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寒說話講解的工夫,大長老就一直在附和,時而漢話時而當地的土著語,讓族人聽得一頭霧水。
可也能從這些話裏,知道大長老見到了什麽,也知道了大明的繁華和先進。
“大長老爺爺,我們長大了也能去大明看看嗎?”
族內的孩子們問道。
“能,這次我們帶來很多的大明的工匠,很快啊,咱們就能打造出自己船,等你們長大了,就帶著咱們自己的船隊出發,不但要去大明,還可以去很多你們沒見過的地方呢。”
孩子們聽完便開始暢想,更有甚者,開始拉著工匠詢問起船隻的打造。
不過語言不通,這些工匠們也不知道這些孩子說什麽,隻是覺得這些小黑子挺有趣,便掏出自己帶著的幹果和糖塊給了他們。
“巴米爾。”大長老這個決定早已下好,隻等著今天說出來。
“從今天起,你就是新的大長老,雖然你年輕,但是你有衝勁兒,敢幹,未來的這些年,是咱們部族騰飛的機會,在你的領導下,要吞並其他所有的部族,這是我對你的期望,也是任務,你能做到嗎?”
巴米爾拍了拍胸口,一切為了尼基塔。
李星寒朝著巴米爾豎起了手指,這次有了鐵匠教他們製作兵器和鎧甲,隻要有第一批的成績,其他部族就根本無法抵抗了。
這地方物資豐富且開采的不多,誰能充分利用,誰就是這片土地的王者。
李星寒轉身去取來了聖旨和賞賜,這是大長老做了決定後李星寒去找朱棣要來的。
“巴米爾。”
“這是大明皇帝對你的敕封,從今天起,你便是大明的臣子,要替大明管好你手裏的土地。”
巴米爾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滴水之恩的道理李星寒和他講過。
即便是當臣子又如何,大明的子民不可能來到這裏定居,太遠了,這無非是大皇帝對自己統一的鼓勵,真正的控製權還在自己手裏就好,但是惹上強敵,就可以大膽的求援了。
至於年年進貢歲歲稱臣,那更是個笑話,自己能進貢的無非就是一些黃金,礦石,土特產,而大明賞賜的絲綢瓷器,這可是硬通貨。
想到這,巴米爾接過李星寒遞過來的蟒袍披上,這好好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當真有些不倫不類。
“哈哈。”眾人笑了起來,果然大明的服飾還是穿在大明人的身上好看。
黑包公一樣的巴米爾笑了笑,將蟒袍又脫下疊好。
“我還要打獵,就不浪費衣服了。這個很珍貴,要收起來。”
按照李星寒的建議,巴米爾將一統的計劃放在了一年後,這一年,自己要帶著族人學技術,打兵器。
安頓好這一切,艦隊再次出發,這次朝著北方而去,依照鄭和的計劃,是先去暹羅和真臘,之後繞過滿剌加海峽,去往錫蘭和天竺。
暹羅早已歸順,可終歸是要去一趟的,出海一次,路過也得去看看,一方麵交換一些貨物,一方麵展示一下自己這方強大的實力。
可剛到了滿剌加附近,就彌漫起了硝煙。
具體情況是因為滿剌加的時臣在鄭和迴航的時候就自己去往了大明請求封賞,小國而已,朱棣自然不會吝嗇,幹脆敕封了他們的國王,也賜了誥印。
可這消息不知道如何就傳到了暹羅的賽盧泰國王耳朵裏,這家夥根本無法容忍一個小國家和自己平起平坐,幹脆派兵過來搶奪朱棣賜予的誥印。
鄭和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都是子國,還得爭一下誰是嫡子嗎?
於是鄭和下了命令,船隊朝著滿剌加靠了過去。
大明的船隊到了,大救星就到了,暹羅軍停止了開火撤離,給了滿剌加喘息的機會。
國王涕淚橫流的向鄭和訴說了賽盧泰的暴行,鄭和麵色悲痛,李星寒倒是有些忍俊不禁,原因正如鄭和當初所想,都是子國,還要奪嫡。
鄭和此時有些苦惱,自己在這留不下幾天,雖然能保證一時的和平,可自己一走,暹羅未必不會再次打過來,不服就是不服,有人管和沒人管自然是兩個樣子。
思來想去,鄭和眼睛一亮,取來了自己從宮內帶出來的油紙傘交給了國王。
“你拿著這個,等他們再打過來,你就打傘跟他們談,看到傘他們就老實了。”
國王半信半疑的將傘撐開,上麵的三個大字又讓人笑了起來。
明永樂。
這不就是在說永樂皇帝是自己的保護傘嗎,再說了,他們若是不怕,對著這傘動了手,就是欺君,就是犯了天威,自己隻要將消息傳出去,自然大明的軍隊就會收拾他,畢竟現在緬甸和安南都在大明手中,有氣,有氣他也得受著。
國王再次感謝了鄭和的幫助,臨走,還送了大量的貨物,對於鄭和要留下一些交換,國王當即拒絕,已經幫了大忙,還不收下謝禮,就有些太過小瞧人了。
話都說到此了,鄭和也不再拒絕,帶著貨物出發,等到了暹羅,再幫著多說些好話,甚至可以施加一些壓力,恩威並施,才是掌控之道。
賽盧泰從撤兵後就開始準備迎接鄭和,還帶上了真臘的國王一同守在港口。
等船到了,賽盧泰笑著迎了上去:“哈哈,之前和滿剌加鬧了點小矛盾,讓主使大人看了笑話,真是抱歉。”
“大明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你們是鄰居應當互相幫助,何苦打來打去呢?聽我一句,別鬧了,你們都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想看到你們團結,懂嗎?”
朱棣的名號還是好使,賽盧泰當時就答應了下來,並且向鄭和保證不會輕易再對滿剌加出手了。
“不說這個,主使大人,太師大人,梁大人,咱們入我行宮,好好招待你們幾天。”
“走,國王都說話了,咱還能不給麵子嗎?”
“受寵若驚,受寵若驚啊。”賽盧泰打著哈哈,將眾人請入了行宮。
可也能從這些話裏,知道大長老見到了什麽,也知道了大明的繁華和先進。
“大長老爺爺,我們長大了也能去大明看看嗎?”
族內的孩子們問道。
“能,這次我們帶來很多的大明的工匠,很快啊,咱們就能打造出自己船,等你們長大了,就帶著咱們自己的船隊出發,不但要去大明,還可以去很多你們沒見過的地方呢。”
孩子們聽完便開始暢想,更有甚者,開始拉著工匠詢問起船隻的打造。
不過語言不通,這些工匠們也不知道這些孩子說什麽,隻是覺得這些小黑子挺有趣,便掏出自己帶著的幹果和糖塊給了他們。
“巴米爾。”大長老這個決定早已下好,隻等著今天說出來。
“從今天起,你就是新的大長老,雖然你年輕,但是你有衝勁兒,敢幹,未來的這些年,是咱們部族騰飛的機會,在你的領導下,要吞並其他所有的部族,這是我對你的期望,也是任務,你能做到嗎?”
巴米爾拍了拍胸口,一切為了尼基塔。
李星寒朝著巴米爾豎起了手指,這次有了鐵匠教他們製作兵器和鎧甲,隻要有第一批的成績,其他部族就根本無法抵抗了。
這地方物資豐富且開采的不多,誰能充分利用,誰就是這片土地的王者。
李星寒轉身去取來了聖旨和賞賜,這是大長老做了決定後李星寒去找朱棣要來的。
“巴米爾。”
“這是大明皇帝對你的敕封,從今天起,你便是大明的臣子,要替大明管好你手裏的土地。”
巴米爾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滴水之恩的道理李星寒和他講過。
即便是當臣子又如何,大明的子民不可能來到這裏定居,太遠了,這無非是大皇帝對自己統一的鼓勵,真正的控製權還在自己手裏就好,但是惹上強敵,就可以大膽的求援了。
至於年年進貢歲歲稱臣,那更是個笑話,自己能進貢的無非就是一些黃金,礦石,土特產,而大明賞賜的絲綢瓷器,這可是硬通貨。
想到這,巴米爾接過李星寒遞過來的蟒袍披上,這好好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當真有些不倫不類。
“哈哈。”眾人笑了起來,果然大明的服飾還是穿在大明人的身上好看。
黑包公一樣的巴米爾笑了笑,將蟒袍又脫下疊好。
“我還要打獵,就不浪費衣服了。這個很珍貴,要收起來。”
按照李星寒的建議,巴米爾將一統的計劃放在了一年後,這一年,自己要帶著族人學技術,打兵器。
安頓好這一切,艦隊再次出發,這次朝著北方而去,依照鄭和的計劃,是先去暹羅和真臘,之後繞過滿剌加海峽,去往錫蘭和天竺。
暹羅早已歸順,可終歸是要去一趟的,出海一次,路過也得去看看,一方麵交換一些貨物,一方麵展示一下自己這方強大的實力。
可剛到了滿剌加附近,就彌漫起了硝煙。
具體情況是因為滿剌加的時臣在鄭和迴航的時候就自己去往了大明請求封賞,小國而已,朱棣自然不會吝嗇,幹脆敕封了他們的國王,也賜了誥印。
可這消息不知道如何就傳到了暹羅的賽盧泰國王耳朵裏,這家夥根本無法容忍一個小國家和自己平起平坐,幹脆派兵過來搶奪朱棣賜予的誥印。
鄭和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都是子國,還得爭一下誰是嫡子嗎?
於是鄭和下了命令,船隊朝著滿剌加靠了過去。
大明的船隊到了,大救星就到了,暹羅軍停止了開火撤離,給了滿剌加喘息的機會。
國王涕淚橫流的向鄭和訴說了賽盧泰的暴行,鄭和麵色悲痛,李星寒倒是有些忍俊不禁,原因正如鄭和當初所想,都是子國,還要奪嫡。
鄭和此時有些苦惱,自己在這留不下幾天,雖然能保證一時的和平,可自己一走,暹羅未必不會再次打過來,不服就是不服,有人管和沒人管自然是兩個樣子。
思來想去,鄭和眼睛一亮,取來了自己從宮內帶出來的油紙傘交給了國王。
“你拿著這個,等他們再打過來,你就打傘跟他們談,看到傘他們就老實了。”
國王半信半疑的將傘撐開,上麵的三個大字又讓人笑了起來。
明永樂。
這不就是在說永樂皇帝是自己的保護傘嗎,再說了,他們若是不怕,對著這傘動了手,就是欺君,就是犯了天威,自己隻要將消息傳出去,自然大明的軍隊就會收拾他,畢竟現在緬甸和安南都在大明手中,有氣,有氣他也得受著。
國王再次感謝了鄭和的幫助,臨走,還送了大量的貨物,對於鄭和要留下一些交換,國王當即拒絕,已經幫了大忙,還不收下謝禮,就有些太過小瞧人了。
話都說到此了,鄭和也不再拒絕,帶著貨物出發,等到了暹羅,再幫著多說些好話,甚至可以施加一些壓力,恩威並施,才是掌控之道。
賽盧泰從撤兵後就開始準備迎接鄭和,還帶上了真臘的國王一同守在港口。
等船到了,賽盧泰笑著迎了上去:“哈哈,之前和滿剌加鬧了點小矛盾,讓主使大人看了笑話,真是抱歉。”
“大明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你們是鄰居應當互相幫助,何苦打來打去呢?聽我一句,別鬧了,你們都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想看到你們團結,懂嗎?”
朱棣的名號還是好使,賽盧泰當時就答應了下來,並且向鄭和保證不會輕易再對滿剌加出手了。
“不說這個,主使大人,太師大人,梁大人,咱們入我行宮,好好招待你們幾天。”
“走,國王都說話了,咱還能不給麵子嗎?”
“受寵若驚,受寵若驚啊。”賽盧泰打著哈哈,將眾人請入了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