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出正月就是年,整個應天城裏的熱鬧氣氛一直到了二月初才算是告一段落。
年過完了,自然這些學子就要出發去河南報名參加書院的測試了。
此時的賀太平有些失落,從這次離家,孩子們估計到了過年才能迴來。
一大早看到人坐在府前愁眉苦臉,正前往北司的李星寒停駐了馬。
“你怎麽了,誰惹你了。”
“義父來了。”
賀太平將屁股朝著旁邊挪了挪給李星寒讓出了位置,接著又是一陣唉聲歎氣。
“這不是孩子們要去書院跟著方先生學習了嗎,我有些失落,感覺家裏馬上就要空落落的了。”
李星寒不禁失笑,還以為賀太平遇到了什麽難事。
“孩子送過去讀書不是好事嗎,你可知道若不是你的麵子和我的情分,想送孩子們去參加這個考試都需要等等呢,這次方先生偷偷開了後門,跟我書信裏惱了好一段時間。”
“這次念卿和蘇家也會送些孩子過去,為首的是他的兒子玄竹和玄城。你告訴孩子們,到了那邊有事情就找他們,他們離家近,能幫上不少的忙。”
“念卿也要送人過去啊,我還以為他們會留在岐王府學習呢。”
聽到念卿的子嗣也要去,賀太平這才放心了一些:“要不要我和陛下請幾天假,我去送他們。”
“那倒是不用,陛下讓我去給方先生送一批書,正好我就將他們捎過去了。”
賀太平頓時大喜,有了李星寒的護送,那就徹底安全,而且方孝孺看在自己義父的麵子上,一定會多多關照幾個孩子。
“義父稍等,我去叫人。”
賀太平轉身進了府中將幾個孩子叫了出來:“你們幾個,過幾天出發你們小叔會親自護送,到時候莫要惹他生氣,知道嗎?”
賀雲帶著兩個妹妹對著李星寒行禮:“那就麻煩小叔了。”
“不麻煩,這幾天你們好好收拾行囊,等我從文淵閣領了書籍名單取了書,就帶著你們先過去。”
“行了,我就不多留了,北司還有些政務需要我看看,等晚一些我過來。”
“好。”
等李星寒走遠,賀雲這才發問:“爹,為何你跟小叔的關係如此好,在外麵他總是叫你太平,你還要叫他大人呢。”
賀太平摸著賀雲的頭:“傻小子,官場上的事情,是做給外人看到,你小叔是當朝太師,自不可失了禮數,可在家就不一樣了,我是他的義兄,他是我的義弟。”
賀雲一知半解,他還小,哪兒懂官場上的這些規矩。
李星寒說是晚上迴來,可這一忙,就忙到了三天之後,書籍名冊清點完畢,所有書籍也都嚴密的封好裝了箱,等第四天清晨,馬隊也到了賀府的門前。
“你們幾個,帶的銀子省著點花,雖然說窮家富路,可是書院管吃管喝,不要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賀雲,照顧好幾個妹妹,到了書院,先找到玄竹他們幾個。”
絮絮叨叨的賀太平將人送上了車,李星寒看到了府內抹著眼淚的林娟紅和曾秀雲。
唉,不能再多待了,裏麵的二人比起賀太平更是舍不得孩子。
“行了,別送了,我們出發,這次迴來若是有跑外的政務,你就多去幾趟,萬一能順便看看他們呢,再說了,過年就迴來了。”
李星寒下了出發的命令,馬隊都走遠了,身後還傳來賀太平注意安全的喊聲。
走走停停,還是在報名之前到達了書院之外。
方孝孺得知李星寒親自到來,早早帶著鐵鉉和一眾先生在書院外迎接。
“太師親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哈。”
方孝孺和鐵鉉走上前,對著李星寒拱了拱手。
身後的先生們異口同聲:“見過李太師。”
“先生們客氣了,不如讓方先生和鐵先生陪我聊聊天,你們去看看你們的寶貝?”
聞言,早就按捺不住的先生們朝著馬車衝了過去,對他們來說,這些珍貴的書籍就是世上最好的寶貝。
“你們幾個,別搶!把書搶壞了,你賠不起!”
鐵鉉看著哄搶書箱的眾多先生,顧不上和李星寒聊天,急匆匆的去維持秩序。
方孝孺拉著人走到一旁:“不過也好,讓鐵鉉忙著吧,我沒告訴他你的身份。”
“方先生大義。”
方孝孺笑著擺擺手:“什麽大義不大義的,應該的,保守秘密是知曉秘密的人必須要做的,不過我有個疑問,押送書籍是小事,你怎麽親自前來了。”
李星寒告訴方孝孺,這是朱棣的意思,書院第一次招生,還是需要一個有分量的大員過來幫著操持一下,不然也顯示不出朝廷的誠意不是。
方孝孺眼睛一瞪,表示誠意拿銀子來就是。
“方先生怎麽也被孔方兄蠱惑了,這可不是一個讀書人該想的事情。”
李星寒打趣。
方孝孺自是知道這調侃,幹脆說了實話,不是自己愛錢,這些學子的統一著裝,吃喝,書本,紙筆,都是書院出的,這一年算下來不是個小項目的。
李星寒小心提醒:“方先生,雖然你會看家庭情況收取學費,可也不耽誤你去拉人出錢啊。”
“出錢?出什麽錢?”
“你看啊,我給你舉個例子。這次念卿也會送李家和蘇家的人過來學習對吧,當然了,不是讓你開後門,但是這些孩子一旦錄取,你完全可以讓他們打著修繕啊,補貼啊,改善夥食的名義上捐些銀子的。”
這話可點通了方孝孺的思想,當即一拍大腿:“對啊,這倒是個好法子,不過你這個爹當的也算有趣,連自己兒子都算計。”
“這可不算是算計,我一直就跟念卿說著等孩子們來了給書院捐些銀子的,一萬兩對於他不多,可是在書院看來,也夠用一段時間了吧。”
方孝孺點點頭:“那倒是,一萬兩省著用夠半年的開銷了,啊,我懂了,你是用念卿的錢,來勾起其他人捐錢的熱忱,這樣下來,不但朝廷撥錢,我還能自己拉來很多,這樣書院就徹底富裕了。”
“好好好。”
方孝孺高興的原地繞了幾圈:“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原本計劃的招生一千,就可以變為兩千人了。”
“兩千?怎麽這麽少?”
方孝孺給出的解釋是現在書院剛剛建成,還需要磨合,一次招收太多的學生也不好管理,不如先從小做起試試手,等習慣了再擴張,而且自己也打聽了,雖然人人都想著讓孩子讀書,可大部分人不願意讓孩子讀好多年的書,這種情況的家庭一般就會讓孩子找個普通私塾讀上一年半載能認字寫字便可。
“百姓家的孩子出路依舊是做工和種地,這個是幾千年來的習俗,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就算書院做到了如此地步,很多人也想著讓孩子多種點田,能將錢變現才是真理。”
“不過慢慢來吧,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任重而道遠啊,我現在隻想培養出一些心懷天下的學子,能投身到教書育人,朝堂之上,為了讓天下的百姓過得更好而一起努力。”
年過完了,自然這些學子就要出發去河南報名參加書院的測試了。
此時的賀太平有些失落,從這次離家,孩子們估計到了過年才能迴來。
一大早看到人坐在府前愁眉苦臉,正前往北司的李星寒停駐了馬。
“你怎麽了,誰惹你了。”
“義父來了。”
賀太平將屁股朝著旁邊挪了挪給李星寒讓出了位置,接著又是一陣唉聲歎氣。
“這不是孩子們要去書院跟著方先生學習了嗎,我有些失落,感覺家裏馬上就要空落落的了。”
李星寒不禁失笑,還以為賀太平遇到了什麽難事。
“孩子送過去讀書不是好事嗎,你可知道若不是你的麵子和我的情分,想送孩子們去參加這個考試都需要等等呢,這次方先生偷偷開了後門,跟我書信裏惱了好一段時間。”
“這次念卿和蘇家也會送些孩子過去,為首的是他的兒子玄竹和玄城。你告訴孩子們,到了那邊有事情就找他們,他們離家近,能幫上不少的忙。”
“念卿也要送人過去啊,我還以為他們會留在岐王府學習呢。”
聽到念卿的子嗣也要去,賀太平這才放心了一些:“要不要我和陛下請幾天假,我去送他們。”
“那倒是不用,陛下讓我去給方先生送一批書,正好我就將他們捎過去了。”
賀太平頓時大喜,有了李星寒的護送,那就徹底安全,而且方孝孺看在自己義父的麵子上,一定會多多關照幾個孩子。
“義父稍等,我去叫人。”
賀太平轉身進了府中將幾個孩子叫了出來:“你們幾個,過幾天出發你們小叔會親自護送,到時候莫要惹他生氣,知道嗎?”
賀雲帶著兩個妹妹對著李星寒行禮:“那就麻煩小叔了。”
“不麻煩,這幾天你們好好收拾行囊,等我從文淵閣領了書籍名單取了書,就帶著你們先過去。”
“行了,我就不多留了,北司還有些政務需要我看看,等晚一些我過來。”
“好。”
等李星寒走遠,賀雲這才發問:“爹,為何你跟小叔的關係如此好,在外麵他總是叫你太平,你還要叫他大人呢。”
賀太平摸著賀雲的頭:“傻小子,官場上的事情,是做給外人看到,你小叔是當朝太師,自不可失了禮數,可在家就不一樣了,我是他的義兄,他是我的義弟。”
賀雲一知半解,他還小,哪兒懂官場上的這些規矩。
李星寒說是晚上迴來,可這一忙,就忙到了三天之後,書籍名冊清點完畢,所有書籍也都嚴密的封好裝了箱,等第四天清晨,馬隊也到了賀府的門前。
“你們幾個,帶的銀子省著點花,雖然說窮家富路,可是書院管吃管喝,不要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賀雲,照顧好幾個妹妹,到了書院,先找到玄竹他們幾個。”
絮絮叨叨的賀太平將人送上了車,李星寒看到了府內抹著眼淚的林娟紅和曾秀雲。
唉,不能再多待了,裏麵的二人比起賀太平更是舍不得孩子。
“行了,別送了,我們出發,這次迴來若是有跑外的政務,你就多去幾趟,萬一能順便看看他們呢,再說了,過年就迴來了。”
李星寒下了出發的命令,馬隊都走遠了,身後還傳來賀太平注意安全的喊聲。
走走停停,還是在報名之前到達了書院之外。
方孝孺得知李星寒親自到來,早早帶著鐵鉉和一眾先生在書院外迎接。
“太師親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哈。”
方孝孺和鐵鉉走上前,對著李星寒拱了拱手。
身後的先生們異口同聲:“見過李太師。”
“先生們客氣了,不如讓方先生和鐵先生陪我聊聊天,你們去看看你們的寶貝?”
聞言,早就按捺不住的先生們朝著馬車衝了過去,對他們來說,這些珍貴的書籍就是世上最好的寶貝。
“你們幾個,別搶!把書搶壞了,你賠不起!”
鐵鉉看著哄搶書箱的眾多先生,顧不上和李星寒聊天,急匆匆的去維持秩序。
方孝孺拉著人走到一旁:“不過也好,讓鐵鉉忙著吧,我沒告訴他你的身份。”
“方先生大義。”
方孝孺笑著擺擺手:“什麽大義不大義的,應該的,保守秘密是知曉秘密的人必須要做的,不過我有個疑問,押送書籍是小事,你怎麽親自前來了。”
李星寒告訴方孝孺,這是朱棣的意思,書院第一次招生,還是需要一個有分量的大員過來幫著操持一下,不然也顯示不出朝廷的誠意不是。
方孝孺眼睛一瞪,表示誠意拿銀子來就是。
“方先生怎麽也被孔方兄蠱惑了,這可不是一個讀書人該想的事情。”
李星寒打趣。
方孝孺自是知道這調侃,幹脆說了實話,不是自己愛錢,這些學子的統一著裝,吃喝,書本,紙筆,都是書院出的,這一年算下來不是個小項目的。
李星寒小心提醒:“方先生,雖然你會看家庭情況收取學費,可也不耽誤你去拉人出錢啊。”
“出錢?出什麽錢?”
“你看啊,我給你舉個例子。這次念卿也會送李家和蘇家的人過來學習對吧,當然了,不是讓你開後門,但是這些孩子一旦錄取,你完全可以讓他們打著修繕啊,補貼啊,改善夥食的名義上捐些銀子的。”
這話可點通了方孝孺的思想,當即一拍大腿:“對啊,這倒是個好法子,不過你這個爹當的也算有趣,連自己兒子都算計。”
“這可不算是算計,我一直就跟念卿說著等孩子們來了給書院捐些銀子的,一萬兩對於他不多,可是在書院看來,也夠用一段時間了吧。”
方孝孺點點頭:“那倒是,一萬兩省著用夠半年的開銷了,啊,我懂了,你是用念卿的錢,來勾起其他人捐錢的熱忱,這樣下來,不但朝廷撥錢,我還能自己拉來很多,這樣書院就徹底富裕了。”
“好好好。”
方孝孺高興的原地繞了幾圈:“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原本計劃的招生一千,就可以變為兩千人了。”
“兩千?怎麽這麽少?”
方孝孺給出的解釋是現在書院剛剛建成,還需要磨合,一次招收太多的學生也不好管理,不如先從小做起試試手,等習慣了再擴張,而且自己也打聽了,雖然人人都想著讓孩子讀書,可大部分人不願意讓孩子讀好多年的書,這種情況的家庭一般就會讓孩子找個普通私塾讀上一年半載能認字寫字便可。
“百姓家的孩子出路依舊是做工和種地,這個是幾千年來的習俗,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就算書院做到了如此地步,很多人也想著讓孩子多種點田,能將錢變現才是真理。”
“不過慢慢來吧,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任重而道遠啊,我現在隻想培養出一些心懷天下的學子,能投身到教書育人,朝堂之上,為了讓天下的百姓過得更好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