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元旦,閑散了幾天,了了周偉珍鬧出來的事兒,秦小妹就又忙活起來。
七十年代末物質匱乏、經濟拮據,但是已經基本可以解決溫飽,在人民公社的領導下,即使食譜單一,鄉下社員大都隻能吃飽地瓜頭、番薯葉,但至少人是餓不死了。
日子開始漸漸有了盼頭,那些一年忙到頭,稍有富餘的人家,也舍得給孩子做身新衣穿,表示對子孫後代的寵愛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作為小裁縫,這是秦小妹一年到頭最忙碌的時候。
她仍然住在坡上的山神廟裏,守著她的三間小屋,每日辛勤的踩著縫紉機,叮叮哐哐的做活兒。
隻是與以往不同,錢大娘也搬了過來,每日做飯、幹家務、擼狗,照顧忙於掙錢的閨女生活。
還要多虧了周偉珍鬧那一出,引起了生產隊社員的強烈不滿,秦小妹和李樹挪戶口的事基本沒遇到困難,大隊長很爽快,當天應下,第二天就把事兒給辦了。
不過他沒要雞蛋和熏魚,隻留下了那雙秦小妹親手鉤的,厚實牢靠的襪子。
挪戶的時候,老錢兩口子和秦小妹商量後,還是決定防周偉珍一手,直接將姓也給改了,徹底和秦家劃清界限。
隻是秦小妹有手藝,前頭兩年將招牌打了出去,名聲在外。
外頭人找來村裏,隻曉得要找小秦裁縫做衣裳,貿然改姓並不方便,對外就還叫她秦小妹,但戶籍信息上她已改姓錢,李樹也是一樣。
就像老錢兩口子當時承諾的一樣,日子還照往常一樣該咋過咋過,這挪了戶口改了姓,對她們姐弟隻有好處。
別的不說,那一招釜底抽薪,可把周偉珍和老秦一家給坑慘了。
那事兒後來很熱鬧了一陣,就連平時和社員們接觸不多的知青們都知道了,她們都為秦小妹高興,再見麵總打趣叫她小錢裁縫。
秦小妹也不示弱,自打娘搬過來照顧她以後,哥哥錢慶春和他的朋友們就經常到山神廟來玩兒。
像知青點這種偏僻地方,是難得有村裏的俊後生路過的,錢慶春人實在又是個熱心腸,交往的朋友人也都很不錯,他們進出的日子長了,有時候遇上知青們有需要幫忙的體力活,也會主動幫忙。
這可把一院子女知青羞的手足無措,攪亂了一池春水。
抓住這機會,秦小妹時常反擊,每次都要把幾個臉皮薄的臊的捂著臉跑迴去才罷休。
“真是好年紀啊~富有活力又熱烈誠摯。”
上輩子的自己,這時候在幹什麽呢?秦小妹在溫暖的屋子裏踩著縫紉機,思緒漸漸飄遠。
太久沒有迴憶往事,隻專注於眼前的生活,她都快記不起來了。
總歸不是什麽值得留戀的美好迴憶,大概不是背著孩子冒著大雪出去求人,就是上山挖野菜,以求勉強果腹吧。
那日子過得是真苦啊!每一天光是活著就得耗光精力,根本沒有計劃未來的力氣,隻想走個狗屎運,多挖點兒能充饑的野菜,好度過寒冬。
誰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著?簡直是扯淡!要不是經曆過一迴,秦小妹差點兒就信了!
重來一世,她再不要做沒苦硬吃的老太婆,這輩子她要健康的身體、要安穩富足的生活,還要知心的朋友、真心的家人,和美好的明天。
她始終覺得,自己有幸重生一定是為了彌補上輩子的遺憾,重新選擇人生,走不一樣的路。
而不是困在過去的陰影裏,掙紮墮落,爬不起來。
已經忘了是誰告訴她的,爛掉的果子會自己掉下來,你不需要做多餘的事情,隻需要靜靜的看著,暗爽就行。
這段日子老錢家也遭受了一些非議,之前說過,生產隊這麽多社員,可不全都是支持秦小妹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員對周偉珍的做法表示理解。
更有些老東西,自認為有些年紀就好為人師,甚至專門跑一趟,上門來質問秦小妹,為何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這麽殘忍。
對此秦小妹倒是一點兒也不生氣,不管來幾個人騷擾都一樣,她問心無愧。
因為她從始至終就沒做過任何迫害周偉珍母子四人的壞事兒,相反的,一直是她們在欺負人,自己遇事做出的迴應也大都以保全自身為主。
那碗害周偉珍早產的豆花,是她閨女大毛偷給她吃的,不是秦小妹端給她的。
她被秋菊砍傷,也不是秦小妹授意。
人在自己的地方幹自己的事,是周偉珍領著兩個孩子闖進院兒裏來刺激秋菊,才招來的那頓毒打。
至於她男人和婆婆被關在學習班,家庭四分五裂,失去庇護和住房,就更不關秦小妹的事兒了,她可沒有給人牽線買賣婦女的本事。
再說秦小妹落戶老錢家這事兒,她本來戶口就從老秦家分了出來,單過都好兩年了,要落到哪裏去隻需要和大隊長商量,完全不用理會道德綁架。
再說這幫老東西也是雙標,能理解秦守國沒有兒子的遺憾接納周偉珍,卻不能理解老錢沒有閨女的遺憾放過秦小妹。
就這種人,還來講理,實在是有失偏頗。
估計他們自己在知道這些事兒後都不好意思,被秦小妹懟走幾批後,就沒人再來了。
日子又恢複了平靜,但也沒平靜太久。
“今天年三十兒,幹完這點兒就別幹了,晚上吃餃子、燉大魚,新年新氣象,咱們一家團聚,可得吃點兒好的~”
錢大娘坐在炕上揉麵,一邊忙活嘴裏一邊嘟囔著秦小妹隻知道幹活,又瘦了,年輕人就是不知道保養啥啥的。
憑心說,老錢家的夥食是真硬!
根本不存在過年節才能吃上肉菜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天天桌上都有大魚大肉,但隔個三五天總要打打牙祭,這在七十年代說出去都沒人信!
不過腹誹歸腹誹,大過年的,秦小妹也沒掃興,笑著應下後,又叮囑娘親要把餃子餡兒端到人麵前放著,防著喪彪這饞狗。
“放心吧~娘曉得哩,今天這餃子你就吃吧!保管鮮靈兒~咱家是頭一迴包,你愛吃以後就都吃這餡兒的。”
大年三十,隻要不是太困難的家庭,想方設法借麵借肉也得包上一頓餃子,錢大娘早幾天前就和村裏的婦女們探討過餃子餡秘方,做足了準備。
將揉好的麵放在溫暖的炕上醒發,錢大娘擦了把手,打算去把鍋熱上。
一開門兒,就見二毛背著弟弟金寶,手裏拿著個碩大無比的海碗,可憐兮兮的看著她。
七十年代末物質匱乏、經濟拮據,但是已經基本可以解決溫飽,在人民公社的領導下,即使食譜單一,鄉下社員大都隻能吃飽地瓜頭、番薯葉,但至少人是餓不死了。
日子開始漸漸有了盼頭,那些一年忙到頭,稍有富餘的人家,也舍得給孩子做身新衣穿,表示對子孫後代的寵愛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作為小裁縫,這是秦小妹一年到頭最忙碌的時候。
她仍然住在坡上的山神廟裏,守著她的三間小屋,每日辛勤的踩著縫紉機,叮叮哐哐的做活兒。
隻是與以往不同,錢大娘也搬了過來,每日做飯、幹家務、擼狗,照顧忙於掙錢的閨女生活。
還要多虧了周偉珍鬧那一出,引起了生產隊社員的強烈不滿,秦小妹和李樹挪戶口的事基本沒遇到困難,大隊長很爽快,當天應下,第二天就把事兒給辦了。
不過他沒要雞蛋和熏魚,隻留下了那雙秦小妹親手鉤的,厚實牢靠的襪子。
挪戶的時候,老錢兩口子和秦小妹商量後,還是決定防周偉珍一手,直接將姓也給改了,徹底和秦家劃清界限。
隻是秦小妹有手藝,前頭兩年將招牌打了出去,名聲在外。
外頭人找來村裏,隻曉得要找小秦裁縫做衣裳,貿然改姓並不方便,對外就還叫她秦小妹,但戶籍信息上她已改姓錢,李樹也是一樣。
就像老錢兩口子當時承諾的一樣,日子還照往常一樣該咋過咋過,這挪了戶口改了姓,對她們姐弟隻有好處。
別的不說,那一招釜底抽薪,可把周偉珍和老秦一家給坑慘了。
那事兒後來很熱鬧了一陣,就連平時和社員們接觸不多的知青們都知道了,她們都為秦小妹高興,再見麵總打趣叫她小錢裁縫。
秦小妹也不示弱,自打娘搬過來照顧她以後,哥哥錢慶春和他的朋友們就經常到山神廟來玩兒。
像知青點這種偏僻地方,是難得有村裏的俊後生路過的,錢慶春人實在又是個熱心腸,交往的朋友人也都很不錯,他們進出的日子長了,有時候遇上知青們有需要幫忙的體力活,也會主動幫忙。
這可把一院子女知青羞的手足無措,攪亂了一池春水。
抓住這機會,秦小妹時常反擊,每次都要把幾個臉皮薄的臊的捂著臉跑迴去才罷休。
“真是好年紀啊~富有活力又熱烈誠摯。”
上輩子的自己,這時候在幹什麽呢?秦小妹在溫暖的屋子裏踩著縫紉機,思緒漸漸飄遠。
太久沒有迴憶往事,隻專注於眼前的生活,她都快記不起來了。
總歸不是什麽值得留戀的美好迴憶,大概不是背著孩子冒著大雪出去求人,就是上山挖野菜,以求勉強果腹吧。
那日子過得是真苦啊!每一天光是活著就得耗光精力,根本沒有計劃未來的力氣,隻想走個狗屎運,多挖點兒能充饑的野菜,好度過寒冬。
誰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著?簡直是扯淡!要不是經曆過一迴,秦小妹差點兒就信了!
重來一世,她再不要做沒苦硬吃的老太婆,這輩子她要健康的身體、要安穩富足的生活,還要知心的朋友、真心的家人,和美好的明天。
她始終覺得,自己有幸重生一定是為了彌補上輩子的遺憾,重新選擇人生,走不一樣的路。
而不是困在過去的陰影裏,掙紮墮落,爬不起來。
已經忘了是誰告訴她的,爛掉的果子會自己掉下來,你不需要做多餘的事情,隻需要靜靜的看著,暗爽就行。
這段日子老錢家也遭受了一些非議,之前說過,生產隊這麽多社員,可不全都是支持秦小妹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員對周偉珍的做法表示理解。
更有些老東西,自認為有些年紀就好為人師,甚至專門跑一趟,上門來質問秦小妹,為何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這麽殘忍。
對此秦小妹倒是一點兒也不生氣,不管來幾個人騷擾都一樣,她問心無愧。
因為她從始至終就沒做過任何迫害周偉珍母子四人的壞事兒,相反的,一直是她們在欺負人,自己遇事做出的迴應也大都以保全自身為主。
那碗害周偉珍早產的豆花,是她閨女大毛偷給她吃的,不是秦小妹端給她的。
她被秋菊砍傷,也不是秦小妹授意。
人在自己的地方幹自己的事,是周偉珍領著兩個孩子闖進院兒裏來刺激秋菊,才招來的那頓毒打。
至於她男人和婆婆被關在學習班,家庭四分五裂,失去庇護和住房,就更不關秦小妹的事兒了,她可沒有給人牽線買賣婦女的本事。
再說秦小妹落戶老錢家這事兒,她本來戶口就從老秦家分了出來,單過都好兩年了,要落到哪裏去隻需要和大隊長商量,完全不用理會道德綁架。
再說這幫老東西也是雙標,能理解秦守國沒有兒子的遺憾接納周偉珍,卻不能理解老錢沒有閨女的遺憾放過秦小妹。
就這種人,還來講理,實在是有失偏頗。
估計他們自己在知道這些事兒後都不好意思,被秦小妹懟走幾批後,就沒人再來了。
日子又恢複了平靜,但也沒平靜太久。
“今天年三十兒,幹完這點兒就別幹了,晚上吃餃子、燉大魚,新年新氣象,咱們一家團聚,可得吃點兒好的~”
錢大娘坐在炕上揉麵,一邊忙活嘴裏一邊嘟囔著秦小妹隻知道幹活,又瘦了,年輕人就是不知道保養啥啥的。
憑心說,老錢家的夥食是真硬!
根本不存在過年節才能吃上肉菜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天天桌上都有大魚大肉,但隔個三五天總要打打牙祭,這在七十年代說出去都沒人信!
不過腹誹歸腹誹,大過年的,秦小妹也沒掃興,笑著應下後,又叮囑娘親要把餃子餡兒端到人麵前放著,防著喪彪這饞狗。
“放心吧~娘曉得哩,今天這餃子你就吃吧!保管鮮靈兒~咱家是頭一迴包,你愛吃以後就都吃這餡兒的。”
大年三十,隻要不是太困難的家庭,想方設法借麵借肉也得包上一頓餃子,錢大娘早幾天前就和村裏的婦女們探討過餃子餡秘方,做足了準備。
將揉好的麵放在溫暖的炕上醒發,錢大娘擦了把手,打算去把鍋熱上。
一開門兒,就見二毛背著弟弟金寶,手裏拿著個碩大無比的海碗,可憐兮兮的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