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村莊朝著長白山而去,一路上麗達都對李星寒的辦法有些發笑:“你說你多壞,讓百姓們損失了那麽多的糧食,還要花費更多的錢財供奉那隻龜,你別把他們當傻子糊弄好不。”
李星寒笑道:“我那兒把他們當傻子,我跟你講,等這陣風傳到老四耳朵裏,下一步馬上就會差人過來幫忙建設,而且當官的還得從衙門撥錢給這個村子補助,雖然損失了一些饅頭,但是終歸是幫了他們,他們供奉這隻龜,會比之前還要富裕一些。”
“真麻煩,你們這些當官的一天天就知道算計,算計同僚,算計百姓,真累,果然,我不讓孩子留在中原是個對的選擇。”
聽到孩子,李星寒眼神閃爍了一下:“有了?”
“嗯。”
“真是,這都不告訴我。”
“我想著讓你自己發現嘛。”
兩人一路走一路商量,按照麗達的意思,是給孩子起名李達,李達,麗達,這名字多有意思,而且不留在中原的話,就不按李家的輩分來算了。
李星寒也沒有拒絕,麗達高興就好,能留下一個孩子統領三族也是好事,無非就是自己多費心照顧一下好了。
一路遊玩,日子過得格外的快。
長白山腳下,李星寒拍了拍哈克婭的大頭:“去吧,迴到你生長的地方,一定要小心,我會讓阿哈出支會百姓,不讓他們與你為難,在九連城的時候,我也給金侁留下了口信,用不了多久他就會來看你了。”
“迴去吧。”
哈克婭親昵的在李星寒懷裏蹭了蹭,一步三迴頭的鑽入了林中。
“麗達,我師父說讓我小心天池中的巨物,但是這次咱們還要去好多地方,而且區區一條蛇,也不至於現在就殺了,先不理,咱們去完使鹿部,和多闊待幾天,我帶你橫穿漠北去四風穀,看看明月山莊的建造情況。”
再度朝著林中看了幾眼,李星寒摸了摸懷裏金牌上吊著的水晶,帶著麗達離開了長白山。
林中虎目略帶深意,它聽得懂李星寒的話。
幾天後,遠在京城的朱棣收到了消息,民間的傳說已經散布到了全國,現在不管大人小孩,萬民當中都在流傳朱棣是真武大帝的化身,尤其是北方那些受過朱棣恩惠的地方,甚至自發的開始建造真武大帝的道場。
“去司禮監,將鄭和叫過來。”
“喏。”
小太監轉身離去,不一會兒,穿著錦袍的鄭和走入寢宮。
“陛下。”
“平身。”
“鄭和,這次李大人辦的事,你也知道了吧,既然如此,你幫朕傳幾道旨意下去,第一道,先讓寧王派人去神龜廟的村子,禮遇,幫扶。”
“第二,讓寧王入京來見朕。”
“第三,送黃金萬兩去武當山,幫武當山修建山門。”
三道旨意下去,鄭和領命去辦,朱棣靠在龍椅上一臉的滿足:“民間的風,變了。不過還不是動手的時候,等叔父迴來再說。”
“你們,去傳三位楊大人過來,朕有些事情要說。”
朱棣想說的,自然就是太子監國的事情。
長白山之巔一片狼藉,地麵之上到處是破碎的鱗甲還有皮毛,水中的巨蚺上了地麵,正死死的纏繞著哈克婭。
哈克婭口鼻滲出血水,雙眼早已失去了神采,可依舊盯著李星寒離去的方向。
一陣恐怖的氣息傳來,巨蚺嘶鳴了幾聲,鬆開哈克婭的身軀緩緩入水潛入潭底。
緊接著,金侁的身影飄然而至:“哈克婭!”
“你說你怎麽和它打起來了,他壽命多長你多長你不知道嗎?”
抱著哈克婭的大頭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傻子,你主人放你在這就是讓你好好的活下去,不然也不會讓我來看你。”
哈克婭費勁的咕嚕了幾聲,前爪搭在金侁的胸口,仿佛在示意金侁不要因此著急。
“算了,我帶你下去,挑個好的地方埋葬你。”
金侁將巨虎扛起朝著山下走去,哈克婭用盡最後的力量發出了咆哮。
虎首低垂,山林間傳來金侁的歎息。
“主人,哈克婭盡忠了。”
使鹿部熟睡的李星寒從睡夢中驚醒。
“我怎麽會夢到哈克婭說話了。”
“奇怪。”
李星寒翻個身再度睡去,枕旁金牌上的水晶璀璨了幾分。
當當當。
木屋的門被敲響。
“星寒你醒了嗎?剛剛有些異象發生,方便進去嗎?”
叫醒麗達換上衣服,李星寒打開了門:“怎麽了?”
“剛剛我看到自然之靈朝著你的房間匯聚,是不是有什麽變化,你檢查一下。”
李星寒突然想起了剛剛夢裏哈克婭留下的話,轉身拿來金牌交給多闊:“你看看是不是這個,這是哈克婭的淚滴化成的水晶。”
多闊看了半晌,確定了剛剛的自然之靈融入了水晶當中。
“是這個水晶,我感應得到,這是自然之靈的氣息,看來哈克婭......”
“不過也好,它未完成的旅程就是和你一起冒險,現在它的殘念都融入這個水晶當中,也算能一直陪伴你了。”
“這家夥,早知道就不送它迴山裏了。”李星寒將金牌貼身放好,“這個有說法嗎?”
多闊點點頭:“按照族內的記載,這種有靈的野獸流下的淚滴,在某種情況下的確會變化成水晶,就像我說的,它不甘心就此結束和你的相伴,才會產出這種奪天地造化的東西。”
“我想想啊,在族內一般叫這個東西忠誠之淚,但是誰都沒見過。”
“你等等,我去問過先祖之靈。”
多闊離開了房間,半個時辰後又滿頭大汗的跑了迴來。
“先祖的指引是說,哈克婭和你的緣分未盡,將來終會相逢。”
“將來終會相逢嗎,也好,我等得起。”
李星寒手掌覆在胸口,口中低聲囈語。
在使鹿部停留了幾天,李星寒讓多闊過一段時間去往沈陽,怕是新的聖旨要下來,關外的格局也要變。
交待好了一切,李星寒帶著麗達騎著馬朝著漠北而去,最後一站就是四風穀,完事還要迴到應天複命。
李星寒笑道:“我那兒把他們當傻子,我跟你講,等這陣風傳到老四耳朵裏,下一步馬上就會差人過來幫忙建設,而且當官的還得從衙門撥錢給這個村子補助,雖然損失了一些饅頭,但是終歸是幫了他們,他們供奉這隻龜,會比之前還要富裕一些。”
“真麻煩,你們這些當官的一天天就知道算計,算計同僚,算計百姓,真累,果然,我不讓孩子留在中原是個對的選擇。”
聽到孩子,李星寒眼神閃爍了一下:“有了?”
“嗯。”
“真是,這都不告訴我。”
“我想著讓你自己發現嘛。”
兩人一路走一路商量,按照麗達的意思,是給孩子起名李達,李達,麗達,這名字多有意思,而且不留在中原的話,就不按李家的輩分來算了。
李星寒也沒有拒絕,麗達高興就好,能留下一個孩子統領三族也是好事,無非就是自己多費心照顧一下好了。
一路遊玩,日子過得格外的快。
長白山腳下,李星寒拍了拍哈克婭的大頭:“去吧,迴到你生長的地方,一定要小心,我會讓阿哈出支會百姓,不讓他們與你為難,在九連城的時候,我也給金侁留下了口信,用不了多久他就會來看你了。”
“迴去吧。”
哈克婭親昵的在李星寒懷裏蹭了蹭,一步三迴頭的鑽入了林中。
“麗達,我師父說讓我小心天池中的巨物,但是這次咱們還要去好多地方,而且區區一條蛇,也不至於現在就殺了,先不理,咱們去完使鹿部,和多闊待幾天,我帶你橫穿漠北去四風穀,看看明月山莊的建造情況。”
再度朝著林中看了幾眼,李星寒摸了摸懷裏金牌上吊著的水晶,帶著麗達離開了長白山。
林中虎目略帶深意,它聽得懂李星寒的話。
幾天後,遠在京城的朱棣收到了消息,民間的傳說已經散布到了全國,現在不管大人小孩,萬民當中都在流傳朱棣是真武大帝的化身,尤其是北方那些受過朱棣恩惠的地方,甚至自發的開始建造真武大帝的道場。
“去司禮監,將鄭和叫過來。”
“喏。”
小太監轉身離去,不一會兒,穿著錦袍的鄭和走入寢宮。
“陛下。”
“平身。”
“鄭和,這次李大人辦的事,你也知道了吧,既然如此,你幫朕傳幾道旨意下去,第一道,先讓寧王派人去神龜廟的村子,禮遇,幫扶。”
“第二,讓寧王入京來見朕。”
“第三,送黃金萬兩去武當山,幫武當山修建山門。”
三道旨意下去,鄭和領命去辦,朱棣靠在龍椅上一臉的滿足:“民間的風,變了。不過還不是動手的時候,等叔父迴來再說。”
“你們,去傳三位楊大人過來,朕有些事情要說。”
朱棣想說的,自然就是太子監國的事情。
長白山之巔一片狼藉,地麵之上到處是破碎的鱗甲還有皮毛,水中的巨蚺上了地麵,正死死的纏繞著哈克婭。
哈克婭口鼻滲出血水,雙眼早已失去了神采,可依舊盯著李星寒離去的方向。
一陣恐怖的氣息傳來,巨蚺嘶鳴了幾聲,鬆開哈克婭的身軀緩緩入水潛入潭底。
緊接著,金侁的身影飄然而至:“哈克婭!”
“你說你怎麽和它打起來了,他壽命多長你多長你不知道嗎?”
抱著哈克婭的大頭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傻子,你主人放你在這就是讓你好好的活下去,不然也不會讓我來看你。”
哈克婭費勁的咕嚕了幾聲,前爪搭在金侁的胸口,仿佛在示意金侁不要因此著急。
“算了,我帶你下去,挑個好的地方埋葬你。”
金侁將巨虎扛起朝著山下走去,哈克婭用盡最後的力量發出了咆哮。
虎首低垂,山林間傳來金侁的歎息。
“主人,哈克婭盡忠了。”
使鹿部熟睡的李星寒從睡夢中驚醒。
“我怎麽會夢到哈克婭說話了。”
“奇怪。”
李星寒翻個身再度睡去,枕旁金牌上的水晶璀璨了幾分。
當當當。
木屋的門被敲響。
“星寒你醒了嗎?剛剛有些異象發生,方便進去嗎?”
叫醒麗達換上衣服,李星寒打開了門:“怎麽了?”
“剛剛我看到自然之靈朝著你的房間匯聚,是不是有什麽變化,你檢查一下。”
李星寒突然想起了剛剛夢裏哈克婭留下的話,轉身拿來金牌交給多闊:“你看看是不是這個,這是哈克婭的淚滴化成的水晶。”
多闊看了半晌,確定了剛剛的自然之靈融入了水晶當中。
“是這個水晶,我感應得到,這是自然之靈的氣息,看來哈克婭......”
“不過也好,它未完成的旅程就是和你一起冒險,現在它的殘念都融入這個水晶當中,也算能一直陪伴你了。”
“這家夥,早知道就不送它迴山裏了。”李星寒將金牌貼身放好,“這個有說法嗎?”
多闊點點頭:“按照族內的記載,這種有靈的野獸流下的淚滴,在某種情況下的確會變化成水晶,就像我說的,它不甘心就此結束和你的相伴,才會產出這種奪天地造化的東西。”
“我想想啊,在族內一般叫這個東西忠誠之淚,但是誰都沒見過。”
“你等等,我去問過先祖之靈。”
多闊離開了房間,半個時辰後又滿頭大汗的跑了迴來。
“先祖的指引是說,哈克婭和你的緣分未盡,將來終會相逢。”
“將來終會相逢嗎,也好,我等得起。”
李星寒手掌覆在胸口,口中低聲囈語。
在使鹿部停留了幾天,李星寒讓多闊過一段時間去往沈陽,怕是新的聖旨要下來,關外的格局也要變。
交待好了一切,李星寒帶著麗達騎著馬朝著漠北而去,最後一站就是四風穀,完事還要迴到應天複命。