們二人如此的樂觀,都神情頗為嚴肅的商量著應對策略。
目前,匈奴軍雖增兵至近五萬人馬,卻仍舊按兵不動。
蜀漢方麵秉持著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當下僅著重於強化防禦工事的構築,以及增強兵力的部署。
薑維與王平安排完今日的布防之後,見嶽飛與鄧艾正在桌案邊寫寫畫畫,心下好奇,便走到二人身側,想看看他們二人在做什麽。
隻見鄧艾先拿筆在輿圖上標記了幾個記號,嶽飛看了之後,沉思片刻將其中幾處圈了起來。
王平這幾年在諸葛亮的督促下,雖然做了不少學問,但是離擺脫真的文盲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看輿圖他還是很擅長的。
他仔細看了看鄧艾與嶽飛在輿圖上做的標記,有些疑惑的問道。
“幼常,士載,你倆在這幹嘛呢?這幾個地方我有印象,好像皆是險鑿難走之地,鮮有人煙,你們莫不是覺得那匈奴會偷偷從這些地方過來偷襲我們?”
嶽飛轉頭看到薑維和王平,將手中的筆放下,指著輿圖的幾處標記說道:“子均兄、伯約,你倆來的正好。”
“剛剛我與士載在商量如今這狀況應當如何用兵。依我之見,這匈奴恐不止增兵兩萬多這麽簡單,想必尚有後招。”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我們先一步行動,打破他們的布局。”
薑維看著桌案上的輿圖,思索片刻問道:“幼常兄,按理講匈奴人馬大部分集中在對魏戰線上。”
“如今調來這安定郡邊境近五萬人馬,應是他們的兵力上限了。若是繼續向這邊增兵,他們定抵擋不住魏國的攻擊。”
“匈奴與魏國接壤最多,他們此次主要就是對魏國用兵,若將大部分的兵力用來對抗我大漢,豈不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薑維所說不無道理,若是站在匈奴的立場上,如今安定郡歸了大漢,確實沒有必要對安定郡邊境用兵。
他們隻需要聚攏兵力集中攻擊屬於魏國勢力範圍的雍州邊境即可。
但是,嶽飛做出如此判斷是基於對金兀術的了解。
上輩子打了那麽多場交道,他深知金兀術的狡詐。而且,這金兀術既然知道了他的存在,必然會想辦法削弱蜀漢的力量。
就像是他了解金兀術一樣,金兀術對於他也同樣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定不會僅僅隻安排倍數的兵力。
“伯約,你可還記得,我曾與你提及,一年前在南安郡我們遇到過一隊戰力不俗的魏國騎兵。”
薑維點了點頭,當時還俘獲了百人。目前,還在軍情司深造。
那隊魏國騎兵心智堅毅,薑維耗費一年的時間,才使十人與大漢的理想誌趣契合。
據那十人所言,他們是司馬家所培養的騎兵。
組建並訓練他們的是一名叫做烏珠的外族人。
那次南安之戰,是那烏珠主動向司馬師請纓,說要讓騎兵隊曆練一番。
從他們的描述中,薑維可以看出那名外族培養騎兵頗有手段,為騎兵隊打造的裝備也有些特別。
尤其是想到雙馬蹬的應用,街亭之戰過後,他見到王平馬上的雙馬蹬,知道其作用後,還尋問過嶽飛為何不全軍推廣。
那時嶽飛對他說時機未到。
但一年前,南安之戰後,庫部便開始大規模生產雙馬蹬了... ...
蜀漢軍原本正協助百姓築建村落,突聞百裏外駐紮的匈奴軍生變。
斥候傳訊,匈奴軍驟增一倍多兵力。從原來的兩萬餘眾,增至近五萬人馬。
而蜀漢軍目前僅有兩萬人馬,嶽飛五千背嵬軍,王平五千無當飛軍,薑維與鄧艾的一萬兵馬。
“這幫蠻虜,也太瞧不起人了。我還以為憋了這麽久的壞,能搞出什麽大動作呢。”
老三聞訊,一臉不屑的說道。
“就是啊,三哥,就現在這點人馬,都不夠咱背嵬軍與無當飛軍塞牙縫的。”
李球攬著老三的肩膀,哥倆好的應和道。
然而,蜀漢的其他將領卻並未像他們二人如此的樂觀,都神情頗為嚴肅的商量著應對策略。
目前,匈奴軍雖增兵至近五萬人馬,卻仍舊按兵不動。
蜀漢方麵秉持著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當下僅著重於強化防禦工事的構築,以及增強兵力的部署。
薑維與王平安排完今日的布防之後,見嶽飛與鄧艾正在桌案邊寫寫畫畫,心下好奇,便走到二人身側,想看看他們二人在做什麽。
隻見鄧艾先拿筆在輿圖上標記了幾個記號,嶽飛看了之後,沉思片刻將其中幾處圈了起來。
王平這幾年在諸葛亮的督促下,雖然做了不少學問,但是離擺脫真的文盲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看輿圖他還是很擅長的。
他仔細看了看鄧艾與嶽飛在輿圖上做的標記,有些疑惑的問道。
“幼常,士載,你倆在這幹嘛呢?這幾個地方我有印象,好像皆是險鑿難走之地,鮮有人煙,你們莫不是覺得那匈奴會偷偷從這些地方過來偷襲我們?”
嶽飛轉頭看到薑維和王平,將手中的筆放下,指著輿圖的幾處標記說道:“子均兄、伯約,你倆來的正好。”
“剛剛我與士載在商量如今這狀況應當如何用兵。依我之見,這匈奴恐不止增兵兩萬多這麽簡單,想必尚有後招。”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我們先一步行動,打破他們的布局。”
薑維看著桌案上的輿圖,思索片刻問道:“幼常兄,按理講匈奴人馬大部分集中在對魏戰線上。”
“如今調來這安定郡邊境近五萬人馬,應是他們的兵力上限了。若是繼續向這邊增兵,他們定抵擋不住魏國的攻擊。”
“匈奴與魏國接壤最多,他們此次主要就是對魏國用兵,若將大部分的兵力用來對抗我大漢,豈不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薑維所說不無道理,若是站在匈奴的立場上,如今安定郡歸了大漢,確實沒有必要對安定郡邊境用兵。
他們隻需要聚攏兵力集中攻擊屬於魏國勢力範圍的雍州邊境即可。
但是,嶽飛做出如此判斷是基於對金兀術的了解。
上輩子打了那麽多場交道,他深知金兀術的狡詐。而且,這金兀術既然知道了他的存在,必然會想辦法削弱蜀漢的力量。
就像是他了解金兀術一樣,金兀術對於他也同樣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定不會僅僅隻安排倍數的兵力。
“伯約,你可還記得,我曾與你提及,一年前在南安郡我們遇到過一隊戰力不俗的魏國騎兵。”
薑維點了點頭,當時還俘獲了百人。目前,還在軍情司深造。
那隊魏國騎兵心智堅毅,薑維耗費一年的時間,才使十人與大漢的理想誌趣契合。
據那十人所言,他們是司馬家所培養的騎兵。
組建並訓練他們的是一名叫做烏珠的外族人。
那次南安之戰,是那烏珠主動向司馬師請纓,說要讓騎兵隊曆練一番。
從他們的描述中,薑維可以看出那名外族培養騎兵頗有手段,為騎兵隊打造的裝備也有些特別。
尤其是想到雙馬蹬的應用,街亭之戰過後,他見到王平馬上的雙馬蹬,知道其作用後,還尋問過嶽飛為何不全軍推廣。
那時嶽飛對他說時機未到。
但一年前,南安之戰後,庫部便開始大規模生產雙馬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